李密《陈情表》文本解读四题

2023-01-03 13:07王峰
文学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孝道陈情表李密

王峰

内容摘要:文本解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人物背景入手,深入分析事情发展脉络,从文本结构、思想感情、语言运用等多视角对《陈情表》进行文本解读,力求还原文本原有的深层意蕴和内在精髓。

关键词:李密 《陈情表》 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 孝道

《陈情表》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文中李密用催人泪下的文字深刻说明了祖母对自己的抚育之恩以及自己要报养刘氏的赤诚之心,同时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进退两难的苦衷,其真挚感情成功地打动了晋武帝,实现了自己先尽“孝道”而后“尽忠”的平生夙愿,以至于后世流传着“读陈情表者不哭不孝”的说法。

一.文本解读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注意平时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应该及时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寻找答案。抛弃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长期阅读不断熏陶的影响下逐渐提高的,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素质不断提高但阅读能力显得不尽人意,因此加强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可以深入挖掘学生内在阅读潜力,同时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文本解读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思想意蕴,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

长期以來语文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学习,导致学生机械化接受固定的知识,僵化的教学模式侵害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天长日久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钳制之下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不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进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设施恰当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文本解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颇为裨益。文本解读在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方面扮演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文本解读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明确的积极意义。

二.《陈情表》文本解读

(一)文本写作背景解读

文本的写作背景是学生了解文章,增进对作者的了解、拓宽知识面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文本写作背景的研读就显得至为重要。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搜集有关《陈情表》的相关资料。可以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搜集资料,查看相关参考书等多种方式进行。这对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把控课堂,组织教学的水平。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学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学会正确归因形成良好学习动机。

作者李密本是蜀汉的官员,蜀亡后沦为亡国之臣。后司马炎称帝即为晋武帝,为稳定天下朝廷采取怀柔策略极力拉拢蜀汉旧臣。初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无人供养为由委婉拒绝。后朝廷又多次催促其尽快赴任,李密一方面要供养祖母实现“孝”,一方面又要向新的朝廷表达忠诚,体现自己的“忠”在当时的情境下可谓进退两难,忠孝难以两全。在此时李密写下了《陈情表》来向晋武帝表达自己的苦衷,同时表达祖母与自己的养育之恩和自己“辞不赴命”的尴尬处境,最终打动了晋武帝并成功地维系了君臣关系。

(二)文本的写作逻辑解读

《陈情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叙议结合。叙述时虽没有精雕细琢、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议论时也没有旁征博引、入骨三分的论述,但表达的情感极为真挚自然,顺着写作思路打动读者的内心,因此能够名扬天下。叙述时不存在丝丝入扣的微观描写,抒情诗时也不表示入骨三分的陈述,其感情的呈现仍旧如波涛滚滚,沿着叙议的道路走进人们的内心,达到了能感人至深、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文章从第一段开始,李密便着意营造凄楚哀婉的氛围,同时对自己与祖母之间非同寻常的血缘亲情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作者注意运用比较委婉含蓄的方式向晋武帝表达了暂时不能做官的苦衷和原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特别是关于“孝道”的陈述显得十分饱满。一篇抗旨的表,让作者写的如此慎重、如此忐忑、如此谦逊、如此的地微、语言充满了恭敬之辞,李密担忧一字不慎招来杀身之祸,故无一字一句不细细推敲琢磨。作者为了供养祖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向皇帝陈情诉说,期望得到晋武帝良好的回应。

本篇文章可谓短小精悍,中心围绕“孝道”进行描写,这符合了封建社会的社会舆论和价值观的定位。于是李密在《陈情表》中一开始叙述了自己悲惨的成长经历和低微的出身背景。

原文第一段强调了自己出生时候的凶险,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的悲惨家庭环境,一个孤苦伶仃,悲悲切切的小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之后叙述自己由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长大成人,生活艰辛,门庭衰薄,说明自己并非出自豪门大户,毕竟在当时时讲究门第和出身的。最后一句提到了祖母身患疾病,李密亲自侍奉汤药,朝夕奉养,体现了李密“孝”的一面,为后面的写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第二段写李密作为亡国之臣因为“孝廉”而被地方官员举荐做官同时自己又不能赴任的尴尬处境,同时表达了对圣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第二段写到“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原是蜀国的臣子,蜀国灭亡之后方才归降晋朝,但是在奏表中,他尊奉晋朝为“圣朝”。“圣朝”二字,一则表明李密已经将晋朝视为正统,二则表明李密对朝廷的忠心。“沐浴清化”四字则是对晋朝政治文化的高度赞誉,同时也赞颂了晋武帝的英明之举,将对方抬到一个极高的位置上。李密在第二段说到在新的朝廷统治下自己被地方举荐做官,朝廷又屡次加恩授官而自己却由于“刘病日笃”难以奉诏,处境极为狼狈,面对供养祖母和朝廷的征诏他依然选择了前者,不仅表达了对祖母的孝同时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和愧疚之意。

第三段作者提到朝廷以“孝”来治天下,接着点出自己出身微贱朝廷对自己的恩宠已经十分的优厚,指出自己要报答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同时指出祖母当下危急的处境以及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关系。

最后一段李密通过对祖母身体状态的细致描述为我们勾勒出了因为身体虚弱,行走不便,即将走完人生路的白发老人。形象生动真切突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同时李密又特别指出自己的年富力强与而祖母的来日无多截然不同,未来报效朝廷的时间远多于奉养祖母的时间,请皇帝陛下体恤下情。“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鸟儿尚且懂得反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就更应该懂得孝老敬老,这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最后一段李密集中陈述了当下祖母的危险情景,对祖母的孝表达的可谓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

(三)文本使用成语的解读

成语对于一片文章来说往往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运用效果而且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因为成语具有信息量丰富,画龙点睛,动人心魄的功效。李密在文中多次使用成语不仅使文章显得神采飞扬而且表现出来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他通过对自己经历的描写最终与社会大众做认同的“孝道”所契合可谓神来之笔。

《陈情表》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也得益于李密在文本写作过程运用了一些著名的成语,为本篇文章增彩不少,使作品在情感表达方面流露出真情实感同时具有巨大的心灵冲击力。笔者搜集整理了《陈情表》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成语,发现所用成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大致为表达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等内容,如伶仃孤苦、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第二类大致为表达人衰老或临近死亡等内容,如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第三类为表达对亲人侍奉的孝心和对天地神祇尊敬的,如乌鸟私情、皇天后土等。

作者在第一段连续运用了如“伶仃孤苦”“门衰祚薄”“形影相吊”等成语指出自己出身低贱,少年时光是在异常艰难困苦中度过的,随着父亲的亡故母亲改嫁,李密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影响,可怜的李密幸得祖母刘氏的躬亲抚养得以长大,第一部分主要诉说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育的缘由和家庭背景,为下文提到晋朝以孝治天下做铺垫;第二部分作者用“急于星火”来表达郡县官员和朝廷催促自己赴任的“急”这与“刘病日笃”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刘病日笃”与朝廷的紧急征召使得李密处境十分困难,忠孝两难全之际,李密毅然选择了奉养祖母,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第三部分一开始作者点出“大晋朝以孝治理天下”同时点出自己出身蜀汉的微贱背景进一步说明自己效忠晋朝的决心。李密用的成语显然是要表达自己一定会报效晋廷,是要给自己留出充分的后路,以便适时回转,连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等指出祖母已经时日不多,此时此刻自己难以割舍祖母而去。最后一部分李密用简短而有力的文字向晋武帝表达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报廷的赤诚之心,同时希望皇帝能够理解。

(四)文本的中心思想解读

作者在文中的语言可谓是经典佳作,为了表达自己的先侍奉祖母后效忠朝廷的宏远,李密可谓费尽心机,所用语言字字血泪,句句恳切,平常之人阅后尚怆然泪下何况是圣明的晋武帝了。文章所用语言虽然称不上是华丽致辞,但可以说是极为的真挚和动人。从叙述身世到谈论祖母再到报效朝廷的思想描写可谓行云流水,表现的自然而流畅。李密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艺術为自己“孝道”的呈现搭建了很好的舞台,并最终鲜明地折射出文本的中心思想。

文本的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学生只有掌握了文本中的思想,学会对文本进行解读才算真正对文本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文本思想的解读往往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在领会文本思想方面的种种表现。发现学生一知半解或者对文本解读出现偏差及时予以指正和沟通。以其学生能够在文本思想的解读方面有所提高。当然,钻木取火式表意结构,渲染与克制所形成的含蓄吞吐的风格并非空穴来风,更非率意而成,而是出于极其严密的考量与安排,甚至可以说是彼时社会风貌,乃至李密人格世界的一种投影。

本文是弘扬”孝道“的一片著名的文章,以这个视角来解读文章想必学生就不难理解文本的精髓了。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告诉人们一个人德行的好与坏,是后天教化的结果。《陈情表》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传承了“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的根本。在李密之前就已经有了“汉文帝亲尝汤药”的佳话,李密的所作所为符合时代的潮流是儒家提倡的“孝道”的最好体现。在封建社会里李密的做法显然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作为蜀汉旧臣的身份更是增添了一定的风险。可幸的是李密生逢其时,得遇明君最后皆大欢喜。据说晋武帝看了《陈情表》后怆然泪下大为感动还给李密增派了数名使唤的丫头来照料刘氏。

李密在处理应对朝廷征召他赴任和奉养祖母的问题上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因为这其实是“孝道”与“王权”的一种斗争。“王权” 在封建社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皇帝随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好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忠君思想和孝道文化是社会稳定的两大基石。君主代表国家,忠君即忠于国家君主制是维护天下太平、促进生产发展的有效的政治制度。从某种角度来讲,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就是捍卫天下苍生的利益。不过君主更为看重“孝道”的实行,因为不仅仅是在弘扬社会正气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君主笼络人心,收复人心稳定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最终晋武帝对李密采取了怀柔策略也有其必然性和根本原因。

首先李密的“孝道”十分的真切,无论是在讲述家庭出身还是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作者都采用了朴实真挚的文字在娓娓道来,字里行间真情显现令人情不自禁地读罢为之心酸和难过,有催人泪下的巨大力量。同时李密作为由当地官员屡次向朝廷举荐的官员,在“孝道”方面的作为定会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对净化社会风气引领封建社会敬老爱幼的社会风尚作用颇为明显。事实上李密的孝心可嘉,其完全可以与二十四孝中的任何一位孝子相媲美,其孝心足以感天动地,惊天地泣鬼神,因此打动晋武帝亦在情理之中;其次在政治方面晋武帝为了稳定天下也难以对一个大力弘扬“孝道”的官员进行无情的打击。毕竟朝廷的做法带来的冲击力量会更大因此必须慎重从事,李密虽然拒绝了朝廷急招的命令但却在文中明确报答朝廷时日就在眼前。同时自己也在以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孝子的形象,这是社会良好风气的征兆和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因此李密的行为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朝廷的核心利益。

《陈情表》作为一篇弘扬“孝道”的佳作,长久以来备受人们的推崇。本文关于“孝道”的抒发可谓纯情至性的形成,反映了文学作品流传过程中读者自身的作用,也表现了批评观念和社会风尚的引导作用。而在各种诱导因素中,《华阳国志》的作用更明显、更自然,它是《陈情表》成为表扬孝心的言情之作的始作俑者。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此为契机研读文本,加强对文本内容及思想的挖掘和把握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同时文本解读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理清作者写作意图和弘扬“孝道”提升社会正气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呼长波.《出师表》和《陈情表》的高超语言艺术技巧[J].文学教育,2021(02),136-137.

[2]张廷银.李密《陈情表》中的孝心与宦情——兼及“知人论世”文学批评方法[J].铜仁学院学报,2021(02),22.

[3]陈慧.营造氛围 以情动人——李密《陈情表》陈情策略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2020(12),77.

[4]王兴鹏.孝之大矣——《陈情表》一文引发的“孝”文化讲座[J].课程资源开发,2019(12),7.

[5]汲安庆.《陈情表》表意结构探析[J].语文建设,2016(13),46.

[6]张坤德,李文光.感动千年的真情——浅析《陈情表》的陈情艺术[J].现代语文,2011(06),10.

猜你喜欢
孝道陈情表李密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陈情表》新读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
论《陈情表》的“反复”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