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

  • “相信此世” ——在与克尔凯郭尔的对话之中重释德勒兹的“否定主义”
    的哲学家之中,克尔凯郭尔无疑是备受研究界忽视的一位。其中的缘由似乎也不难理解。首先,即便德勒兹的文本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与克尔凯郭尔的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对话,(1)关于德勒兹对于克尔凯郭尔的援引,尤其可参见潘辛格(Andrew M. Jampol-Petzinger)和胡斯托(José Miranda Justo)的相关论著。前者的《德勒兹,克尔凯郭尔及自我性的伦理》(Deleuze,Kierkegaard and the Ethics of Sel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4-01-04

  • 弗朗兹・赖特作品
    t ever.克尔凯郭尔建议克尔凯郭尔走进了他的前门, 便试图把自己吱吱嘎嘎地锁在里面, 就在此时, 他突然感到最后一片幽暗的启示的巨浪袭来:要是上帝最伟大的祝福就是去让一个人的存在如此不堪, 如此完全彻底地无法忍受, 以至于他下一次碰巧探索令人熟悉的死亡恐惧, 他就发现它已然消失了, 到处都找不到了, 实际上被一种他早就遗忘了的自己能感受的、 简单健康安乐的失重感所代替了,那又会怎样呢。KIERGAARD PROPOSESThe older Kierke

    散文诗 2023年9期2023-08-22

  • 爱是相信
    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改动,衍生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中的人鱼是一个诱惑者,但当他赢得少女埃格纳特的爱情后,深受感动,愿意完全地爱她。可是他发现这不太可能,他并不相信自己拥有的爱情的纯粹,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某个时期是恶魔般的存在。所以,他在绝望中选择放弃,独自沉入海底,并希望女孩相信自己从来没有爱过她。如果他当时真诚地相信自己能够永远爱这个女孩,这种真诚的相信本来可以让他从人鱼变成人,但是因为他的怀疑与绝望,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最爱。另一个版本

    意林 2023年10期2023-07-10

  • 爱是相信
    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改动,衍生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中,人鱼是诱惑者,但在赢得少女埃格纳特的爱情后,他深受感动,可是他并不相信自己爱情的纯粹。所以,他在绝望中选择放弃,独自沉入海底,并希望女孩相信自己从来没有爱过她。如果他当时能够真诚地相信自己会永远爱这个女孩,这种真诚的相信本就可以让他从人鱼变成人,但是因为他的怀疑与绝望,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最爱。另一个版本的人鱼也是诱惑者,他召唤着埃格纳特,希望将女孩带入大海并毁灭她。人鱼让少女坐在自己

    读者 2023年11期2023-06-15

  • 《哥本哈根的守夜人——克尔凯郭尔短暂的一生》
    健 主译本书为克尔凯郭尔作品的著名译者沃尔特·劳瑞所撰写的克尔凯郭尔传记。传记作者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将这位丹麦伟大思想家的人生际遇与创作经历娓娓道来,从中可以洞见克尔凯郭尔充满内心矛盾的情感生活如何深刻影响其思想与创作,为读者了解这位近两个世纪来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带来了智识与乐趣兼备的阅读体验。《民众戏剧》罗曼 • 罗兰 著,杨悦 译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03年撰写的戏剧论述集,也是这部作品首次出版中译本。书中描述了缘起于法国

    社会科学 2023年5期2023-06-07

  • 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探微
    【摘要】 在克尔凯郭尔哲学中,“个体”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他第一次将“个体”提升到十分重要的高度,并为之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中个体的存在状态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的探讨,来展现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关键字】个体哲学;存在;选择;激情【中图分类号】B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7-0067-03【DOI】10.20024/

    今古文创 2023年7期2023-05-30

  • 理性与信仰的对立与融合:克尔凯郭尔的信仰观及其启示*
    关系处理是理解克尔凯郭尔信仰观的重要线索,也是其批判现代性的核心部分。克尔凯郭尔主要围绕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主题来建立信仰观,因而其信仰思想相应地分为理性与信仰的对立与融合两个部分。它们的问题意识如下:一是理性与信仰的对立关系如何影响到其真理观的确立?二是理性与信仰的融合关系如何促成真理的实现?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使克尔凯郭尔构建起基于信仰的主观真理学说,从而对理性主义的偏狭和异化进行了批判。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促使他认为理性的激情是个体进行信仰跳跃进而实现主

    广东社会科学 2023年1期2023-04-07

  • 从后现代科学看克尔凯郭尔的悖论真理观
    真理观等等,而克尔凯郭尔(Sφren Kierkegaard)却提出了悖论真理观,与以往的这些真理观都不一样。一、克尔凯郭尔对真理的定义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真理是内心性,真理是建设性。”[1]214这句话界定了真理的两个性质的:1.真理的主体性的,即他所谓“主体性、内心性就是真理。”[1]169而克尔凯郭尔所谓的主体性和内心性不是指人类精神领域里的理智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是指主体的激情,激情本身就是真理。用他是话说:“在主体的意义上探问的则是内心性。这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2-26

  • 不劳作者不得食
    ”首先,我想到克尔凯郭尔在《畏惧与战栗》中的一段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中“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重复的是:不劳作的人也得到面包,睡觉的人比劳作的人得到更富足的面包”。然而在精神世界中,“只有勞作的人才能得到面包,只有身处恐惧者才能找到安息,只有走进地府的人才能拯救到所爱的人。不想劳作的人得不到面包,而是被欺骗”。在这个世界中,劳作者未必得食,而不劳作者反而获得很多面包,这是最为稀奇平常的事情,尽管总是说“多劳者多得,不劳者不得”,然而很多情况下恰好相反。在过去

    南风窗 2022年13期2022-07-14

  • 不劳作者不得食
    ”首先,我想到克尔凯郭尔在《畏惧与战栗》中的一段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中“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重复的是:不劳作的人也得到面包,睡觉的人比劳作的人得到更富足的面包”。然而在精神世界中,“只有勞作的人才能得到面包,只有身处恐惧者才能找到安息,只有走进地府的人才能拯救到所爱的人。不想劳作的人得不到面包,而是被欺骗”。在这个世界中,劳作者未必得食,而不劳作者反而获得很多面包,这是最为稀奇平常的事情,尽管总是说“多劳者多得,不劳者不得”,然而很多情况下恰好相反。在过去

    南风窗 2022年13期2022-07-14

  • 孤独者的自我写照
    说中轻易得见,克尔凯郭尔的悲剧情结在小说中反复渗透萦回。 隐而不显的“死亡”在小说中浮出水面,它借由冯遇洲妻子变成植物人后的身体变得具象又迫切,“躺在房子深处的那个女人像个陷阱”,把悬置的虚无拉进了生活中。主人公冯遇洲既是克尔凯郭尔式的悲剧人物,又是克尔凯郭尔所创造的“信仰骑士”,他的生活充满了孤独、恐惧、战栗、悲观、绝望,是一种为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存在。但同时他又追逐悲剧,沉浸悲剧,例如文中提到的“有时悲剧就是源于你对它隐秘的渴望”,“生而为人,不体

    北京文学 2022年2期2022-02-12

  • 论《上层林冠》中的“孤独个体”
    主义角度,采用克尔凯郭尔的孤独个体理论,分析解读几位主人公的孤独个体命运,孤独个体信仰等问题。通过分析,本文力求使读者认识到书中孤立个体存在的意义,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树的联系,以及在这个世界中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章:克尔凯郭尔及其孤独个体理论1.克尔凯郭尔。索伦·克尔凯郭尔是一位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也是一位诗人。此外,他既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他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他不仅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2021-11-12

  • 创作谈:从有限中看到“无限”的存在
    。当时,我正看克尔凯郭尔的一本书——《致命的疾病》,突然想起这个因对爱恐惧而终身未婚的悲催哲学家的一生。而究其不婚原因,是他认为,婚姻中双方必须绝对忠诚,他还认为有些事情必须保持沉默,但是他自己做不到坦诚相待,结果,他把自己变成了哥本哈根最大的无赖,生生逼走挚爱雷吉娜。他写道:“我口若悬河,笑话引得在座人捧腹大笑——而我,想走开,拿支枪去自杀。”每个人都有局限,就像我认为思想体系成型之前,都在以行为艺术的形式存在着,比如梵高的耳朵、都灵的马,还有克尔凯郭尔

    当代小说 2021年6期2021-07-07

  • 后现代语境下的克尔凯郭尔
    rff)所著《克尔凯郭尔传》中文版于二0一九年底出版。尤金姆是我一九九九至二00一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SKC)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的同事和朋友。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本书二000年首版时在丹麦引起的轰动,我还作为国际克尔凯郭尔研究的代表被“中心”派去接受丹麦一家电视台的采访。这本书很快在国际研究界走红,被译成多种文字。这本传记的成功是有其背景的。克尔凯郭尔一八五五年去世,二十二年后的一八七七年,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化史家勃兰兑斯(Georg

    读书 2021年1期2021-01-11

  • 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在中国(1919-2019)
    ,国内学术界对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无论是克尔凯郭尔的人生哲学还是学术界对其人生哲学的研究,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都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进入中国并逐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我国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密切相关,它是社会革命和建设实践需要在学术研究上的一种反映。本文以中国社会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依据,将根据不同实践需要而进行的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919至1949年为初步接触阶段;1950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29

  • 克尔凯郭尔的信仰观念
    胜了这些问题。克尔凯郭尔对此的赞美是“放弃愿望是伟大的,但更伟大的是放弃之后再抓住它;捉住‘永恒固然伟大,但更伟大的是放弃之后再迅速捕到‘暂时。” 终于在亚伯拉罕100岁的时候,他的妻子撒拉为他诞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以撒。这个孩子从出生就拥有着亚伯拉罕与妻子撒拉永恒的爱、一生的祝福与希望。亚伯拉罕老年得子,但上帝却给了他近乎疯狂的考验,即让他亲自献祭以撒。克尔凯郭尔给我们想象了亚伯拉罕拥别撒拉启程前往摩利亚山的可能情景,他的内心必然在伦理上饱受煎熬,亚伯拉

    时代人物 2020年3期2020-07-04

  • 克尔凯郭尔与尼采的争辩:应对虚无主义的两种路径
    们所熟知的是,克尔凯郭尔比尼采更早地在哲学层面上论述过虚无主义,并试图通过返回个体的内在信仰克服虚无主义。尽管克尔凯郭尔与尼采并未打过交道,但在虚无主义问题上,二人之间具有思想上的争辩关系。“当代哲学中两个富有特征的基本概念,‘生存’和‘存在’,最初是由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创造的。尼采的哲学思考始终围绕着‘生存’的现象,克尔凯郭尔的思考活动不断深入‘存在’的问题。因此,他们二人的兴趣都首先而且几乎指向人,指向人的生存和人的存在的。”①对人的生存和人的存在的思考

    广东社会科学 2020年1期2020-03-11

  • 传记书坊
    时代的缩影。《克尔凯郭尔传》作者:【丹麦】尤金姆·加尔夫译者:周一云出版社: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定价:168.00本书为启真馆·思想家丛书之一。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任职于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尤金姆·加尔夫,用充满活力的小说笔法将存在主义的先驱、卡夫卡的精神之父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创作、思想和情感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在所有已经付诸笔墨的关于这位高深莫测的丹麦哲人的作品中,这部传记是全面而通透的克尔凯郭尔生平描述。这部书于

    传记文学 2020年2期2020-03-06

  • 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哲学
    、愿望和道德。克尔凯郭尔则认为,真正的具体性是个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他认为,黑格尔用理性的框架把个体窒息在里面了。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中,他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独立性,认为个体生存就是走向上帝的孤独之旅。作为单一的生存个体,个体生存的过程呈现内向性的特点。一、个体生存的特性:内向性的生存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个体生存是一种内向性的生存。在《致死的疾病》一书中,他说“自我是一种自身与自身发生关联的关系,或者是在一个关系中,这关系自身与自身所发生的关联。”[1]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6

  • 克尔凯郭尔反讽思想的伦理意蕴
    无主义的危险。克尔凯郭尔认为,反讽并不必然与真诚相悖,我们可以通过驯服反讽,消除反讽的危险,反讽在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的人生和道德生活的重要前提和起点。反讽(irony)的基本含义是一种修辞格,“它的特点是嘴所说的和意所指的正好相反”[1](P212)。在传统学术语境中,反讽主要是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代学术语境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反讽不仅是修辞格的一种,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一种思想姿态。人们对反讽的形式和范围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反讽存在于以及体现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1期2020-02-11

  • 黑格尔的苦恼意识与克尔凯郭尔的最不幸者比较
    伟大的思想家,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思想与黑格尔哲学有着深刻的联系。黑格尔的哲学是克尔凯郭尔思想的重要来源,这一点可从《最不幸者》一文对黑格尔“苦恼意识”的继承和改造中窥见一斑。在马克·泰勒看来,“区别两人观点的显著特征只在他们共享的前提、假设和意图的框架之内才清晰可见。简单地说,黑格尔和克尔凯戈尔这两位伟大的辩证法家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辩证的。”[1]通过阐释和分析“苦恼意识”和“最不幸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根本分歧,本文试图为理解这两位思想家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个

    台州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09

  • 学者的存在
    物:丹麦思想家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出生于1813年,卒于1855年,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哲学著作。他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在西方哲学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广泛影响,代表作品包括《非此则彼》《恐惧与战栗》《爱之工》等。他去世一百六十多年来,始终是许多学者追逐的对象,这不能不算一个奇迹了。这位同胞访问学者好有架势,西装笔挺、温文尔雅。他开讲之前发给众人一份提纲。这可是精心排版的专业印刷品,纸张的质量上乘,在节约成习惯的丹麦学术圈,没人见识过。我掂量了一下

    文学自由谈 2019年5期2019-12-27

  • 克尔凯郭尔: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愉悦
    喜爱有加的西哲克尔凯郭尔。作为一名思想家和诗人,生于1813年的克尔凯郭尔,虽然只在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存活了42年,但他却在自己“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事件,没有官职,没有风流韵事,没有惊世骇俗之举”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讽刺的概念》《或此或彼》《恐惧与颤栗》《畏的概念》和《致死的痼疾》等煌煌万言的著作,让每一个阅读他的人都如饮醇醪,仿佛在暗夜里寻到了久违的灯火,让困扰终日的关乎生命的疑问得以解决。更为珍贵的是,作为思想家,他对人存在的哲学问题和神学问题不断

    爱尚书香 2019年6期2019-12-20

  • 晴空(外一首)
    多哲学家的一个克尔凯郭尔,众人中的我,去取回我的书那时雪后第二日的天空装上蓝镜子但世界是灰色和白色的:超载的卡车我们给一位青年诗人道别:他乘地铁走后另一位青年诗人和我坐在广场老城区改造前的半年,我们还要看看巷子里枪支和迷药的广告风的想象现在,夜晚已经很彻底了窗响了一下让我判断有风它来自哪里?是否翻越了喜马拉雅是印度洋吹来的吗?我无法判断,天很黑很黑青天白日,我也无法判断何必自寻烦恼,不管它来自哪里总之秋天被它加深了想到此,才惊觉今年已时日无多一年又一年,我

    湛江文学 2019年12期2019-11-13

  • 悲壮与嘲讽,崇高与荒谬 ——鲁迅小说《孤独者》赏析
    本留学期间曾与克尔凯郭尔的“个体存在”哲学精神相遇,“张个人排众数”的主张就明显受到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影响。克尔凯郭尔认为,尘俗世事无常,流转浮沉不定,基于其上的“自我”随之起伏动荡不安,这样的生活无法拥有精神的安宁,所以,只有把个体从公众中括号出来,从他人的设定中解放出来,才有“自我”的独立,才不会沦为千篇一律的重复。个体并不作为“普遍性的附属物”,而是作为“比普遍性更高的东西”而存在。克尔凯郭尔的名言“人必须自己设定自己”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名作欣赏 2019年17期2019-07-12

  • 克尔凯郭尔的叙事反讽 ——以《一个诱引者的手记》为例
    29)学界认识克尔凯郭尔的反讽概念基本上是基于其学位论文《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从存在主义哲学方面进行生存论的解读。较早研究克尔凯郭尔反讽的文章主要还是集中于其著作的文本解读,缺少把反讽概念放入其整个哲学、神学和文学创作中进行深层次认识的视野。“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反讽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1]“尽管克尔凯郭尔对苏格拉底反讽的诠释从一开始立意就很高,但他对苏格拉底的理解总的来说还处在美学的层面”[2],或者仅仅把反讽视为一种间接沟通的方式,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3-21

  • 克尔凯郭尔视域下的个体生存三境界
    030006)克尔凯郭尔作为“存在主义哲学之父”,他首次将哲学的研究方向指向个体的人,比尼采的哲学思想产生要早50多年。亚斯贝尔斯曾说过:“他和尼采使我们睁开了眼睛。”[1]与之前的哲学思想不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流露出更多的非理性主义,他始终强调精神的个性和纯粹性,他认为“成为自己”是个体一生的任务。“克尔凯郭尔是西方思想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思想家之一,与同时代的哲学家相比这一点更为突出。作为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者,克尔凯郭尔与费尔巴哈、施蒂纳和马克思各自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7期2019-02-22

  • 克尔凯郭尔《畏惧与颤栗》中的信仰观
    00083)一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的《畏惧与颤栗》(Fear and Trembling)聚焦人的存在,强调个体的孤独体验终将走向信仰。显然,对信仰的探讨是该书的核心要旨。在书中,克尔凯郭尔假托约翰纳斯(Johannes)之口,反复提及“亚伯拉罕伟大无与伦比,又有谁能够理解他呢?”这是克尔凯郭尔展现其信仰观的一条重要线索。人们之所以难以理解亚伯拉罕的献子行径,是因为这种理解的根基是一种伦理道德,而道德准则具有逻辑化和理性化的特点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02-11

  • 试论亚伯拉罕献祭中的“隐匿”问题
    种类的参照以及克尔凯郭尔所谓的‘普遍’,‘普遍法则’。为了服从绝对义务,他凌驾于所有能够把他与社会、家庭、政治和伦理联系起来的所有义务之上。他以绝对义务的名义超越了克尔凯郭尔称作普遍性命令的伦理。秘密在此是这种对绝对义务的服从的符号。”[3]如此看来,真正令人畏惧的并不是“秘密”这个“符号”本身,而是它的实质——亚伯拉罕为了对上帝无条件地服从,他没有遵循世俗伦理的普遍法则,却创造了更高级的伦理范式。于是,这个“秘密”的形式就是“考验”,而它的内容才是令人畏

    文学教育 2018年19期2018-11-29

  • 存在 外二首
    我便写信写信给克尔凯郭尔询问神是否还存在写信给海德格尔 胡塞尔他们足下的土地沉默我惶惑这件事的虚无同时惶惑一切的存在我此刻握着手中的这支笔在书写时是否在说它自己的话?我活着我活着我要清清白白地我不偷不抢不投机设套我不与人争什么我想要的我都有我耐心地安静地等待人生的每一个将来我握着时间这根绳索按预想去打结我把该看的天色看尽那繁星亦或流云也有霾尘和阴雨我自己一步一步走在路上在脚印里撒下草的种子我思考人生 思考生命思考旁人唱的歌我不以为行走是流浪我热爱我走过的每

    散文诗世界 2018年10期2018-11-20

  • 费尔巴哈、马克思以及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宗教哲学的继承与批判
    系的决定意义,克尔凯郭尔把整个基督宗教还原为一种绝望地——断然地跳跃进信仰的悖谬。克尔凯郭尔认为哲学家此时由于拒绝通过基督的拯救,必须面对一种要么接受乐观主义要么绝望的非此即彼的境遇。一、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继承与批判如果把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比成一座错综复杂但却像小孩子用砖堆成的建筑物,那么要摧毁它,就不必再建一座,只需把起支撑作用的其中一块砖拿掉就行,费尔巴哈就是这么做的。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的方法是现象学分析,并对黑格尔唯理主义和圣经展示的基督教起源进行了心

    社会科学家 2018年2期2018-04-01

  • 主持人的话
    康德、黑格尔及克尔凯郭尔都努力从道德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婚姻问题。康德强调婚姻是平等理性人之间的契约,而法的精神在于尊重;黑格尔则认为婚姻属于伦理而非法的范畴,为此,他从婚姻之爱里拓展出了一种不可还原于契约的伦理精神,即:个体与他者之间对于存在的完全分享和信任;克尔凯郭尔对婚姻的审美考察同样属于这个范畴,并且致力于解决康德与黑格尔遗留的问题:如何在伦理生活里平衡尊重与爱之间的关系?在欧洲哲学传统里,克尔凯郭尔关于婚姻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借助康德之后的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3-30

  • 索伦·克尔凯郭尔:叉子与爱情
    24岁的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在大学本科混了7年,居然还没毕业。他每天只是喝喝咖啡,抽抽雪茄,混迹于社交场合。感到空虚的他告诫自己不要太风趣、太油嘴滑舌。他抱着这样的决心去鲍莱特小姐家,但一到那儿便被一个15岁的女孩儿——蕾琪娜迷住了。所有的守护天使都拦不住他的嘴,他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给蕾琪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管是好印象还是坏印象。“没有什么比一张脸更能毁灭爱情的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是说。他的意思是,只有当爱的对象不在眼前时,爱情才

    世界文化 2018年2期2018-03-19

  • 克尔凯郭尔的真理观
    。索伦·奥比·克尔凯郭尔(1813—1855)的思想兼具希伯来和希腊色彩,但总体而言,基督信仰是他全部思想的底色,因此我们说他是行走在希伯来道路上的哲学家。比起同时代的主流思想——理性主义——他的思想在当时是不被认同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愈发显出价值。可以说,自克尔凯郭尔以后,理性主义的哲学思维发生了转向,“哲学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个人的独特体验上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的存在,终点是上帝”。[1]284他也因此而被视为存在主义哲学之父。1 克尔凯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2-25

  • 论卢卡奇哲学进路中的克尔凯郭尔维度
    此外,还有一位克尔凯郭尔也曾在青年卢卡奇哲学进路中留下过很深的烙印,但国内尚未有专门论文详细讨论过这一问题。张双利的《黑暗与希望——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思想研究》一书虽然提及卢卡奇“借助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达到了对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的重新理解”[4],宋朝普《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一书虽然提及克尔凯郭尔化的黑格尔主义[5],但其几乎均未详细探讨。我们知道,卢卡奇在恢复他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过程中,采取了“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思路,那么我们要问的

    学术交流 2018年5期2018-02-20

  • 作为主观生存处境的死亡 ——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的批评
    共性之中。而在克尔凯郭尔看来,黑格尔根本没有抓住死亡问题的本质,甚至连他本身的生存也是自欺欺人。“一个思想家建立起一个巨大的建筑,一个体系,一整个包容了‘存在’和‘世界历史’的体系;而如果我们去观察他的个人生活,那么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这种可怕而可笑的情形:他自己并不住在这个巨大的、穹窿的宫殿里,而是住在旁边的一个工棚里,或者一个狗窝里,或者至多是在一个门房里。如果有人提醒他留意这种矛盾情况,哪怕只是说了一句话,他马上就会觉得是受到了侮辱。”*[丹麦]克尔凯

    现代哲学 2018年3期2018-01-23

  • 如何在变动的现代世界寻求重复
    动的诗性空间。克尔凯郭尔的 《重复》总结道,“希腊人说一切知识都是回忆,他们是断言存在的一切已经存在;有人说生活是重复,他是在断言已存在的现实正进入存在。人若缺少回忆或重复的范畴,他的全部的生命就会化成一片空洞的噪音,却毫无意义。”其因在于,在古典世界,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式”论,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形式是本源性的真,它恒定不变、重复自身,方能凝定回忆。所以,歌德在谈及巴黎时说,“还试想一想在这样一个世界首都里,每走过一座桥或一个广场,就令人回想起过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7年5期2017-12-04

  • 苏格拉底对克尔凯郭尔生存方式的影响
    学佳苏格拉底对克尔凯郭尔生存方式的影响张学佳克尔凯郭尔问题的初衷无法偏离他的基督教信仰,在这种信仰之根基下他不可能使其生活方式和阐述问题的某一方面占据主导,因此他忧郁阴沉的一生是美学、心理学、文学、神学和哲学交织的一生,也是他是自觉运用这些思想指导其生存实践的一生,因此,与其说他的生命中孕育着基督教神学并催生其不断生长的思想幼芽,不如说他早已站在辩证法的高度对现实性问题进行着发问。本文试图从注重个体性生存的苏格拉底着手阐释其对克尔凯郭尔产生了何种生存论的影

    长江丛刊 2017年13期2017-12-01

  • 克尔凯郭尔:独身与献祭
    ]与康德不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和他的经历存有直接的关系,他将私人化经验上升为人类存在的“诸阶段”,用道成肉身的方式书写自我哲学。他在日记里说道:“我所写的一切,其论题都仅仅是而且完全是我自己。”伊利亚德(Eliade)、斯塔普(MarkStapp)等人认为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作品如《非此即彼》《恐惧与颤栗》《致死的疾病》具有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特征,是克尔凯郭尔“在自己后来的生涯中,为年轻时轻率之举做出的激烈反应”[2]。克尔凯郭尔忏悔的对象是他主动解除婚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10期2017-11-09

  • 过分友善的人都有“取悦病”
    成影响。好像是克尔凯郭尔传记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一句玩笑都可以将他摧毁。”克尔凯郭尔正是有这种病态人格的人。只不过克尔凯郭尔最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出口,所以他也不必太过友善以获取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他可以通过写作来对自己进行肯定。如果一个人拥有这种病态人格,会有下面三种发展情况:第一种,就是能够找到一个突破口,将他对社会的恐惧转移到另一种事物中去。第二种,就是马加爵的例子。他肯定在友善,或者尝试友善过后,才爆发出报复的想法。或者一些平时表面善良的人,却最终酿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7期2016-10-14

  •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对现代社会批判的比较研究*
    化建设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对现代社会批判的比较研究*李 娉同时代的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都敏锐地捕捉到了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地位的19世纪欧洲的最新特征,都对现代社会做出了激烈的批判,批判了现代社会追逐资本和金钱至上的社会风尚。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哲学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有不同的指向,马克思从阶级视野出发指向无产阶级的非人处境,克尔凯郭尔则从个体出发指向大众社会兴起后人的平均化。在寻求解决时代危机的途径上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分道扬镳,马克思主张无产

    学术研究 2016年11期2016-02-27

  • 把新年计划放在心里
    石男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写过一则有趣的寓言:马其顿国王菲力浦威胁将围困科林斯城,该城居民迅速行动起来,擦拭武器、搜集石块、修补城墙。大学者第欧根尼见了,急急披上斗篷,沿着街道拼命来回滚动他的木桶,以免成为众多勤勉市民中唯一游手好闲的人。时间就是攻打我们的马其顿国王,而且最终我们的城市多半会失守。但在失守前,我们总会装模作样让自己忙起来。每个新年,都是一个与时间宣战的节点。新年计划就是我们的武器、石块、城墙或者木桶。美国心理学者约翰·诺克罗斯发现,大约50%

    环球人物 2016年3期2016-01-31

  • 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存在主义的开启
    李娉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存在主义的开启李娉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他对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方法、历史哲学与宗教哲学等给予了彻底批判与颠覆,表达了对黑格尔哲学思辨抽象与忽视个人的不满。作为对黑格尔的反叛,克尔凯郭尔将哲学思考的重心转移到了对单个的人、对个体生命的体悟和沉思,开启了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存在主义之先河。研究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能够使我们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中把握黑格尔哲学的遗产以及存在主义的产生。克尔凯郭尔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3期2015-04-14

  • 个体生存的三重向度及其宗教体验的最终指向 ——克尔凯郭尔生存辩证法刍议
    最终指向 ——克尔凯郭尔生存辩证法刍议○温 权(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为黑格尔哲学所宣扬的理性主义滥觞,构成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批判的起点。通过碎片化、复调式的表达,后者在结构与内涵上,揭示出个体存在的真实境遇。与追求抽象统一的思辨诉求大相径庭,克尔凯郭尔试图在审美与伦理的两难抉择中,揭示非此即彼的生存现状。并且,从辩证维度,通过展现二者的内在危机,进而为之后宗教体验的合法性奠定基础。因此,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毋宁是,以美学与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3-17

  • 克尔凯郭尔: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愉悦
    喜爱有加的西哲克尔凯郭尔。作为一名思想家和诗人,生于1813年的克尔凯郭尔,虽然只在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存活了42年,但他却在自己“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事件,没有官职,没有网游韵事,没有惊世骇俗之举”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讽刺的概念》、《或此或彼》、《恐惧与颤栗》、《畏的概念》和《致死的痼疾》等煌煌万言的著作,让每一个阅读他的人都如饮醇醪,仿佛在暗夜里寻到了久违的灯火,让困扰终日的关乎生命的疑问得以解决。更为珍贵的是,作为思想家,他对人存在的哲学问题和神学问

    青春 2015年1期2015-02-03

  • 克尔凯郭尔: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愉悦
    喜爱有加的西哲克尔凯郭尔。作为一名思想家和诗人,生于1813年的克尔凯郭尔,虽然只在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存活了42年,但他却在自己“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事件,没有官职,没有网游韵事,没有惊世骇俗之举”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讽刺的概念》、《或此或彼》、《恐惧与颤栗》、《畏的概念》和《致死的痼疾》等煌煌万言的著作,让每一个阅读他的人都如饮醇醪,仿佛在暗夜里寻到了久违的灯火,让困扰终日的关乎生命的疑问得以解决。更为珍贵的是,作为思想家,他对人存在的哲学问题和神学问

    青春 2015年1期2015-02-03

  • 论“商品-货币-资本”与“反讽-恐惧-绝望”的逻辑一致性——基于人本主义异化观的视角
    指出,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作为黑格尔的继承与批判者,将其思想里“意识”与“自我意识”分裂并放大化,把绝对精神分别“改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 可以说,马克思、克尔凯郭尔两人的思想在根源上有共同点。 卡尔·洛维特在1936 年流亡日本的时候, 也把这些观点带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受其影响的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铃木亨在其成名作 《实存与劳动》中,在详细分析了近代哲学的自识观并表明了自己在自识观上的态度后提到:“马克思的作为返回本来的人性

    学术论坛 2015年7期2015-01-13

  • 诱惑的重影
    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以其对黑格尔及整个德国理性哲学的批判著称于世。他一生短暂,命运多舛,思想十分消极,却留下了大量著述。《非此即彼》是他在184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他最为读者熟知的作品。《诱惑者日记》是此书中最长、最著名的一章,是他关于人生“审美阶段”的代表作,也是他个人感情历程的自传体作品。克尔凯郭尔在其中用阅读日记的方式描绘了一位追求爱情中审美体验的男子引诱并抛弃一位年轻姑娘的故事,探讨了自我存在、生命、爱情和婚姻的问题。投

    读者欣赏 2013年9期2013-09-11

  • 诱惑的重影
    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两百周年诞辰,由丹麦欧登塞剧院、无边界剧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是流亡的沙俄人、犹太人、中国人和欧洲人最后的避难所和寻欢场,它是人间地狱,也是人间天堂。在这迷人的巨型旋涡底部,纸醉金迷的夜生活生机勃勃。面临逼近的日军,“走,还是留”是每一位夜店寻欢客的共同思虑。在这浮华与荣耀即将消逝的最后一晚,无聊、焦虑与绝望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伦敦先锋乐队The Tiger Lillies(老虎百合)与

    读者欣赏 2013年9期2013-09-04

  • 浅析克尔凯郭尔个人化的语言观与宗教观
    )索伦·阿拜·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是19世纪上半期活动于丹麦的非理性主义者和宗教神秘主义者。他在世及死后的几十年内,他的哲学只流传于丹麦的少数崇拜者的圈子里。但是,当存在主义在欧洲出现和盛行起来后,他的理论成了存在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于是他作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者而在西方哲学界享有盛名。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克尔凯郭尔个人化的语言观和宗教观两方面,分析其存在主义理念形成的原因。1.“个人化”语言观克尔凯郭尔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8-15

  • 个体人格的确立与人的全面解放
    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看到了理性的强大以及理性能够足以导致对个体人格泯灭的现实,于是把确立个体人格的独立性看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较之康德的主体性原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在延续了克尔凯郭尔的个体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每一个个体在存在意义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从个体存在的此在上对人的生存给予充分的关照,从而使人的存在获得了一种对未来的永恒的希望。然而,存在主义的个体人格仍然是一种沉浸在孤独的存在或此在的“在世界之中”的思辨游戏之中,在他们

    东岳论丛 2012年2期2012-03-28

  • 语丝
    〔丹麦〕克尔凯郭尔青春是什么?一场梦。爱情是什么?那场梦的内容。生存于我已变成一杯苦酒,然而必须一口一口地、慢慢地、计算着喝下去。无人能死而复生,无人来到世上不哭泣。无人询问何时想进来,无人询问何时想出去。我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回音。为什么它是我的朋友?因为我爱自己的悲哀,回音不会把它从这里夺走。我只有一个知己,那就是黑夜的宁静。为什么它是我的知己?因为它保持着沉默。在我看来,所有荒谬可笑的事情中最荒谬可笑的,是在这世上奔忙,是做一个对自己的膳食和活动感到

    读者·校园版 2011年14期2011-05-14

  • 精神·自由·自我 ——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核心透析
    由·自我 ——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核心透析邹慧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是在对哲学上的黑格尔主义和宗教上的丹麦国家教会的批判中形成的。他抛开了对理性、客观世界的追求,极力强调个体的主观存在意义。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核心词汇就是基督教定性下的精神、自由、自我。在精神的定性之下,他把人们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典型性的三种:美学的、伦理的、宗教的。他选择了宗教的生活方式,认为基督教的真理才是永恒真理。他所理解的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品质或者理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8-15

  • 在浩渺的思想殿堂,领略古今思想的火花
    这样向我们描述克尔凯郭尔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克尔凯郭尔在订婚的第二天,便“开始疑惑自己是否有权利让一个女人和自己终身捆绑在一起”。我们如何能够想到,克尔凯郭尔诸多关于人类自身生存境况的思考,竟然起因于这样一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深刻内涵的个人经历!能够用这样的叙述讲述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也就尤其难得了。“这后楼梯不是人们进入一所住宅常用的那个通道。它不像正楼梯那样明亮、洁净、庄重;它冷静,缺乏陈设,有时还有点受冷落。但是,从这里上楼却不需要刻意做什么修饰,

    全国新书目 2001年3期2001-06-13

  • 克尔凯郭尔的诱惑
    题,马上想到了克尔凯郭尔。作者从顾城说到福克纳,讲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杀人故事,果然笔锋一转,说起了“在丹麦著书遣忧的Kierkegaard”(克尔凯郭尔)。然而读到作者引用FrvgtogBven(英译FearandTremb1ing,刘继译《恐惧与颤栗》,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中亚伯拉罕的故事来说明“艺术和伦理的对峙”,进而将反语(ironi/irony)作为“诗意地生活”的最高理想,不禁大为惊诧。《对峙》一文不是克尔凯郭尔专论,本不必吹毛求

    读书 1996年1期199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