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议会
- 抗战胜利后湖南省首届参议员选举及其舆论转向
之成立了各县市参议会。3月29日,在各县市参议会中,由参议员投票选举出省参议员。5月15日,在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开幕后,由省参议员选举正副议长。三次选举背后既隐含着不同团体之间的政治博弈,又有被选举人竞选策略的实际运用,亦有全省人民的殷切希望。先前学界研究多集中于中央一级或“国大”代表选举上,对地方参议会选举则关注不够。(1)关于湖南省研究的成果有:吴小珍:《民国地方选举中的组织化博弈——以 1940 年代湖南县市为考察对象》(《南华大学学报》201
安徽史学 2023年4期2023-12-25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特点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边区最高权利机关,拥有广泛的权力。边区各级参议会由选民经过完备选举制度选举产生,是边区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边区形成了完备的参议会会议制度,以制度形式保障参议会正常开展工作。边区参议会与行政机构共同努力,推动边区政权建设。边区对民族自治、民族平等的相关规定,是党在民族政策上的重要探索,对于团结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建立了边区、县、乡三级参议会制度,重视团结各党各派,致力于巩固和扩大
新西部 2023年9期2023-11-09
- 晋绥抗日根据地选举制度研究
。(一)以规制参议会选举为主,兼顾村选举统揽晋绥抗日根据地的19部选举立法发现,虽然有规制村长、副村长、村委员会选举的《晋西北村选暂行条例》,但其余的诸如《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县级选举委员会组织条例》《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行政区级以上机关团体选举办法》《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产生办法》和《晋绥边区参议员、县参议员选举办法》等18部立法均以县、边区政府参议会、参议员选举为规制对象,占比高达94.74%。这表明,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生产建设、政权组
人大研究 2023年3期2023-05-30
- 民国时期自治机关与县域政治
——以20 世纪30 年代广东县参议会的创设及运作为例的研究
成纪念大会,省参议会议长林国佩指出:“本省竟能以确立民权为原则,注重下层构造为主旨,于短期内先后完成各级自治组织,毅然为归政于民之准备,树立全国完成地方自治之先声,一切进行,均称顺利。”[1]此言非虚,广东是当时全国唯一完成筹设县参议会任务的省份,截至1934 年2 月,全省94 个县全部正式成立第一届县参议会,一些县甚至完成了换届[2]。县参议会是国民党政权设置的地方自治机关,源于孙中山提出的地方自治、直接民权的政治理念,对县政权的组织形态、县政的运行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3-01-07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民主实践探析
权。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对建立民主制度的积极探索。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中共中央关于在特区实行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的要求下,特区行政组织法起草委员会拟定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提出:“要实行最适合于抗战的彻底的民主制度——议会民主制”[2],而后议会民主制被修正为参议会制度。这一制度经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讨论并通过后予以贯彻执行,1937年在陕甘宁边区就组织了广泛的民主普选。陕甘宁边区彻底的民主制度实践的内在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9
- 湖南省参议会对湖南和平解放态度的转变
民意机关——省参议会在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所起作用着墨尚少,未有过多的关注。实际上,湖南省参议会作为彼时的民意机关,对湖南前途、命运的选择可谓一波三折,号称代表民意的参议员们对此也是心态各异。这也部分表征了在此社会剧烈变迁的过程中,湖南省各地的民意对湖南求取和平及如何求取和平的意见不一。考辨省参议会在这过程中前后不一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湖南省(至少就省会而言)为何最终选择了和平解放的北平模式,而最终放弃了其他形式的考量。通过对湖南省参议会关于湖南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4
- 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制实施侧记
政过程中实行的参议会制,是政权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不仅有力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根据地民主、法制、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为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参议会制起源20世纪初,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晚清政府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先后筹划了一系列改革,并推行地方自治制度,在北京成立具有国家议会性质的资政院,在各省成立咨议局,先后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文史月刊 2022年5期2022-06-10
-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阈下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括“三三制”、参议会制度、普选制等。这些研究多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的关系角度展开,如郇雷认为“三三制”为推行协商民主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前提[3](P82-83)。三是对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执政行为进行研究,包括民主选举、反腐倡廉、法制建设等。如杨静、薛永毅基于《解放日报》的相关报道,分析了延安市第一届参议会在基层民主选举、监督批评政府以及提案工作等方面的基本做法和历史经验[4](P129-130)。四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6-07
- 从参议会提案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底色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历史经验,借助议案这一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边区人民群众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政权的机关,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抗日阶级实行民主同盟、抗日救国的最好政权组织形式。它继承了中央苏区时期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良传统,在反映工农群众利益的同时以三三制原则为指导,照顾其他抗日阶级利益,成为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议会政治
人大研究 2022年3期2022-04-13
- 边区民主政治在阜平的探索与实践
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阜平县城南庄镇温塘村召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并授予“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光荣称号。阜平县被誉为“晋察冀边区顶天立地的支柱”。本文着力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为切入点,一窥来之不易的“阜平经验”。一、抗战形势要求“实行宪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
人大研究 2022年3期2022-04-13
- 简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
》正式规定边区参议会实现“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独断专行。至此,“三三制”作为边区的选举制度被正式确立下来。按照“三三制”原则,各根据地先后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临时参议会和政府机关。1941年11月召开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的选举为各边区相继开展“三三制”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二、“三三制”选举制度的开展陇东、绥德这两个分区是最早开始试行“三三制”政权的,1940年,这两个地区先后召集了分区临时参议会、各县
陕西档案 2022年1期2022-03-12
-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民主政权建设、参议会、民主选举诸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相关研究参见李建国:《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王晋林、秦生《新民主主义模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陕甘宁边区史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黄正林《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执政问题研究——以抗日民主政权和三三制为中心》,《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9期;韩伟《再论三三制的民主实践——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安徽史学》2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2-01-01
- 抗战胜利后广东省财政的困局与肇因
——从1946年广东省参议会经费说起
文试图以广东省参议会经费为线索,立足于当时的档案、报刊等资料,呈现广东省财政的困窘状况,探讨国家财政收支系统与省财政的关系,揭示省财政崩溃的深层因素。一、广东省参议会经费不断追加1946年11月15日,广东省参议会第一次大会(1)广东省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于1946年10月10日开幕,25日闭幕。闭幕不久,《捷报》以《三个大会累穷了省府》为题,揭示了彼时广东省财政的拮据窘况。以下三点值得关注:第一,战后一年来广东省财政的收支不能平衡,“不过还能勉强地渡过”,但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2-14
- 辛亥先贤杨沧白身后诸事
杨公达等及省市参议会参议员与祭者400余人。社会团体代表及国民兵防护团与祭者则超过3000人。各方献赠花圈对联者甚多,戴季陶及四川省参议会议长向传义各献挽金5000元。公祭典礼简单庄严,由居正主祭。公祭时,与祭各部队以正步行经祭场,行注目礼,向灵柩致敬。后由杨氏亲友及民众自由参与公祭。祭礼于10点半开始,灵柩专轮于11点启碇开赴木洞,转往东温泉墓地。补行国葬杨沧白逝世之年,正是抗战方殷之时,国民政府因此未能给予他国葬的礼遇。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国葬
红岩春秋 2021年10期2021-11-30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样走来
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适应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将边区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转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陕甘宁边区实现了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陜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在各级参议员和政权机关人员构成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在政权机构设置上,边区、县、区实行代议制,每级均设参议会、政府和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
浙江人大 2021年7期2021-08-09
- 民主政治的先声
商性质的市临时参议会,通过施政纲领的决议。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致筹备工作,l946年7月16日,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正式召开了成立大会。出席会议除选出的参议员之外,各界来宾、社会知名人士达200余人。大会推举宋庆龄、冯玉祥、张学良、张澜、李杜、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林枫、吕正操、高崇民、陈先舟、冯仲云、张学思等15人为名誉主席。大会发表了临时参议会成立宣言,选举社光预为临时参议会议长,张观、李国钧为副议长。同时,大会选出刘成栋等9人为市行政委员会委员,刘成栋为市
新青年 2021年4期2021-05-19
- 山东省联合大会召开
开,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成立。图为省临时参议会参议长、75 岁的抗战老人范明枢(前排中)与参议。大会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针对国民党此前圈定的所谓山东出席11 月召开“国大”的代表,提出了否定方案。经过酝酿,大会选出于学忠、徐向前、朱瑞、郭洪涛、黎玉、罗荣桓、张经武、范明枢、亓养斋、牟中珩、陈光、李澄之等61 人为真正代表山东民意的“国大”代表。大会通过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成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选举范明枢、亓养斋等81 人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并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4期2021-04-19
- 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对当代人大制度建设的深刻启示
政权建设上实行参议会制度,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实行“三三制”原则。1940年,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敌后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相继召开了参议会,建立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制政权。根据地内民主选举产生参议会代表,共同组成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参议会,由参议会选举边区政府,决定边区重大事宜,制定边区行政法规,听取边区政府工作报告。这种政权形式,保障了人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初步具有了人大制度的一些特点,成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一方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12
- 陕甘宁边区的第三次群众普选活动
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决定:鉴于抗战日益临近最后的胜利,决议适时对边区各级政权机关普遍实行民主改选,然后在此基础上民主选举产生第三届参议会和民主联合政府,进一步巩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这次民主普选活动分为准备阶段、试选阶段和全面展开三个阶段。准备阶段1945年2月28日,边区政府决定:组成边区选举委员会,负责指导第三次民主普选活动。8月4日,会议决定本年秋后开始普选的准备工作。8月27日,边府正式颁布《陕甘宁边区各级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对各级选举委
时代人物 2020年31期2020-12-09
-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功典范
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一个小集镇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成立,成为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典范,成为晋冀豫民主政权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共“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结构的提出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工农民主政权——苏维埃政府改制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为适应抗战需要,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率先进行政治机构改革,建立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政府。从1937年9月开
党史文汇 2020年7期2020-07-29
- 鄞县临时参议会与地方政治(1944—1946)
——以宁波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考察中心
0月,鄞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到1946年6月被民选的县参议会取代,它存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其存续期内,鄞县临时参议会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意机关的作用。通过对鄞县参议会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抗战结束前后宁波地区地方自治及地方社会精英对地方政治的影响。学界对宁波地区临时参议会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笔者以鄞县临时参议会为例加以考察,以求教于方家。一、临时参议员的个人状况由于县临时参议会并非正式的民意机关,所以其参议员亦非民选,而是由县政府结合
浙江档案 2019年2期2019-03-08
- 全国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地方政治改革
;新县制;地方参议会〔中图分类号〕K2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8)05-0141-12① 有关战时地方政治改革的个案研究不在少数,请参阅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要旨不在于具体的个案研究,而在于结合战时地方政治改革的内容,对其利弊得失作总体判断和把握。战时地方政治牵涉方面甚多,本文论述的重心在以“新县制”为中心的县乡镇政治改革,其他方面的情况容另文讨论。〔作者简介〕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
社会科学研究 2018年5期2018-12-01
- 精兵简政:中共支持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典范
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作为无党派界别的参议员,准备联络姬伯雄等参议员向大会提出《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案》这一提案。在酝酿过程中,有的无党派参议员认为李鼎铭的这一提案过于“敏感”,好心奉劝李鼎铭不要提这样的提案。还有人对他说,这样内容的提案参议会不一定通过,共产党也不一定接受。李鼎铭同姬伯雄等几位参议员顶住压力,毅然向大会提交了精兵简政的提案。提案阐述了精兵简政的理由,提出了五条应对办法。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2期2018-08-13
- “五一”大会: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
合会提出的临时参议会议员候选名单,经过3天讨论,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于4月30日宣布选出议员121名,其中蒙古族、达斡尔族96人,汉族24人,回族1人,妇女代表5人。内蒙古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宣告诞生。1947年5月1日,内蒙古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举行了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政府委员、参议会议长及驻会参议员的选举。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哈丰阿当选为副主席,并选出19名政府委员,博彦满都当选为内蒙古临时参议会议长,吉雅泰当选为副议长。特古斯朝克图、义达嘎苏隆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5期2018-05-28
- 1946-1949年杭州市参议会组织构成、职权限定及其评价
大学历史学院市参议会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后设立的地方民意机关,包括院辖市参议会和省辖市参议会两种不同级别的参议会制度形式。按照孙中山的革命三序论、国民政府于1945年颁布的《市参议会组织条例》和194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市参议会是训政阶段实施地方自治的民意机关,也就是说它是过渡性的民意咨询机构。本文将要探讨的杭州市参议会属于省辖市参议会,成立于1946年6月17日,直至1949年5月杭州解放,存续近3年时间内,对杭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均有
浙江档案 2018年3期2018-04-20
- 时运不济:民国时期临时参议会的重新解读
在中央设立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在地方成立临时参议会(简称临参会)。本文拟以湖北省临参会为个案,对临参会的性质、特点及议案执行情况作一重新解读。一、临参会之源起与议案执行规定民初以降,国会与省议会相继成立。国会因二次革命失败于1914年初被解散,1916年8月复开,一直朝不保夕、存废无期,直到1924年11月被撤销。有人揶揄其“仅袭取欧美议会的形体,缺乏独立精神与公正态度,且悉为军阀野心家所御用”,“只能说是官僚的应声虫、政治的点缀品,还谈代表人民、规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9
- “三三制”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系
三三制”的载体参议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或说参议会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雏形和重要渊源。虽然它们的形式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有很大的差别,但从本质上讲却是一致的”[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以参议会制为其政权组织形式的抗日民主政权,为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奠定了直接的模型基础”[2]。或说“如果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连续性看,参议会制度是一种中断。从政权性质和政权形式看,它与过去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3-03
- “我资历浅,不要考虑我”
召开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举新的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和边区政府委员。选举结果是18名政府委员里共产党人占了7名,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由党外人士白文焕替补。和徐特立一样为了抗战大局而抛弃名位的还有李井泉。七大时,按照资历和功绩,李井泉理应进入中央委员行列,但他主动退出中央委员选举。当时为了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毛主席找李井泉谈话:“因老干部多,照顾不到。”李井泉谦虚道:“我资历浅,不要考虑我。”七大代表王恩惠回忆:“李井泉这个人当时心胸很开阔,他说:“应该
当代党员 2017年10期2017-05-18
- 推进民主增强团结
——记陕甘宁边区三届参议会
陕甘宁边区三届参议会文/陈子平 薛芳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边区人民的最高权力机构。规定每三年改选一次。在大会上,全体参议员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检查政府工作,决定各种重要政策,应兴应革事项,以及选举参议会正副议长,常驻议员、边区政府正副主席、政府委员及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在其闭幕期间,责成常驻议员监督政府行执大会全部决议。陕甘宁边区从1939年1月召开的首届参议会到1946年4月召开的第三届参议会,总共召开过三届(共四次)参议会。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成立及第一届第一次参
陕西档案 2017年2期2017-04-27
- 宋美龄的求职生涯
半年后,上海市参议会内的一批同盟会友人,开始注意和了解宋的情况,知道宋美龄在电影审查委员会里干得很出色,不愧是名牌学校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高才生,并且对宋的英文和法文水平赞不绝口,因此极力主张聘请宋美龄来上海市参议会任职。在他们看来,聘用宋美龄来会供职至少有两个益处:一是她的到来可以密切与已经前往广州的孙中山的联系;二是当时上海像宋美龄这样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确为罕见。消息传到宋美龄耳朵里,她极为反感。一是因为她对在上海电影审查委员会供职已经很满足,不想在短时
山海经 2017年1期2017-04-11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上海市临时参议会管窥
期的上海市临时参议会管窥刘宝军(渤海大学 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依据《上海特别市组织法》,特别市可以设立由市民代表组成的参议会。另据《市组织法》关于“市参议会于区民代表会普遍成立后置之,在区民代表会未普遍成立前,得设置市临时参议会”的规定,上海市政府决定先行设立市临时参议会。上海市临时参议会历经四年的抉择,于1932年10月成立,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暂时停止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市百废待兴,参议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9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抗战动员
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抗战动员雷冬艳,吴仁明(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59)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连接民众的纽带。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主持召开两届参议会,老一辈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议案,推动了政府的抗战工作。边区参议会把民众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团结抗战的局面,调动民众踊跃投入抗战洪流。动员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陕甘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3-23
- 抗战期间大后方省临时参议会研究综述
间大后方省临时参议会研究综述洪富忠, 汪丽媛(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7;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重庆 南岸 400061)学界对民国民意机关的研究集中在民国初年,对抗战期间的民意机构研究则以国民参政会为重心,对其他层级的民意机构尤其是省级民意机构研究较为滞后。透过战时省临时参议会成立的时空背景、省府运作、地方政治经济变动等考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战时省级地方政治提供了一个窗口。大后方;省临时参议会;地方政治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12
-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确立了普选制、参议会制度、民主协商制并实施了“三三”制政权建设。从而极大地争取和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投入了抗日战争,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障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它不仅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奠定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基础,而且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共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新民主主义政治一、陕甘宁边区民主制度的确立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共中央政治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1期2017-03-12
- 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东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邵 雍(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徐汇 200233)陕甘宁边区是全国首席解放区,也是全国民主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边区参议会则是边区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高度重视边区参议会,每次会前均作了极为详尽的指示,认真准备会议文件,并莅临每次参议会发表讲演,及时提出任务,指明今后奋斗的方向。边区参议会的巨大成就与模范作用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为共产党赢得了民心。毛泽东;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抗战;民主陕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1-25
- 一件“弹劾”北平市长袁良的往事
由,最初是因市参议会议长、副议长有“举报”而起。吴瀚涛说:经“查北京市参议会议长董霖、副议长周肇祥呈控‘北平市长袁良种种违法,本会不能行使职权,屡陈经过,敬乞迅予解决,以维民治’一案”之后,监察院“当即由院派员(段宏纲、刘侯武、姚雨平)前往彻查”,经过调查核实,认为“所呈袁市长确有背反法令,轻辱市参议会之事实”,应加以惩戒。以数千文字的篇幅,具体列出袁良所犯“违背法令、摧残民治”六个方面的“违法”表现。“拒绝依法亲自列席会议。”《弹劾文》指出,根据《市议会
北京观察 2016年11期2016-12-10
- 解放战争时期云南上层民主人士统战问题初探
——以云南省参议会为中心
工委利用云南省参议会这个平台针对省内上层民主人士的统战活动进行梳理与分析。一在抗战爆发的大背景下,“抗战建国”之呼声盛行一时。国民政府于1938年上半年决定设立各级“民意机关”。同年9月26日,国民政府公布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法。12月28日,行政院规定各省参议会于1939年元旦成立。据此,先后筹设的有四川、云南、广东、广西、贵州、重庆、河南等近二十个省市。此时组建的临时参议会由省参议员组成,而省参议员由政府遴选。省临时参议会的主要职责是“对于省政兴革,得提出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6年3期2016-11-27
- 1948:毛泽东为何干预华北人民政府组建
为不经过两边区参议会就撤销两边区政府,另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不妥。1948年2月16日,刘少奇向中央提议完全合并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边区时,提出两个边区政府“暂不宣布合并,但可合并办公,待召集两区统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时再宣布合并”。刘少奇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1948年5月9日中央发出的通知明确宣布:“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边区政府在华北人民代表会议未召开前,暂时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以董必武为主席,黄敬、杨秀峰为副主席,宋劭文为秘书长。”但是,后一个文件中提到
党史天地 2016年21期2016-06-11
- 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互动研究
——以立法设计和新闻宣传为契入点
阐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特点、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陕甘宁边区基层选举即“乡选”的选举过程以及边区选举的特点归纳等。*张希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李忠全、宋金寿:《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王建朗:《浅谈抗战时期民主进程中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2004年第1期;高晓林、韩平:《东方“雅典城邦”——陕甘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4-05
- 1946年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选举述论
946年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选举述论民国后期,省参议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机构。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宪政”步伐的逼近,各省民意机关纷纷从“临时”转为“正式”,省参议员的产生方式也由“遴选”变为“选举”。本文围绕着民国后期广东省参议员的选举,着重介绍广东省参议员选举的筹备与规则、选举过程中的弊端种种及分析当时社会精英热衷参议员选举的原因。而参议员选举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致使民主选举流于形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主氛围的局限,也削弱了广东民众对民主制度的信心。广东省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6
- 1948年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相关资料辨误
共同召开两边区参议会联合会;(2)由华北局提议,两边区政府联合召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3)由华北局提议,两边区政府正副主席(或主任委员)、参议会正副议长举行联席会议,再宣布两区合并,成立华北临时联合行政委员会。随后责成华北临时联合行政委员会迅速筹备召开华北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正式的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2-5]。问题是,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均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分别由两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的,现在要合并两边区政府,从法理上说就不可能绕开两边区参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1
- 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县政规制与运行机制
政府根据第二届参议会通过健全各级行政组织案,对于各级行政区划等级及人员编制名额再次做了调整。并对边区政府对于县级政权的等级作了如下规定:甲等县:人口在八万以上者。计绥德、清涧、延安、延川、庆阳定边等县。乙等县:人口在四万以上者。计富县、靖边、安塞、环县、曲子、新宁、神府、镇原、合水、吴堡、淳耀、延长、安定、志丹、延安市等十四县一市。丙等县:人口在四万以下者。计新正、赤水、固林、甘泉、盐池、华池、同宜耀等七县。[3](pp17~18)陕甘宁边区对县级区域等级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2015-01-30
-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9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正式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明确规定: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选举边区、县及乡参议会之议员,组织边区、县及乡参议会”。凡边区内人民除有卖国行为、判罪剥夺公民权和精神病患者外,“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①,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的办法,给人民以选择的权利。选举时参选人要向群众发表竞选演说,政府要向群众报告工作,接受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审查和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评议。为了保证
中国机构编制 2015年8期2015-01-30
- 抗战时期谢觉哉反官僚主义思想及其启示
担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对反对官僚主义有诸多的论述,学习、研究谢觉哉的反官僚主义思想,对今天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对官僚主义本质、表现及其危害的认识官僚主义是党内由来已久存在的一种严重不良作风,对官僚主义的本质,谢觉哉一言以蔽之,“官僚主义主要内容,是‘脱离群众。”[1]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自高自大,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对群众漠不关心,甚至作威作福,仗势欺人。官僚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侵蚀着党的肌体,给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1期2015-01-20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实践考察——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功能发挥为视角
是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为主要组织形式和载体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最早、实施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形式,边区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事管理,它不仅是民意机关,而且是边区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边区参议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特色议会在抗战期间共召开过两届三次会议,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考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不能缺失对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功能发挥状况的探讨,这对深化认识抗战时期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人民民
湖湘论坛 2014年5期2014-11-16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初探
0)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初探潘 国 红(江苏省启东市人大常委会, 江苏启东 226200)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边区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形式,体现的是代议民主和选举(票决)民主,但协商性也是其重要的民主特征。协商民主的理念内含于参议会制度的理论之中,也体现在这一制度的实践之中。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协商民主的宝贵经验,对当前各级人大履职中协商民主的运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协商民主;思想逻辑;实践运用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后期在西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2014-04-17
- 中国共产党执掌抗日民主政权的方式
地指出:“党对参议会及政府工作的领导,只能经过自己的党员和党团,党委及党的机关无权直接命令参议会及政府机关。”[2](P426)其领导的实现,“不能依靠任何法律或强力去实现,而只能依靠真理,依靠政策的正确性,党员模范的工作,及人民对于它的拥护来实现。”[6](P168)“有赖于政权系统中党员干部之言论行动的一致及其对党的决定的绝对服从”。[2](P426)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党委对政府和参议会的正确领导是政策上、政治方针上、原则上的领导,不是政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模式探微——以乡选为视角的研究
府委员均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县长、县政府委员由县参议会选举产生,必要时允许加选副县长,县长、副县长名单均需呈请边区政府加委生效;乡市长、乡市政府委员均由乡市参议会选举产生。新当选的乡市长需呈请县政府加委。乡市参议会休会期间,乡市政府委员会代理乡市政权最高机关。一、何为乡选?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边区党委和边区政府正式规范性文件中未对乡选有过正式定义。迄今为止,学界为乡选做诠释的,仅有巩瑞波:“乡选是以直选为主要特征,是边区基层选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草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鱼俊清,许涛(西安政治学院军队党的建设学系,西安710068)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边区人民参与国事管理、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组织形式。在陕甘宁边区存在的十多年时间里,参议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制度不断完善,实践不断深入,有力地支持保证了边区人民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边区参议会建设的历史经验不仅对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创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三三
理论导刊 2012年5期2012-12-21
- 延安13年的“人代会”制度
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全体参议员合影。前排左二为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前排左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民主人士李鼎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这一根本制度从萌芽、形成、发展,却是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之后,即组织发动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在农村,则通过农民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举行的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9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关于“左派国民党”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0期2012-07-24
- 陕甘宁边区基层参议会的制度建构与设计理念
陕甘宁边区基层参议会的制度建构与设计理念杨东(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北辰300134)在近代以来的基层权力结构与制度的嬗变与更替中,陕甘宁边区的基层参议会制度无疑是对中国基层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制度安排。尽管这一制度是在战时条件下形成的一个产物,但是中共在制度建构上坚持了制度建构的历史演绎与现实情境,在设计理念上紧紧围绕基层社会的具体实际和民主自治的价值理念,以基层参议会为载体,通过重塑基层社会的权力结构,不仅培养了大批能够适应当时复杂形势的基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1-28
- 论《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与“三民主义”
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38年7月6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抗战到底,争取国家民族之最后胜利”的国策。9月26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中共根据这一条例,以“政府训令”的形式决定将原来的“陕甘宁边区议会”改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兹者我全国在国民政府与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建立代表全国民意之国民参政会,在两次大会上已充分发扬民主之革命精神与确定抗战建国之方针,……陕甘宁边区,特本此项伟大昭示并遵照国民政府本年九月二十
政法论丛 2012年1期2012-01-19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议会制度理论与实践初探
——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为视角
—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为视角徐振光(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党校,上海 200435)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议会民主制,这种议会民主制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最为完备和最具典型性,形成了丰富的议会制度理论,主要包括参议会性质和地位的理论,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参议会自身建设等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民主实践得以蓬勃发展。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议会制度;理论与实践;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议会民主制,这种
理论导刊 2011年2期2011-12-24
- 抗战期间我党领导妇女民主运动的历史经验
,在第四届国民参议会上通过了“定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施宪政决议案”。但蒋介石集团并非真心实行宪政,采取各种手段欺骗和愚弄民众。为了揭穿蒋介石集团的骗局,发动全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毛泽东等人在延安发起成立了“各界宪政促进会”。边区妇女界为积极投身这一斗争,于1940年1月17日成立了“延安妇女界宪政促进会”,在大会发出的《告全国姊妹书》中,妇女对国民大会及宪法提出六点要求,即:要求有真正民主的选举法,各级代表大会中应有10-15%的妇女代表名额;要
党史文苑 2010年2期2010-08-15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考察
振光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边区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形式,于1939年1月成立后,为最大限度发挥效能,在党的领导下参议会积极探索,力所能及地加强自身建设,使边区参议会在发展民主、团结民众方面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当前学术界主要侧重于对参议会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而对其加强自身建设的研究尚显欠缺。本文拟对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自身建设做一粗浅考察。一、注重提高参议员参政议政素质和能力参议员是议会的主体,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和素质如何都关系着参议会效能的发挥。边区参议会通
人大研究 2009年7期2009-07-30
- 哥本哈根大学
学校由校长和校参议会共同管理,选举产生的各学院教务长,同时也是当然的校参议会成员。校参议会设有行政委员会,负责处理并决定学校的日常重大问题。哥本哈根大学在校学生有25000多人,教学人员约4000人,其中教授、高级讲师(副教授)1400多名。学校对教授席位限制甚严,一个学院或一个研究所往往只有1位教授,并担任院长或所长。哥本哈根大学认为最理想的大学老师,应该做到研究和教学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成为一名优秀的“执教的研究人员”。在教学上,教师特别注意训练学生掌握
知识窗 2000年9期20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