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

  • 闽剧剧目的移植方法和创新分析
    350108)对闽剧的发展历史和闽剧剧目剧情内容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为了促进闽剧的发展,人们已经将部分京昆剧目纳入闽剧教学,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破坏闽剧原有的艺术特色,以表演内容、特定的肢体语言为中心,进行剧目融合,开阔二次创作视野,有效融合京昆文艺内容。移植文化素材并不是简单的文艺复制过程,而是要结合闽剧剧目的实际特点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逐步完成可移植剧目的神与形的统一。一、闽剧素材移植的积极意义(一)顺应闽剧剧目发展的时代要求移植剧目需深入理解戏曲艺

    戏剧之家 2023年31期2023-12-18

  • 平潭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传承 ——以闽剧教学为例
    化的明珠。再说到闽剧,又称福州戏,是清末明初开始流传于福州方言地区的多声腔剧种,它是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三大源流融会大成,并吸收了徽剧、京剧等养分,形成了闽剧闽剧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了。而在200 多年前闽剧就已经在平潭盛行,与词明戏一起在平潭的土地上和谐共生,同放异彩。现代文明的发展不应把优秀传统文化拍在沙滩上,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平潭民族民间音乐和非遗音乐是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对平潭民族民间音乐进行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4期2023-11-26

  • 新时期闽剧艺术探索与研究
    【摘 要】闽剧是现存的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闽剧历史悠久,是福州方言的活化石,是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闽剧虽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内容、表现形式、教育教学等方面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发扬光大闽剧这一优秀文化艺术瑰宝,作为一名本土艺术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和责任积极探索、推陈出新,以进一步焕发出闽剧的时代艺术魅力。【关键词】闽剧;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0期2023-09-15

  • 民族民间舞在戏曲舞蹈中的运用和价值
    ,文章尝试分析了闽剧《七色石》中闽台民间舞蹈的运用和价值,力图从民族民间舞中为现代戏曲舞蹈的多元化探索提供养分,更好地传播与发展中国戏曲舞蹈,以实现戏曲舞蹈的时代化质变。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戏曲舞蹈;闽剧;《七色石》戏曲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舞台表演体系。闽剧是扎根于闽台区域文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台民间舞的舞蹈动作为闽剧的舞台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程式化语言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本文以闽剧《七色石》为

    百花 2023年5期2023-07-13

  • 福州闽剧传承发展浅析
    350000)闽剧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也是福州地方戏曲的代表,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闽剧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表演技巧,深受福州民众的喜爱。福州的侨乡文化拓宽了闽剧的传播范围,刺激、活跃了闽剧演出的市场,丰富的佛道文化和民间信仰推动了民间闽剧的发展,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闽剧的发展。[1]一、闽剧发展进程闽剧起源于明末曹学佺创办的儒林班,经历四百多年的发展后,闽剧融合诸家之长,成为以逗腔为主,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剧种。[2]早期闽剧仅在

    戏剧之家 2022年33期2022-12-22

  • 闽剧贴生行当的特点及表演分析
    田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 福建 福州 350003)闽剧初期在角色分行上较为简易,即生、旦、丑组成“三小戏”,随着时间推移,京剧、徽班分行,角色分行更加细致完整,生行、旦行、净行、丑行得以细化为老生、小生、武生、花旦、青衣、老旦、大花、二花、文丑、武丑等。贴生行当特点及表演所涉及各类专业知识较广,是闽剧文化中比较鲜明的组成部分,了解闽剧贴生行当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闽剧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一、闽剧成型及发展概要分析(一)起源及发展要了解闽剧贴生行当的特点

    戏剧之家 2022年30期2022-10-31

  • 挖掘闽剧艺术元素 提高幼儿音乐素养
    余凤华摘要:将闽剧艺术元素渗透到幼儿园教学中,能帮助幼儿了解闽剧文化,提升幼儿音乐素养,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对于闽剧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音乐教学中融入闽剧艺术元素,可以提高幼儿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幼儿音乐素养,是幼儿园音乐活动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闽剧艺术在幼儿园的渗透并非易事,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幼儿方言基础薄弱、教师和家长认同感缺乏、教材教资匮乏等。基于此,文章从以福州方言为载体感受乡音乡韵、营造有利于闽剧文化传播的环境、构建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合

    成才之路 2022年27期2022-10-29

  •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弘扬闽剧文化的策略
    %,其中福建省有闽剧、莆仙戏、高甲戏、四平戏等24项,闽剧是2006年通过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生活在福州十邑之一的古田的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为闽剧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尽心尽力当仁不让。我们要在重视教师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懂闽剧、喜欢闽剧的新一代闽剧粉丝,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闽剧表演爱好者乃至未来的闽剧表演传承人。【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  闽剧  策略【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宁德市小学幼儿园前瞻性教学研究课题《多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2022-07-13

  • 闽剧现代戏《生命》中的现代性诠释
    洪美珊摘 要: 闽剧《生命》选用红色题材歌颂党和英雄、敬畏生命,是现代意识与现代审美价值相结合的现代戏。该剧从文本的内涵提炼“以人为本”的现代性思想,根据剧中人物的形象刻画和心理塑造在音乐上吸收传统曲牌进行创新,在舞台上打造多元化的艺术感染力,呈现了都市化进程中闽剧的现代性形态。关键词:闽剧;《生命》;现代性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都市语境下闽剧音乐的现代性研究”(项目编号:YJS2021

    艺苑 2022年2期2022-07-11

  • 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初探
    卢斌闽剧在唱腔、乐器等方面具有独特艺术特色,把闽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让小学音乐课堂变成闽剧弘扬的主要阵地,这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从这一认识出发,分析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的几个努力方向,希望能够给未来音乐教育改革带来一些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成长与进步,在现有的教育水平基础上,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地提升,音乐教育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音乐本就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艺术形式,即使是一首简单的旋律也蕴涵了一

    家长 2022年1期2022-03-19

  • 智慧时代下闽剧数据库建设及对闽剧教学的促进作用*
    而地方高校在开展闽剧教学工作中不仅承担了培育闽剧人才重任,还承担着建立与推广闽剧数据库的责任与义务。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在高校中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能够推动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因此,闽剧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是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也是高校软件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在智慧时代下高校建设闽剧数据库的重要意义,以及闽剧数据库建设对闽剧教学的作用。1 闽剧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闽剧是福建地区的特色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1期2022-03-15

  • 闽剧中武生形象的重要地位
    阳(福建省实验闽剧院 福建 福州 350000)闽剧是一种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民间剧种,也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形式。闽剧艺术将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融合成一个整体,通过舞台表演充分展现闽剧特有的意韵。闽剧中包含多个行当,如小生、花旦、青衣、武生、老生等。其中,武生是尤为关键的男性角色。武生表演最关键之处是借助塑造人物角色的方式,将演员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功底融为一体,以此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充分体会戏剧的动人之处,彰显闽剧的魅力。一、闽剧艺术简介闽剧

    戏剧之家 2021年22期2021-11-14

  • 新时代下闽剧教学要求变化的探讨分析
    8)一、新时代与闽剧戏曲艺术传承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收入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同时,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文化多元化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文化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威胁。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

    戏剧之家 2021年6期2021-11-13

  • “非遗”语境下闽剧在艺术中职院校的传承研究
    教学工作中,推动闽剧教学工作的合理发展,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闽剧的理解,从而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闽剧及其传承价值(一)闽剧概述闽剧,是我国重要的民间戏曲形式之一,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福建。又被称为“平讲戏”“儒林戏”以及“江湖戏”,相关资料显示,该剧种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超过400 年,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尤其是在清代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而成为我国闽台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二)闽剧的传承价值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

    戏剧之家 2021年32期2021-11-12

  • 闽剧戏曲舞蹈在现代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代舞蹈教育是传承闽剧戏曲舞蹈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闽剧戏曲舞蹈的融入,可拓展舞蹈教学的容量与有效性,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主要对闽剧戏曲舞蹈在现代舞蹈教育中的传承进行阐述,分析传承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希望对舞蹈专业教学改革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渠道拓展起到积极参照作用。【关键词】闽剧;戏曲舞蹈;现代舞蹈教育;传承【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0-157-03【本文著录格式】李佳.闽剧戏曲舞蹈在现代舞蹈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0期2021-08-09

  • 闽剧经典剧目《辕门斩子》中角色杨延昭的人物分析与探讨
    摘要:闽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福建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闽剧主要使用福州方言念白与演唱。流行福建省内各个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闽剧距今已经传承了400多年,期间涌现了无数的经典剧目和优秀的演员。其中的经典剧目《辕门斩子》中的主要人物杨延昭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将通过对《辕门斩子》这出折子戏的简述,分析和指出角色杨延昭的人物特性以及表演杨延昭这个角色时需要展示的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及外在形体的运用。关键词:闽剧:辕门斩子:表演艺术《辕门斩

    锦绣·下旬刊 2021年8期2021-07-19

  • 浅析如何提升闽剧武生的舞台表现力
    阳(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福建 福州 350000)戏曲通过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在舞台上通过音乐、动作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完成表演。闽剧表演的最终呈现效果与武生表演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出色的武生表演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必须具备高度灵活的技巧及手法,还要懂得结合表演的需求,融合运用不同的手法,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展现戏曲艺术独特的魅力。一、闽剧武生表演艺术的特征在众多艺术形式当中,闽剧堪称独具一格,有着自然鲜明的特色,闽剧最早只有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4期2021-04-08

  • 解析戏曲教育功能 构建闽剧进课堂的教学模式
    350299)闽剧是福州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闽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集历史演义、民间传奇及杂剧等于一体,用丰富的舞台艺术形象加以诠释,地方特色鲜明。它是目前仅存的一种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地方剧种,是传递乡音乡情的重要媒介。其次,闽剧是弘扬传统闽文化的特殊载体。闽剧中有许多有关福州历史文化名人与英雄的剧目,体现福州人民的忠厚仁义思想与爱国情结。通过解析戏曲的教育功能,构建闽剧进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唱闽剧的兴趣,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2-27

  • 闽剧剧目的移植方法和创新研究
    人【摘 要】所谓闽剧剧目移植,就是在保留剧本主题及剧情的前提下,通过唱腔、曲牌、打击乐等各种艺术手段把非本剧种剧目改变为闽剧上演剧目,并且还要保留闽剧表演程式和表演特色,通俗讲,就是要让福州观众看得懂、接受得了,作为移植剧目还要具备教学训练价值,这样移植才有意义,也是移植成功的关键。由于闽剧优秀教学剧目保留不完善、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因而剧目建设相对薄弱,优秀传统剧目失传严重。但是闽剧与京昆表演特征基本相通,在教学方面也是遵循“四功五法”,其剧种有着海纳百

    戏剧之家 2020年35期2020-12-28

  • 闽剧老生表演的继承和创新
    摘要:闽剧老生表演是福建地区的传统文化,它代表了福建的传统艺术,是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当前闽剧老生表演正在处于不断消失,为推动闽剧老生表演艺术的继承以及创新,闽剧老生表演需要采用合理的模式和手段,更好的传播闽南文化和艺术。闽剧老生表演是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具有浓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有效的增强民族认同感。本文从闽剧老生表演入手,探索闽剧老生表演的继承和创新,从而能够提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关键词:闽剧;老生表演;继承和创新一、闽剧历史发展与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2020-12-14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新路向的探讨
    走向濒危的境地。闽剧是我国福州地区目前仅存的保有福州方言特色的戏曲,是我国优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展开对戏曲研究新路向的探讨,针对闽剧在传承、价值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讨论闽剧未来的发展新路向以及新趋势。【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闽剧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2-0033-02闽剧属于我国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表演方式极具福州特色

    戏剧之家 2020年32期2020-11-28

  • 闽剧”教育继承与发展
    华【摘 要】福州闽剧,是经过百年融合发展,综合了明末清初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和清代的徽班而形成的。如今形成的完整的闽剧表演教学体系,有其深刻的审美艺术价值,因而在戏曲教学发展中,更要全面注重基础性,将戏曲专业基础教学作为切入点和重点,为今后的继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闽剧教育;继承;发展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2-0050-02闽剧,它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

    戏剧之家 2020年32期2020-11-28

  • 浅谈“非遗”保护与福州闽剧
    管日【摘 要】闽剧,又称“福州戏”,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其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剧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植根于福州人民的生活中。本文研究了近年来闽剧的“非遗”保护工作,对闽剧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闽剧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31-02一、闽剧的历史与现状閩剧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独立完整的剧种,吸收了诸多

    戏剧之家 2020年25期2020-09-26

  • 非遗闽剧走进音乐课堂的初探
    选择地方剧种非遗闽剧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与探究。通过研究背景、发展现状、研究意义、问卷调查分析、对实施过程策略的思考、和对教师自身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非遗闽剧进课堂的可行性、操作性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对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非遗;闽剧;进课堂;初探一、 非遗闽剧的研究背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

    考试周刊 2020年77期2020-09-12

  • 林颖:闽剧传承人
    袖善舞的女演员用闽剧旦角代表性曲牌《自掏岭》和《叠牌》将传统闽剧折子戏《窦氏女·寻子》演绎得如泣如诉,令观众动容。当晚,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福州闽剧专场在此地上演,会集众多闽剧表演艺术家、名角重现闽剧传统经典。由闽剧“三小”之一的刘小琴先生亲传亲授的折子戏《窦氏女·寻子》引发戏迷关注。戏中饰演窦淑娇的是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市级传承人、福州闽剧院副院长林颖。表演结束后,林颖来不及回味热情戏迷的叫好声,返回后台她已是汗流浃背,筋疲力尽。林颖

    北广人物 2020年26期2020-07-17

  • 闽剧老生表演的继承和创新研究
    窦龙人【摘 要】闽剧老生的表演彰显了福建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闽剧老生表演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为推动闽剧老生表演艺术的继承以及创新,就要探究合理的模式与手段。对此,文章从传统戏曲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戏曲老生表演继承以及创新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分析。【关键词】闽剧;老生表演;继承与创新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5-0024-02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各种优

    戏剧之家 2020年15期2020-06-11

  • 闽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魏榕瑛闽剧艺术其优美的音乐、舞蹈、美术布景、舞美服饰等均为传统艺术精华,是古田县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长期以来,看戏、听戏、唱戏,已融入古田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当前古田县正在推进“千年临水、健康古田”系列活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闽剧文化传承活动,把文明“留下来”“唱出来”“舞起来”,要通过戏曲传艺、传神、传德,褒扬传统美德、家国情怀、优秀品格。一、闽剧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一)闽剧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闽剧文化的了解认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2019-12-27

  • 闽剧“小调”中的“鲁斤燕削”外来曲调衍化探究
    的外来曲调衍化为闽剧“小调”曲牌的过程中,其形态上有曲调框架内的微变、拼杂、贯穿衍化等发展手法。外来小调为闽剧“小调”贡献了丰富多样的民歌色彩曲牌,形成了过渡性韵律节奏风格。这使“鲁斤燕削”外来曲调流传现象在声腔融合、空间跨越、历时性呈现等音乐文化传播诸方面具有积极、开放的意义。关键词:闽剧;小调;曲牌;鲁斤燕削中图分类号: J642.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9)04 - 0059 - 11DOI:10.1

    音乐探索 2019年4期2019-11-27

  • 浅析闽剧《林则徐复出》中勇于担当的大爱胸怀
    】林则徐;担当;闽剧【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福州具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是一座传承了2200多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这里名人大家相继辈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群星璀璨的名士文化形成了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特色,这是历史给予福州这块钟灵毓秀之地的一个丰厚赏赐,而利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塑造福州本地历史文化名人的艺术形象,让人们从赏心悦目的艺术表演

    北方音乐 2019年8期2019-10-21

  • 创作维度下的当代闽剧作品艺术语言探析
    陈晓卉〔摘 要〕闽剧是一种具有地域色彩的古老戏曲体例,经过漫长的演变,积累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在新世纪当代文化环境的包裹中,内外部艺术氛围悄然发生变化,也对闽剧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陈靖姑》和《红裙记》为代表的传统作品旧貌换新颜,更具人文气息;在《战金山》《林则徐复出》《北进图》等历史人物类新作中,着重刻画了英雄志士不为人所熟知的内心情感与品性。现代戏《别妻书》和《生命》等作品,尝试借鉴其他戏曲艺术的革新方式,将闽剧的题材范畴进一步扩充,

    艺海 2019年8期2019-10-14

  • 榕腔闽韵今犹在
    细雨落春色,一群闽剧艺人向三坊七巷、朱紫坊和上下杭集结而来,他们使出“十八般武艺”,让悠扬婉转的古老唱腔,散落在人来人往之中,在榕城的风情万种中漫溯。这是福州举办的首届闽剧文化艺术周活动。闽剧在400年的传承中,几度兴衰,有古老的唱调,有现代的思维,有艺人们的坚守,有老戏迷的追随,无数次传唱的曲调旋律还在跳跃,而今更需要灌注新鲜和活力,溶解在新一代人的血液里,首届闽剧文化艺术周正是为此而做的一次尝试。去采访国家一级演员、省实验闽剧院原副院长林丽娟当儿,她就

    闽都文化 2019年4期2019-07-06

  • 浅谈闽剧艺术进校园的现状与发展
    福建戏曲的代表,闽剧有着深厚的思想底蕴和艺术文化价值。但随着时代推进,它逐渐被年轻一辈所遗忘。闽剧艺术进校园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式之一。而正确了解闽剧艺术的历史,面对现状,也能对闽剧艺术更好地走进校园起到推动作用。一、闽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闽剧是使用福州方言来演唱的戏剧,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福州人生活中的亮丽风景线。闽剧的前身可分为三个班,分别是“儒林班”“江湖班”和“平讲班”这三种不同的戏曲班社,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和

    新教师 2019年3期2019-05-24

  • 闽剧现代戏《生命》中的丑旦表演艺术
    民【摘要】 大型闽剧现代戏《生命》改编自20世纪90年代姜安创作的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走出硝烟的女神》。该剧于2017年开始创作,2018年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上演。本文主要结合笔者以往的表演经验及在现代戏《生命》中的表演体验,讨论在现代戏中如何运用和发挥丑旦行当特色,塑造人物形象。【关键词】 闽剧;《生命》;丑旦;表演艺术[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丑旦,即彩旦,是闽剧中的特殊行当之一。闽剧传统戏《梅玉配》中的王九妈、《贻顺哥

    艺苑 2019年1期2019-04-10

  • 闽剧乐队伴奏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对策
    350108)闽剧诞生于福州,又被称为“福州戏”,是由福州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为福建五大戏曲剧种之首,于2006年5月被列入世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闽剧音乐是由声乐和乐队两部分组成,唱腔是声乐的主要内容,唱腔与乐队相辅相成、相互融合。闽剧在乐队伴奏上以其独特的魅力,汇聚成百年闽剧,至今余音绕梁,流转不息。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提倡、推广传统文化,闽剧作为福建主要的戏曲剧种,重新以各种形式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但人们所关注的基本上是闽剧的唱腔,很少了解闽剧中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2019-03-28

  • 新时代背景下闽剧艺术传承与创新之刍议
    □王爱芳 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闽剧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闽剧是福建省五大地方戏曲剧种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最多、观众量最大的剧种。新时期以来,为了更好地弘扬闽剧的文化价值,福州闽剧艺术传承中心创作了许多优秀剧目,其中有的剧目获得“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急剧变革,作为传统艺术的闽剧,如果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

    艺术家 2019年12期2019-01-12

  • 地方音乐素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民间艺术瑰宝——闽剧。作为福州人,我引以为荣。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学生对闽剧不甚了解,长此以往,没有新一代对闽剧的喜爱和发扬光大,闽剧将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因此,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闽剧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吸收本地区的戏曲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闽剧”进校园这个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激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进“闽剧”1.身临其境,培养教师对闽剧的兴趣“音乐教学要感动学生,教师须先感动自己。”只有教师

    名师在线 2018年7期2018-11-28

  • 闽剧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略述
    林宏斌(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1)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们的娱乐形式也在不断增加,闽剧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剧目,在展现民间艺术文化和当地特色基础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对地方文化的展现,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业务活动,在现代化城市文化的冲击下,对闽剧这种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闽剧这种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

    戏剧之家 2018年25期2018-11-15

  • 闽剧打击乐锣鼓经运用与司鼓实践探讨
    和节奏。关键词:闽剧;司鼓;《红裙记》闽剧俗称福州戏,是我国汉族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绵延四百余年。闽剧是唯一用福州话“唱、念、做、打”的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州十邑(福清、长乐、闽侯、古田、连江、永泰、屏南、平潭、罗源、闽清),并部分流播至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在闽剧中对演员表演、音乐乐器、动作样式都比较讲究,呈现出地区的民间特点。闽剧锣鼓,是闽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奏技巧与音响等形成了独有的剧种表现力、艺术风格,在闽剧中具有独特性和艺术价值。一

    报刊荟萃(上) 2018年9期2018-11-07

  • 解读闽剧的文化特质与唱腔风格
    :本文首先分析了闽剧的文化特质,对闽剧传统文化概况、闽剧的文化内涵以及闽剧的文化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全面总结了闽剧的唱腔风格,表明了闽剧唱腔在闽剧发展中的作用,旨在为闽剧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闽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闽剧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闽剧;文化特质;唱腔风格一、闽剧的文化特质(一)闽剧传统文化概述闽剧也被叫做福州戏,在福建的众多戏曲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表演主要是利用福州本地的方言,也是福建戏曲中唯一使用方言表演的戏曲,在闽东、闽中以及闽北都

    黄河之声 2018年16期2018-10-21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闽剧传承与发展思考
    有极大的包容性,闽剧作为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融汇了江湖戏、儒林戏和平讲戏的艺术养分,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多声腔的地方剧种。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被人们所传承。本文通过对闽剧的发展进行简述,指出了其在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及价值性,简单介绍了闽剧的艺术特色。重点通过对当今社会闽剧在传承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剖析,以实例提出闽剧在传承及发展中的对策。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剧 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艺术研究 2018年4期2018-03-01

  • 青春版闽剧《碧玉簪》中“李秀英”艺术形象的塑造
    】 《碧玉簪》是闽剧传统剧目,遗憾的是在传承中出现了断层,为继承和发扬传统剧目,福州市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进行了老戏新排。笔者在《碧玉簪》中饰演了主角“李秀英”,本文对“李秀英”这一角色塑造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以期对这一传统剧目的传承尽绵薄之力。【关键词】 闽剧《碧玉簪》;李秀英;艺术形象[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闽剧《碧玉簪》的巅峰时期,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这出经典闽剧《碧玉簪》的主演都相继地离开舞台,演员出现

    艺苑 2016年4期2016-11-19

  • 从《荆钗记》的舞台演出看其文本改编
    键词】《荆钗记;闽剧;改编;剧本内容中图分类号:T20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47-01谈到改编,我们必须对原著进行整体且深入的把握。《荆钗记》是明代传奇,它规模庞大,有四十八出,具有这一类戏曲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也正是因为事事求全、人人俱细,致使整个剧作的篇幅过于宏大,情节冗杂拖沓。因此,《荆钗记》在古时全本演出可能要花上几天的时间,而在现代闽剧改编本中,剧作家显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们努力削减剧本出目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2016-06-04

  • 戏曲舞台人物的个性化呈现
    抒情。〔关键词〕闽剧 表演 唱腔闽剧《长安燕歌》,是我们团长执笔的一部新编古装历史传奇闽剧。剧中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刚登基,突厥犯镜,李世民御驾亲征,在沙场上与突厥公主阿史那燕相遇,二人都为对方英姿所打动,在李世民中毒箭关键档口,作为敌军将领的阿史那燕,却主动为李吸毒治伤,令这个年轻帝王感动并心生爱慕的故事。在剧中,我饰演女主角草原公主阿史那燕。这个角色融合花旦青衣武旦的表演特点,虽极具挑战性,但也给我提供了充分的表演施展空间。过去,我演的角色多偏重文戏,这

    艺海 2016年7期2016-05-14

  • 闽剧打击乐艺术特点及其传承探析
    350108)闽剧打击乐艺术特点及其传承探析李 林(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闽剧打击乐,是闽剧剧种、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奏技巧与音响等形成了独有的剧种表现力、艺术风格,在闽剧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从闽剧打击乐的概述出发,具体分析打击乐器及其音乐特征,并对其唱腔、乐器和表演形式的运用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探讨其存在的音乐等特征价值,从而提出闽剧打击乐的开发和保护传承措施。闽剧;打击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点在

    黄河之声 2016年23期2016-02-03

  • 风华绽放 榕艺传承——陈乃春和他的闽剧人生
    勾画出福建省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陈乃春那充满意味的戏剧人生。他自幼学艺,师出名门,勤于钻研,乐于创新,使之收获了“文华奖”“梅花奖”“国家一级演员”等诸多荣耀。褪下光环,返璞归真,眼见闽韵悠悠,耳闻琴声淙淙,这位出生于梨园世家、与闽剧相依相守数十载的闽剧传人,显得闲和淡定,徐徐言谈间,他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热忱,便缓缓流淌而出。闽剧,又称“福州戏”,即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着这座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的城市的华彩篇章。“我们坚信,根植于福州传统文化的沃土,

    福建质量管理 2015年2期2015-08-15

  • 承上启下推陈出新
    【摘要】闽剧音乐与唱腔的形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创造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福州特色的音乐唱腔,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与流传。闽剧唱腔四大类各具与特色,在其传承及发展中,既要坚持传统,增强传统的闽剧特色,又要博彩众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使闽剧音乐更上一层楼。【关键词】闽剧;演奏;综合素质闽剧音乐与唱腔的形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到清朝道光年间,福州语系地区产生了唱江湖调的“江湖班”和福州方言演唱的平讲班及演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2015-07-13

  • 小学生闽剧演唱能力的培养
    小学郑建棋小学生闽剧演唱能力的培养◎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郑建棋闽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培养小学生闽剧演唱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但在以往的小学闽剧演唱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不足,演唱教学并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培养学生闽剧演唱能力的教学道路。小学生;闽剧;演唱能力;培养体系闽剧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随着不断发展,闽剧已经成为福建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闽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6期2015-04-17

  • 数字三维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以闽剧为例
    合与创新 ——以闽剧为例林栩钰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50100)伴随着数字媒体的“全球化”趋势,传统艺术的升华和创新迫在眉睫,闽剧作为一种以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地方戏剧,在国内外“挽救不可再生文化遗产”的共识下,研究人员从各方面对闽剧进行了整理、推广和创新。三维动画;闽剧;传承发展;融合;创新;表现形式;优势与价值本文将从传统闽剧的发展、三维动画与传统闽剧的融合创新、三维闽剧形式的优势与价值三方面来分析数字三维动画与闽剧的融合创新。这对于三维动画创作和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2015-01-28

  • 浅谈闽剧“小三弦”伴奏与演唱的关系
    陈敬昱摘要:闽剧是福建地方五大剧种之首,其在福州方言地区有广泛的演出市场,小三弦伴奏是闽剧特有的伴奏方式之一,其与演员的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小三弦伴奏与演员演唱二者的相互作用对于提升闽剧的艺术表达意义重大。文章首先阐述了小三弦伴奏与演员演唱呼吸的协调关系,接着分析了掌握恰当的演奏手法对于体现音乐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三弦伴奏者与演员演唱的互助合作关系,以期为其他闽剧小三弦伴奏者的表演与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闽剧 “小三弦” 伴奏 演

    艺术评鉴 2014年22期2015-01-17

  •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闽剧的发展及其传承探析
    361021)闽剧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闽东、闽北和闽中等福州方言区。民国初年闽剧雅称为“闽班”“榕腔”或“闽腔”,到民国20年才统一以“闽剧”称之。[1]闽剧发展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兼容性,是在不断融汇江湖戏、儒林戏和平讲戏艺术养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地方剧种。1 福州闽剧发展历史概述明朝万历三十七年,曾担任浙江按察使、南京户部郎中、江西布政使等要职的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曹学佺,因惹恼皇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7期2014-03-25

  • 侨乡闽剧发展的SWOT分析*——以福建省福清市侨乡为例
    350005)闽剧,用福州方言演唱,俗称福州戏,是福建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综合儒林班、平讲班、江湖班等本省地方戏曲,并吸收弋阳腔、徽调和京剧的表演艺术,于20世纪初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戏曲剧种,解放后定称为闽剧[1]。一 侨乡与闽剧的关系福清的戏剧兴盛于上个世纪30、40年代,其剧种之丰富,班社之多,在全省都是罕见的。过去,主要是为民俗节日演社戏,为违反村规乡俗演罚戏。随着东南沿海的国际商业城市成熟起来,出国的人越来越多,闽剧逐渐变成为回乡省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6期201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