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初探

2022-03-19 17:03卢斌
家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戏曲音乐课堂

卢斌

闽剧在唱腔、乐器等方面具有独特艺术特色,把闽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让小学音乐课堂变成闽剧弘扬的主要阵地,这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从这一认识出发,分析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的几个努力方向,希望能够给未来音乐教育改革带来一些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成长与进步,在现有的教育水平基础上,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地提升,音乐教育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音乐本就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艺术形式,即使是一首简单的旋律也蕴涵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小学音乐教育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大多是以欣赏、兴趣培养为主,这是为学生今后音乐学习及素养提升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有音乐教育专家曾指出: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为基础、为根本。事实也正是如此,八闽这片厚土上,积淀了无比绚烂的闽剧艺术,它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人们以此为荣,却又经常遗憾地发现:新一代的小学生对闽剧的了解程度不多,如果始终保持这种状态,闽剧终将失去它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学校音乐教育也无法扎下坚实传统根基。所以我们要以责无旁贷的意识,让小学音乐课堂变作闽剧弘扬的主要阵地,而关于闽剧进课堂的效果,则应以现实情况为依托,做出充分的可行性探索。

一、闽剧艺术特色

闽剧,亦被称之为福州戏、福青戏,是以福州话演唱和念白的福建地方剧种,流行于闽东地区,也在闽北、闽中、台湾、东南亚各地有所传播。闽剧诞生自清代末期,兴盛在民国时期,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从唱腔上看,它的音乐唱腔包括了洋歌、江湖调、逗腔以及小调等类别,其中洋歌通俗晓畅、江湖调粗犷激越、逗腔典雅婉约、小调清新活泼,各具特色、互相协调。从曲牌上看,江湖调常用江湖叠、柴排调、阴调等,声调高昂、一泄而尽,浪歌调中的太师引、鳌头金柱、香罗带、风入松等,也都别具风味。至于乐器,闽剧中容纳了横箫、唢呐、二胡、头管、椰胡、青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磬等,并视曲目不同而有具体的调整。

二、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情况

音乐是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拓展其丰富想象力,在人类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教育不断变革,学校音乐培养正在从乏味枯燥向多元化发展。领会课改理念,内涵形式要不断丰富,不断加入新时代的新举措,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爱好去针对性进行音乐教学,突出音乐特点、鼓励音乐创造,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灵动高效。为了解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情况,笔者曾展开对当地数所学校的实际调查,所应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即把问卷分为几个部分,针对闽剧当前的发展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有关信息,据此了解当前的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实情况。除此以外,笔者还应用了统计分析法,即以调查问卷这种形式为基础,全面分析与掌握大众,特别是小学生对闽剧的实际认知状态,当调查得到结果后,对各个类型的问题做出归纳和分类,并系统展示调查结果。

综合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结果能看到:小学生中喜欢闽剧的不在少数,自从倡导推广闽剧以来,这一数字继续上升,学生在此种传统文化在多个方面展开学习与研究的可能性有所提升,另外也在无形中认可了闽剧文化。然而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了解到,当前本地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闽剧舞台上的服装、扮相与装扮的头饰,对上述这些内容的兴趣,远多于闽剧的唱腔、乐器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闽剧欣赏、闽剧演唱方面的水平也有一定局限性,尚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笔者分析了其中的重要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的几点因素,使闽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一是教学资源同教学内容未能合理安排;其二是教师与学生均缺少足够的传承闽剧意识;其三是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欣赏和演唱闽剧的训练缺少恰当的方法支持。针对这几方面问题,建议小学音乐教师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提供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优化策略

闽剧艺术特色独具一格,将其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其必要性,考虑到学生接受程度,以及师生意识以及课堂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建议关注下述几项优化策略。

(一)以丰富课程资源支持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和权威,教师侧重于音乐知识点的讲授,注重的是在既定的教学时限内完成预设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演技巧的讲解,课堂里的学生主体则更像是被动的“跟从者”,其自身的情感情绪感悟理解等并没有被重视,也很难案收获很好的音乐效果。而掌握音乐要素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学生的课堂灵活度,学生是整堂课的“主角”,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思想意识等并结合教材内容,打造一个人文、多元、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全情投入,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之美。教师应当大力开发闽剧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化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实践操作中,要让闽剧演唱教材尽可能做到完善,并做好在此基础上的闽剧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最能展现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同小学生学习和演唱相适应的经典曲目,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均置于合理位置与状态,确保学习结果的高效性。在授课前期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给予梳理、调整,并在闽剧演唱教学期间适当地融入闽剧独有的表演动作训练指导,使学生能因一段时期的学习,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简单闽剧片段,同时提升其学习兴趣,在流畅、轻松、自然、快乐的状态下持续进步。关于大力开发闽剧课程资源,并合理化安排相关教学内容这一点,以往常被忽略的一点是方言的学习,笔者认为:掌握纯正的方言,是了解当地民俗文化,接受闽剧熏陶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体现地方戏曲独特韵味之美的关键。为了让闽剧欣赏和演唱教学达到理想目标,一定要在大力开发闽剧课程资源时,重视融入福州话学习水平与能力的问题,对闽剧所涉及的福州话重点词、关键词做到突出讲解。

(二)以明确传播意识强化心理引导

广大师生应同步强化闽剧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学习意识,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实际上很多作品和教学内容均涉及民族和地方音乐,这些作品在有关专家的筛选后,显现出了严肃性与代表性,教学得当能为学生民族音乐学习创造良好基础环境。教师应以课内教材内容作为中心,收集与之有关的地方戏曲内容,给学生提供计划清晰的戏曲方面内容,这其中闽剧无疑是较好的拓展方向。教師尤其应注意强化地方音乐的传播意识,避免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而存在消极心理,而是要从其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化劣势为优势,进行恰当的思维与方法引导,注意当下教学的多种可能性,让学生因为对闽剧加深了解而提高学习意愿,例如,当面对《林则徐充军》一剧时,由于作品思想性很强,在内容整体上也比较健康,有着颂扬真善美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把它引入课堂中,让学生直观欣赏,并尝试进行演唱,这可以让学生逐步对本剧还有其余闽剧剧目形成学习意识,并在后期学习和训练中更加主动地投入。

(三)以搭建平台领悟艺术特色

小学音乐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使之有机会领悟艺术特色是必要的。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所提要求,音乐教学需要密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以自身独特方式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学习音乐,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使之处在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的教学环境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引闽剧入音乐课堂时,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进行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举例而言,教师可在课堂上使学生尝试欣赏闽剧这一地方戏曲的表演与唱腔特点,利用讲解和宣传,促使其深入了解闽剧特点,同时在学画闽剧人物、脸谱、道具和服饰的过程中,加深对剧中人物形象印象;与此同时,像校内闽剧表演赛,也是一种必要的平台延伸策略,它将帮助营造形成人人爱唱、人人会唱的良好闽剧学习氛围,而把闽剧音乐知识创编成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在赏析过程中进行问题回答竞赛,也是一种有效的平台搭建做法。

(四)以口传心授形式掌握闽剧唱法

应通过口传心授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掌握闽剧的唱法。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及对应的舞台表演体系。以闽剧为例,它具有唱腔内拖腔较长、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大的特点,这些特点会使学生初次接触时有不易模仿的困惑,如果不能做好引导,则将造成学生在学习闽剧片段时失去兴趣的问题。那么是否有适合闽剧课堂教学,同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唱策略呢?笔者认为是存在的。

例如,笔者曾经尝试应用一种一直以来戏曲老艺人比较习惯的梨园式教唱策略——口传心授,用这种策略拉近学生和戏曲音乐之间的距离。关于口传心授,其中“口传”二字为形式和方法的表现,而“心授”二字则强调了内容与灵魂。例如,在教唱《反皇城》这一闽剧传统剧目时,有急板叠的一段唱,教师先使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产生对作品的基本认识,接下来教师分句教唱旋律,引导大家逐字逐句模仿,与此同时,用恰当的动作与表情同其配合,尤其最后一句拖腔“昏君呀”,使大家以手势打节拍,尝试将节奏唱准。在教师的口传心授下,学生可以做到有板有眼地模仿、惟妙惟肖地演唱,初步熟知闽剧唱法。在教师以口传教唱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让戏曲所具有的音乐旋律、意境美感被学生所接受,同时音乐中的线条美、韵味美、装饰美等,也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五)以多种教育途径提供方法支持

当面对小学音乐教师缺少支持学生欣赏和演唱闽剧训练恰当方法的问题时,建议教师利用新技术媒体和社会人力资源两种助力,给予艺术鉴赏力和演唱力方面的训练帮助。其一,教师要综合应用新技术媒体,提升学生的闽剧艺术鉴赏力。闽剧艺术属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音乐演唱、舞台表演多个要素的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持续期间,教师可展示多媒体视听设备所具有的强大优势,向学生展示一些闽剧传统剧目,展示时以经典唱段与名家表演为主,为提高学生兴趣,可以适当增加武生精彩表演片段,使学生通过现代高科技舞台效果的渲染,领略到道具的丰富、服饰的斑斓、脸谱的变化、唱腔的悠扬,从而将形象的感受随时内化成闽剧欣赏和学习的动力,尤其是致力于发展其对闽剧演唱、表演艺术方面鉴赏能力。其二,教师要将社会人力资源功能挖掘出来,共同合力培养在闽剧演唱方面的能力,对闽剧而言,有着强弱快慢的特殊要求,唱腔中所融汇的语言之美、韵味之美、意境之美,都并非短时期内可以学会、教好,尤其是一些地方语言特色浓郁的装饰音、微分音等,专业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所以,教师可以向地方闽剧团的演员请教,或者由其来校直接指导授课,这将有效地补充音乐教师之不足,更真实展示出闽剧艺术在演唱方面的特色与魅力。利用相关做法,能让学生从更近距离接触闽剧演唱真实情况,促进其走向优质和高效的演唱学习实践状态。

(六)以进入课堂为目的热爱闽剧

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小学生如同热爱流行音乐一样热爱地方戏曲,使之同地方戏曲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在不同形式的支持下學习地方戏曲文化,增进对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型的全面了解,从而认可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养成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而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闽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有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关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接触闽剧、认知闽剧过程的持续不断,即实际教学时,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鼓励小学生成立或者参与戏曲社团、兴趣小组等,鼓励在戏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参与大型戏曲比赛,而学校则可组织开展当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活动,增加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拓展的机会。在此期间,教师所要做的是充分尊重小学生兴趣,着重于引导,而不必强求迅速达到量化标准,避免使学习地方戏曲变为音乐学习的负担,那将是得不偿失的。此外,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关联并非只有一种形式,像学校组织进行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进校园的活动,也具有连接课内和课外的效果。地方戏曲中很多剧目的设计都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同时其教育意义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是非常独特的做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接触一次地方戏曲往往会终生难忘,利用名家名段的欣赏,可以在推广地方戏曲、宣扬民族精神等多个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八闽大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使本土以闽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能让学生了解并热爱本土戏曲文化,同时又形成文化传承良性推动效果。对音乐教师而言,应主动探索当前教学实际情况,并立足实际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最终让闽剧等传统文化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左毓红)

3042500218530

猜你喜欢
戏曲音乐课堂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甜蜜的烘焙课堂
戏曲从哪里来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