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戏曲舞蹈在现代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2021-08-09 03:28李佳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传承

【摘要】现代舞蹈教育是传承闽剧戏曲舞蹈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闽剧戏曲舞蹈的融入,可拓展舞蹈教学的容量与有效性,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主要对闽剧戏曲舞蹈在现代舞蹈教育中的传承进行阐述,分析传承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希望对舞蹈专业教学改革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渠道拓展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闽剧;戏曲舞蹈;现代舞蹈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0-157-03

【本文著录格式】李佳.闽剧戏曲舞蹈在现代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0):157-159.

戏曲舞蹈是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学生的舞蹈技术水平,应注重地方戏曲舞蹈文化等教学资源的整合。闽剧是福建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是地方戏曲舞蹈教育中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闽剧戏曲舞蹈的组合形式、经典身段及动作形态等构成要素,都保留着闽剧中独有的特点,对学生的舞蹈造诣水平提升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加强闽剧戏曲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研究意义重大。

一、闽剧戏曲舞蹈在现代舞蹈教育中的意义

(一)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从闽剧动作形态的艺术特征入手分析,闽剧吸收了京剧、徽调及戈阳腔等表演艺术,在20世纪初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曲剧种。闽剧在形成时期吸收了各种剧种的精华,受到了闽越、海洋及古中原等文化的影响。身段有“一动化百动”与“一指化百指”之说,与南方人的柔和、含蓄、温婉等性格特征相切合,动作语汇更加细腻,步伐如大家闺秀般端庄持重。闽剧戏曲舞蹈文化的形成,始终受当地文化特色与生活习惯及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内涵底蕴丰富。在武戏或文戏中都有对闽剧发展要素的记录,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意义。在现代舞蹈教育中加强对闽剧戏曲舞蹈的教学,对戏曲舞蹈的传承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学生通过学习闽剧戏曲舞蹈背后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对发扬民族文化与研究古代历史有着积极影响[1]。

(二)丰富教学内容

闽剧戏曲舞蹈经过历史的洗礼,典范性的特征越发明显,后人探寻与琢磨的价值更高。闽剧戏曲舞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保留精华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迎合人们的喜好不断进行创作,促使其专业舞蹈动作与技巧更加突出,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在现代舞蹈教育中,对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舞蹈能力,充分了解闽剧戏曲舞蹈的文化内涵,以确保教学有效性,促使舞蹈教育工作顺利展开。在现代舞蹈教育中引入闽剧戏曲舞蹈的教学元素,能够让师生近距离的接触闽剧戏曲舞蹈的地域特征、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等构成要素,从而加深对闽剧戏曲舞蹈的感悟与认识,更利于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丰富舞蹈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优化与高效利用,更利于推动舞蹈教育改革[2]。

(三)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

闽剧戏曲舞蹈中经典动作语汇的提炼,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现代人与现代社会,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新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闽剧戏曲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福建师范大学舞蹈专业排练课上,提炼闽剧《百蝶香柴扇》的片段,围绕花园扑蝶的情境,创作出女子群舞《百蝶香扇》。舞蹈改编充分迎合了闽剧注重抒情忽视叙事的特征,挑选原剧情的一个情景,借助少女春游的场景进行情怀抒发。同时在身段与动态上尊重原剧,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表达能力与舞蹈表现能力。从原闽剧中提取经典情景片段,利于后期的舞蹈创设设计,对学生舞蹈创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二、闽剧戏曲舞蹈传承中发挥舞蹈教育作用的路径

(一)加强传播文化特色

现代舞蹈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相对于文化知识传授,更注重对舞蹈动作的传授,导致学生对舞蹈文化内涵认识片面,在动作技术上缺少情感表达,无法展现出舞蹈的灵魂。因此在舞蹈教育中,应当加强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的感受,组织学生深入感受民族文化内涵。如在欣赏闽剧《海上渔歌》时,不仅要关注渔民海上智斗反革命分子的故事,还需加强对服饰、身段及动作等方面的观察,加强对演员动作节奏与身段等方面表现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闽剧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感悟作品的民族情感,从而对舞蹈形成独特的见解。通过对民族文化传播与舞蹈教育的重视,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同时系统性的传播闽剧戏曲舞蹈文化。

在闽剧戏曲舞蹈中能够发现更多福建民间舞的影子,受本民族民间风情的影响,使得闽剧戏曲舞蹈富有独特的韵味。在现代舞蹈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民族特色的重视与舞蹈文化内涵的了解,主动承担传播闽剧戏曲舞蹈的使命。同时加强对闽剧戏曲舞蹈产生背景与发展规律的研究,细化动作词汇、身段及动律动态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闽剧戏曲舞蹈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与背景等构成要素。通过、文化知识与舞蹈动作的传授,不断丰富学生的舞蹈底蕴与技巧水平,使其能够充分把握舞蹈精髓,从而放大舞蹈的表现力与艺术魅力。如闽剧文戏《碧玉簪》的戏曲舞蹈,运用了水袖的道具,通过舞动水袖,实现愤怒、喜悦及心慌等不同情感的到位表达,如将水袖举起盖在头上表示悲伤惊慌的情绪;翻袖用于表达激动与悲痛的情绪;背袖用于表达沉思的情绪;抛袖用于表达愤怒的情绪等。除此之外,演员运用了大量的碎步,将其不知所措与焦躁的情绪充分展现。文戏演员的步伐缓慢且弱化,与武戏演员大幅度的走步动作不同,充分蕴含着柔婉含蓄的性格特征。闽剧文戏与武戏的体态动律多有不同,更利于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提升。学生了解舞蹈创作背景等文化知識后,更利于增强对舞蹈传承的认识[3]。

(二)因材施教

要想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是重要前提。教师是学生掌握闽剧戏曲舞蹈知识技艺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直接关乎学生传承闽剧戏曲舞蹈的能力。因此在现代舞蹈教育中,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技能,要求其明确掌握闽剧戏曲舞蹈的发展状态与流行趋势。闽剧戏曲舞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还需加强对教学观念与手段的改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现代舞蹈教育中,应当注重对因材施教手段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舞蹈技术水平等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与层次化的舞蹈教学。考虑到学生在舞蹈认识与动作要领掌握等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应当摒弃传统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授课前应当充分调查学生的能力与喜好等情况,根据闽剧戏曲舞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教学中加强观察学生的身形与灵敏度,便于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如在闽剧《百蝶香柴扇》的舞蹈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同的主题动作,选出舞蹈表现力最佳的学生作为榜样示范,帮助其他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确保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针对力量小的学生适合完成塌腰撅胯与回眸挑眉等生动柔婉的小幅度主题动作;力量大的学生适合完成手部抖扇与腿部弯曲勾脚等大幅度的主题动作;细节到位的学生适合完成慢板处的钻、看、瞄等生活化的动作;细节掌握不到位的学生,可以完成绕、划、撩等快板处的动作。尊重保护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成功欲及学习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优化教育方式

影响闽剧戏曲舞蹈文化健康与快速发展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外来舞蹈文化的冲击,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闽剧戏曲舞蹈文化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应当注重与国际元素的整合,迎合大众的喜好,提高闽剧戏曲舞蹈文化的影响力。闽剧戏曲舞蹈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等方面的特征,在闽剧戏曲舞蹈传承过程中,应始终迎合现代人喜好与现代社会要求进行元素整合及传承方式创新。与融合发展渠道闭塞的苗族等其他舞蹈不同,闽剧戏曲舞蹈可以保留原始舞蹈文化的同时,在动作语汇方面加强生活化动作的改编,使得闽剧戏曲舞蹈不再单调,促使闽剧戏曲舞蹈的影响范围逐渐拓展。闽剧戏曲舞蹈有民俗性、表演性及民族性等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底蕴丰富,但始终需注重自身时代特征的转变与强化。因此在现代舞蹈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身临其境的感受闽剧戏曲舞蹈的内涵,达到对学生舞蹈综合能力润物无声的培养效果,从而主动提高学生继承与发展闽剧戏曲舞蹈文化的意识及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形体动态的规范指导,以突出闽剧戏曲舞蹈的灵魂,通过多重感官感受的协同调动,不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术水平,而且给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在教学中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多途径呈现规范的形体动作,回放学生舞蹈训练的视频,让学生快速发现与纠正错误。闽剧戏曲舞蹈的乡土气息浓厚,蕴含丰富的民间特征,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地采风等活动,尽可能的还原舞蹈创作环境,利用丰富的教育方式,不断增强闽剧戏曲舞蹈的传承性。

三、推动闽剧戏曲舞蹈传承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特色保持

闽剧戏曲舞蹈的创作素材与灵感起源于生活,借助戏曲舞蹈表演者的思想情感与肢体动作,实现社会生活的还原与表现,从而到位塑造人物角色,增强故事情节的逼真性,以此充分表现当地的民族特色与风气。闽剧戏曲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大量的民间舞蹈素材,促使戏曲剧种更加完整。闽剧戏曲舞蹈凝聚了当地劳动人员的智慧,体现出了人民淳朴善良、辛勤的情感特征,促使舞蹈动作更加自然与生活化。在现代舞蹈教育中传承闽剧戏曲舞蹈,多通过教师采取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闽剧戏曲舞蹈理论与动作技巧。为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闽剧戏曲舞蹈传承的认识,应当深入当地生活,去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及民族特色,或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全面化的呈现闽剧戏曲舞蹈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闽剧戏曲舞蹈的认知度。闽剧戏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保持民族风格与特色,以放大闽剧戏曲舞蹈的生命力與表演张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闽剧戏曲舞蹈文化时间性与空间性的重视,加强闽剧戏曲舞蹈与民族文化及现代社会的整合。从闽剧戏曲舞蹈的时间性入手分析,主要是指闽剧戏曲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过程,闽剧戏曲舞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将其时间过程称之为时间文化层。从闽剧戏曲舞蹈的空间性入手分析,主要是指闽剧戏曲舞蹈的发展维度。从文化角度分析闽剧戏曲舞蹈的形态,也可以分为变异形态与原生形态两类,两种形态均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在社会历史、大众审美及民族心理的背景下产生,促使闽剧戏曲舞蹈的节奏、形态及动作等体系越发完善。闽剧戏曲舞蹈充分反映了当地人群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的保留闽剧戏曲舞蹈的民族性及风格特色。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闽剧戏曲舞蹈凭借独特的艺术特征,成为人们宣泄情感的方式之一。闽剧戏曲舞蹈动作较为生活化,融入了大众的真实情感与对生活的态度取向,是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实现了生活化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情感是戏曲舞蹈的灵魂,是体现闽剧戏曲舞蹈韵律与气质及内涵的重要因素,也是闽剧人物角色诉求表达的重要途径。唯有情感丰富且保持戏曲舞蹈的民族特色,才能放大闽剧戏曲舞蹈的生命力。但闽剧戏曲舞蹈的传承不能仅靠动作语汇,还需迎合时代发展加大对舞蹈文化精神的挖掘力度,唯有全方位的了解闽剧戏曲舞蹈构成要素,才能切实发挥现代舞蹈教育对闽剧戏曲舞蹈体现与文化传承的作用价值。

(二)紧跟现代文化的发展步伐

闽剧戏曲舞蹈有着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等特征,是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的充分体现,舞蹈元素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无不起到了满足大众精神需求与提高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地位的作用价值。因此闽剧戏曲舞蹈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尽可能的保留本质文化,加快创新发展的进程,从而提高与现代文化的契合度。创新是闽剧戏曲舞蹈发展的必然,但创新的过程复杂繁琐,不仅要注重主题动作的创新,还需注重在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延伸,借助教育手段让大众对福建近代文化的发展内涵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以此加速闽剧戏曲舞蹈的创新步伐。观察是闽剧戏曲舞蹈创新的重要前提,应当通过多观察生活,不断捕捉舞蹈形象,以实现舞蹈动作与主题等创作体系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作为舞蹈教育者,更应当注重民间艺术与闽剧戏曲舞蹈教学的整合,在闽剧戏曲舞蹈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民族风情与习俗等文化知识,同时应当注重现代文化的整合,逐步强化闽剧戏曲舞蹈的时代特征,为闽剧戏曲舞蹈的传承方式创新与现代舞蹈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四、总结

现代舞蹈教育改革,应当注重对舞蹈文化元素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优化与高效利用。尤其是闽剧戏曲舞蹈内容的引入,首先应当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经典还原。其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丰富教学方式与艺术形式创新,推动闽剧戏曲舞蹈与时俱进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观念与方式等方面加强创新,确保学生学习闽剧戏曲舞蹈的系统性,对其文化背景、动作语汇及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深入掌握,从而提高舞蹈综合能力,实现对闽剧戏曲舞蹈文化的高效传承。

参考文献:

[1] 杨金莉. 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戏剧之家,2019(8):170-171.

[2]刘春娟. 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J]. 戏剧之家,2019(8):155-156.

[3]袁正一. 浅谈舞蹈影像在岭南舞蹈教学传承中的艺术价值[J]. 粤海风,2019(4):123-127.

作者简介:李佳(1983-),女,江苏扬州,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