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
- 女性不孕症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无助感[3]。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经历多次失败以后,面对现状时会产生失控感的心理状态[4]。习得性无助感严重的患者,将这种无助感归结于自身的能力,偏执地认为这种无能为力是无法改善的[5]。不孕症患者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还可能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6]。自我效能感属于个体内部的资源,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情绪控制感更强,反之容易陷入情绪低迷状态[7]。社会支持作为重要的外部资源,是疾病获益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疾病获益感越强的患者对生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9期2023-09-27
-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影响因素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量较低[1]。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经受挫折后产生的认知、情感等方面消极的心理状态,其会影响个体的适应发展,诱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习得性无助感现已得到教育领域从业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护理领域对其相关研究较少。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自信程度,其能有效反映个体情感状况,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能有效消除个体负性心理[3]。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7期2023-09-08
- 老年肠造口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量[1-2]。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LH)是指个体从负性经历(挫折、创伤或逆境等)中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3]。老年肠造口病人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逐渐衰退,术后自我护理能力不足且情绪波动较大,对医疗护理人员的依赖性更高,更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接受到来自社交网络提供的物质及情感资源,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互动方式,能为病人提供实际帮助和情感沟通,缓解其负性情绪及压力水平[4-
全科护理 2023年24期2023-09-01
- 归因方式在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和习得性无助间的中介效应
负性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是个体在遭受挫折、创伤或逆境时产生累积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2]。当个体从负性经历中产生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困境、无法达到自己目标的认知、并出现放弃努力对抗困境的想法时,即是出现了习得性无助(LH)[3]。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习得性无助现状,探讨疾病感知、归因方式和习得性无助的相关性,分析归因方式在疾病感知与习得性无助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脑卒中患者习得性无助的干预提供一定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
人人健康 2023年1期2023-02-27
- 卒中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研究现状
使患者极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习得性无助患者一般都经历了相关的不可控事件、产生没有什么行为可以控制事件发展的认知、不可避免的经历各种失败与挫折及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归因等,也被称为习得性无助的4 个内涵[5]。因此,关注卒中患者的习得性无助感对卒中患者来说,可以预知患者的心理困扰,防止伤害性不利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好地生活适应能力和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1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习得性无助感是个体在遭受挫折、创伤或逆境时产生累积
医学信息 2022年12期2022-11-24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在1967年研究动物時提出的,是指个体在遭受长期的挫折和失败后,面临问题时表现出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Hiroto(1974)等学者陆续发现这种无助的消极心态和行为在人类身上同样存在。在教育领域,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学生在不断遭遇学习挫折后便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一旦这种现象泛化到其他情境中去,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也影响其心理健康。混合式教学是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不同学习理论、不同技
成功密码 2022年1期2022-07-13
- 浅谈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引导策略
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通常,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个人的努力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有时甚至是更差的结果,于是对生活毫无动力,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无法控制。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丧失斗志,进而进入绝望的心理困境。“习得性无助”学生往往有以下心理特征:1.低成就动机:他们成就动机低,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因而他们不再指望自己能够成功。2.低自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3期2022-06-26
- 重建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信
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然而,幸運的是,刘老师带来了正性循环:刘老师缩小了起始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坚持带给了孩子第一次成功的体验,并用具体化技术帮助学生看到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打破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我天生跑得慢”“我不可能做到”等魔咒。于是孩子就更加努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看得见的进步是打破习得性无助的最佳法宝。这个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于习得性无助的学生,他们的第一次进步,往往源自教师基于学科专业和心育技能的坚持帮助。编辑/张春艳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0期2022-05-30
-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加[3-4]。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创伤、挫折和逆境中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5]。糖尿病病人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且随着病情发展容易诱发其他系统并发症(眼部、肾脏、皮肤等),血糖控制不理想时,病人容易产生失落、无助和退缩。糖尿病病人在疾病管理、疾病支持、情感负担、治疗途径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负性情绪反应,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水平和生存质量[6-7]。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日益严重,老年病人成为糖尿病群
全科护理 2022年13期2022-05-10
- 躺平,当代年轻人的“习得性无助”
,很可能是因为习得性无助。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提出:过去的失败经验可能使人们认为他们无法掌握自己的未来,从而选择被动接受,放弃做出改变,这种由于过去受挫导致的消极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对事物总持消极的态度,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不确定的态度,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年轻人因为长期受挫而选择躺平,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并且他们不仅无法通过躺平缓解无助感,还会长期处在强烈的焦虑中,加剧习得性无助的循环。既然不是人人都可以
心理与健康 2022年4期2022-04-12
- 用“小目标”克服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上被称作习得性无助。这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习得性無助在生活中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罐子破摔,比如考试,有的学生如果成绩一直没有提高,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学不学也没什么用”,总是用消极的方式与自己对话。二是从情
科教新报 2022年8期2022-04-08
- 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及对策
业学院 陈梦莹习得性无助感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行为状态。混合式教学则是伴随着我国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而兴起的新型教学策略,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各大院校。由于过往的学习、生活经历,习得性无助感普遍存在于高职学生中,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此种情况依然存在且愈演愈烈。为了有效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作用,推动教学改革,研究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及对策刻不容缓。一、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回顾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e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2021-12-04
- 太阳花在线
心理上出现了“习得性无助”。要走出当前的这种困境,老师给你支三招。第一招:接纳现实。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出现失败的现象,但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第二招: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学习也是如此,一次不行,那我们就努力做两次;这种学习方法不行,下次我们换种学习方法试试。你要明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是必要的,但是尝试的方法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你需要从上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找到一种更高效的努力方法。第三招:相信自己行,你就一定行。要做好心理预期
小读者之友 2021年10期2021-10-28
- 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院 护理部)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从负性经历(挫折、创伤或逆境等)中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1]。当家属发现自己无法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或疾病转归时,产生的失落、无助及退缩行为,称为家属的习得性无助[2]。研究[3]表明,一半以上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均存在习得性无助感,且习得性无助感的出现是大多数患者家属不愿做出重要医疗决定的潜在机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是指患者家属在缺乏确切信息情况下对患者所
军事护理 2021年8期2021-08-25
- 如何让孩子摆脱“习得性无助”
一种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状态。何为“习得性无助”?所谓“习得性无助”,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对动物的研究中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信号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笼门关闭,狗无法逃避。多次实验后,信号一响,即使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的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后来,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证明也同样存在类似的习得性无助情况。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某
心理与健康 2021年5期2021-07-23
- 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的研究进展
理学院(唐楠)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LH)是指个体从负性经历(挫折、创伤或逆境等)中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1],这一概念源于Seligman习得性无助理论。1967年Seligman 和 Maier在动物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习得性无助感”这一概念,并进一步形成习得性无助理论,之后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教育学领域[2]。1990年Smith等[3]将其应用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发现习得性无助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3期2021-01-05
-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初中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分析与干预
01 研究背景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习得性地在情感、认知方面的消极心理状态。初中学生因在英语学习中有失败和消极的情绪体验,而对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自我否定,影响了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发现,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加深以及初中课程的拓展,初中生背负的英语学习负担与日俱增,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的无助感也越来越强[1]。英语成绩和习得性无助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对英语学习有直接影响。所以帮助学生接纳自我、升华自我,是改善初中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有效对策。2 初中英语
赢未来 2020年5期2020-12-07
- 突破心理习得性无助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习体验,出现了习得性无助效应,这一消极心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教师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找到问题根源,并通过抗挫折教育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树信心,在自立自学当中收获进步。一、心理习得性无助效应概述心理习得性无助效应指的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对现实无望与无可奈何的一种行为与心理状态,或者是由于重复性失败或受到惩罚而带来的任人摆布的行为。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给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心理习得性无助效应的心
教书育人 2020年7期2020-12-05
- 初中语文品悟写一体式教学实践习得性探索
学实践下,学生习得性的探索,让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体悟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文字表达出来。关键词:《卖油翁》;品读;感悟;共情;写作;习得性文言文对七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遇到文言文的第一反映,便有畏难情绪,不想学,枯燥乏味,翻译不出来等问题。“学完了这篇,于我而言,又有什么用呢?”有学生甚至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文言文的学习,笔者在《卖油翁》这节课做了品悟写一体式教学实践的习得性探索。一、花式阅读,表演体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2期2020-09-10
- 识字有法,乐在识字
多样化的,也是习得性的。多样化是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识字、认识更多的汉字;而习得性,则更偏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生字。【关键词】习得性 识字多法 生活识字【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32-01一、一年级学生识字现状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各班老师在上学期利用大量时间渗透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而且在下学期就增加了合一合、編字谜、部首归类法等识字策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2020-07-04
- 儿童习得性无助现象研究综述及干预
350100)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提出,指的是人类或动物一种典型的行为[1]。个体在一件事情上经历反复的挫折和失败,且无法克服这种痛苦时,会产生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消极的、无力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泛化到类似情境中,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Seligman首先通过对狗的实验证明了动物身上习得性无助感的存在,随后,在人类受试者中采用类似实验原理,也同样发现了习得性无助的存在[2]。20世纪80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12-26
- 失败是成功之母?事实并非如此
会给孩子带来“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的,他用狗作为研究对象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塞利格曼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信号音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经过多次实验后,实验者在给予电击之前,先把笼门打开,可是此时信号音一响,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因为动物在先前的经历中,习得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因此,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9年11期2019-11-21
- 试述国内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现状
440001 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概述1.1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简述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MartinE.P.Seligman通过研究动物的学习首先提出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概念,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是人或动物通过某种学习经验后天形成的无能为力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往往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温青霞(2014)对国内外习得性无助研究的述评中指出:国外在习得性无助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学过程和实际应用,应用集中在心理治疗
新生代 2019年14期2019-11-13
- 试述国内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现状
年来国内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文献进行简述,发现: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研究范围多局限在具体学科的学习上,较少涉及社交能力、实习就业等其他方面 对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原因多考虑对过往的失败经验及归因、教师态度、家长教养方式等,可能忽略了影响因素。本研究对以上内容进行整理,期望为找到集中解决中职生的习得性无助的策略提供思路。【关键词】:中职生 习得性无助1 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概述1.1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简述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MartinE.P.Seligma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09-10
- 怎样破解“习得性无助”?
有个名词叫作“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提出的。塞利格曼用一条狗做了个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会给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不出去,只能痛苦地接受。经过多次实验后,塞利格曼打开了笼门,按响了蜂音器,但是没有给以电击,这时狗不但不逃跑,反而是直接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起来。通过这个实验,塞利格曼把这种现象命名为“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付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之后,就会形成行为与结果无关的信念,然后他就会将
东方企业家 2019年6期2019-05-23
- 从习得性无助的泥潭中重生
念可怕的梦魇:习得性无助一条狗被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被施以无法承受的电击,它无论怎样在笼子里狂奔撞击都逃避不了痛苦,只能惊恐地哀嚎。在多次被电击后,只要听到蜂音器的响声,它就倒地呻吟颤抖;到最后,电击前,即便笼门是打开的,狗也不知道逃离,只会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因为无数次的经历让它得到一个结论,这般痛苦,根本无法逃脱,只能承受。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M.E.P)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做的一个实验,他由此总结出了一个“习得性
上海工运 2019年3期2019-04-15
- 强化初中化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干预策略
.P.)称作是习得性无助。心理学研究并证明,在人的身上也会有这种现象出现。教师布置给学生学习的任务时,有些学生表现出来就是不主动,实施任务中一有挫折就弃置任务,有时候学习的任务其实和他们的能力是相符的,可他们也会表现出不称职的心态,这是由于过去过度的挫折经历,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那么,怎样强化初中化学中“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干预策略呢?一、重视首堂课定位,培养积极的精神风貌因为化学是初中生初次碰到的新课程,全体学生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学习化学。对待学生中有
教书育人 2019年10期2019-01-11
- 辅导员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习得性乐观
习得性无助[1]在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了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这些都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但未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可见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早已迫在眉睫,也是辅导员心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重中之重。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是习得性无助的发现者之一,他以狗得习得性无助的实验,奠定了习得性无助的理论基础。之后他独创性的使用习得性乐观[2]来替代习得性无助,
教书育人 2018年9期2018-11-30
- 积极心理学与中学文学作品心理解读
积极心理学包括习得性乐观、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生存环境等研究内容。今天,我们只就“习得性无助”“习得性乐观”理论来谈谈中学文学文本的心理解读问题。1.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好像不是积极心理学而是消极心理学的内容,但实际上,习得性无助跟习得性乐观密切相关,或者说习得性无助是习得性乐观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也可把习得性无助当做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习得性无助”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
文学教育 2018年31期2018-11-28
- 浅析小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教学策略
胡羽莘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无望的心理现象。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我们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的原因并用运用教育机智去克服。1习得性无助的起源1.1塞格利曼的启示“习得性无助”是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时提出,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教育学中的一种心理现象。赛利格曼在研究中发现实验中的狗即使笼子的门打开依然放弃逃出牢笼。它认为所做的一切都逃避不了这种灾难,反而放弃了逃生。人类也是如此,在无数次的打击之后,看不到对现实的希望而放弃努力,从而态度极
知识文库 2018年9期2018-10-20
-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桃子“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概念,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对狗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只能忍受痛苦。多次实验后,在电击前先把笼子的门打开,蜂音器一响,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就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人类在遭受多次挫折的状况下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放弃努力,不敢尝试,成为一个习得性无助的人。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8年8期2018-09-08
- 浅析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及干预策略
肖翠摘要习得性无助主要指个体任务挑战频繁的失败而形成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倾向。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习得性无助,以针对性进行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解析,并提出了相应干预策略,为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建议。关键词习得性无助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0引言:关于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个体因频繁的失败而对问题形成的一种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2018-06-22
-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桃子/整理“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概念,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对狗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只能忍受痛苦。多次实验后,在电击前先把笼子的门打开,蜂音器一响,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就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人类在遭受多次挫折的状况下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放弃努力,不敢尝试,成为一个习得性无助的人。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
发明与创新 2018年30期2018-04-02
- 五年制高职生习得性无助现象及干预策略
638000)习得性无助现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梅尔于1967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并且经过动物和人的实验反复验证的学习心理现象,它是指动物(包括人)在连续经历失败和挫折等消极事件后表现出绝望和放弃的态度。[1]当个体在某个具体事件和目标上反复努力却反复的遭受失败后,他就会形成了这种无助感或无力感,并可能泛化到其他情境中,包括那些可控的情境,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五年制高职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7期2018-03-07
- 被生活虐久了,不想再努力了
过一个词——“习得性无助”。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当时,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但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般,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或多件事上持续地受打击,会形成“这 件事,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好”或“我是一个糟糕的人”的感受,也因此,选
意林原创版 2018年1期2018-02-01
- 从塞利格曼的狗到习得性无助
丁·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50年前,一位研究者和他的同事们将参与实验的狗分成了三组。在实验的第一个阶段,三组狗都被放在一个接着电线的箱子中,每个箱子都安装了电击装置和一个开关。这个装置可以给狗所踩的板子施加一定程度的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受伤。蜂鸣器一响,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狗都会被施加电击。第一组的狗碰到箱子上的开关时,电击就会停止。而第二组的狗无论怎样触碰开关,电击都不会停止。第三组作为对照组,不对狗施加电击。研究者们发现,第一
百科知识 2018年1期2018-01-24
- 让孩子远离“习得性无助”
许卓凡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一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常有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我没有希望了”“听天由命吧”“干脆破罐子破摔”……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它是指由于连续失败、挫折的体验而导致个体对事物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自暴自弃、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他曾用狗做过一个实验:把狗分为两组,先把其中一组放进一个设有电击装置但又无法逃脱的笼子里,然后给狗施加电击。实验发现,这些狗最初被电击时拼
现代家长 2017年5期2017-12-05
- 造成运动员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及对策
510006)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有机体经历了某种无意识的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属于动机归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1 习得性无助的起源习得性无助,这个词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狗的时候提出的,他用了一只活狗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先是把狗关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笼子了,然后给予小狗电击,开始小狗多次挣扎,并发出呻吟和颤抖,并尝试逃出笼子,可是始终无法逃脱。
运动精品 2017年6期2017-11-26
-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张良朋小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由于不断遭遇失败体验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其发生经历体验、认知、定势、形成四个阶段,会造成小学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状态、错误的认知解释风格、失调的学习体验、被动的学习活动定势等危害。应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需要教师对学生葆有长久的积极心理期待,提高读懂学生学习心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注重过程教学和学法指导,坚持强化法和认知疗法并重。小
江苏教育 2017年33期2017-06-29
- 绩效反馈、习得性无助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失败学习行为的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4)绩效反馈、习得性无助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失败学习行为的有中介的调节作用HUYNH TUAN QUY,张昊民,马君(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以往有关反馈对创造力的研究仍未得到一致的研究结论,其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索中。文章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引入习得性无助作为中介变量、失败学习行为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系统探讨了绩效反馈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通过325名员工的样本数据,发现:积极反馈会削弱员工的习得性无助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5期2016-08-15
- 怎样让班级的习得性无助学生有所转变
黄梅芬“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即有机体通过多次或长久的努力,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产生的对应付情境的无能为力感,这叫习得性无助感或习得性绝望感。因此,习得性无助是一种被动的消极行为。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节,容易导致其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等,使人变得悲观绝望,听任外界的摆布,任自己的命运随外力的强弱而波动起伏,最终选择相信痛苦,放弃任何反抗,形成绝望的心理最终,自暴自弃。在班级管理中,那些分数低、排名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2016-05-14
- 怎样让班级的习得性无助学生有所转变
)怎样让班级的习得性无助学生有所转变黄梅芬(福建省南安市洪新中学)“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即有机体通过多次或长久的努力,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产生的对应付情境的无能为力感,这叫习得性无助感或习得性绝望感。因此,习得性无助是一种被动的消极行为。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节,容易导致其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等,使人变得悲观绝望,听任外界的摆布,任自己的命运随外力的强弱而波动起伏,最终选择相信痛苦,放弃任何反抗,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2016-03-04
-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调查
学生为被试,用习得性无助感问卷、自尊量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为工具,调查学生英语阅读学习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原因。并结合调查结果改进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手段,以提高阅读成绩,改善教学质量。一、概念阐释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在1967年提出习得性无助这一理论,该理论由一个经典的动物实验得出:人或动物在特定情境中由于其行动结果重复的失去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1]这一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教学实践中,其表现为学生在经历多次失败后,对学习缺乏动力,消极悲观,遇到挫折轻易放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12-26
-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1.1.2 习得性无助感张平等(2006)提出,习得性无助是一个人由于连续失败和挫折,导致问题发生时产生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3]。许伟泽(2005)指出习得性无助是指当事人遭受接连不断的失败和挫折并被不当归因和评价所左右时,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头去控制和无能为力,从而对自己行为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4]。结合以上界定,本文认为习得性无助感就是个体失败和挫折经验过多,对问题的解决束手无策,进而难以树立信心的心理状态。1.2 自尊与习得性无助感
社会心理科学 2015年6期2015-12-09
- 对中学生习得性无助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本文对中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表现、原因等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干预策略,来纠正、改变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词:习得性无助;干预策略一、中学生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意义:实践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动力,态度消极,遇到困难往往不加努力就选择放弃,他们认为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成为“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
企业导报 2015年18期2015-11-24
-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
严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体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男女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明显高于女生。中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比小学生更明显,中小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呈现随学段升高而升高的趋势。高年级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普遍重于低年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一、问题与方法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学习上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对学习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
中国德育 2015年16期2015-09-15
- 摆脱习得性无助感,收获英语学习幸福
薛颖娟一、英语习得性无助感的现象分析在经历小学三年级到毕业的四年英语学习后,在初一新生群体中,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英语学困生。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他们表现出以下状态:(1)在课上开小差,虽然跟着老师朗读,但从不记得读了什么,既不动脑思考,也不动手记录。(2)老师提问时低着头,被点名时紧张地不知所措地站起来,嘴里念念有词但无法回答问题。(3)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瞎做或抄袭。(4)考试时拿到卷子写好学校班级姓名,选择题乱写一番后就趴着睡觉,非选择题空白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1期2015-08-24
- 不同目标结构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
032200)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在1976 年提出的关于无助感的创造性理论,他发现不论是动物还是人,在持续的失败情景中容易“学习到”无助的感觉,即使到了新的情景中仍旧保持这种“无助”而不进行新的尝试[1]。Overmier&Seligman(1976)称这种在无可逃避或回避有害的、不愉快的情境下、不能领悟偶然成功反应(学习和认知缺失)和被电击时反应出明显情绪性(情绪缺失)的主观现象“习得性无助感”[2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6期2015-03-25
- 学生习得性无助与学习状态分析——以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为例
姜竹 赵霞一、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过程习得性无助感指的是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塞利格曼等人在对狗进行的心理学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习得性无力的现象,他们在实验中,先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击,狗既不能预料也无法控制这些电击。在这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板墙隔开的实验室里,让它们学习回避电击。电击前10秒室内亮灯,狗只要跳过板墙就可以回避电击。实验中的狗大部分没有学会回避电击,它们先是乱抓乱叫,后来干脆趴在地
职业技术 2014年1期2014-12-03
- 习得性无助研究述评
810008)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特殊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后,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从而丧失了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现象最早是由Seligman(1967)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1]从提出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以来,研究者从多方面开展了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一、习得性无助的起源在早期实验中,先将狗放在笼子里进行电击,狗既不能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习得性无助感与独立学院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探析
院英语专业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研究结果为依据,从寝室文化建设入手,探讨通过建立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习得性无助感。一、研究背景(一)习得性无助感研究背景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心理状态[3],即当人或动物在不断遭受挫折后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进而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这一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塞利格曼建立的[4]。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2期2014-08-15
- 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2300)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李 玲 玉(丹阳市第六中学, 江苏镇江 212300)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多次失败经历产生的不良的认知方式、失落的情绪体验、被动的行为反应和消极的归因模式。学习习得性无助感不仅受到学生自身的自尊、归因方式和动机调整策略使用情况的影响,也受到外在的教师的期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作用。据于这五大因素,提出对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应对策略,包括树立积极的归因方式、给予学生正确的期望、建立合理的教养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2014-04-17
- 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与习得性无助的关系研究
员非智力因素与习得性无助的关系研究李媛1徐广义2王晶1(1.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2.河北工业大学保卫处 天津 300401)以问卷法调查了天津市体校133名青少年竞技运动员,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习得性无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与习得性无助显著相关,非智力因素较低者更易于产生习得性无助,并且运动员的性别、训练年限和运动项目的交互影响不显著。根据研究可知通过提高非智力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竞技运动员习得性无助的产生。青少年竞技运动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6期2012-09-18
- 学业不良学生 “习得性无助”的形成与对策
的一个难点,而习得性无助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一个巧妙的实验揭示了这种现象。他首先通过对狗的研究发现,当狗经历了某种无法控制的情形时,即无论怎样做,都躲避不了电击时,它们会把这种无助感迁移到另一个其实可以避免电击的情境中,也就是说它们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反应。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它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年1期2009-03-09
- 浅谈未成年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预防与矫正
洪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 在帮助、教育、转化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经常感到无奈和头痛的是:一些学生的自我认可程度很低,对自己的未来完全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常听到有的学生这样说:“我再怎么努力也就这样了,好不到哪儿去,不如就听天由命吧!”也常看到一些学生表现得悲观失望、意志消沉,整天怨天尤人、得过且过,什么活动也不想参与,从不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或文体比赛,甚至有学生连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中考、高考也马马虎虎地应付了事。教师往往责怪这些学生不求上
天津教育 2009年1期200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