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及对策

2021-12-04 02:18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陈梦莹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习得性归因高职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陈梦莹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行为状态。混合式教学则是伴随着我国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而兴起的新型教学策略,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各大院校。由于过往的学习、生活经历,习得性无助感普遍存在于高职学生中,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此种情况依然存在且愈演愈烈。为了有效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作用,推动教学改革,研究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及对策刻不容缓。

一、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回顾

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在1967年率先提出的。目前,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理论研究主要有控制理论、归因理论以及目标理论,其中归因理论运用最广。而关于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形成原因的研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针对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成因的研究,国内学者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内在原因,包括周荣、程虹等归纳的缺乏成就动机,谭芬等总结的错误的归因方式,以及王丽平、钱玉兰等指出的目标制订不恰当。二是外在原因,包括教育者不恰当的评价方式、教师素养不足及家庭教育的影响等。

通过对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季常弘等学者提出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干预,金华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者评价方式来进行应对,程虹等学者则认为可以通过家庭干预来应对。但是,目前现有研究多数围绕高职学生进行讨论,对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非常匮乏,故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

(一)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

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是导致其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直接原因。根据习得性无助的归因理论,人们的归因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悲观的归因方式,拥有这类归因方式的人群习惯把挫折和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广泛的原因,例如智力低下、能力差等。另一类拥有积极乐观的归因方式的人群则习惯把挫折和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具体的原因,例如运气不好、难度大等。

通过大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过往学习、生活经历中常处于被忽视或不被认可的状态,因此易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智商不足、能力低下。在这样的思想推动下,在适应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他们易将自己的失败看作必然事件,而将取得的成就归结于偶尔的运气好,这就是消极悲观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使得他们无法理性正确地分析失败及成功原因,也无法从事件本身总结出可借鉴经验,长此以往,易加重自身的习得性无助感,认为结果不可控,从而对未来丧失信心。

(二)学生未正确认识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最早源于美国企业管理界教育培训,随后才应用于美国高校教学,而其在我国兴起于2004年,是伴随着我国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目前混合式教学主要借助于互联网资源,从而实现线上和线下相互连通教学。高职学生未正确认识混合式教学主要表现在错把线上和线下教学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理解为用线上教学部分取代线下教学的替代关系,故产生混合式教学实为教学环节简化的误解。由于多数学生在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混合式教学,之前的学习经历让其更加习惯及信赖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易产生排斥及敷衍情绪,学习动机下降,进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三)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中缺乏有效引导

大多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不熟悉,如果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学生则易产生策略无助感,对混合式教学感到茫然,失去学习动力,进而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目前的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会进行整体学习安排,例如,在预习阶段观看线上视频,在复习阶段完成相应线上练习等,但这仅类似于刻板地把传统教学中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搬到了线上完成,并没有有效引导学生利用线上数据制定符合自身的个性化学习策略,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点。教师若未做到有效引导,一部分本身对学习有动力,并且有策略、规划的同学会更主动研究线上数据,从而比传统教学模式下进步更快;但另一部分同学,由于其在学习动力以及策略方面的缺乏,就会更不知所措,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其余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产生无助感,丧失学习动力,认为自己必然失败。

三、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应对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错误的归因方式是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合理组织归因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使得学生学会将挫折和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具体的原因。要想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特别是对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要更关注其每次的作业、成绩,对其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与动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其理性分析学习失败的具体原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调整建议,这些结合学生线上数据则更容易实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则会发现每次学习失败均有具体原因,而不是简单归结于智力低下、能力不足等,也会发现找到原因并进行改正后,事情就会往好的方面发展。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能够建立正确的归因联系,并且学习动力得以增强,获得收获感与成就感,习得性无助感则会慢慢减弱。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混合式教学

学生未正确认识混合式教学,教师未有效引导,导致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因此,在学生刚接触混合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就应详细讲解线上与线下的关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线上学习数据,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对预习数据不好的同学重点关注,让其体会到线上学习的作用。不仅如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发现每一名同学的每一次微小进步,但是通过线上数据,这些都能够被教师看到并予以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线上交流板块向教师提问,从而避免部分学生不敢面对面与教师交流的现象。学生正确认识混合式教学后,就不易对其产生负面情绪,反而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发展,避免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

(三)教师利用线上数据进行分层教学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通常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智商低,从而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易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这类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将其与其他同学区分开,安排不同的作业,设计不同的考核标准,让其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习的主动性,这有助于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情绪,也有助于减轻习得性无助感。

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时,分层教学实施难度较大,但是利用混合式教学就能轻松完成。教师在建设线上教学资源时可以建立多套难度不同的练习题,根据线上数据给予不同程度同学相应的练习,从而满足同学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习得性无助感相应减弱。需要注意的是,层级的划分需要动态调整,学生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及时调整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效果最佳化。

习得性无助感严重影响着广大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发挥。不仅如此,混合式教学若未实施妥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高职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多方研究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从而帮助正被习得性无助困扰的学生建立学业信心,走出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促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习得性归因高职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