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周立超 孙革新 周媛媛 李东旭 姜竹 赵霞
习得性无助感指的是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塞利格曼等人在对狗进行的心理学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习得性无力的现象,他们在实验中,先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击,狗既不能预料也无法控制这些电击。在这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板墙隔开的实验室里,让它们学习回避电击。电击前10秒室内亮灯,狗只要跳过板墙就可以回避电击。实验中的狗大部分没有学会回避电击,它们先是乱抓乱叫,后来干脆趴在地板上甘心忍受电击[1]。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在经过努力的情况下,仍旧无法避开有害和不愉快的情境时所获得的失败的经验,会导致它们消极地接受命运,不去作任何尝试与努力,塞利格曼将这一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随后,心理学家又证明,这种习得性无助感在人类行为中同样也会出现。
《生物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的关系,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于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够为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比较抽象,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大专水平的学生,高中的化学水平不高,因此,对于《生物化学》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反应往往不能够理解。
我们对于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检验专业2012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调查103人次,其中男生49人,女生54人。
表1 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和自身条件水平因素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无助感,而这种无助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厌学、逃课、挂科等现象的发生。
(一)认知出现障碍。习得性无助学生先前的学习生活经验通常是比较失败的,经常得到的是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取得成功,不会被别人认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进而出现学习困难现象,采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问题。
(二)情绪失调。习得性无助学生经常容易出现烦躁、绝望、冷淡、颓丧、退缩、害怕、被动等相关负面情绪。情感上容易心灰意懒、担心学业失败,并由此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其他消极情感,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表现出逃避学习的行为。
(三)成就动机水平低。学生往往无法给自己确立一个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消极被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去努力寻找解决办法,经常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通常远远大于对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获得成功,在完成任务时会倾向于防止失败的策略。
(一)增加学生自信经验。如果学生每时每刻经历的都是失败的体验,自然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不再努力。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尤其要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的提出公开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满足感。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寻找他们自己身上优势和特长,坚定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在学习生活中尽量为学生创造能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
(二)努力转变消极情绪。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能力因素,认为自己的智力低、能力差,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成功是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通过积极的归因保护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自尊、建立自信,使他们逐渐从无助状态中解脱出来。
(三)合理设置前进目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前进目标,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不能好高骛远,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合理地分解自己的目标,像爬山一步一步地完成小目标,进而达成大目标。在完成小目标时帮助学生体验连续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成功经验增加、自信心上升,消极无助的情绪也会随之消失。
[1]周国韬.习得性无力感理论浅析.心理科学,1988,6:47-51.
[2]俞国良,翁亚君.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
[3]吴增强,虞慕镛.初中学业不良学生习得性无能研究.心理科学,1995,(18):99-102.
[4]付晓云.用“形象控制法”克服“习得性无助”.心理健康,2006,(4):46.
[5]刘志军,钟毅平.习得无助感理论发展研究的简评.心理科学,2003,26(2):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