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1]在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了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这些都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但未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可见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早已迫在眉睫,也是辅导员心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重中之重。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是习得性无助的发现者之一,他以狗得习得性无助的实验,奠定了习得性无助的理论基础。之后他独创性的使用习得性乐观[2]来替代习得性无助,为心理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辅导员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补充了更多高效、实用的具体疗法,并以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对学生实施相关帮助,将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帮助学生树立习得性乐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指学生在经历多次考试失利之后学会的,学生觉得自己无望取得好成绩,再也不愿意为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的心理状态。用自然观察法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习得性无助心里的影响,沦入厌学群体:他们课前不能主动预习,课后不能自觉复习。经常旷课,即使来到课堂上,也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低头玩手机,一脸茫然的望着老师,眼神中充满了对学习的绝望和无助。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前不好好复习,考试作弊。很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采取: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结合鼓励和无条件积极关注、把出勤率作为学生是否具有结业资格的考核标准、通过监考来杜绝学生作弊。这些方法都大量耗费了教育资源,却都收效甚微。部分学生,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对自己的人生,不抱有任何希望。每日绝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由于习得性无助引发的抑郁情绪中无法自拔。有些学生因此产生轻生的念头并真的付之行动。由此可见,习得性无助心理,已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阻碍了学生取得好成绩,影响了教学质量。剥夺了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表现卓越的机会。导致了学生不能获得,令自己觉得幸福而满意的人生,也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他们急需要摆脱习得性无助心理的负面影响。
在厌学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天生就厌学,他们的厌学是后天习得的。有些学生也曾经真的为考出好成绩而努力奋斗过,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既没有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也没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再加上学生来我校之前,所遇到的有些教师、家长和社会舆论等对学生的不正确的评价,比如有些人把考试分数高低作为学习好坏唯一的评价标准,考试分数高则说明学习好,考试分数低则说明学习不好,导致学生只为了考分而学,一旦考试分数不理想,打击自然很大,对学习也条件反射般的讨厌起来。有些教师不相信学生能凭借自身的努力取得好成绩,对学生已经取得的较好成绩表示质疑。有些教师认为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各方面也都优秀,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各方面一定都都差。并在言语中表现出对学生不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体现在,对学生自身价值的肯定,对学生个人意志的不干涉。这些都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归因,丧失了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的自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出好成绩都是因为自己笨,而且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自己就是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这些都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和其它方面都对自己自暴自弃,任由自己的成绩差下去。这些都强化了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趋势,最终成为了厌学群体的一员。
学生的习得性乐观: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得来乐观积极的心态。习得性乐观,是能有效的避免习得性无助的消极影响,并能促进个体发展良性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习得性乐观,不仅适用于本校个别有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同时也适用于本校没有习得性无助的学生,所以习得性乐观适用于本校在校的全体学生。辅导员针对那些有习得性无助的学生采用习得性乐观来替代习得性无助。对于那些没有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辅导员则帮助他们树立习得性乐观,使其获得满意的生活、高效的工作和学习。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因为长期不能通过努力学习,来满足自身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于是失望、悲观和厌学。只有解决这个病根,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和长足的发展。
辅导员向全体学生讲解关于狗和象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的两个实验,并详细分析习得性无助的在心理方面的成因和作用机理。向学生介绍并分析电击和鸣音之间建立条件反射联系的实验,使学生明白自己之所以讨厌学习,是因为自己在心理上把学习和考分不理想建立了条件反射般的联系,应取消学习和考试成绩之间已建立条件反射的联系,事实上学生应区别对待学习和考分。学生真正讨厌的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不是学习。以反思作业的方式,使学生认识自己习得性无助心理形成过程、感受及对自己的危害。以心理情景剧的方式,使学生因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形成过程及危害。向所有学生,发放习得性乐观具体疗法的材料,以便于学生今后应用习得性乐观疗法进行自我调整。以反思作业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采用习得性乐观替代习得性无助的具体方法。以心理情景剧的方式,实践用习得性乐观替代习得性无助的方法。请全体学生参与的原因是:对于那些有习得性无助心理问题的学生,能有效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的心理也是学生隐私的一部分。对于那些目前没有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学生来说,目前没有,不代表以前没有,也不代表学生今后一定不会受到习得性无助的影响。全体学生应用习得性乐观不仅可有效避免习产生得性无助心理,也必将对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
辅导员应该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归因方式。学生应该明白,现在所学的内容和以前不一样,考试的内容也和以前不一样,也就是外在不可控因素改变了,学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凭借自身的努力取得理想成绩的。如果学生受到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影响,放弃成长,恐怕就难拥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不可控因素的时候。
绝对不接受并且不认同任何人给予自己的侮辱和贬低。对此马丁·塞利格曼说:“不要盲目的接受对自己的侮辱。要学会反驳:第一:搜集相关事实情况的证据。第二:根据现实的需要,选择如何反驳。第三:选择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来化解灾难。第四: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了解更切实可行的反攻策略,发展反攻策略。”
对于目前有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学生,关注成长能有效树立自信心,自信心能有效对抗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多次的失败后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获得满意的生活和进行高效的工作和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们所处的环境可能会更多的让学生和别人相比较,此时请学生将关注成长的视线拉回到学生自身。如果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之后的情况比以前要强,那么学生此时已经获得了成长,也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也是美国常青藤联盟的院校考察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孩子具备了真正的常青藤素质,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都能从容面对,继续前行[3]。
学生想像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比如希望从事的行业、收入水平和生活环境等等,配合自己的心理暗示比如我要努力实现这些梦想。根据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在积极心理学[4]的理论中关于乐观的定义,盲目的乐观是指不根据实际情况高兴得太早,比如低估了所面临的困难,高估了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等等,这种盲目的乐观是积极心理学所不提倡的。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乐观,结合笔者对于乐观的理解是:在客观并全面的了解困难和自身的情况的前提下,即使是身处逆境,仍然能坚持不懈的,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妨碍别人和危害社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努力朝着自己向往的目标迈进。很多时候,习得性无助者所感受到的绝望,并不是真的已经什么希望都没有了,而是他们只看见或意识到了让他们绝望的方面,而没有注意到事实上还有希望的存在。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笔者看来,生活的本质就像太极图,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黑白加起来组成了完整的太极图,也就是完整的生活。
任何时候不要绝望,付出努力自己拯救自己,而不是依赖别人。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习得性乐观就是让辅导员和学生拥有这种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辅导员和学生,都十分有必要积极而主动的配合习得性乐观疗法。
一旦学生为自己设限时,同时也在为自己能做的事情设限。由习得性无助引发的自我设限,主要有以下类型:类型一:对能力的自我设限。类型二:对年龄的自我设限。类型三:对性别的自我设限。
有意义的生活,是指那些学生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别人认为有意义的生活。根据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的观点,过有意义的生活,能使学生获得幸福感。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天赋和梦想,结合它们制定人生目标,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是使学生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正确而有效的方式。
这个方法可用于对抗由于习得性无助而产生抑郁情绪。学生在细数,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三件好事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能给自己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事情上来,而不是将注意力转移到给自己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的事情上去。积极的情绪体验更能有效提升幸福感,而消极的情绪体验通常会降低幸福感。
学生应该尽早建立内在的自我评价体系,而不是依赖外界给予自己的评价,让外界的评价左右、决定自我评价,只把外界评价只作为参考。因为最了解你的人应该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无论外界给以多少贬低、曲解,但你自己永远要给以你自己公正、客观的评价。事实上如果你自己可以给你自己最符合你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外界的评价也就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最好的教育是相信人性中向善的力量,帮助学生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真正的成功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应经常问自己:现在的自己,真的是自己喜欢的吗?如果不是,那就真的应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来调整自己。任何时候都要像《礼记·缁衣》说的那样谨言慎行,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指望别人对自己负责。人生难得不后悔,这样才能拥有快乐、幸福和健康的无悔人生。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都能避免习得性无助的危害。并让习得性乐观,在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挥积极的作用。辅导员对全体学生,进行消除习得性无助和树立习得性乐观的帮助,应在新生入学之初。辅导员必须先吃透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的理论,在拥有相关能力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已充分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方可进行人性化的相关帮助。务必确保帮助过程安全、有效,万万不可对学生造成任何额外伤害,更不会给学生留下任何后遗症,此为辅导实施相关帮助的基本原则。
总之,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表现和危害表明,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必然对教学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实施用习得性乐观替代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结果证明,对由于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而引发的教学质量欠佳的问题,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才是病根,只有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此疗法是目前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最有效的疗法。辅导员必须先吃透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理论,在充分了解学生习得性无助心里的成因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新出最适合的工作方法,并加以充分、恰当的运用。习得性无助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均已根除。习得性乐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习得性乐观已在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学质量调研结果表明,由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导致的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已不复存在。结果证明,用习得性乐观替代习得性无助疗法,对于消除习得性无助心理是安全、有效的,完全适用于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并树立习得性乐观心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人生的幸福指数。辅导员结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理论,结合本校学生的心里特点,创新了新的具体疗法,为习得性乐观疗法做了具体疗法方面的补充。鉴于高职院校比其它高校的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更为严重的情况,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尽快开展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辅导员学生心理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并积累经验,为习得性乐观疗法提供更多切实、高效的具体疗法,并把最安全最高效的研究结果,积极运用的此项工作中来。
[1]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82.
[2]Martin E.P.Seligman.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M].New York:Vintage Books,2011:93-281.
[3]武敬敏,田萍.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美国精神是怎样炼成的[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积极心理学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