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

  • “以仁成人”何以可能
    键词】仁;仁德;仁学;仁心【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8-0085-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8.027一、以“仁”成人的必要性将“人”作为我们思想与行为的出发点是儒家仁学思想的道德基石,它从不同视域得出的“仁者,人也”的思想结论,在教化实践方面为实现“人之为仁”提供了理论根据。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即

    今古文创 2023年28期2023-08-24

  • 孔子“仁学”思想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借鉴
    义思想的核心,“仁学”也体现了人文主义价值对于大学生品行塑造、价值取向及社会关系的调整都具有指导意义,其文化思想对高校德育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新时期高校推进德育工作内涵式发展,有利于把握孔子“仁学”教育思想本质精髓,有利于挖掘适宜当代的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实效。关键词:孔子;“仁学”思想;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1-0006-04“仁”作为中华文明中独有的文化符号,是儒家文化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4期2022-05-26

  • 兄弟草原
    男子说:“我叫李仁学,北京的土著居民,这次来草原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想象过大草原的美,也想象过草原人家的热情爽直,但是这一切比我想象得还要完美,真没想到,一到草原就结识了你这位好心的大哥,来,为了我们的相识,干一杯。”莫日根举碗就干,这一回李仁学也一口气喝了半碗。半碗酒下肚,李仁学觉着热血沸腾,脸瞬时红得像铺了张大红纸。莫日根没想到这个北京来的小白脸还这样直爽,更加兴奋起来,俩人边聊边喝,一直到很晚……等李仁学醒过来时,努力想象着自己这是在哪儿。莫日

    骏马 2022年2期2022-03-26

  • 论陈宓的仁学思想
    基础上,对于先秦仁学主题作出了全面的思考和诠释,建构起系统的仁学思想。其中,“仁道全体不息”与“心之德,爱之理”两大观念成为理学家论仁的主导思想。陈宓《道南堂仁说》对朱子这两大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析,把“生物之心”说与“全体不息”说相贯通,赋予仁道以生生不息之义。把“心之德,爱之理”视作“仁道之蕴”,从体用方面分别作出阐释,心之德未发为性体,已發为情用。陈宓还把以公言仁纳入仁道之蕴,并强调通过反躬切己的为仁工夫来践行和彰显仁道之蕴及全体不息。陈宓对于朱子的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2年1期2022-03-02

  • 纠结的思考:书籍史、文献学与近代史交叉视域下的《仁学
    维新思想家,其《仁学》在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基础,尝试从书籍史、文献学与近代史等多学科交叉视角来探讨《清议报》本《仁学》“重复”之真相、中止与恢复刊发之原因、《亚东时报》本误字之分析等问题,并提出文献学对于书籍史和近代史研究的“补位”作用,进而提出对跨学科交流的号召。【关键词】《仁学》 梁启超 《清议报》 《亚东时报》 书籍史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戊戌六君子之一,生于1865年3月10日,卒于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生于中华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1年4期2021-12-29

  • 论谭嗣同的“仁学”思想
    郭佳明摘要:仁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脉相承的范畴,对于中国思想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谭嗣同的“仁学”作为其思想的核心,吸收了墨家、佛学以及西方思想的影响,有别于传统仁学。在传统仁学中将“仁”放置在伦理道德范畴,而在谭嗣同这里,“仁”被视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其内涵被扩大。“平等”是“通”到达“仁”的显像,被视为“仁学”最为重要的境界。关键词:仁学;通;平等;传统仁学一、谭嗣同“仁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基础(一)谭嗣同“仁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是时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朱熹仁学思想的生态文化意蕴
    学集大成者朱熹的仁学思想就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文化意蕴。朱熹的生态仁学思想以“天地以生物为心”为核心原则,由“以生言仁”确立“物”的伦理地位。进而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体系。朱熹的仁学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诸多启示。进一步探求朱熹仁学思想与生态文化相关联的深厚意蕴,能够为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关键词:生态文化;朱熹理学;仁学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今传媒 2021年7期2021-08-03

  • 论“仁”学思想之恭宽信敏惠
    ,内涵丰富广泛,仁学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有“恭、宽、信、敏、惠”,表现在做人的基本要求上,即为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文章对“恭、宽、信、敏、惠”进行了详细的内涵解读,对于今天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关键词:仁学;内涵;解读“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精髓与综合,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恭、宽、信、敏、惠”等。《论语·阳货》中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速读·下旬 2020年1期2020-10-09

  • 略论孔子“仁学”思想
    提出一套完整的“仁学”理论、孔子哲学思想核心的内容是“仁”,因此,对孔子“仁学”的研究是研究儒家思想的必经之路。“仁学”思想大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仁者“爱人”;二是“仁”的基本原则——忠恕;三是“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克己复礼。而在今天,孔子的“仁学”思想也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现代意义,分别可以体现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生态平衡。关键词:孔子;“仁学”;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4期2020-09-21

  • 纠结的思考:书籍史、文献学与近代史交叉视域下的《仁学
    维新思想家,其《仁学》在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基础,尝试从书籍史、文献学与近代史等多学科交叉视角来探讨《清议报》本《仁学》“重复”之真相、中止与恢复刊发之原因、《亚东时报》本误字之分析等问题,并提出文献学对于书籍史和近代史研究的“补位”作用,进而提出对跨学科交流的号召。【关键词】《仁学》 梁启超 《清议报》 《亚东时报》 书籍史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戊戌六君子之一,生于1865年3月10日,卒于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生于中华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0年4期2020-09-10

  • 论儒家与斯多葛学派仁学思想之异同
    家;斯多葛学派;仁学;德国唯心论;英国经验论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6-0011-11在多元的西方哲学传统中,有一个流派与儒家最为相似,这就是在长达800年的“希腊化—罗马文明”时期占主导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斯多葛学派。自利玛窦于1593年首次提出“四书所述的伦理犹如第二位塞涅卡的作品”① 以来,先后论及儒学与斯多葛学派之比较的西方著名学者就有十几人②。这些人视角不一,观点不一,但

    江汉论坛 2020年6期2020-07-23

  • 谭嗣同心学思想探析
    要: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集中阐释了他的心学思想。从其理论渊源来看,是对儒、释、道、墨、耶以及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念的比附。从其思想内容来看,涉及心的本源性、创生性等问题。探讨谭嗣同的心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把握谭嗣同哲学思想的特点,了解中国近代心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关键词:谭嗣同;心学;《仁学》中图分类号:B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048-02与中国近代多数启蒙思想家重视“心”一样,谭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2020-07-16

  • 孔子仁学思想对当代官德建设的启示
    轴,那就是孔子的仁学思想。它展现了圣人超脱的人生境界与大智慧,包含了孔子所认同的哲学、政治、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美德。其仁学思想向政治领域延伸出的“德治”“德化”理念,成为后世乃至当下汲汲追求的完美的政治愿景,也为当代官德建设提供了美好的蓝本与路径指引。关键词:孔子;仁学;官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1]而当前,需要大力加强党政干部的官德建设,这无疑是一个十

    新丝路(下旬) 2020年7期2020-07-04

  • 王阳明《大学问》的仁学建构
    涵摄于阳明晚年的仁学思想建构。阳明在反思宋儒及明代社会文化状况的基础上,以万物一体之仁为核心理念,熔铸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一生最为重要的学问理念,建构了融义理与工夫为一个完整体系的仁学思想。这可视为阳明晚年思想的新动向,也可视为儒家仁学思想在明代的新开展。关键词:王阳明;仁学;心体;仁体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 2020)01-0041-09以“性t即理”与“心即理”来把握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思想差异,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年1期2020-06-19

  • 《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
    思想家,他提出的仁学思想,在现代文化意识形态中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仁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能够丰富人文关怀理论,是实现价值观融汇贯通的重要文化精神。《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大量的仁学体现和以“仁”为基础的主体及个体思想,形成了具有延伸性、关系性、等差性的仁学精神载体。本文探究论语中的“仁”,并深入分析孔子仁学的内涵,探究孔子仁学中渗透出的孝、礼、忠、信、义、和、恕。以“仁”为突破口,探究孔子思想中君子人格、道德人格的追求,把握孔子的思想

    雨露风 2020年5期2020-03-15

  • “转识为智”与“转智为仁”
    恒关键词:孔子;仁学;实践智慧;转识为智;转智为仁摘 要:“仁”字在《论语》中的含义宽泛且多变。孔子通过对“仁”以及与“仁”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仁学”思想。这一思想有其自身的结构与特质,它诉诸实践智慧,主张“人”因“仁”的烛引,方能使其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仁”也会因“人”对“仁”的持续践行,从而成为内在于“人”的“仁”。孔子的“仁学”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是凭借政治或军事力量煅铸的,而是通过对生活世界、对人的现实生存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12-27

  • 孔子的仁学政治主张对当今社会思想政治的启示
    、德治、贤治”的仁学政治主张,这些主张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被沿用,同时为当今社會我国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很多建树性的启示。关键词:孔子;仁学;当今社会;思想政治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3-0297-01一、礼治孔子虽然主张拥护周礼,但是孔子思想的主流却并不是落后的、保守的,而是将“仁”的精神融入于周礼的框架之中,以此来使举贤的内容得以充实,这是对周礼原有意义的的改革。孔子主张在政治上“举贤

    法制博览 2019年8期2019-10-29

  •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久的影响,孔子的仁学思想所包含的内容,对当时社会以及对后世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从这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孔子的仁学思想能够使读者直观的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关键词:孔子;仁学;仁学的影响]一、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解析1.孔子的仁学思想是救世良方。孔子的仁学思想在政治上的核心主要是“礼”和“仁”。礼学主要体现礼制精神,仁学则主要体现人道精神。孔子的仁学是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的基础之下。因此孔子的仁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09-10

  •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孔子的“仁学”思想由情感、理性和规范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性、自觉性、全面性等特点。孔子仁学思想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新经济道德的形成,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关键词:孔子;仁学;当代价值西周末期,随着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商周以来确立的分封宗法制度和上尊下卑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卷宗 2019年11期2019-04-20

  • 试析谭嗣同仁学思想研究
    各家学派创立了“仁学”,一直影响后世。关键词:谭嗣同;思想;仁学“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谭嗣同始。”[1]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牺牲也预示着改良运动失败。虽说他生命短暂,但他的思想广而杂,所以研究他的学者分别从思想的构成,理论特征,思想渊源,思想史,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历史地位,现代价值等进行专题研究。关于谭嗣同思想研究,大部分从他的奉献、佛教、狭义精神,其中“仁学”研究为重中之重,通过全方位,多维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2019-03-10

  • 社会儒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而上学基础。这种仁学的个体主义不仅可以为社会儒学涵容私德与公德提供精神支点,也可以将社会儒学从安排人性拓展到调适物性的理论新境。关键词:社会儒学;个体主义;形而上学基础;仁学中图分类号:B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8)09-0048-06在传统儒学中,应当说,唐末以前的儒学主要注重从国家和制度层面论述儒学,其后的宋明理学则主要侧重从天理和心性维度阐扬儒学。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变和中西方政治、道德文化的对撞与融通,儒学

    江汉论坛 2018年9期2018-12-03

  • 孔子“仁学”内涵及其现代阐释
    一定意义上就是“仁学”。“仁”的内涵丰富,适用范围广阔,是治国之方,是交友之道,是教育准绳。就“仁”的践行途径,孔子在《论语》中做了三个方面的阐释: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克己复礼。而在当今多元包容的国际社会中,我们更要以现代性的眼光深刻挖掘出《论语》中“仁”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孔子;仁学;现代阐释作者简介:王青(1994.7-)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6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研究、文艺美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4期2018-11-12

  • 中医仁学思想视角下的临终关怀研究
    发展的事业。中医仁学思想观点对解决临终关怀供求矛盾紧张、医护人员关怀技能缺乏、社会支持力量薄弱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中医仁学思想视角下,研究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及困境,提出医护人员需遵循“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理念,关注临终患者及家属的心境流露,并且不断提高医德修养,以仁爱为怀,弘扬社会正气,助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关键词] 哲学;中医;仁学;临终关怀;老龄化[中图分类号] R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6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7期2018-09-26

  • 《诗经》与孔子的仁学思想
    《诗经》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尚和思想和重德精神。关键词:《诗经》;孔子;仁学《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与之联系甚密。从现有资料来看,孔子对《诗经》的研究是很重视的,两件事得以证明:一是孔子曾对《诗经》进行过详细的校对整理工作。虽然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说迄今未有定论,但“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的记述人们还是认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简论孔子仁学思想
    【摘 要】孔子的仁学思想,不仅超出了时代政治思想的束缚,同时对原有的道德思想范围进行了再次扩充。从孔子提倡的“仁学”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属于一种人生哲学和人道哲学的内容。基于此,论文对孔子所提倡的仁学思想进行了简单论述,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和宣扬的核心内容,旨在为华夏人文思想的传播提供一份助力。【Abstract】Confucius' benevolence thought not only exceeds the shackles o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8年5期2018-06-21

  • 孔子的仁学与美学思想
    学观点,使他的“仁学”与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个体的心理愿望同社会的伦理规范的交汇融合,成為孔子美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孔子的美学就是他的“仁学”思想的延伸,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基础,对后世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仁学与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以仁为美”的解读可知,孔子美学不单纯是一种伦理美学,在其美学思想中有对人与物的关怀,有内在感性的一面,他以“仁”作为美的评判标准,但不将其作为唯一的审美指标,“仁”中有仁行与仁性,在注重外在行为规范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2018-06-18

  • 从《仁学》看谭嗣同对荀学之批判
    摘要】谭嗣同在《仁学》中对荀学痛加批判,指出:孔学自庄子之后不传于世,中国两千年之学皆为荀学;荀学对中国社会危害之深,在于其以伦常为孔学之精旨,构建一乡愿社会;对荀子的性恶论、隆礼思想予以否定。谭嗣同对荀学之批判在晚清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戊戌维新派排荀运动的有力支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谭嗣同对荀学的批判也存有不足之处。【关键词】谭嗣同 仁学 荀学《仁学》是维新志士、“晚清思想界之彗星”谭嗣同的代表作,写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4期2018-06-13

  •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孔子仁学
    李碧清孔子仁学的人本主义主要是围绕人之所以为人而展开,探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等问题,同时论述了如何践行仁道的问题。因此,孔子仁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关于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人学,体现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之情。虽然经历两千多年的时间磨炼,但是孔子仁学内在包含的人本主义精神对我们思考和解决当今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所谓人本主义,主要是指以人为出发点,重点探讨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它是对人的本质、目的、价值和意义等的把握和理解,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2018-05-14

  • 孔子“仁”学思想的研究
    ”为核心构造出“仁学”思想体系。文章从仁的本质、仁在何处、仁的价值三个方面,对孔子“仁”的思想进行论述。关键词:孔子;仁学;爱人;思想;本质;儒家文化中图分类号:G410;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1-0008-01孔子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仁”是孔子确定下来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以“爱人”为核心构造出“仁学”思想体系。在后来,则成为整个儒家文化的中心范畴。

    成才之路 2018年1期2018-03-05

  • 论孟子的“仁学”思想
    想家,他提出的“仁学”思想,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仁学”思想主要包括“性善论”与“仁政”思想,他从“人性”以及“政治”两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仁学”思想。 [关键词]孟子;仁政;性善论;仁学 [作者简介]周春艳(1987—),女,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四川成都 610000)从古至今孟子的“仁学”思想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曾受到历朝历代很多统治者的推崇。“仁学”思想最

    老区建设 2018年18期2018-02-26

  • 儒家仁学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与现实问题。儒家仁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回应了这一时代问题,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仁学”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用的教化模式,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构建做出了理论建构和实践策略方面的有益尝试。【关键词】仁学;文化动力;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81-01当今世界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不能想象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2018-01-28

  • 青年毛泽东受谭嗣同《仁学》影响
    别看重谭嗣同的《仁学》,提倡人人要有独立奋斗,发动心力的精神。他时常给学生讲读《仁学》,一时间,研读《仁学》成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中的一种风气。毛泽东等尤为用功,他们的日记和笔记中,常常有“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一类的议论。青年毛泽东读《仁学》所受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崇“心力”的作用,一是冲决一切不平等的网罗。据张昆弟日记载:“毛君云,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发达已耳。苦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

    湘潮 2018年1期2018-01-22

  • 青年毛泽东受谭嗣同《仁学》影响
    别看重谭嗣同的《仁学》,提倡人人要有独立奋斗,发动心力的精神。他时常给学生讲读《仁学》,一时间,研读《仁学》成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中的一种风气。毛泽东等尤为用功,他们的日记和笔记中,常常有“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一类的议论。青年毛泽东读《仁学》所受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崇“心力”的作用,一是冲决一切不平等的网罗。据张昆弟日记载:“毛君云,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发达已耳。苦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

    湘潮(上半月) 2018年1期2018-01-22

  • 关于谭嗣同《仁学》的研究综述
    +田鸽摘 要:《仁学》一书共五十篇,是晚清维新变法者——谭嗣同的一部熔铸中西思想的重要哲学著作。从谭嗣同于北京菜市口就义后,对谭嗣同及后来出版的《仁学》著作的研究就从未间断。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仁学》研究资料的收集,发现对于《仁学》成书的版本以及《仁学》之比较仍有待研究。关键词:谭嗣同;《仁学》;《综述》甲午战争是谭嗣同思想学术的转折点。30岁之前谭嗣同深受传统儒家和船山哲学思想的影响,30岁之后,甲午战争爆发,其思想发生巨大转变,他毅然弃旧迎新,由旧学转向

    卷宗 2017年33期2017-12-07

  • 孔子“仁学”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6摘要:孔子“仁学”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理念,它的实质是由“自我”走向“大我”,即不断由自我走向他人和社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实践上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次展开和提升的过程。“仁学”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为:以“六书”为教育内容;以培养君子为教育目标;以学而优则仕为教学出路。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与借鉴,要加强学生的道德理想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以便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11-16

  • 从以太与仁的关系看谭嗣同哲学的性质
    不论是谭嗣同在《仁学》中论证仁学时强调“第一当认明以太之体与用”,还是在《以太说》中阐发以太时强调以太“精而言之”亦可以称为仁,都使以太与仁的关系变得既密不可分又复杂微妙。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以太与仁在谭嗣同哲学中的关系,通过还原谭嗣同的以太说,厘清谭嗣同哲学的性质和归属。关键词:谭嗣同;以太;仁;以太说;仁学;哲学性质作者简介:魏义霞,女,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代哲学与文化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

    求是学刊 2017年5期2017-10-30

  • 试述先秦时期的学术发展
    理性思维 孔子 仁学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进程。就其从精神层面而言,凡举政治制度、经史学术、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民族关系、文艺艺术、生活习俗等,无不归纳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此外,学术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之为“道术”,即为圣贤治理天下大经和大法所托寓的,故从侧面反映学术研究的实质相当于探索治理天下的要旨大义。由此可见,学术史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研究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中国学术史的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9-06

  • 谭嗣同佛学思想发微
    响颇深,并成为“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仁学》一书中,谭嗣同阐述了平等、无我、心力的佛学思想,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与看法。谭嗣同自幼被三纲五常侵蚀,他期冀实现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人与物“圆融无碍”的平等世界。他借鉴了华严宗“无人相,无我相”之义,了悟到“我”的空无,这是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从容赴死,慷慨就义的原因所在。他试图“以心力挽劫”,来破除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从而追求他心心向往的“仁”之境界。关键词:谭嗣同;佛学;《仁学》作者简介:唐春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船山与变法
    船山;谭嗣同;《仁学》;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谭嗣同写道:郭筠仙侍郎归自泰西,拟西国于唐虞三代之盛,几为士论所不容。薛叔耘副都初亦疑其扬之太过,后身使四国,始叹斯言不诬。夫阅历者,人所同也,但能不自护前,不自讳过,复何难寤之有?即嗣同少时,何尝不随波逐流,弹抵西学,与友人争辩,常至失欢。久之渐知怨艾,亟欲再晤其人,以状吾过。①郭筠仙即郭嵩焘,是第一代湖湘士大夫集团中倡导洋务运动的干将、中国最早的外交家。其后半生基本上在思想上的争议与政治上的无人问津中度过,他

    船山学刊 2017年4期2017-08-10

  • 程颢论仁
    仁”为方法的“新仁学”,将传统儒家的“仁”推向了新高度。该篇主要探讨程颢仁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探讨作为程颢仁学的基础:先秦儒家“仁学”,接着简单介绍与程颢同时期各种“仁学”思想,并与之进行对比,并试着提出程颢“仁”的具体实现途径,从而指出实现程颢仁学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程颢 仁学 张载 现实意义“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程颢在对其继承的前提下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为了适应佛、道的冲击,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程颢提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仁者,天地万物为一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8-05

  •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及历史价值探析
    摘要:孔子仁学思想产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它以“仁”为核心,包括做人的准则和内在道德品格、处理人际关系的外行道德准则、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德治的大“道”。实质是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和伦理价值体系。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伦理价值:为个人提出了“仁”这一个体美德的伦理价值取向;提出了“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要求;为执政者及其执政提出了以仁德、仁政的政治伦理要求。關键词:仁学;内涵;历史;价值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神州·下旬刊 2017年2期2017-07-14

  • 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浅论
    [摘要]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作为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其仁学概念的内涵包括:天人合一、明辨是非。孔子希望通过实行仁学教育,回到礼治的秩序轨道上去,达到礼治的理想状态。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中“仁知合一”、“仁者爱人”、“有教无类”三个方面是其主要体现。[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仁学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通过著书立说,提出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以期实现其“大同”的政治理想。一、仁学教育

    大经贸 2017年4期2017-06-13

  • 现代视野中孔子仁学思想的价值
    和价值感,而孔子仁学思想恰好可以从各方面提供这种精神的抚慰:“仁”是现代社会中人性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现代社会中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之一,是实现人际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是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共存、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其仁学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孝悌、诚信、爱人、忠恕等范畴和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思结合的教育方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现代 仁学 价值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在科技文化、社会生产

    魅力中国 2016年28期2017-05-31

  • 谭嗣同与蔡和森的社会进化思想之比较
    谭嗣同;蔡和森;仁学;唯物史观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33-02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国人的心灵再遭重创。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维新变法大潮中,谭嗣同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呐喊与流血牺牲,试图敲响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的警钟,并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及道器之辩已不能承担起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以“竞争、进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2期2017-03-20

  • 论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井洋摘 要:孔子仁学的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公精神、 修齐治平的奋斗精神是其最基本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仁学所特有的对人生、社会和政治道德理想追求的内涵,凸显了道德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是历史的凝聚与沉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在金钱销蛀理想、迷信颠覆信仰的当下,赓续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发掘其引领社会生活的精神价值,可以矫正与重树当代社会的理想信仰,为民族复兴

    船山学刊 2017年1期2017-03-17

  • 论谭嗣同仁学的五个显著特征
    学的主要范畴。《仁学》是谭嗣同的哲学代表作,仁学是他后期哲学的基本形态,这使仁学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他将仁提升到世界本原的地位,使仁拥有了空前绝后的绝对权威性。他的仁学秉持救亡图存宗旨的救亡纲领,并将通、平等写进“仁学界说”。他的仁学侧重度人,古代仁学侧重自度。他的仁学拥有圆融无碍的多元心态和全球视野。他的仁学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为近代仁学提供了别样的版本和样式。〔关键词〕 谭嗣同,康有为,仁学,平等,度人,多元视界,独特气质〔中图分类号〕B254

    理论探索 2017年1期2017-03-09

  • 论谭嗣同仁学的心学属性
    080)论谭嗣同仁学的心学属性魏义霞(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仁学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既是其后期哲学的主体内容,也是其哲学的最终归宿。仁学凝聚了谭嗣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是救亡之路,又是启蒙之方。谭嗣同的仁学集中体现在《仁学》中,而《仁学》则是他的“以心挽劫”之作。这意味着仁学与心密切相关,通过阐发仁学之所以能够达到“以心挽劫”的目的,是因为谭嗣同在仁学建构中彰显心学意趣。在对仁的推崇和论证中,谭嗣同宣布作为“天地万物之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2017-01-27

  • 浅析谭嗣同“仁学”思想
    00浅析谭嗣同“仁学”思想史朝栋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其“仁学”思想独具价值。本文立足于其“仁学”思想,对于“仁学”的思想内涵——“以通释仁”及“通”表现形式和“仁学”思想特点作简要探析。谭嗣同;仁;特点谭嗣同作为近代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无论是从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论研习还是社会践行,都堪称近代儒者的代表。谭嗣同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其受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投身于社会变革,以天下为己任,

    法制博览 2017年28期2017-01-27

  •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学建设。关键词:仁学;理念;审美情感;理性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243-0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开山鼻祖,柏拉图(前427-前347年)作为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样以其美学思想被视为西方美学的开拓者。二人的美学思想影响深远,分别为中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2016-12-13

  • 孔子仁学思想对校园文化构建的价值与意义
    王凤英孔子仁学思想对校园文化构建的价值与意义王凤英孔子仁学思想中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宽容以及与当下校园文化的构建存在一些契合。其对校园文化构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敏、信和博三字上。其对校园文化构建的意义主要是提供了目标,提供了行动原则。孔子 仁学 校园文化学界关于孔子仁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很多,具体到教育方面也不少。据笔者所见,代表性的论文有罗世烈的《孔子的教育及其仁学》[1]、曾玉山和殷红敏的《孔子仁学思想与我国高校人文精神教育融合的研究》[2]、郭齐家和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2016-12-06

  • 大变动社会与仁学的智慧
    源上都存在,孔子仁学以及之后儒家的发展正是体现了这种差异性。中国的现代化,从思想上讲,就是恢复大变动社会生存之道的过程。关键词:大变动社会;仁学;成人一 问题提出:鸿沟之上的连接正确的思想才能带来正确的行动,民族的强盛、复兴无不建立在强大的思想之上。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其中经历繁荣、富强,也经历动荡、入侵,但都存续下来,根本的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奠定的民族精神。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有两个民族能够做到绵延不绝数千年,一个是中华民族,另一个就是希伯来民族。希伯来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2-01

  •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及价值探析
    0500)孔子仁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及价值探析李亚楠1郭元飞2 (1.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2.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孔子的仁学思想以道德为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德育的启示,使道德变成一种信念、一种意识、一种价值,内化于自身之中,变成自己的思想。此外,孔子的仁学思想,还是追求和谐之道,追求一个稳定、有序、爱民、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逐渐转变的今天,我们面临着进行道德教育和建设

    人间 2016年4期2016-11-28

  • 谭嗣同思想背景渊源研究
    同 思想 背景 仁学19世纪以来,列强不断侵入。中国的思想家急切感到中国亡国灭种的忧患意识,并发出救亡图存的呼声。在这个时期的思想家逐渐明白中国传统的儒学不能成为亘古之学,不能挽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始接受西学,利用西学,并希望通过西学变法改变中国的命运。“从1840年到1900年的六十年间,是酝酿近代思想一个重要的过渡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思潮发展阶段。这包括全部新概念之吸收、融合、萌芽、蜕变的过程。思想的创发,有加速趋势,也就是说一直维持着扩

    长江丛刊 2016年2期2016-11-26

  • 浅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想的核心,对孔子仁学思想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当代价值。孔子强调仁是一种人对自己行为进行约束的自觉行为,既要符合礼的规范、爱所有人,同时又应因无所惧怕而具有极大勇气。虽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仁学思想,但是对于道德出现滑坡的今天,无论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的角度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启示的。关键词:孔子;仁学仁学思想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2伦理和道德意义相近但却有所不同。伦理主要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2期2016-10-26

  • 中西两种逻辑的对话
    ”命题以及孔子的仁学思想为切入点,获得中西方逻辑对话的入场券。前者是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奠基者,其道德哲学蕴含着一种求真的逻辑。而后者的伦理学思想是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为核心,彰显的是一种情理逻辑。当今西方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局势都诠释着两种文化中的两种不同的逻辑。关键词:求真逻辑;情理逻辑;美德;知识;仁学如今中西方文化比较话题相当热,各个学科都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相关方面的论述。梁启超先生曾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提出如下观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

    山东青年 2014年9期2014-11-03

  • 孔子“仁学”的内在逻辑:天道—性—仁—孝悌
    “仁”是孔子整个仁学大厦的核心,整部《论语》都是围绕着“仁”进行论述的。 那么,“仁”到底是为何?首先,“仁”有两条重要原则。 第一条是“仁者,爱人”。 “爱人”是孔子针对樊迟关于“仁”的提问说出来的[3]127。 “爱人”就是关爱他人之意,其具体表现为“忠恕之道”。 所谓“忠”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载:“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11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爱人”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2014-02-24

  • 浅析谭嗣同“仁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
    要:谭嗣同的《仁学》试图从社会政治思想上来对中国当时的现状进行鞭挞和改造。封建专制在中国由来已久,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由此衍生的封建纲常名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谭嗣同疾声控诉封建纲常的罪恶,猛烈批判了满清专制,创新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富有重大的社会指导意义,并对变法救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键词:谭嗣同;封建专制;三纲五常;礼教中图分类号:B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17-02谭嗣同是19世纪末中国近

    学理论·中 2013年3期2013-04-22

  • 董仲舒对孔子“仁学”的发展
    董仲舒对孔子“仁学”的发展姚晓华(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在汉代,儒学进一步强化对礼仪和天人之道的重视并推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西汉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发展模式。从“天人相分”到“天人相与”,董仲舒吸收了《春秋》中的“天道”思想并从“天人关系”进一步对汉代儒学进行梳理,尤其是在与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也体现了董仲舒向孔子“仁学”进一步靠拢。董仲舒;仁学;天人关系;孔子;荀子;《天人三策》一制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4-13

  • 儒家仁学、礼学及人生哲学所隐含的类意识
    会思想意识。儒家仁学强调人相对于动物具有超越性,人性人人相同,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同情、相互援助、共同提升,人与自然也应当和谐共处,最终达到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境界;其礼学强调通过制度来限制不同层次统治者的欲求,把下层百姓的社会负担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实现不公平之下的公平,不合理之下的合理;其人生哲学强调个体应为类群担当,积极入世,在类群中出类拔萃。这些都是类意识的体现。关键词:类意识;仁学;礼学;人生哲学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3期200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