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伟 孙敬华
摘要:“仁”作為儒家思想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广泛,仁学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有“恭、宽、信、敏、惠”,表现在做人的基本要求上,即为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文章对“恭、宽、信、敏、惠”进行了详细的内涵解读,对于今天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仁学;内涵;解读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精髓与综合,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恭、宽、信、敏、惠”等。《论语·阳货》中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拥有五种良好品质的人,那就是仁。这五种品质是恭、宽、信、敏、惠。恭敬使人不受屈辱被人尊重,宽厚能得到别人的支持,有信则会被人重用,敏者能够创造价值,而能够施与别人恩惠则能调动别人的聪明才智。
一、恭
恭指恭敬、恭谨、肃敬、谦逊、有礼貌。是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世时克服自己内心的焦躁不安,桀骜不驯,而表现出谦虚、谨慎、端庄、严肃、彬彬有礼、心神凝定的一种仪容仪态。
待人恭敬,体现一种尊重他人的胸襟,是行“仁道”的必要因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樊迟问孔子怎样行仁,孔子说道:“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就是说,在家里能恭敬规矩,办事情能严肃认真,和人交往能踏实诚恳。虽然到了夷狄之邦,这三点也不可放弃。
恭,具体包括两层含义:
1.“恭”要求人们注重仪表。仪表侧重人的外表,虽然人的高矮、胖瘦、美丑更多时候不由自己决定,而受先天、后天等多种因素影响,但如果我们注重仪表,能够弥补先天不足,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人赏心悦目。注重仪表,并不要求穿漂亮高档的名牌衣服,而是注重仪表的卫生、整洁、得体。成天衣冠不整、肮脏邋遢的人不可能做到“恭”。
2.“恭”要求人们注重仪态。仪态侧重人的言行举止。仪态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要讲分寸,常言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与人打交道、办事情,要严肃认真,言行举止得体,文明礼貌。
总之,真正的“恭”一定是内在深厚,外在庄严的统一。表里不一,装模作样的“伪君子”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恭”。外在的庄严,需要深刻的文化内涵作支撑。人们只有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出自己高雅的气质和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秀外慧中,表里如一,才能做到“恭”。
二、宽
宽,宽容。指的是以宽广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去谅解,容忍,不计较、不追究、不苛求。宽容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种“仁爱”的思想品德。
宽容在较深层次上表达“仁道”思想的内涵。“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常常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神不定。“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对自己严厉要求,对别人轻责,就不会招惹怨恨,孔子说,“宽则得众”。宽容别人,才能得到众人的认同。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要我们为人要有宽大容物的气度。
宽容是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只能学会理解,学会容纳、接受理解别人合乎情理的缺点,不记小过,是一种胸襟。宽容的基础是理解,理解源于知识,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修养的人才有包罗万象的心境,才能真正做到宽容。
宽容不是懦弱。在某些人心理,宽容总是和忍气吞声、没有性格,没有能力,懦弱划上等号,这是不对的。宽容的人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意志,只是他们明白世上的人和事,不可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我们的适当妥协和忍让,不是软弱和不坚定,而是对别人的充分关切、理解和尊重。
三、信
指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诚信是“仁道”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将“诚信”奉为修身、立业、治国、用人、交友等的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今天,“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是立人立国之本。孟子将“信”纳入“五伦”,董仲舒将“信”列入“五常”之后,就突显了“信”为立人立国之本的地位。《论语》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信”的重要性。孟子指出“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其意思是:“诚信”是天赋予人的道理,人就应效法天道的真实无妄的品德。“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承诺,守信用,说到做到,肩负起责任,承担起义务。“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人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
诚实守信,是人应有的道德准则。是实现自身的承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履行道德义务的表现。讲信誉,守诺言,以诚相待,表里如一是正常人际交往的言行规范,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取信于人的人必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帮助,相反,表里不一,出尔反尔,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不可能获得他人的肯定、理解、尊重与支持。
诚实守信,还指不欺骗自己。《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信”并非仅指自己对他人的信任或他人对自己的信任,还指自觉地忠实于自己的本性,做到诚心实意,有的人私自作恶,见人便躲躲闪闪,自吹自擂,殊不知,其实为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真实无妄的本性,从而使自身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
四、敏
就是勤敏,聰敏,敏捷,机敏。前人这样解释“敏”,“应事疾,则事功多。”就是做事迅速、灵敏,果断,不懒散,不拖拉。
敏,要求我们勤奋。孔子云:“敏则有功。”就是说只有做到了敏,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工作成效。古代“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故事,都说明勤奋使平凡的人成就了一番伟业。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他每天含着石子,面对大海朗诵,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敏,要求我们做事敏捷,迅速,果断。常言说,“今日事今日毕”能够马上做的,不能拖到以后做,因为世事难料,很多事情如果不马上采取措施,则可以会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宝贵的,如果遇事一拖再拖,总是等到明天再做,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五、惠
“惠”常与“恩”联系在一起,即恩惠。孔子云:“惠则足以使人。”就是说施予别人恩惠,别人就愿意为你效劳。
孔子眼中的“惠”主要是针对统治者、领导者。孔子认为“惠”是历代统治者保其天下的根本方略。其实,回想一下,历史上出现过的太平盛世,均是万岁天子能够做到“惠民,利民”才得以安民、顺民。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惠”对领导者仍然有要求。要求领导者能够施惠于民,有利于民,具有服务意识;要求领导者制定并施行“激励机制”,用“惠”激励人们前进。
“惠”不是只针对领导者,每个都应该正确理解“惠”,挖掘“惠”的精髓,身体力行于“惠”。
“惠”要求我们学会帮助别人。施惠于人,不仅指给予别人物质利益,还要求我们对人有爱心,同情、关心、爱护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都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如果人人都有爱心,都学会施“惠”于人,则人人都会因别人的帮助,而让自己的路更平坦。常言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佛经上也说“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就是为自己铺路”。
“惠”要求我们学会与人分享。你有一份快乐,和他人分享快乐就有了两份。你有一份烦恼,和他人分享,烦恼就剩一半了。分享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境界,分享是一种幸福。你今天与人分享了一箱梨,可能有一天你会意外地得到别人的草果、香蕉、葡萄。分享会让你的人生更丰富、更顺利、更幸福而快乐。
总之,仁爱之心,就像空气、阳光和水,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力量,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财产和资源,它给人生最强有力的支撑,播下爱的种子,你就能拥有一切。而真正的爱,是重给予不重索取的爱。真正的“仁爱”不是只停留在漂亮的语言上,而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我们必须学会“恭、宽、信、敏、惠”。
参考文献
[1]杨雅婷,恭宽信敏惠——论孔子仁学思想的当代意义[J].湖南农机,2010(04).
[2]曹雨,论语之恭宽信敏惠[J].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0(08).
[3]毕文波,《论语》治学论(之九)[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24(03).
[4]周晓锋,论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基于“仁”的五条行为准则[J].管理观察,2011(07).
[5]郭银士,践行“恭、宽、信、敏、惠”探索思想品德教育新方式[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作者简介
胡小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所在单位: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
孙敬华,女,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所在单位: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