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环
[摘要]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作为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其仁学概念的内涵包括:天人合一、明辨是非。孔子希望通过实行仁学教育,回到礼治的秩序轨道上去,达到礼治的理想状态。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中“仁知合一”、“仁者爱人”、“有教无类”三个方面是其主要体现。
[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仁学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通过著书立说,提出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以期实现其“大同”的政治理想。
一、仁学教育思想产生的条件
西周时期,随着手工行业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形式从原始的物物交换中分离出来,交换的形式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农业的发展,随着井田制度的瓦解,土地的私有化现象越来越常见。加上赋税制度的变化,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其深刻内涵反映的是: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劳动者从土地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具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可见,手工业和商业及农业的发展,为仁学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经济背景。
其次,經济关系的变革使传统的阶级结构及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政治上对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西周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遭受破坏;第二,大国争霸的趋势加剧,王室呈现出大权衰落的局面;第三,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为了寻求出路,提出克己复礼的观念。
二、孔子仁学教育的内涵
西周时期,基础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己基本形成。为了更好的实施统治,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认知。在此基础上,孔子的仁学教育便潜藏了道德和伦理教育的内涵。
(一)天人合一
孔子通过推己及人建立起天人合一的仁学观念,不仅是对特定时代人们的真切同情,也在当下拥有了长足的生命力。孔子认为,万物应当有节制,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非对立。
孔子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认识还比较落后,人们在自然面前极端无力,故孔子说道:“君子有三畏”,“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在孔子的理解中,是万物生长和季节运行的自然产业,而“行”与“生”说明孔子的“天”在时间和空间意义上都处在运动的状态,具有无上的权利,“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究竟什么是道?在孔子的思想中,道的内涵更加接近于仁的范畴。《论语·述而》:“置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这个阐释中,就较为明显地看出,仁对于人的行为而言,是抽象的,处于人和天之间,在人触摸天的过程中,仁是最好的途径,故而有:“仁者爱人”、“仁非民之仁,而为人之仁也”的阐释,通过仁的行为,才能“浴乎沂,风乎雩,咏而归”。这种诗意的情怀,是孔子在仁的观念指引下,实现的天人合一。
(二)明辨是非
在纵观孔子儒家教育时,要将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及人格教育结合起来,考量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使道德教育对自然科学以及技术形成反向作用力。因为传统的儒家教育往往将理想人格的塑造和现实环境隔离,倡导的是以道德精神为主的意识流文化,在此基础上,更应当注重“学所以为道”的观念,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提升主体进行“仁”的能力。因此,培养对象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内涵。颜渊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通过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从内在和外在来规约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明辨是非,这就是仁。
三、仁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体现
(一)仁知合一,性道相通
自古以来,儒家大师们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中争论得不可开交。孔子认为,作为人,真正需要做的是“体道”的统一,因为一个真正善良无邪念的人,道德的规诫对其是多余的,因其本身就是道。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比较中,运用“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师,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物我合一的观念,将人的心智和德性相结合,做到“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己立后,自然聊当得天下万物”。通过诵读诗书、体察世情及静思坐禅等多种方式,锤炼心性,锻炼品质。
(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的观念始见于论语.卫灵公,“因材施教”是朱熹在对孔子理论著作的理解上,提出的孔子仁学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子路和冉有针对“闻斯行诸”问题向孔子发问,即在听到一件事情时,应不应该立刻去做。孔子针对二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解答,子路的性格较为冲动,孔子认为,这种轻率和果敢性格的人应当听取他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而缺乏果断能力的学生,应当鼓励其进行独立的决断,避免优柔寡断。针对因材施教的的内涵,孔子的教学及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该种教学观念的实质性内涵,不仅打破了官府对于教育的垄断,也是以人为本仁学观念的综合体现。
综上,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积极影响,也为后人的教育实践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指导。孔子倡导的“仁知合一”的理念,“仁者爱人”的精神,“有教无类”的教学方法,对于我国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