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家伦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并且也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其教育思想充满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罗家论认为教育与民族、民族文化有紧密联系,且认为学术独立是民族独立的前提,因此他提出大学应该承担建设民族文化的使命,大学应该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服务。在他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同时积极借鉴西方大学的管理体制和理念,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且对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中国近代
引言
在民国这个群星争辉的时期,在民国思想家、教育家辈出的人才群体中,罗家伦是一个不能被回避的人物。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早年求学北京大学,与傅斯年、徐彥之等发起组建“新潮社”,并游学美、英、德、法,攻读历史和哲学。在担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期间,大胆引进西方办学体制,对原有的教学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颇有建树。在他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独立、创办国立大学、培养青年人的独立人格”等民族主义思想。罗家伦在教育中注重民族情结的培养,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精神,养成一种新的风气,以达到一个大学对民族的使命。其认为,大学的办学目标就是要使其民为“复兴民族的参谋本部”,让民族情结成为师生内心的推动力,使其持续不断地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以完成复兴民族的事业。
一、何谓民族主义
中国古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其核心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最重“华夷之辨”。
鸦片战争前后一段时期,中国人的民族思想,大体仍是如此。后来渐渐认识到“今之夷狄,非古之夷狄”,“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二、罗家伦的大学教育理念
1.研究是大学的灵魂。罗家伦的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在从事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他曾经出任中国高等
教育史上极为著名的两所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强调“研究是大学的灵魂”,“纯粹科学,不计功利,以求真理为唯一目的”,“大学里的研究还与别种公司或工场里的研究不同,其目的不在近浅的功利,而在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和民族生存的能力。大学里的授课不是一种灌输的事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学术对于真理的兴趣。”
2.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培养大学生方面,罗家伦极端重视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本来不是专指知识的灌输。人格的修养,在教育的意义上实在太重要了!……培养青年良好的习惯,鼓励青年人格的修养,是在无论哪种社会,哪个民族里所必要的。这就是建立国家的基础。人格比学问、经验更为重要”,“有了学问,有了经验,但没有学问做骨干,这种学问、经验都可以为善,可以作恶,这种人自不能算健全的人。”
三、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1.罗家伦对民族及民族国家的研究。罗家伦对民族国家进行过系统研究,大力提倡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1938年2月罗家
伦创办了《新民族》周刊,阐述他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拥护发挥抗战建国的国策”。罗家伦认为民族性的形成必须经过“民族情感”、“民族意识”、“民族风格”三个阶段。所谓民族情感是指民族成员聚族而居,而形成的共同的语言、信仰、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但情感的力量很大,流动性也大,“所以必须进一步形成‘民族的意识,民族才能凝成固体。”民族意识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升华。最后,民族意识经过“靡荡鼓铸”形成“民族风格”。
2.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及特点。重视“学术自主”是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学术独立”是“民族独立”的基础。罗家伦认为大学的使命是民族的复兴和民族文化建设,大学之命运和国家之命运密不可分,“学术独立”要为民族独立服务,大学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欲求中国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独立平等,当求中国学术界在世界学术界中的独立平等。”
3.罗家伦教育实践中的民族主义。1928年9月,罗家伦在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典礼上做的讲演《学术独立与新清华》中说:“国民政府于收复旧京以后,首先把清华学校改成国立清华大学,正是要在北方为国家添树一个新的文化力量。”他进一步指出:“国民革命的目的是要为中国在国际间求独立自由平等”。
结语
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希望通过民族主义的教育方法来挽救民族的危亡。与此同时他把民族主义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的改革中,希望通过对学术独立的要求和创办国立大学的理念来培养青年人的独立品格,为救国救民和国家建设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罗家伦.罗家伦先生文存:第五册演讲[C].台北: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9:7
[2]张晓京.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罗家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
[3]张晓京.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罗家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
作者简介:曾真,女,汉族,籍贯广东五华县,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重庆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