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禹
摘要:民族主义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由西方传入的政治学概念,民族主义对现代中国的国家构建影响很大。所以,理清民族主义研究发展脉络是理解现代中国国家形态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民族主义;中国
梳理民族主义研究是理解现代中国国家形态的重要路径。
一、西方对民族主义的研究
西方学界一般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离不开近代欧洲封建国家与个体之间团体的坍塌,传统道德与社会团体的颠覆,使得个体原子化。然而,人是社会动物,个人需要从团体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于是,在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号召人们将民族利益置于价值最核心地位的民族主义正好承载个人对集體的需要,也深刻影响了近代以来历史的走向。
从19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以各种形式在西方国家中迅速扩散以来,经过不断发展,主要有以下四种研究范式:
(1)现代主义认为,民族主义是现代化的产物,而不是其他东西。并且这种现代化重点体现在其本质上——民族主义开创了不同于封建时代的政治认同模式与国际秩序。
(2)相比现代主义的“新”,永存主义则强调:也许民族主义的主要概念是近、现代才产生的,但概念中最重要内核——民族则先于民族主义存在,并且很可能存在很长时间。
(3)在永存主义基础上原生主义则更进一步将民族视为是原生的,存在于时间的第一序列,并且由此开启了之后的发展。
(4)族群——象征主义则受历史和文化的分析方法影响,认为民族主义不仅具有现代性,它对民众的吸引力更可能是来自于内生的、持久性的主观因素。
有关于民族主义的起源,按照特征分类主要有三波:第一波开始于美洲,这一阶段通用语言(殖民者带去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波是1820年以后直至一战之后的断断续续的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若干民族解放运动;第三波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地兴起的民族主义运动。在这三波民族主义运动中“资本主义、印刷科技与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对于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工业社会带来的共同文化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工业社会共同文化认同的不断增强最终导致民族主义出现,之后再由民族主义塑造民族与国家,民族成为了一个共同认同的群体,国家则成为这个共同群体外壳。
得益于详实证据的优势,西方学者在解释民族主义如何起源方面很有解释力。然而,由于在西方四种研究范式中,现代主义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是西方学界解释民族主义的主要路径,对前现代民族中已经存在的记忆、传统、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关注较少,这使得在使用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理解中国这类拥有悠久文化、历史渊源的民族国家方面显得水土不服。
二、国内对民族主义的研究
如今,国内学者对民族主义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涌现出一批有关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概述性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中国学者在很早就发现单纯用西方民族主义理论解释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武断与片面的,中国学界必须有自己关于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解释,必须独立的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类似民族的概念。不能机械地使用西方民族理论,认定中国民族主义也是产生于近代。因此,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际上有两个思想来源——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沿着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来源的这条路径,众多国内的学者为我们确定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端并详细描述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如何诞生于维新派与革命派理论交锋中的。所以,概述性的文章关注在于从不同角度探讨民族主义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因素成为了培育中国民族主义成长的土壤。
二是以历史人物为支点,探讨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在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对心目中民族国家的内涵、形态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赵慧峰与俞祖华合写的《严复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比较论》分别研究了严复与章太炎二人民族思想,通过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个结论:严复与章太炎在民族主义思想上都有很深的中国印记。但是在回答如何实行民族主义时,严复因为家境贫寒,对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章太炎相比,其民族主义思想有更为鲜明的反帝主张。郑师渠的《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通过对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追溯,肯定了它在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中起到的逻辑起点与思想基础作用。中华民族的提出丰富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内涵,也体现了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观念。除了对宣扬民族主义的思想家进行研究,学者对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如张学良等也有研究,如翁有为、陈旸合写的《张学良的民族主义思想》等。通过对这些近代历史人物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展示了近代中国人对民族主义的认识、理解与发展。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研究。学者们以时间为纬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形成基础、根本依据、主要内容、制定程序、实施途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正确有层次的反映了马克思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程。
三、未来民族主义研究发展方向
从中国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重新研究可知,现阶段民族主义仍然是中国政治学研究必须关注的内容之一。而随着中国在世界角色越发重要,必须向世界展示中国新时期的精神面貌。通过民族主义研究了解中国国家形态,进而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何龙群,《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2][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