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者

  •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自我管理是KT受者移植肾存活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后再次住院率更高,更容易发生移植物衰竭。目前KT受者自我管理现状并不理想,50%以上处于中、低等水平,存在明显改进空间[6-7]。聚焦解决模式(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SFA),又称为焦点解决模式,由Steve Shaza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其核心在于尊重患者、相信患者,通过利用优势和成就来激励患者,最大程度地挖掘个体的力量和潜能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9期2023-10-11

  • 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如何改善肾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愈来愈受到重视。研究证实,受者生活质量及其移植物的存活情况与其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密切相关[2-3]。自我管理水平差的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后再次住院率更高,更容易发生移植物衰竭[3-4]。尤其是服药管理不良者,其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将增加1.5 倍,移植肾失功的可能性会增加65%[5]。由此可见,如何提高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肾移植领域亟待解决的健康管理问题,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关

    上海护理 2023年6期2023-08-08

  • 135例肾移植受者移植物丢失的原因分析
    年代以来,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绝大多数肾移植受者仍会出现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移植肾功能衰竭[1]。因此,总结肾移植受者移植物丢失的原因是必要的。近20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研究显示移植物丢失原因主要是排斥反应[2,3]或者是受者带功能死亡[4],其结论不一致,可能与其样本量低有关(均不超过50例:如邱敏[2]曾报道27例、李晓北[3]曾报道47例、曾东扬[4]曾报道47例等)。2002年国内学者孙圣坤[5]曾报道159例移植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2-27

  •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去几十年心脏移植受者的整体围手术期管理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有5%~10%的30 d死亡风险,这主要与早期移植物衰竭有关[2-3]。根据病因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分为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和继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secondary graft dysfunction,SGD)[4]。SGD病因明确,如超急性排斥反应、肺动脉高压或已知的手术

    器官移植 2023年1期2023-02-03

  • 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最新进展
    星 李月红肾移植受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常合并多种疾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有更高的重症风险。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已产生了多种亚型如奥密克戎型,但有关肾移植受者接种疫苗保护力的研究较少,现进行相关综述,以期为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提供参考。1 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重要性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之初,法国器官移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注册项目纳入了27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肾移植受者(243例需住院

    器官移植 2023年1期2023-02-03

  • 终末期心力衰竭受者术前肺动脉压对心脏移植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
    断更新,心脏移植受者预后越来越良好[1-2]。相关研究显示术前肺动脉压过高是原位心脏移植的禁忌证,是导致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室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3],而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病程相对较长,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因此,术前应对心脏移植受者术前肺动脉压进行可逆性评估,以便更好维护受者术后右心功能[4],改善受者预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移植手术受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在国内以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器官移植 2023年1期2023-02-03

  • 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血型鉴定及输血策略的研究进展
    原不一致HSCT受者移植后出现抗D同种免疫的总发生率可达5%[3]。供受者存在ABO血型不合和偶然的非ABO血型不合对移植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会导致移植后受者的输血治疗更加复杂化[1,4]。因此,本文拟针对血型不合HSCT术后血型准确鉴定及输血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能为血型不合HSCT受者术后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1 血型不合移植模式的分类及血型转变特征1.1ABO血型不合HSCT模式 通常可分为3种类型[1-3]:(1)主侧不合,移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14期2023-01-04

  • 移动医疗在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研究表明,肾移植受者(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KT受者)术后自我管理是移植物功能长存和病人生命长存的关键。肾移植术后第1年管理重点是免疫抑制剂药物的使用和各项生化指标的监测,而远期管理重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移植后糖尿病、高血脂、骨病、肿瘤等疾病的预防[4]。研究显示,肾移植受者由于居住环境、文化知识、所受教育、获得自我管理信息的途径等差异,导致自我管理效果不佳,用药依从性降低、体重增加、因感染、肌酐升高等并发症导致非计划再入

    全科护理 2022年4期2022-12-27

  • 成年肝移植术后死亡受者145例临床特征分析
    术发展,移植术后受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1]。但因肝移植受者大多病情重,感染的发生风险高,且肝癌患者行肝移植的占比越来越高,使得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复杂,成为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2-5]。对肝移植术后患者死亡原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可为肝移植受者术后的早中远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肝移植术后145例死亡受者的死亡原因及临床特征,为提高肝移植术后临床管理水平,改善成年肝移植受者术后预后提供经验。1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器官移植中心2016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5期2022-12-25

  • 评估肝移植预后与供体和受体代谢环境的相关性:大泡性脂肪变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时影响了肝移植的受者和供者两类人群。目前,尚不清楚大泡性脂肪变供肝植入后是否受肝移植受者代谢环境的影响。美国学者回顾分析了OPTN 登记的2004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6 月12 日接受肝移植的受者,包括5 167 例NASH 和26 289 例非NASH 受者。供者中12 569 例供肝无大泡性脂肪变(<5%),16 140 例轻度大泡性脂肪变(5%~29%),2747 例中度至重度大泡性脂肪变(≥30%)。将患有NASH 的受者与倾向评分匹配的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2期2022-11-28

  • 心脏移植受者症状经历的研究进展
    方法之一,可改善受者病情,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受者的生活质量[1]。据文献报道,心脏移植术后1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8%,72.4%和53.5%,平均生存时间可达14.8年[2]。随着生存期的改善,心脏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心脏移植成功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但由于原发终末期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和终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等原因,心脏移植受者会存在较复杂的症状经历,部分症状可同时发生且彼此关联,影响其生活质量[3-4]。因此,评估症状经历、减轻症状困扰

    护理与康复 2022年1期2022-11-25

  • 肺移植受者肺康复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推荐用于肺移植受者。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多学科综合门诊PR 治疗,可使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运动能力、骨骼肌和呼吸肌力量、生活质量、身体和心理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4]。临床医护人员主要结合呼吸功能训练、运动训练、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开展康复指导,其康复效果较好[5]。本研究通过调查肺移植受者PR 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后期制订肺移植术后个体化PR 方案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于2020 年10 月—2020 年12 月选取无锡市人民医

    护理研究 2022年2期2022-02-23

  • 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
    培养结果和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感染的情况,来探讨DDI对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与分组情况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取的8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共获取164个供肾,9个供肾被分配给其他移植中心)及其对应的14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7例受者由于未收集灌洗液进行培养而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供者资料:82例供者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43±1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

    器官移植 2021年6期2021-11-15

  • 伏立康唑对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的研究
    4023)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患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风险很高[1],伏立康唑(VRC)被推荐作为IFI的一线治疗药物,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CYP) 酶CYP2C9、CYP2C19、CYP3A4代谢,同时它也是这些酶的抑制剂,因此VRC与很多药物之间存在药动学相互作用[2]。他克莫司(TAC)是移植患者免疫治疗方案中的首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肺移植受者术后需长期使用,其主要通过CYP3A4和CYP3A5代谢。TAC的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需要常规进行药

    中南药学 2021年10期2021-11-01

  • 肾移植供者和受者HLA抗原频率配合度回顾性研究分析
    面世,提高肾移植受者的远期存活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理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配型有益于移植肾长期存活已经成为临床共识,HLA错配程度是刺激同种免疫应答的基础。受体和供体的HLA不匹配引发的细胞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成为影响器官移植生存期的主要免疫障碍[1]。由于HLA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导致移植受者在寻找供肾时难度较大。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肾移植供、受者HLA-A、B、DR、DQ抗原数据,了解HLA抗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12期2021-10-28

  • 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是肺移植术后限制受者远期结果的最重要因素,约一半的受者在术后5年内可能罹患CLAD,这直接导致了肺移植受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54%[1-2]。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CLAD被用来描述一系列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显著且持续恶化的临床表现[3]。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和限制性移植物综合征(restrictive allograft syndrome,RAS)是CLAD两种最主要的表型

    器官移植 2021年5期2021-09-24

  • 不同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比较
    ,我国肝癌肝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仅为46.8%,5年累积复发率为36.7%[9-12]。如何改善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受者的生存仍是一大难点,目前仍无有效改善生存的方法,尤其是多部位的复发转移。本研究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145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8例,年龄(48±10)岁,原发病

    器官移植 2021年3期2021-05-20

  • 微血管侵犯对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标准的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为68.2%,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1.3%,复发率为11.1%,且大多在肝移植术后1~2年内复发[3]。微血管浸润(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4-5]。MVI难以通过术前影像学确定,只能通过肿瘤标本来评估。MVI与肝癌肝移植受者生存状态相关[6-8]。目前将

    器官移植 2021年3期2021-05-20

  • 肝移植受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效果研究
    种有效的手段,且受者术后1年、5年生存率也有大幅度提升[1],然而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依旧偏低[2]。有资料指出,肝移植受者出院时在护理方面有极高的需求,尤其是对自我检测、饮食和药品服用,占比依次为81.6%、94.7%、97.4%[3]。现如今,医院随访仍然是我国肝移植受者的主要延续护理模式,而医院也提供了多种辅助方式,譬如居家访视、电话随访等[4]。然而,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譬如成本高、信息不全等,无法使受者术后需要得到切实满足[5]。

    全科护理 2021年11期2021-04-22

  • 肺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首例肺移植术,但受者术后很快死于肾衰竭。1983年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首次成功进行肺移植,且受者长期存活,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肺移植的新历程[1]。迄今,肺移植逐渐成为终末期肺部疾病及肺血管疾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式。根据2018年国际心肺移植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报告[2],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累计完成的肺移植例数>10万。尽管随着外科手术

    器官移植 2021年2期2021-03-17

  • 多源化巨细胞病毒DNA定量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症之一,严重影响受者预后,其中CMV肺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CMV肺炎占移植后CMV病的40%~60%,病死率高达30%~50%[3]。CMV肺炎诊断的金标准为肺活组织检查(活检)中检测到典型病毒包涵体,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检测到细胞内病毒。然而,肺活检风险较高,目前CMV肺炎的确诊主要依赖于气道分泌物中找到病毒包涵体、特异性抗原或DNA片段,其首选检查方法为纤维支气管镜镜检+肺泡灌洗,由于纤维支气管镜镜检受到受

    器官移植 2021年1期2021-01-16

  • Eplet匹配对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产生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
    展,使器官移植供受者选择达到了更为精准的层面。近年来,在肾移植领域涌现出了大量关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功能性表位(Eplet)的报道[3-4]。研究发现,HLA匹配程度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密切相关[5]。良好的HLA匹配,不仅可减少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应用剂量,还可降低患者致敏程度[6]。目前,临床器官移植主要的HLA匹配方式有HLA抗原匹配、氨基酸残基(Res M)匹配和HLA Matchmaker匹配。HLA抗原匹配和Res M匹配仅需要HLA血清学分

    山东医药 2020年34期2020-12-09

  • 影响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对策
    或改善器官功能,受者术后的主观感觉和情感认知、社会能力,即生活质量己成为一个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2]。但由于每个人的心里健康和治疗方法不同,受者不仅要从生理上接受异己的器官,在心理上也经历着一个适应过程。此外,受者在移植手术后还要受到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潜在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昂贵医疗费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受者身心健康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心理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3]。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受者的日常生活及个人发展,也增大了术后受者死亡风险,造成手术失败和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3期2020-12-08

  • 肾移植受者接受护理诊断与干预的回顾性研究
    为了明确肾移植受者接受护理诊断与干预的作用,土耳其学者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 年1 月— 2016 年12 月接受肾移植患者的护理计划,收集医院信息系统登记的患者信息表和护理计划。研究共纳入100 例肾移植受者的护理计划,受者中59%为男性,平均年龄(42.56 ± 12.40)岁,81%接受活体肾移植。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包括肌酐水平升高(61.6%)和尿路感染(18.6%)。对肾移植受者的护理诊断最常见的分别是:感染风险(100%)、知识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3期2020-12-08

  • 延续性个案管理干预在术后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
    剂的应用,移植肾受者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早期康复过程中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受者的远期存活率和相关生活质量[3-4]。目前,针对肾移植居家康复期受者,多采取来院复诊、医护人员电话随访进行管理,单向、标准化传递疾病信息的传统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受者健康需求。延续性个案管理是在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期为患者提供完整、连续、有效的新型管理照护模式,在改善患者行为和促进患者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目前个案管理在癌症[6]、糖尿病[7-8]、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5期2020-10-19

  • 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近6 年肝移植受者生存率显著上升,术后5 年生存率高达80%[2],移植后最长存活时间已超过20 年。医疗技术的提升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让肝移植相关问题的研究由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生存率逐渐转为提高肝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3]。我国肝移植相关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关于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也相对较少[4],以致现有的研究成果有限。国内外现有研究表明,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与其原发病、教育水平、就业状态、社会支持以及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存在相关性[5-7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3期2020-07-21

  • 买卖合同法中继续履行规则的完善
    义务的情况时,买受者就可以要求出卖者赔偿其损失,若出卖者已知延迟履行义务但仍然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则买受者就可以主动解除与出卖者的合同关系。但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对合同解除,赔偿及救济方面权利的规定,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完善买卖合同中继续履行规则是不可或缺的。一、完善迟延履行中继续履行规则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在买卖双方中发生出卖者在履行义务时出现问题时,买受者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让出卖者继续履行义务,若出卖者依旧没有根据买受者规定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8期2019-12-13

  • 肾移植受者闲暇时间体力活动、久坐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术极大改善,术后受者生存期延长,肾移植手术的人群数量逐年增长[2]。然而,由于手术创伤性大,加之受者在术后需长期坚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免疫功能低下,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以及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问题[3],使受者移植肾失功。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是指由于骨骼肌收缩导致机体能量消耗明显增加的各种身体活动[4],可分为职业性、交通性、家务性和闲暇性体力活动[5]。其中,职业性、交通性和家务性体力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9期2019-12-13

  • 预处理对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要作用,是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重要评估指标[6-9]。但ABOi肾移植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仍不清楚。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比较ABO血型相合(ABOc)和ABOi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究ABOi肾移植及其预处理对受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对象和方法研究人群 选取2014-09-12~2018-11-11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采用基于受者初始血型抗体效价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已成功开展ABOi肾移植55例,并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9年3期2019-07-26

  • 204例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单中心分析
    报道显示,肝移植受者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概率可高达25%~50%[2],其中,服药依从性差是导致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3]。依从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包括服药、饮食及生活方式)与医疗及指导建议的符合程度[4],提高受者的服药依从性,对预防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及提高受者的长期存活率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肝移植受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并初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肝移植受者的服药依从性提供相关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9年2期2019-05-08

  • 初始血型抗体效价对ABO不相合肾移植的影响
    索出一套根据每个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效价水平来制定个体化预处理的方案,截至2017年11月共完成ABO血型不相合活体肾移植40例。现将初始血型抗体效价水平对ABO血型不相合活体肾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总结如下。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华西医院接受ABO血型不相合活体肾移植的40对供、受者。供肾者均为受者的直系亲属或配偶,所有供肾者系自愿、无偿将其一侧肾脏捐献给受者,并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批同意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8年6期2019-01-18

  • 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术的完善,肾移植受者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术后1年存活率在90%以上,5年存活率也超过了70%[3],再者,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命价值观在不断发展,医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受者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指标。SHIKIAR等[4]指出,药物治疗满意度是患者对药物治疗过程及药物治疗相关结局的评价和感受,范围更为狭窄,应与其他方面的满意度区分开来。肾移植受者为了保证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immunosuppressive medication,ISM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11期2019-01-12

  • 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肾功能的影响
    性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5年3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肾移植术并于术后接受以TAC为基础的三联抗排斥方案(TAC+麦考酚钠+醋酸泼尼松)治疗且行定期门诊随访的稳定期肾移植受者98例,收集其2016年1-12月的随访信息。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肾移植受者的TAC血药谷浓度,并计算经体质量和日剂量校正的标准化血药浓度(C/D)值;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肌酐(Scr)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

    中国药房 2018年2期2018-07-13

  • 沟通延迟导致的供体来源感染性疾病
    沟通障碍是否会对受者造成可避免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回顾了来自器官获取与移植网络以及疾病传播咨询委员会提供的2008年1月— 2010年6月所有潜在供者相关感染性事件,分析了供者中心、OPO与移植中心沟通障碍的病例。这种沟通不利会对受者造成影响。研究评估了56例感染性事件(包括168例受者),其中18例感染性事件 (48例受者)与沟通不利有关。12例感染性事件中69%的受者(20/29)出现不良结果,其中6例患者死亡。及时准确的提供感染性事件及检验报告可以将受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2期2017-04-01

  • 应用感染或定植耐碳青酶昔革兰阴性菌供者器官移植的结果报告
    (14/30)的受者接受了血培养阳性或移植器官感染被定义为供者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高风险组。53%(16/30)的受者接受了移植器官无细菌定植或感染被定义为供者传播感染性疾病的低风险组。由于供者感染未被充分认识、估计不足或没有及时沟通,高风险组中有4例受者被证实出现供者传播的感染。这些受者接受了延迟、短期或不恰当的术后抗感染治疗。而高风险组由于接受了适当和及时的抗感染治疗,而且疗程至少持续了7天的受者并没有出现供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保证应用存在多重耐药菌的供者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2期2017-04-01

  • 肾移植受者术后睡眠质量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科研综述·肾移植受者术后睡眠质量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杨士来,王晓霞综述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睡眠质量现状和影响肾移植受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因素,以期提高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睡眠质量,改善肾移植受者的预后。肾移植受者;睡眠质量;术后;非药物干预;预后;失眠全球每年死于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肾病人数高达约73.5万人[1]。相对于透析治疗,肾移植手术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另一主要手段,不仅降低了终末期肾病病人的死亡率,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2-3]。睡眠障碍会导致病人日

    护理研究 2017年27期2017-02-28

  • 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贾保祥1, 2康颖2刘杰2徐秀红1于清2目的 研究抗HL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3至200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并于2007年检测抗HLA抗体为阳性的143例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均于2010至2011年再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观察肾功能和存活情况。结果 143例受者中,抗HLA-Ⅰ类抗体阳性13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107例,抗HLA-Ⅰ+Ⅱ类抗体阳性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6年1期2016-01-23

  • 不同器官来源肾移植受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分析
    同器官来源肾移植受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分析韦 宏,王天琼,朱世凯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目的 探讨不同器官来源的肾移植受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差异,为实施肾移植受者术后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12例肾移植受者按不同器官来源分为活体供肾(LD)组、尸体供肾(CD)组、心死亡供肾(DCD)组,比较三组肾移植受者术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 三组肾移植受者SAS、SDS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6期2015-06-23

  • 美国活体肝移植受者的终末期肾病风险
    移植(LDLT)受者的生存率与尸体肝移植(DDLT)受者相近,甚至优于后者。但LDLT术后受者ESRD的发生率报道较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分析了器官移植科学注册系统(SRTR)和美国肾病数据系统(USRDS)中2002年2月27日至2011年3月1日首次接受单独肝脏移植且术前MELD≤25分未接受透析治疗的受者,分析LDLT后ESRD的发生率并与DDLT受者ESRD发生率相比较,该研究共纳入28 707例DDLT和1 917例LDLT受者。LDLT受者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4期2015-04-02

  • 活体供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与供受者年龄的关系
    排斥反应发生与供受者年龄的关系王 振,钱叶勇,李 昆,柏宏伟,李 钢,范 宇,刘路鹏,常京元,石炳毅解放军第309医院 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泌尿二科,北京 100091目的探讨活体供肾移植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年龄因素。方法对本移植中心2006年1月-2013年12月327例行活体供肾肾移植受者随访,供者年龄≥55岁定义为老年供者,受者年龄<30岁定义为年轻受者。记录供、受者的临床基线特征;移植后第1、3、6、12、2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03-21

  • 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的再生:A2ALL的结果
    和353例肝移植受者纳入研究,术后3个月肝体积的潜在预测因素包括全肝体积(TLV)和标准肝体积(SLV)、受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残肝及供肝大小、残肝质量/供者体重比(RDWR)及移植肝质量/受者体重比(GRWR)、残肝/TLV和移植肝/SLV。结果发现:供肝者术后3个月肝脏增长的绝对值为(676±251)g,百分比为80%±13%,肝移植受者GRWR为1.3%±0.4%,移植肝重为SLV的60%±13%。术后3个月肝脏增长的绝对值为(549±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4年5期2014-04-03

  • 肾移植术后患者新发DSA的预测因素及预防措施
    62例活体肾移植受者术后5年内dnDSA的发生率,研究dnDSA发生的预测因素及预防措施。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单抗原微珠法(SABA)检测证实为非HLA致敏,但其ABO血型相容性各不相同。48%患者术前接受了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主要是ABO血型不合的肾移植受者。回顾分析患者肾移植术后资料,结果发现562例受者中27例(5%)出现dnDSA。出现dnDSA的受者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1%,明显高于无dnDSA受者(6%,P<0.001)。dnDSA阳性受者肾功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4年3期2014-04-01

  • 肾脏配对捐献系统
    ,由于活体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平均存活要明显优于尸体肾[2],因此,很多尿毒症患者往往倾向于接受活体肾移植,缩短等待时间,获得更好的移植效果和生活品质。然而,即使有愿意捐献的活体供肾,供受者之间也存在无法匹配的问题,这种不匹配包括血型不匹配或受者体内存在针对供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肾脏配对捐献(KPD)是近年兴起的用于解决活体肾移植领域供受者不匹配问题的新方法。KPD通常将2~3对或者更多不匹配的供受者之间进行供体配对交换,通过交换使得移植受者能够获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4年4期2014-03-21

  • 集束化护理对成人肺移植受者术后ICU监护治疗期间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32 652例,受者术后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63%,52%,29%[1]。肺移植延长了受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受者的生活质量[2]。然而大多数研究仅关注生理指标,对心理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国内也尚无预防和治疗肺移植受者术后心理问题的干预标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胸科ICU对肺移植成人受者在ICU监护治疗期间进行集束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心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3年4期2013-09-17

  • 他克莫司代替环孢素治疗对肝移植受者新发肿瘤发病率的影响
    的人群,器官移植受者发生肿瘤的风险较高。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围术期管理的优化、更优良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受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报道,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术后远期10%~47%的死亡与新发肿瘤有关。肝移植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6%,大大高于同龄健康人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是器官移植受者术后新发肿瘤的危险因素之一,既往研究发现,与使用他克莫司的肾移植受者相比,使用环孢素的肾移植受者肿瘤发病率较低。但上述两种药物对肝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肝移植术前使用索拉非尼与术后并发症增加无关
    接受原位肝移植的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分析受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生存率,评估使用索拉非尼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共有79例受者被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9.7个月)。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15例受者在肝移植术前持续接受索拉非尼治疗至手术当天(索拉非尼组),剂量为200~800 mg/d,根据受者耐受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整;64例受者未接受索拉非尼治疗(非索拉非尼组)。两组受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程度、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3年3期2013-08-15

  • 中国心死亡器官捐献与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预后比较
    ,DBD)肾移植受者的预后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王长希等学者对2007—201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实施的44例DCD肾移植和50例DBD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组受者的临床预后。研究结果显示,94例受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5.5个月,1年和2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6.8%和95.2%。共有26例(27.7%)受者发生了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其中3例发展为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夜间手术与肾移植受者的不良预后无关
    要通宵进行。因为受者手术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者的死亡时间,如果为了安排受者的日间手术而延迟供者手术,可能造成供者循环系统不稳定进而导致供器官功能丧失。冷缺血时间是预测肾移植术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对于接受尸体供肾的受者,供肾冷缺血时间应在18 h以内,超过18 h,则移植肾存活率将显著下降。为了尽量缩短冷缺血时间,肾移植术通常作为急诊手术通宵进行。但是,目前关于夜间手术对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还存在争议。为了确认这个问题,澳大利亚Innsbruck医学院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效果
    内容编译、整理为受者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情况、影响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效果的因素、改善受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移植物功能三部分内容,供国内移植同道们学习、交流。1 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效果1.1 肾移植长期效果截至2012年5月29日,美国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OPTN)最新资料显示[1]:儿童肾移植受者存活率极佳,成人肾移植受者存活率明显低于儿童受者,两者移植肾存活率相近,至移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2年3期2012-12-13

  • 老年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及相关因素
    。与此同时,移植受者等待肾移植的时间不断增加,人类期望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接受肾移植的受者年龄不断增大,此时,老年肾移植受者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尤其我国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一特殊群体也成为移植界所面对的重要问题。老年肾移植受者的预后究竟如何呢?这曾经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它关系到老年ESRD患者是否能够接受肾移植。2005年,美国ESRD患者已近半数>60岁,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虑,老年ESRD患者以往倾向选择透析治疗,但1999年新英格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2年3期2012-05-10

  • 活体肝移植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能否挽救移植肝?
    移植肝动脉通常与受者肝动脉直接吻合,即解剖性肝动脉重建。但是,外科医生在血管重建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肝癌患者术前多次介入治疗导致自身肝动脉损伤或者既往肝脏手术导致肝动脉硬化、狭窄等。这时候,就不得不将移植肝动脉与受者另外的动脉进行重吻合,也就是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这种情况下,肝动脉的供血可能受影响,移植肝的肝内胆管可能会发生坏死,以至产生不良后果。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在他们中心采用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的LDLT受者的预后情况。研究入选199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扩展标准心死亡供者肝移植受者近期疗效
    。为了确保肝移植受者安全,DCD的选择标准相当严格。为进一步缓解器官短缺,研究者考虑适当扩展DCD筛选标准。对此,英国学者报道了他们的经验。经过严格筛选共63例DCD供肝用于移植手术。所有受者按照不同的DCD选择标准分为两组:标准DCD组(n=33;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30 kg/m2,热缺血时间≤30 min,冷缺血时间≤8 h)和扩展DCD组(上述标准DCD组4项指标中有1~3项超标。n=30;年龄≤69岁,体质量指数≤37 kg/m2,热缺血时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1年4期2011-08-15

  • 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相关神经毒性可能不是引起肝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性引起。将肝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方案从三联改为单用一种药物或者降低剂量可能有助于减少药物相关神经毒性,从而降低CNS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学者分析了1999—2008年单中心39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CNS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病因和结局。这些受者的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维持较低血药浓度的他克莫司。该研究纳入的CNS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续的精神状态改变、神经系统局灶征、严重的头痛和癫痫。结果395例受者他克莫司12 h血药谷浓度均维持在目标浓度内。共64例(16.2%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1年4期2011-08-15

  • 肝移植受者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应等问题给肝移植受者的康复带来负面影响,许多受者在术后产生各种不良情绪。焦虑是肝移植受者术后最常见的负性心理反应,不仅使受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还极大地影响受者的术后生存质量[3]。现以成年肝移植术后受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8年 5月—2008年10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随访的肝移植受者。将肝移植受者按时间段分组:第1组为术后1个月~6个月,第2组为术后6个月至1年,第3组为术后1年~3年。①研

    护理研究 2010年31期2010-09-25

  • 1例二次活体亲属肾移植受者围术期护理1)
    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移植肾失功或者丢失,需要再次肾移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次移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最佳选择[1],但再次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肾移植[2]。此外,首次和第2次肾移植均为活体亲属供肾比较少见,受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围术期的护理问题比较突出。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受者平稳度过围术期。2009年5月我院对1例活体亲属肾移植后移植肾失功的受者进行了二次活体亲属肾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病人,男,4

    护理研究 2010年25期2010-08-15

  • 中国肝癌肝移植现状
    中国内地对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尚未达成共识。中国肝移植受者相当大一部分为肝癌患者,其中约一半超出米兰标准。我们采用中国肝移植注册(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CLTR)登记的数据,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比较符合米兰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UCSF)标准、杭州标准和复旦标准的肝移植受者预后情况。截至2009年11月,CL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0年4期2010-02-09

  • 活体供肾配对捐献联合脱敏治疗有助于提高存在抗HLA抗体或ABO血型不合的受者肾移植疗效
    型不相合的一对供受者与另一对出现类似情况的供受者交换供肾,以获得相容的匹配完成移植。以此类推,供肾交换或传递可在多对供受者之间进行,又称为多米诺配对捐献。脱敏治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联合小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随着更复杂的免疫表型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KPD和脱敏治疗的进一步认识,研究者可以预测不同表型的供受者更适合采用哪种方法来提高移植成功率。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者就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KPD通常适合免疫因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0年2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