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视域下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探索

2024-08-23 00:00:00马晗菁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统编教材

[摘 要]语文新课标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新课标及课程特点,从纵深结构、平衡结构、关联结构等方面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表层走向深入、由单一走向丰富,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结构化认知,真正把语文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学习任务设计;结构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37-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在设计小学语文学习任务时,教师从结构化视角出发,结合语文新课标与语文课程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聚焦语用,设计纵深结构学习任务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聚焦语用,从纵深方面设计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语言运用的结构化认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一)整理语言,还原作者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本大都是名家名篇,语言内容丰富、形式规范,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本。教师要设计出适切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对语言进行整理,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表层走向深入。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教师可设计如下任务: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两个“鸟的天堂”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你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从文本语言的视角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走进课文深处。

(二)转换语言,引导读写实践

转换语言就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将文本内容表达出来。这种学习形式获得的效果,比一般的阅读效果更好。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查找相关资料,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说明文。这个学习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对白鹭的特点有一定了解,还要求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把课文的描述性语言转换为说明性语言,进行表达。这样的语言转换,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转换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应用的地方还有许多,如把文言文转换成白话文等。经常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转换训练,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三)创生语言,运用语言经验

语文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言语经验,提升学生迁移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推动学生的语文实践向纵深发展,帮助学生建构起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图式。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手指》一课时,教师设计以下学习任务: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各有各的功能,那我们的五官各有哪些功能呢?请你从人的五官中任选一个,仿照着课文的形式,写上一段话。这个学习任务旨在让学生仿照着课文的表达形式,用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一写人的五官,帮助学生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语言经验。在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迁移运用文本语言,以内化语言,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二、关注过程,设计平衡结构学习任务

具有平衡结构的学习任务,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感悟,又要为学生提供独自思考与学习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据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从平衡的角度设计学习任务,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把握分析与感悟的平衡

分析与感悟作为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两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分析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则使学生体验、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基于分析与感悟的综合考量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更加扎实、深入。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说说这篇游记中作者重点写了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金华双龙洞的孔隙有哪些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把孔隙的特点写清楚的?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这一学习任务聚焦感悟与分析两大思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显得深入而又扎实。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只有把握好分析与感悟之间的平衡,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二)把握思考与交流的平衡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静思默想的时间,又要为学生提供与同伴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只有把握好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交流活动之间的平衡,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深入而开放,有效落实语文学习目标。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拟出合适的小标题,并说说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你对小英雄雨来的看法。这样的学习任务,既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又为学生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体验更丰富。

(三)把握口头与书面的平衡

在语文教学中,口头交流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书面表达具有全面、深入、丰富的优势。在进行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时,教师把握好口头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平衡,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淀。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漏》一课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让你感到最有意思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与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有趣的、巧合的事情,写一写并读给大家听。这样的学习任务兼顾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元且丰富,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内外结合,设计关联结构学习任务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据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内外结合的形式,设计出具有关联结构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课内外的融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以更广的视角来理解课文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向内关联

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教师通过语文实践的方式把课程内容关联在一起,让学生经历梳理、概括、理解、反思等学习过程,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场面,把开国大典的过程简要说一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的体会。这样的学习任务把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内容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解读。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教师注重向内关联,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向外关联

向外关联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能够把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资源进行连接,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形成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默读课文,把课文与名著《三国演义》的目录进行对比,说说课文选自哪个章节;阅读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对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把“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完整地读一读;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这样的学习任务,勾连了课文与原著的内容,能促进学生在阅读中采取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方式展开思考,形成整体认知,获得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感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习任务的向外关联设计,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建构起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

(三)向己关联

阅读教学不仅要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要把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关联起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感悟课文内容。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课时,结合课文特点,教师设计如下任务:假如你是导游,你会如何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金字塔?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游览附近的名胜古迹,观察它的特点,运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来介绍它。这样的学习任务,把课文学习与学生的游览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活学活用,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四、由篇及类,设计意象结构学习任务

意象结构的学习任务是指把一篇文章中独具形象的内容提炼出来,并以此为抓手,设计推动学生由理解一篇到学会一类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媒介,设计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任务,能使学生由理解一篇到学会一类,丰富学生对文章主旨、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的认知,形成意象结构的阅读模式。

(一)以人为象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描写人物类的课文,这些课文的人物以及人物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等,对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以人为象,能使学生从优秀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后,教师布置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整本书任务,让学生全面、立体地理解小英雄雨来的思想性格,形成结构化的阅读模式,理解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二)以情取象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在于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情感共振。作者在表达时往往会把情感寄托在某一具体的事物上,使该事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教师可以以情取象,并由此延伸开去,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蕴含的深刻情感。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月下景象的词句,并细读感受,说说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哪个画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交流;阅读跟月亮有关的诗词或者课文,说说月亮在文人笔下是怎样的形象。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对借月抒怀的创作手法感受更加深刻。

(三)以意立象

文章的立意,即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的立意入手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默读课文,说说桂花雨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桂花雨的,自己的家乡有哪些让自己感到美好的事物;找一些回忆故乡的文章来读一读。这样的任务,从“桂花雨”到回忆故乡文章,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产生对“故乡”这一文学母题的认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从以意立象入手设计结构化的学习任务,能把由篇及类的学习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结合语文课程特点,采取结构化的形式来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由一篇走向一类、由单一走向多维、由浅显走向深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魏皓洁.关联视域下小学语文结构化学习的建构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2(16):61-66.

[2] 谢迪.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以“神话”主题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5):64-67.

[3] 尤灵芝.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18):21-23.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引导探究,开展结构化数学教学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高中数学结构化教学探讨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