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视域下想象类习作教学

2024-08-23 00:00:00朱丽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学段想象

[摘 要]针对小学生想象类习作不着边际、缺乏创意的现象,教师从学生的学段特征出发,采取序列化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想象训练更加精准,促进学生想象类习作能力的梯度提升。学段视域下的想象类习作指导,第一学段要注重呵护学生的想象,第二学段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想象,第三学段要注重对学生想象的评价。经过这几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想象类习作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学段;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90-03

在习作中融入想象,能让习作更加灵动、有趣、独特。然而,时下的想象类习作却普遍存在着想象不着边际、缺乏创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习作水平的提升。叶澜教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讲逻辑的学科,习作教学更是需要一定的逻辑性。在小学想象类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对教材、课标和学生情况的精细分析,依据学生的学段特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看似无边的想象中有“法”可依,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第一学段:定位起点,呵护学生的想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可以看出重点在“有兴趣”和“写”出来,要求并不高。因此,第一学段的想象类写话教学中,教师要把准写话起点,呵护学生的想象,不能以“不科学”“不合理”“不可能”等话语来评价学生的想象,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想象力的萌芽发展。

(一)借物想象

第一学段,学生的想象正处于萌芽阶段,尚不丰富。写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物体激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后续的写话奠定基础。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文,文中的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等分别要当青蛙诗里的小逗号、小句号、省略号,这其实就是借物想象的过程。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由具体的事物(月亮、星星、苹果等)展开想象,想象这些事物像什么,并写上一两句话。这样引领学生借物想象,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想象类写话奠定基础。

(二)借图想象

统编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丰富的插图。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插图,并把自己想象到的事物写一写,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池上》一诗,旁边配有一幅小娃偷采白莲之后往回赶的画面。教学这首诗时,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这个小娃是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采莲的?”“他在采莲时会想些什么?他在采到莲往回赶的路上又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插图,想一想,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引领学生借图想象,可以降低学生想象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创境想象

想象的产生往往需要依托一定的情境或者场景。第一学段的想象类写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真实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写话过程变得更加轻松。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的教学为例,关于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可能从未思考过。为了使学生对自己长大以后做什么更加清晰明确,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医生、教师、司机等职业的图片资料;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会怎样完成自己的工作,等等。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今后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在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他们对自己长大以后要做的事情充满了向往,写出来的内容也会更加情感真挚、精彩生动。

二、第二学段:关注节点,丰富学生的想象

语文新课标对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此可见,语文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想象类习作仍未作过多要求,但如果教师因此忽视想象类习作教学,就无法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更不能促使学生达到第三学段的相关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因此,第二学段的想象类习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还要引导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把自己的想象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达到更高的层次。

(一)搭建支架,启发想象

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依托一定的事物或者情境,并对其进行想象加工才形成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想象支架,让学生的想象类习作更加精彩。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并为学生提供了“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等习作题目。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写得精彩生动呢?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学习支架:“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出示题目‘躲在草丛里的星星’)看到这个题目,你最关注其中哪个词?”在学生说出“星星”以后,教师又提出以下问题:

1.星星原来是在天上的,现在在哪里?

2.“躲在草丛里”,你觉得其中哪个词最关键?

3.看到“躲”字,你想到什么?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4.星星原来在天上,怎么现在躲在草丛里呢?这中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支架的搭建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方向,降低了他们的写作难度,让他们的写作变得更加轻松。此外,教师还可以先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就其他题目的习作要点进行交流,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写作,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单元习作。

(二)注重激趣,体验想象

适切的支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变得更加精彩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想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手、眼、口、鼻等各个部位,丰富自身的想象体验。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材给出的提示是“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并要求学生“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先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特征,再反向思考,联想到母猪上树、鱼儿上岸、母鸡会飞等奇异的事情。这一有趣的想象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平时的习作中,对事物的固有认知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想象。如,毛茸茸的东西通常会让人联想到小动物,但也可能是玩偶、头发等;又如,夜晚突然出现的声音,可能是雷劈断了树木,可能是窗玻璃碎裂,也可能是……这样,教师提供一个角度,让学生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想象,把故事补充完整。可见,第二学段的想象类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从多种途径出发,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这样,学生想象出来的内容才会更加新奇,充满别样的魅力。

(三)结伴学习,放飞想象

虽然想象类习作往往存在着写作难度大、内容不够形象生动等问题,但每个班里总会有几个拥有许多奇思妙想的学生,他们的想象新颖、大胆,令人耳目一新。其他学生中,有些学生有从众心理,喜欢参照他人的想象;有些学生喜欢在他人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有些学生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知道该从何下笔……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采用结伴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先让那些爱模仿他人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象的内容,以及准备描写的想象中的事物;再让那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使原有的故事一波三折,变得更加新奇独特;最后,让学生依据要求完善习作,形成个性化的想象类习作。这样对学生进行想象类习作的指导与训练,促使学生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在提升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想象类习作更加精彩。

三、第三学段:化解难点,提升学生的想象

第三学段,针对想象类习作,学生已不再像第一、第二学段时那样无话可写。这时,教师就不能只注重方法的传授,而是应该采取互评或展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化解习作中的难点,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升。

(一)立足生活

想象不同于幻想,想象要合理。对第三学段学生来说,想象类习作中的场景、事物等都要符合情节的设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变得更加合理。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要求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要求,教材还为学生提供了习作提纲,让学生围绕二十年后家乡在环境、工作、生活方面的变化进行想象和描写。对上述习作要求,教师就不能让学生的想象停留在天马行空的层面,而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人们的工作、生活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抓住“变化”一词,想象二十年后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人们工作、生活方面的变化。只有这样,本次习作才算是成功的。

(二)以评促写

从想象类习作实践中可以发现,年级越高,学生的想象力反而越匮乏。要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就要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以评促写,促进学生想象类习作的高效完成。仍以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例,为了让学生的想象更加合理、新颖,教师制订以下评价标准(见表1):

有了这样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写作目的就会更加明确。不同类型的想象类习作的评价标准不一样,童话类习作要奇妙有趣,情节出乎意料,还要能够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生活类习作要做到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合理、中心突出,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科幻类习作要立足现实生活,符合科学常识,还要注意想象合理,并把事物的功能特点等清晰地描述出来,描写的事物要具有新奇性等特点。第三学段的想象类习作教学中,教师依据想象类习作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的想象更加符合习作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三)以比练写

第三学段的想象类习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还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想象热情。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引领学生进行想象的专项训练,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真正提升。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现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经过将近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阅读了许多科幻故事,积累了丰富的科幻故事阅读经验。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以及故事中描写的神奇的科学技术;再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写作,比一比哪个学生笔下的科学技术最令人信服,能让读者对这一科学技术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应用产生期待。习作完成后,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内决出优胜者,再让小组优胜者参与班级比赛,最后选出本次习作的前三名,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习作专栏中。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唤醒学生脑海中沉睡的想象因子,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虽然想象无边,但是习作有法。学段视域下的小学想象类习作教学,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引,充分研读教材,在关注学生学段特征及学情的基础上,采取适切的方法引领学生想象,让学生的想象更丰富,习作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素云.想象习作的“堵点”透视及教学策略[J].生活教育,2021(9):56-59.

[2] 苏梅霞.放飞想象" 妙笔生花:浅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新教师,2022(1):49-50.

[3] 陈怡.小学想象类习作教学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2(26):17-20.

[4] 沈振华.显现·具象·合意:让读者意识贯穿“想象类习作”的学习:以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J].语文建设,2023(12):29-32,80.

(责编 蔡宇璇)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学段想象
快乐的想象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