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晰单元目标定位,立足本体,以任务为驱动,整合地方文化资源,锁定生活与课堂的语料支点,建构新课标视域下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找准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学到“活的语文”,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从创设任务情境、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凸显语言运用几方面来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跨学科语文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地方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87-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跨学科学习的前身就是综合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升级。那么,如何组织和呈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如何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生动的本土课堂,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明晰单元目标定位,积极设计学习任务群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语文学习资源。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善于利用学生生活实践机会,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帮助学生搭建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区,创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整合生活资源,锁定生活与语文课堂的语料支点,积极设计学习任务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导向。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建构为例。
本单元安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反映了中国不同地方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语文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显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特性。传统节日与一个个有趣的生活细节相融,其中许多生活场景都是学生经历过的。容县是美丽的侨乡,都峤山作为容县著名的景点,有广为传诵的乡风民俗,有望街狗、出米寺、看鸭妹等美丽的民间传说,有李纲、徐霞客等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美诗篇。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有强大的育人感召力。学生从小就浸润在这些地域文化中,只要走出家门,就可接触到当地的风俗文化,这是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最好契机。
基于此,笔者将本次跨学科学习主题定为“守初心 望远行——做峤山文化传承人”,并设置了关联紧密、系统进阶的语文实践活动任务(见表1)。
二、统整融合,分层推进,多学科联动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要求教师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以正确的政治导向,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构建要从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有利于组织和实施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体系,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为了达到面上突破、点上开花的效果,笔者采用分层推进、多学科联动的教学策略,针对每个任务侧重点的不同,将各项任务合理分配到单元课文的教学中,并穿插进行,从而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学习支撑。
(一)说地方民俗,找准峤山文化与跨学科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笔者安排学生完成“守初心 望远行——做峤山文化传承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第一个任务“说地方民俗,走进峤山文化”,该任务由两个子任务组成,指向学生采访、整理、研讨、记录能力的培养。
1.在了解、分享、呈现中丰富语言表达
任务一的第一个子任务是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主题,通过网络检索、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填写好“家乡年俗任务单”。这个环节安排在授课前。为完成“家乡年俗任务单”,学生或走进社区调查,或上网查找资料,在语文生活实践中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活动方案、表格、绘画、日记、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促进了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进行跨学科学习。在《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分享家乡的年俗。有的学生用对联、手抄报、剪纸等来展示容县的年俗,体现了对美术、书法等学科知识的运用;有的学生则通过读收集到的“容县新闻”来分享家乡的年俗趣事,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进行了融合。学生在呈现与分享中不但主动进行了跨学科学习,而且丰富了语言表达,提高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在交流对比中积累习作素材
这个环节安排在课堂教学即将结尾之际,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后习得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中,对各地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进行比较,归纳异同,从而形成有中心、有条理、有详略的理性思维。比如,学生在收集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习俗中,走访了解了对山歌、抛绣球、竹竿舞等文化习俗;有的学生表演了对山歌,有的学生则展示了绣球的制作,学校的操场还刮起了“跳竹竿舞”风……分层推进任务的落实,使跨学科学习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最好载体。学生在“为家乡代言”展示环节,分别用真武阁、都峤山、沙田柚、石寨淮山、石寨油茶等容县名楼、名山、名优特产为家乡代言,传承和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
(二)打好“组合拳”,促使地方文化与跨学科学习相辅相成
1.做峤山美食家,送学生“葫芦”以画瓢
劳动教育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在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时,笔者充分考虑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开展本单元教学时,学生刚过完年,对各种传统美食记忆犹新。在教学《腊八粥》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分享容县传统美食,回忆逛年货一条街时所见所品的美食,了解这些传统美食的烹饪方法,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喜爱的美食。这些活动都只停留在走访、了解、感知的层面,未指向建立任务群的最终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知行合一,笔者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在周末向家人请教这些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并学习制作一道自己喜欢的美食;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采艾叶、做艾叶糍粑,让学生充分了解峤山人春后的饮食文化和劳动智慧。这是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了最鲜活的本土课堂。此外,笔者布置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向朋友介绍一种美食,以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这样,语文学习不再是照本宣科,学生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宝葫芦”的过程。有了“葫芦”,学生“画瓢”就容易多了。
2.统整融合,促进读写真正发生
单元统整融合教学指的是依据单元主题和核心概念,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学习活动。教师授课时,要对与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勾连,合理取舍,以清晰的路径促进学生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三——“讲地方故事,做峤山文化传承人”时,笔者布置学生借阅容县的地方文献,如“可爱的侨乡容县”系列丛书,推荐学生阅读《可爱的侨乡容县》一书,让学生了解容县历史和诗词,摘抄地方民俗诗,做读书笔记。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峤山故事,诵读峤山诗词,制作家乡文化诗集。在进阶式学习中,学生对《望街狗的传说》《出米寺的传说》等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故事大会”和“家乡文化展览角”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生发了身为峤山人的自豪感,激发了了解家乡多元文化的兴趣。
任务四“唱地方戏,做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活动,则使学生在任务三的基础上获得螺旋上升的进阶式成长。在教学《藏戏》这篇文章前,笔者布置学生了解、赏析家乡的戏种:采茶戏、划船调之代表《撑张大船去广州》和以沙田柚为素材的快板《唧唧喳 小康夸》;课上,学生解说家乡戏,表演采茶戏、双人快板;课后,制作“桂乡壮韵”手抄报。这样在统整融合中渗透艺术教育,让跨学科学习成为传统艺术文化交流的载体,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搭建平台。
明晰学习路径,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具体思路,但是所有开放性的学习活动,最终都要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中心,并指向语言运用这个目标。因此,任务五“写地方习俗,民族团结一家亲”正是对整个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成果汇总和检验。学生在经历体验与讲述、实践与表达等活动后,以习作形式介绍一种风俗或亲历的一种民俗活动,实现创意表达(注意详略得当),这也是本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重点;而另一个子任务——制作容县年俗和“潮聚三月三 和谐在八桂”手抄报,编制班级民俗集,则是完成读写任务后的“锦上添花”。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一系列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完成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中,打好各种“组合拳”,将多学科知识统整融合,并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兴趣爱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这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开放性的体现。过年的风俗中本就包含很多学科的内容,如艺术、劳动、体育……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促进读写真正发生。
三、主次分明,管中窥豹,凸显语言文字运用
任何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最终都要体现语文的实用性。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虽然涉及跨学科,但它的最终归宿依然是让学生学会学语文、用语文。构建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要探寻语文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主题、能力等维度间的联通脉络、跨学科内部知识的有机结合和学科外部的融通。在这过程中,要始终凸显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无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运用哪些学科知识、技能,语文跨学科学习始终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只是为了扩大学生学习的外延,不同学科以其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功能,实现学科间的适切对接与到位配合。
因此,在“守初心 望远行——做峤山文化传承人”任务群的实施中,笔者虽然安排了不少非语文任务,如学习才艺、绘制画作、表演戏曲等,但这些学习任务只是一把解码的“密钥”,最终仍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将感兴趣的节日习俗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并且懂得表达时要分清主次,突出中心。
总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构建,要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积累,要以任务为驱动整合知识,要将学习内容、情境、资源、任务、活动、评价融为一体,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联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吴忠豪.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学理解读[J].小学语文教师,2022(Z1):10-14.
[3] 季勇.关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思考:以“我在江阴过大年”学习活动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22(Z1):138-140.
[4] 李晓莉.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以《太阳》的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3(30):86-88.
[5] 林爱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家长,2024(3):60-62.
(责编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