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春
摘 要:部分高中学生在平常学习中比较困难,停留在死套一些公式,没有深层的理解,导致解题错误,而且解题过程中思维单一,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以后,忽略其他解题方法,思维固化,不能灵活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等等。通过挖掘结构化教学文献综述,经过整合后提出一套教学模式:教学对象的结构化;教学过程的结构化;教学成果的结构化,并围绕此模式进行详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结构化教学;习题教学
笔者通过对高中教学的实践和反思发现:部分学生在平常学习中比较困难,停留在死套一些公式,没有深层的理解,导致解题错误。而且,部分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单一,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以后,忽略其他解题方法,思维固化,不能灵活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等等。以上问题促使我思考如何去突破这一难点。通过阅读和查询,发现结构化的思维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结构化的内涵
结构的含义是:(1)(名)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2)(动)组织和安排。在本文中,结构化的数学思维是指一种从框架到细节的数学思维方式,对于数学问题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对其重点环节进行分析。
二、结构化思维的教学模式
通过相关理论的提炼,笔者初步提出了在不等式教学中结构化数学思维的一个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以下将围绕这个图加以阐述。
1.不等式教学中思维对象的结构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如数学概念图等,所以我首先梳理了有关不等式的考点结构以及不等式知识结构图,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2.不等式教学中思维过程的结构化
在教学中学生思维过程中,主要把握3个方面:(1)思维起点,让学生进行特征识别与提取。(2)思维方向,启发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3)思维过程,让学生进行多层理解,聚焦核心解题步骤。以下将围绕笔者对于以下例题的教学过程加以说明:
例:若正实数a,b,满足a+b=1,求:■+■有最小值。
(1)思维起点——特征识别
从数学课程角度看,要让问题特征凸显。已知条件的特征:
①若正实数a,b;②a+b=1,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凸出强调显示,特别是条件②,引导学生关注核心条件特征②。
从学生的角度看,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核心条件。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条件①与条件②的关系,条件①与条件②的交集表示什么,其几何意义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聚焦核心条件②a+b=1。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聚集求解对象③■+■,引导学生思考对象③与条件②的关系是什么,进行初步解题方向的尝试。
(2)思维方向——多向启发
数学思维关键在于选择思维的方向:几何还是代数,特殊还是一般,转化或是猜想等等。在思考方向上,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首先,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进行联想。本题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如:若正实数a,b,a+b=1,求:ab的最大值,可以选择两种思路:思路一:消元降次;思路二:直接应用均值不等式等。
其次,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我探究,预设可能有的思维方向。思路一:消元降次的方向上,可以尝试消去a或者b,化成一个函数最值问题。思路二:直接对■+■,利用均值不等式尝试求解。思路三:进行构造与转化所求结果:(■+■)·1=(■+■)·(a+b),进而求解。
(3)思维过程——多层理解
在每一个确定的思维方向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其次,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我探究,尝试解答。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学生从全局考虑,聚焦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主要关注解决问题的几个核心步骤,如以下主要核心问题,不用强调太多的运算
过程。
思维过程一:在消元降次的方向上,可以将a+b=1转化为b=1-a,进而 ■+■=■+■=■,观察其是一个关于a的二次函数,且a>0,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思维过程二:直接利用均值不等式:■+■≥2■=■,利用基本不等式,ab最大值已经解决,进而
求解。
思维过程三:构造与转化所求结果:(■+■)·1=(■+■)·(a+b)=
1+1+■+■,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得到:■+■≥2■=2,进而得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教学中思维成果的结构化
在本环节,让学生尝试画出核心数学问题解题过程中数学思维过程的图示,形成思维成果。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思维方向,这是最主要的。其次,让学生画出主要的核心步骤。再次,归纳每一步骤之间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对数学纵向与横向知识都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形成一個数学思维网络。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且相互讨论,优化思维结构图示(见图2)。
4.教后反思
在不等式的结构化思维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上力求建立完整的不等式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不只是学到单“点”形式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网络,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学会由结构特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完整的不等式的知识结构,同时,能比较灵活地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不等式的教学中,注重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自我思维,这是结构化教学的关键。教师不仅是传授,更是引导一种数学思维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结构化的思维问题,从多维度审视问题,从多层次深度理解问题。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生成是核心,让学生先尝试跟着问题驱动思考,再发挥自己的思维主动性,积极去发挥和创造。
参考文献:
[1]陈为强.用结构化视角统整数学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6(3):56,57.
[2]李顺姬.数学教学结构化调整与实践性反思研究[J].才智,2014(32).
[3]石树伟.大道至简:再议数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J].数学通报,2014,53(1):18-21.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