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红
摘 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统编教材,是国家层面对各地教育分支所提出的新指示。较之传统教材,统编教材在课文选择、体裁涉及以及教学模块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而领会这种意图,并将其巧妙转化为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的提升,就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统编教材;初一语文教学;教育启示
自去年起,我国已有部分城市和地区开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并开始按批次更换。较之区域性版本,统编教材的变化之处主要体现在课文数量的减少、教学模块的丰富、传统文化篇目比重的增加。这些变化一方面体现了国家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一、最新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简述
在长达十多年的课程改革进程中,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先后诞生了人教、苏教、北师大、长春、武汉等多个版本,不同版本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也存在着因为社会环境以及价值观变革所引发的落后于时代的争议和内容。适时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奠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统编教材中所强调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更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注入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其思想品德意识都具有显而易见的
作用。
二、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给予的教学启示
1.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及兴趣的培养
统编教材的阅读部分主要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包括“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学习中,同时搭配“课外古诗词诵读”以及“名著导读”,从而构建起贯连课上和课下的“立体化”的阅读体系。我认为,在这一全新的阅读体系之下,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关键在于“多读”和“会读”。教读课文需要由老师带领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其关键在于阅读之“法”;自读课文则强调学生运用以往所积累的阅读经验,进一步强化在教读课文中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课外自读,则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涉猎,不断积累古诗词、典故等文化知识,提高阅读兴趣,实现课堂到课下的延伸。同时素材的积累也有助于学生作文立意、运用论据的必要性行为。
2.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统编教材注重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透过教材,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诸多古今文学家、思想家以及科学家的思想境界,也能以此为平台,达成一种“对话”的效果,从而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进而触动心灵。透过教材,要在当代引领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些传统文化,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文墨辞藻中提高审美能力、感受思想境界。由于统编教材提高了古诗文的比重,而古诗文恰是能够彰显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我们的教学思路应由“学”向“赏”转变,以某首古诗为例,要不拘泥于“传统的古诗的字面翻译、重点字词当代释义理解”的教学模式,而是回归语境、回归时代,感受精神,领略诗歌中的情感、意境。
3.让学生从语文实践中获取语文能力
语文本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而受到应思维牵引的部分教师,却在语文课堂上将大量的时间置于课文段落分析、文言文字词解释等机械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中,忽略了语文本身的应用属性。而统编教材正是因为关注到“语文”本身的属性,在教材编写中,将写作技巧训练作为专门的模块,以初一教材为例,如何以生活化的思维记事、如何描述一件事情、如何描写人物、如何抓住表达中心等,这些训练方法不但是针对中考以及未来高考的作文模块所设计的,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效果,我会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作文模块以及综合性学习模块,开启趣味化课堂,比如围绕课文中的某位人物写传记(以班级中的某位学生或是某位老师为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和写作训练),比如实战采访(在学校所举行的重大活动中,采访活动的主办者、辅助教师、参与的学生等)、模拟演讲(根据教师准备的话题进行即兴演讲,或是对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以及课文的戏剧化呈现(将课本中所涉及的小说、记叙文等转变成话剧、小品,让学生参与其中)等,目的在于能够将活跃于文字中的语文知识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特色。
4.合理安排和穿插各种语文知识
统编教材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往教材中冗杂的知识学习系统,追求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追求学以致用,而不是刻板的朗读、记忆。因此当原本的知识在教材编写的主线中被弱化后,我认为教师就要尝试将硬性知识穿插在朗读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比如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穿插到语文课文的朗讀过程中;又如从大量的名著段落和经典文章中,感受作者的立意和表达技巧,掌握写作方法等,这既能打破传统为知识而教学的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展开自学。
总而言之,较之以往诸多版本的语文教材,统编教材更为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也便于学生语文实践技能的培养及知识的积累。伴随着教材的改变,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重新寻找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理解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黄颖,沙璐.部编教材论述汇编:中小学语文教材:语文版中小学教材换4成课文[J].内蒙古教育:a,2016(10):30-31.
[2]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J].课程教学研究,2017(5):31-35.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