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遥遥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进行情境创设,轻松有趣是美术课堂的主基调,如何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真切地将美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自然地接受知识并产生兴趣,这些实际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方式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
小学阶段,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辅。同时,如今教材的内容更加灵活多变,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如果想要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科学创设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一、课堂情境创设的现状与误区
好的情境创设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充满吸引力。因此,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逢课便是创设情境导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甚至认为没有情境就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堂,导致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情境创设也因此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一)把情境创设理解为简单包装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创设情境当成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把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植入一个形象。例如,在某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上课教师就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有一个可爱的小伙伴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然后出示了一个皮卡丘的形象,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提了起来,但是随着课堂的展开,后面的教学设计让人感到无趣,皮卡丘的形象在课堂中频繁地以“皮卡丘+提问题”“皮卡丘+布置任务”“皮卡丘+总结”这种形式出现,整节课只是简单生硬地加上皮卡丘的形象,这种形式可以被称为情境吗?显然,这只是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生硬加入课堂的一个包装而已,没有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
(二)多媒体的滥用
多媒体如今被教师广泛使用,多媒体的运用确实可以让教学更加便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一些新事物。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经常使用多媒体,但是一味地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师的语言、手势、实物等也可以成为一种情境。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用于多媒体。如教学“春天的色彩”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轻松的音乐并向学生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春天大地的变化。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校园外找寻春天的痕迹是不是更加直观呢?学生置身于自然情景中,体会不就更加深刻?可惜的是,过度地使用多媒体使得学生错失了亲身体验的好机会,这样创设的情境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三)设计偏离目标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重视每个环节的形式,想通过丰富有趣的环节创设出良好的情境,结果导致课堂进程被无意义地拖延,最终没有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我喜欢的鸟”一课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播放鸟类的纪录片、观察不同鸟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讲讲你喜欢的鸟,以及和鸟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模拟鸟类走路、捕食、飞行时的姿态这些环节上,导致本课的重点——讲解如何画鸟被三言两语带过,留给学生的创作时间非常紧张。
这样的设计显然是为了追求形式,只想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过于重视美术课以外的东西,反而忽略了美术本身,忽略了对本课教学目标的研究。整堂课,学生不停地按教师的要求开展与美术课不相符的活动,美术课上成了游戏课。
二、立足核心素养,优化情境设置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情境设置,应该立足学科本身,设定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境。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
(一)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情境就是人与外在世界之间构成关联的状态。生活情境的特性在于它的体验性,在于生命个体与外在世界直接产生关联互动并获得身心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使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物象和生活经验进行情境的创设。
首先是直观物象,把实物带到学生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近距离接触实物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内容。比如,在“茂密的花”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几束鲜花放在讲台上,并在黑板上张贴不同品种的花的图片。在“节日的装饰”一课中,可以简单装饰好教室窗户、黑板等,给学生营造出节日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会事半功倍。不论是呈现物品,还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这些都可以称为是通过直观物象创设的情境。
其次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一般是指人在经历实践活动后所获得和积累的信息、记忆、知识、技能和某些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过往经验同当下的学习内容产生关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内容。如在“红色的画”一课中,有几个活动提示就是在唤醒学生有关红色的记忆和联想。例如,“生活中哪些红色的物体或情景让你印象深刻?”“红色带给你哪些联想和感受?”由此可以看出,经验对学习、认知和体验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要素,结合本单元主题及学习任务要求,针对学生经验、情感特性,设计出有效的经验情境,学生也就能够在这种情境之中展开有意义、有深度的学习。
(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上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会被这些问题快速地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比如,在“科學创造新生活”一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科技、科幻”,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科学幻想,了解之后再提问:“科技的发展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象?”由此,进入正题——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师通过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课堂的入口,学生能够迅速集中精力学习新知。
(三)激发情感,创设情境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心理体验。积极的情感可以充分激活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要素,从而使身心保持健康积极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情感需要,合理利用情感的这种积极作用,有机融入各种有利于唤醒和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从而引发学生積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如在“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一课中,这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大家展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播放剪纸手艺人的影像。视频可以拉近学生与剪纸艺术的距离,让学生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克服种种现实困难,默默地学习这种手艺并将它传承下去。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剪纸的意义的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视频的情感效应,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得本课的情感基调得以确立,对教学的深入展开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怎样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要遵循情境创设的一般规律外,还应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独有的特性和育人方式。
(一)情境的目的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达成某一个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不是为了使教学过程看起来更花哨而凭空出现的。就教学过程而言,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建立起关联,承接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不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么简单。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情境的趣味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会反思一个问题:这样的设计学生会感兴趣吗?怎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趣”对于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美术课,如果只凭借教师的讲,即使有三寸不烂之舌也很难能一直吸引住学生。如果能在教学环节中创设游戏情境、竞赛情境、故事情境等,那么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一定会被激发。例如,在“童话城堡”一课中设置闯关营救公主的游戏关卡,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本课重难点,最终获得成功——设计建造出一座美丽的城堡。在教学“狮子大王”时,可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看谁的狮子制作得更好,谁表演得更传神。有趣的情境的建构,能使学生沉浸式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三)情境的真实性
情境的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首要原则。因为不能用一个虚假的、脱离现实的或不能实施的情境去诱导学生。在此,教师要注意“虚拟”和“虚假”是不同的。情境的内容要符合生活中的基本事实,虚假和不切实际的情境并不能帮助学生更真实、更有深度地展开学习并获得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而只会对学习和理解形成障碍。
(四)情境的时代性
时代和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使用的物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对于教师来说记忆中常见的物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从未见过。而且如今网络发达,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对于一些潮流信息的接受比很多成年人都要快,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美术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这样学生接受的就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比如,“飞天”一课,以往由于资源条件受限,教师往往会采用看图片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导入新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可以捕捉到新的信息,网络上出现了利用高科技使“飞天”动起来的技术,出现了“飞天”主题的舞蹈表演,出现了以“飞天”为主题的游戏皮肤设计,如果将这些元素融入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也追随了时代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