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基础教育不但要传授科技知识,更要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这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作为科学启蒙课程,教师应充分发挥科学课程最主要的特质——实践性和探究性,系统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意识。文章围绕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式教学 实践性 探究性
小学科学课程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种学科知识,学习科学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为学习初、高中阶段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这门学科去探索不同的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并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探索性的发挥。
一、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具体步骤
(一)从科学探究入手,提出问题假设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提问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而后续的教学活动则以提问为依据。提出问题的假设,容易引起学生主动思考,而在一定的科学课程主题下,更容易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如在“动物的感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人的角度来设置问题。例如,人都是有感觉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以及嗅觉等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因素来触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小动物有没有嗅觉?那它们有没有听觉呢?小动物的感觉与人类的感觉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形式,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感觉,亲身参与课程的问题探究。如果家里养了小动物的学生,就能够了解得更多。教师的逐渐引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教学效果。
(二)从科学探究入手,展开假设猜想
通过上述教师提问,将主动思考、探究交给学生,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主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表达。教师在此时不评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直至把自己的猜测全部说完为止。有些学生会说,动物和人类的感受是相同的;有些学生会认为人类的视觉、嗅觉是最灵敏的,另一些则认为人类的嗅觉、视觉、听觉都不如动物;还有些学生会异想天开,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猜想,甚至会拿动漫里的角色进行比较,但不管怎么联想和想象,教师都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因为正是通过这些猜测、联想和想象,培养了他们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能否定和批评学生。
(三)从科学探究入手,接受实践检验
所有的学生都结束评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以上的问题放在一边,或者将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去证明自己的猜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一些常见的昆虫标本带到教室里,让学生去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对于一些动物,教师可以按照“听觉—视觉—嗅觉”的顺序制作课件进行演示,并把动物器官位置和人体器官位置进行对比,特别要强调特殊性。
具体来说,教师用课件演示动物的视觉器官时,可以把兔子、牛、马的图片放到一起,把老虎、狮子和狼的图片放到一起,让学生发现动物的共同点,以便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动物的感官时,将自己的猜测和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并自觉地将动物的感官与人的感官进行比较。这样,教师把动物感官的相关知识演示出来,学生就可以在心里对自己的猜测进行检验。
(四)从科学探究入手,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猜想检验后,让学生重新开始讨论:“你认为动物的感觉是否与人类相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每组学生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可以向不同的小组提出问题,例如:“这些动物的感觉是什么?”“它们的感觉是否与人相同?”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动物的听觉、动物的视觉、动物的嗅觉”中选择听觉、视觉和嗅觉等词语,并结合教材内容、课堂所学知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自己的想象来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教学实验的过程。
二、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鼓励学生多思考
教師即使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整个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失误,所以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想,不要盲目地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做。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保持怀疑的心态,如果有什么问题,要及时提问,教师也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不能直接否定,也不能装作没有听见,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倾听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与他们融洽相处,与他们成为好朋友,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并与他们共同努力完成。将科学探索融入小学科学,引导学生多思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激发其强烈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想象、敢于犯错,要让学生认识到犯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在不断尝试和犯错的过程中实现。
(二)以生为主,注重课堂引导
小学科学所涉及的知识很多,有一些还比较抽象。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考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很多知识都是他们无法理解的,所以当他们遇到科学难点时,往往会一头雾水。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教授式的教学方式,把重点分析清楚,然后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仅适用于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仍然不能完全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要让大多数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采取引导的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科学,进入科学的世界。
比如,教学“水到哪里去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短片,如把一桶水放在太阳底下,桶里面的水就会逐渐变少,直至完全消失;如果用火把水煮沸,水也会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教师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他们就能通过这些短片,探究出看不见的水化作气体消失了。这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划分小组,鼓励自主探究
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较弱。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教师会无意识地控制课堂,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这就让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能得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但是,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就必须学会真正地放手,选择适当的话题,并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索。
比如,教学“认识温度计”时,一些教师只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温度计,并告诉他们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学生中毒。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教师就要把探究活动的主体地位都交给学生,即使有些环节出现问题,教师也只是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一起讨论,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真正地了解温度计,而且能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从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三、结语
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又要合理选择探究主题,注重给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从而推动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晶.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5(9).
[3]王丽燕.小学高年级科学课自主探究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编号:22PTYB16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