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编班背景下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3-12-19 13:43赵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因材施教

赵烜

【摘 要】均衡编班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和谐、持续稳定的成长环境。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学习的平均速度、理解的准确程度和知识的运用水平三个维度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并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均衡编班 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教育公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均衡编班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工作的必然选择。

均衡编班不是完全随机分班,而是根据学生的性别、特长、生源等各项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再通过特定算法进行编排,让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各方面均能呈现“S”形分布,保证均衡。对学生而言,均衡编班摒弃了传统唯生源、唯成绩等因素的分班方式,让所有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对教师而言,各个班级均衡编排,新老教师搭配组合,既能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又能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师的均衡发展。阳光透明的均衡编班,有效改善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现象,不仅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也可以打磨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

然而,均衡编班并非一劳永逸的教学工作终点,在均衡编班的背景下,同一班级的学生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顺利地消化并理解新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脉络,进行适当的知识迁移,掌握通用的学习方法;而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主要呈现几个特点:(1)旧知的记忆缺失或遗忘;(2)缺乏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无法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内容;(2)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和自觉性较差,被动地学习和完成任务。

因此,在均衡编班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当重视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梳理知识脉络、调整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模式,既要解决有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也要应对有的学生“吃不下”的问题。教师唯有因材施教,强化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精准分析学情,才能对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高阶引导,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实施辅导帮扶,真正做到教育公平、公正、高质量、高效率。

一、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分析

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速度,二是理解的准确程度,三是知识的运用水平。

(一)学习速度

学生学习的速度一定是存在差异的,虽然仅凭这一点来划分学生的能力与学习质量是不合理的,但教师应该从中发现问题。学习速度一方面与学生学习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学习专注度、心态有关。

1.学习时的注意力

学生容易受到周围事物、同学的影响,导致课堂上分心,无法专注于要学习的内容,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了注意力的转移,那么想再次回到专注的学习状态就会更加困难,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2.学习时的心态

学习成绩长期不理想的学生常常会产生一种质疑自己的心态,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时会下意识地抗拒,给自己的学习设置障碍,影响学习的效率。

3.前期的知识储备

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万丈高楼平地起,前期学习的基础知识的缺失会导致学生无法将已有经验和知识迁移到新的内容,这是学习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二)理解的准确程度

数学贴近生活,但也不乏抽象,是一门需要理解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学科,对知识与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差异

每个学生的成长生活经历不同,在学习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知识理解的准确度会有差异。但从本质上来说,真实的生活情境、相似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关系时建立起内在联系并进行迁移,从而感悟概念、现象背后的本质内容。

2.知识概念掌握的差异

学习新的概念之后,前期的记忆不够深刻,缺少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探索和理解,造成概念混淆,也会影响对知识理解的准确度。

(三)知识的运用水平

数学是智慧与美兼具的学科,虽然学术研究至高至深,却也十分接地气,无限贴近生活。教师应该向学生科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二、因材施教的策略运用

既然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就是教学的必然。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具体记录并分析其学习能力差异,包括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做好了前期准备,才能真正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让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效实施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并且能够灵活地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区分呈现不同难度的题目与考查方式,帮助所有学生打牢基础、自主进阶。

(一)案例分析

教育理论必须联系教学实践,生動而具体的实践经验,更加能够证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与实操性。在此分享一则学生案例:

笔者班上有一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女生:瑶。在多次的课堂前测和后测中,笔者观察到她同时存在对新知识理解不足和对旧知识遗忘较快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运算能力不足,整数的乘除运算理解仍不充分,在计算过程中不断失误;(2)缺乏真实情境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时不能与生活建立联系,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在观察瑶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方法后,笔者进行了调研,初步总结瑶的学习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是学习心态胆怯。她对于不擅长的数学学科已经产生畏难情绪,胆怯情绪导致她在课堂上的游离,借助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直接影响了她的听课质量。在课堂上,她担心自己跟不上进度,尽管在教学中笔者注意了问题的分层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的角色分配,重视基础知识再提升,但她仍然会在提问或者参与讨论时因紧张导致思绪混乱,无法表达,陷入数学学习焦虑。

二是相似知识无法迁移,不能建立体系。她的知识结构中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将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中,缺乏抽象能力,不能形成结构思维。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她仅能记住并背诵出独立的知识点,完成教师课堂互动中的基础提问,但无法进一步将相关知识点建立联系,因此在较为多阶的测试中,她无法顺利提取所需知识点。

三是课后复习死板。在长时间的课后自主学习中,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问题,花费大量时间重复运算甚至背诵课堂上自己解不出来的计算题目。但是背诵已经在课堂上给出具体运算步骤的题目,并不能帮助她巩固基础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因此,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她仍然无法顺利解答新题目。

(二)策略运用

笔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开展个性化教学。在常规教学中,把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单元设计中以大概念引领整个单元,以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课前梳理新授课有关知识,穿针引线建立相似知识间的联系;(3)课堂中,以探究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新知,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经验;(4)下课前5分钟围绕核心概念再次进行结构化知识的梳理,围绕知识点进行拓展提升;(5)课后借助与现实结合的开放探索性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把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意识。

1.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

课前笔者特意邀请瑶带领大家回顾旧知,她从开始的茫然到逐渐表达,在一次次的鼓励和掌声中提升状态。她在课前除了记下知识点以外,会主动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一同梳理知识脉络,从最开始需要死记硬背,进阶到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笔者要求她每天整理一道题目中涵盖的知识内容,并在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时,尝试绘制单元思维导图。

2.课后复习中的迁移

个性化布置作业有助于能力薄弱的学生正視自己的学习水平,弥补自己的知识缺失。笔者为瑶设计了螺旋上升式作业,如每天的三道计算题为一道基础公式运算、一道旧题、一道新题,能够帮助她复习基础公式、巩固复习、强化计算能力,锻炼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瑶的案例中,笔者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伴随着学习心态的转变,瑶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也随之有所提升,基本能够当堂记住重要概念。在学习新知的环节,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课堂专注度上。笔者尝试用新颖的设计、道具等抓住习惯性走神、无法专注课堂、精神不集中的这类学生的心理,活跃课堂氛围。

在数学课有学具、教具的情况下,笔者充分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了解、探索学具,度过对新物品的好奇阶段,然后利用学具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设计生动的知识竞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精神高度集中;在游戏环节过后趁热打铁讲解重要的、易混淆的知识概念并配合当堂的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下课前及课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每日一道挑战题,与相关实践探索任务融合进行,如合作完成本单元思维导图的梳理、学过概率与统计内容后设计一个抽奖活动等。通过这样的拓展提升,解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在探索中建立起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从而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个性化、差异化教学会反向激发教师潜能,让教师专注观察、分析学生学情,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状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做到教之有效。因材施教,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这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还密切了家校关系,构建了更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不以单次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以一概全的结果性评价,而是强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有利于记录并推动学生成长进步。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学生的主体性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