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祥
【摘 要】项目式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强调学科统整性。项目式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理念高度一致,为项目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出发,讨论项目式学习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与过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统整 项目式学习
以项目式学习为引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确定、活动计划实施、项目评价落实三个重要阶段进行精心设计,力争以活动带动各学科互联、校内外互通,提高课程实效,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一、“生活+超越”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
教师应该科学判断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大致选定研究方向,通过集体商议的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研究意义的学习内容。
(一)关联已有生活经验,在熟悉情境中开展全新体验
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现实基础,师生应充分观照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研究学习的视角看待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开展活动。如“切洋葱流泪”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生活搬到讲台上,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话题“如何切洋葱不流泪”。学生兴趣盎然,戴护目镜、边切边冲水、开窗……各种设想的方法需要学生在体验、尝试的基础上去验证,同时生活化的实践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更具现实意义。又如“油污清洗小妙招”“神奇的泡泡”等课题均是极具生活味的创新项目。
(二)唤醒潜在知识储备,在实践活动中重组知识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学生潜意识中对事物的本能认知,即学前知识和生活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同时,学习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又会生成一些新的疑问、新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与经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重组与提升。例如,在开展“废弃电池的处理现状”综合实践活动时,有学生提出:“现在的碱性电池可以随同其他垃圾一并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对比实验”是学生容易想到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这种学习方式让知识体系在“提取—重组—升华”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让知识在实践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立足学科教材内容,创编符合学情与校情的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科教材内容的分析,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开发蕴藏在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题材。如针对学校学生生源广泛的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语文教材充分开发以“认识各民族民俗”为主题的研究项目。同时,联合多学科开展“家乡的特色美食”“魅力服饰”“不可不知的家乡习俗”等活动。又如整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中收录的“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内容创编的“身边的水污染”“童眼看十四年禁塑令”等话题均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开展的项目式学习的新样态。
二、“实践+提升”融合开展项目式学习
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教师要不断遴选活动内容,努力创新形式,保障全员参与。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创新,融合各学科,聚力多方资源,切实提升项目式学习的效力。
(一)创新活动形式,科学设定任务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特有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特点为教师设计和实施课程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活动创设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精选活动内容,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建构学科认知。
一般而言,学生对涉及自身的活动有着更高的参与热情,组织效果也会更好。如生态园研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就研学的目的进行说明,给出具体的任务:了解生态园日常开放和使用情况,对园内各类植物的种植、日常除草除虫等进行观察与研究。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携带手机拍摄同学们研究学习的場景照片,也可搜集自己喜欢的植物叶片,了解叶片标本的制作,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准备。明确的任务目标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研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观察和思考,搜集更丰富的生态信息。
(二)汇聚学习资源,切实关注实践创生
多样化的资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保障,开展项目式学习推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贯通各学科,融合多种资源,共同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习具有关联性,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技能不仅可以提升活动效果,还能对学生原有知识、技能进行重组和提升。如在开展“灵动的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时,师生商议决定以“淡水篇”“海洋篇”“节水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淡水篇”中,学生联系道德与法治有关淡水资源的内容,开展了中国四大淡水湖的探究,了解其地理位置、水产生物、流经区域等内容,形成了“流水之美”绘画作品、“诗与太湖”诗歌文化擂台;在“海洋篇”中,为了能直观接触海水,“制作海水”创意应运而生,大家通过采访科学教师了解了海水的成分,并通过走访菜场海鲜专柜获取人工海水制作工序,从而得到了自制海水,为进一步开展“海洋篇”研究打好基础。同时,还形成了“海水中的盐和食用盐一样吗?”“怎样进行海水提纯实验?”等生成性问题。多渠道资源、过程性生成拓展了活动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育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养。
(三)关注热点焦点,深度融入社会生活
校内外融合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途径,也是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抓手。坛丘小学地处居民区,在上下学高峰期,校门口定会水泄不通,在高年级开展“学校周边摊贩现状调查”“社区停车资源访谈”等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学校附近道路使用状况后梳理出引起道路拥堵的客观原因,为宣导家长、提出措施奠定了基础。学校还联合社区在学校附近开垦了一块区域作为学生劳动基地,学生可以在基地里完成翻土、种苗、浇水等活动,学校依托劳动课组织学生不定期前往基地进行农作物成活率、长势等观察活动。
三、“量表+反思”优化项目式学习评价
评价量表以清晰的评价标准为内核,以活动目标为导向,是基于一定标准的教学实施评价模式。评价要贯穿活动全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现及成果,要将量表评价与其他评价融合运用。要对量表评价可能产生的学习效果做必要的分析。
(一)细化量表评价内容和标准,让评价有的放矢
教师要基于核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建构学习量表评价标准,细化评价的内容,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提供评价依据。如“小小种植园揭牌”活动设计的评价内容包括:能通过考察、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种植园与相关农作物资料;会进行绘画设计,进行简单的作品赏析;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完成种植园农作物身份卡设计、种植园农作物分布平面图绘制、区域标识牌制作,最终完成种植园挂牌设计。为了让学生对手工和实验有明确认识,教师在设计活动成果评价标准时,应使用更具指导性的描述和要求。在成果分享时,通过展示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会赏析他人作品,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生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善用反思性评价,让评价的效果更深远
善用反思性评价能够产生教学相长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自我反思,让自我反思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别人的闪光点,逐渐弥补自己的弱项。反思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不拘一格,一般可以从个体和团队两个维度进行,具体内容可以自己拟定。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过程性评价和项目总结性评价工作,及时基于必要的活動进行评价,分析活动的收获与不足,逐步提升资源开发和项目设计的能力。
(三)积极利用评价,形成独特的活动改进策略
当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梳理评价内容,提炼评价内涵,按照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维度形成有助于改善活动效果的“提质增效”手册。
项目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发展的必然,教师要在选择问题、活动实施、项目评价三个阶段做出创新探索,让学生对接生活、畅通课外内知识,充分联结各类资源,为学生创造沉浸式活动场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顾迪.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J].小学教学研究,2022(15).
[2]张所帅.评价量表的内涵、特点及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