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宇
摘 要: 语文教学让学生阅读感悟,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感悟,需要学生创新阅读感悟。语文教学需要思考学生的自主、创新,学生自主、创新阅读感悟赖于一定的情境。本文对如何以情境打动孩子心灵强化阅读感悟效果作思考,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情境创设 阅读感悟 语文教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因学生阅读感悟不能自主和创新而感到头疼,有时就在课堂不知所措,出现许多令自己都感到可笑的尴尬情况。反思自己的课堂,何其如此?其实,是情境创设得不够丰富、理想所致。在赖于情境创设打动孩子心灵的思考,在情境创设打动孩子心灵上做文章,获取比较理想的增强学生阅读感悟的效果。现将平时的相关实践拙于笔端,期求方家予以教正。
一、利用富有优美旋律的音乐打动孩子的心灵
音乐是最富有优美旋律的,平时小学生是那样喜欢音乐课,就是因为他们在音乐课上不仅能够放声歌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课堂既受到优美旋律的打动,又受到诸多音乐表现形式的熏陶感染。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是很容易打动孩子幼小心灵的。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设想,在相关的古诗文教学中,在相关的叙事性文本的阅读感悟中,在相关的山河美景教学中,利用与文本比较匹配的音乐,或是播放,或让学生比较直接地演唱,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某种境界中。例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时,一开始就用与诗歌能够融于一体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导入,并在播放优美旋律时,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呈现祖国壮丽的山河,呈现祖国蒸蒸日上的事业,呈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学生聆听着音乐,欣赏着美景,一个伟大而又辉煌的民族形象给学生以声情并茂的熏陶感染,于是学生便进入比较理想的阅读感悟甚至创新感悟的境界。学生在阅读感悟时,便比较理想地扣住“跳出东海的碧波”、“依然是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便比较理想地透过时空乃至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之幅员的辽阔,进而产生祖国山河优美、祖国历史悠久、祖国欣欣向荣、祖国民族辉煌的诸多优越感和自豪感。
二、利用富有角色表演的情趣打动孩子心灵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发挥感悟的作用,还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因为小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活跃思维,而且完全可能是思维之质的飞跃。通过怎样的途径或策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窃以为我们可以利用相关文本让小学生在阅读感悟的课堂进行一定意义上的角色表演,让学生在比较自主的角色表演中产生打动自己心灵的情趣。譬如维克多·雨果的作品《船长》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遇险的20左右分钟的时间里,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脱险,而他却随着沉船永远沉入大海的故事。课文最能扣人心弦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其语言描写主要是船长和洛克机械师之间那段简短而有力的对话。教学时,我们应当进行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性的角色表演对话,让全班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进行相对比较长的对话表演。船长和洛克之间的对话一个最明显的特色是简短,有的是比较坚定有力的独词句。可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一位学生扮演船长,另一位学生扮演洛克。学生起先进行角色表演时,还是那样不以为然,可到表演到一定的阶段时,便把那威严的命令读得凝重有力。当学生将角色扮演表演到极致时,则会比较理想地感受到船长的忠于职守、船长的舍己救人。
三、利用丰富情感激发的氛围打动孩子心灵
新课程标准实施意义上的小学语文课程建设,大致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如有的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有的单元主题是“奋斗与生存”。每个单元主题篇下的文本篇目可以说就是一座座美甲胜天的富矿。让学生阅读感悟,必须让学生进入文本之字里行间去神游。小学生进入神游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也应当说是比较难以达到的境界。教学时,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那对我们而言,不仅要预设好,而且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生成。对于预设,则需要根据不同文本营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只有这样的课堂氛围才可以比较理想地打动孩子。譬如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最后的姿势》,这是一则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主人翁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楷模——谭秋千老师,在地震来临的瞬间,是他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教学时,创设适宜的情境,渲染相应的气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感悟的情感。上课伊始,我便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地震之一瞬间给人们所带来的严重灾难,那场面令人震惊。我还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地震时所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壮烈场景,如人们是如何勇于担当,是如何保护身边的弱势群体等。并将课文插图更为具体地呈现出来,谭老师在地震来临的一瞬间,是怎样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人民教师形象。在这些形象画面的呈现时,我还以深沉的感情清晰地述说谭秋千老师的高大形象,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育教学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按照教学要求,创设情境,以景入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必需。
参考文献:
[1]成向阳.送语文回自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5.2D.
[2]孙红果.朝花即拾[M].现代出版社,2015.5.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