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玲
[摘 要]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通过创设良好的预习环境,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及时检查评价等,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低年级 课前预习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53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课前预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得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不会预习。由于1-3年级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往往是记住了,但却不能主动去完成,更多的学生不知道预习什么、怎样去预习。大多数学生是把书本读几遍就算是预习了。
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课文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等信息基本上是通过在课后的探究去完成,或是课堂上由教师告知。学生没有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经常不预习或不能主动预习。
三是预习缺乏检查和评价。语文的课前预习一般是以学生阅读为主,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很难通过检测的形式进行评价。由于缺乏定量的预习评价,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也很难做出定性的评价。
二、语文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小学语文的预习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预习所要学习的课文,二是通过自主预习了解所学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三是通过查字典、词典学会生字词。
由于要学习的内容不同,预习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同。但小学生由于缺乏自觉性和学习的持久性,他们大多数都不能主动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预习任务,有的虽然预习了,但也没有达到预习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阅读课文3-4遍,但学生有时候读了一遍,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就不读了。有时候教师布置了三项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只完成一项任务就不再预习了。
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主要是阅读,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预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的阅读方法有浏览阅读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等。教师在布置阅读内容时,可以提示学生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如果学生不能把握,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帮助学生把握阅读方法。
语文预习不仅要看形式,更要关心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
(一)创设良好的预习环境
教学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预习也需要创设良好的预习环境。在学生预习时能有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预习、认真预习。在家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明确预习内容,让他们知道要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要达到什么标准等,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学生的预习内容和预习目标。
(二)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语文预习效果的好坏,与预习的目标要求有关。教师要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在预习前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预习课文,就要明确地提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具体要求,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应该预习到什么程度。如阅读就要有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学期自主阅读的文本应在30篇以上。在阅读和讲故事比赛中,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理解得怎样,也不去要求学生故事讲得如何,重点是要让学生去读,去大胆地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习惯形成了,学生回家后就能主动选择阅读内容,开展课外阅读。
(三)及时检查评价
在语文预习中,要想知道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就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反馈。
但许多学校对于学生的预习缺乏检查和评价,认为学生只要预习了就可以,反正上课时教师都要讲的。结果,时间长了,学生就认为教师不重视预习,预习多少、预习的好坏与学习都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结果应及时评价。例如,布置学生课外读书,就要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作业、读后感等,并进行及时的评价,鼓励那些认真预习的学生,督促那些预习不够到位的学生。对于学生写得优秀的读后感,可在班级图书角或学习园地中展出,供其他学生欣赏,特别出色的作品还可以推荐到报刊发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总之,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教师加强指导,明确要求,注重及时检查和评价,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