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实施的困境与策略

2023-08-31 01:41伏小亚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

【摘 要】目前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认知、理解的茫然,兼职体育教师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缺乏主体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缺失,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理想与学校生存的矛盾等问题。要着实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问题,应该从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视角,依据现有的条件,课程专家与教师合作进行“在地化”的课程设计;课程统整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外部支持向内生力发展转变;建立差异化教育评价制度等,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校本化 农村小规模学校

【中圖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9-37-05

伏小亚 /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从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固原 756099)

【基金项目】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项目“基于课程统整理念下的中小学体教融合研究”(20NXJB08)

近年来,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国家政策倾斜、乡村教育振兴、教育现代化促使政府投入加大、社会公益机构的不懈努力等,在办学条件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依然薄弱。尤其音乐、体育、美术科目的教学问题凸显,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更是陷入困顿。农村小规模学校因受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现象。学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真正落地生根的场所,而要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课程生态困顿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实施面临重重困难。农村小规模学校虽然学生人数少,但是学校数量庞大,关系着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探讨农村小规模学校面对教育条件劣势的客观现实,如何让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的困境

(一)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认知、理解的茫然

课程实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就是把新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1]从课程计划到教学,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学校采纳—设计—审议—具体教学,而农村小规模学校面对教育资源匮乏等劣势及困顿的课程生态环境,学校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存在体育教学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现象,学校教师没有专业能力和精力进行校本化设计与实施。但是为执行教育政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落实大多是盲目照搬与被动的演绎,加之兼职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理念与课程性质的理解、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专业技能等体育课程要素缺乏认知,体育教学到底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得以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的合理性、操作性、实用性怎样?课程标准目标能否达成?农村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学校、教师承受来自教育制度、社会舆论、学生需求等多重压力与矛盾。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知、理解、实施感到茫然,无从入手。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兼职体育教师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缺乏主体性

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基本设置专职体育教师岗位,但有的由兼职教师承担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面临学校体育师资配置与科目岗位结构需求的矛盾,进而造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边缘化困境,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兼职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的畏惧心理。农村小规模学校主要是兼职教师,对于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缺乏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更谈不上对体育教学方法、组织、内容的优化。第二,兼职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决策缺乏信心。体育教学的空间环境特殊,组织形式复杂,教学方法特殊(如动作示范),兼职教师对于体育教学情况不能做出相应的、及时的专业判断,难以组织实施,因此,只能以自由活动形式开展。第三,兼职教师对待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态度淡漠。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兼职多、负担重,忙于各种工作,从心理上倦怠,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缺乏学习交流,态度消极,处于应付状态。第四,兼职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不足。农村小规模学校兼职体育教师缺乏职前教育背景,没有信心尝试体育教学。第五,兼职教师间缺乏合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共同特征是:学生人数较少且分布在不同的年级,每名教师担任多个年级的多门课程,这样一来存在任课教师专业错位现象,更谈不上合作交流。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缺失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通过学校、教师,针对学校特征、课程资源、地域文化等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二次开发的过程。课程开发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检验三个环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由课程专家、一线教师等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技能逻辑等制定的课程计划、方案、教材等文本,这些权威文本的实施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学校特征、学生实际进行校本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为:第一,部分学校、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同流于形式,对课程改革重视不足。有的校长、教师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讲怎么改革都难以达成目标,或者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发达地区、教育先进学校的事情,课程改革与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发展关联不大;或者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能够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校本化实施则更困难。第二,部分学校、教师虽然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把校本化实施难以开展归咎于客观教育资源和条件不足,以现有条件和教育资源难以支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第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设计合理的、便于操作的、实用的课程方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前提,而对于兼职体育教师能否驾驭,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这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体育教学难以开展的主要矛盾困难,也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理想与学校生存的矛盾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从国家、社会、家长都高度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与意义有目共睹,然而,在以往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与学校现实生存的抉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却陷入“可有可无”的境地,社会、家庭、学校似乎达成共识,片面追求文化课考试成绩,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被认为是简单的“活动”。可以看出,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主要以“自由活动”的形式展开,而这些体育“活动”缺乏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结构,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简单、教学过程没有组织、教学评价缺失等。学校要生存、教师要生活、学生要积累生存资本,这是农村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矛盾,升学考试、教育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学校能否存在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是否要开展?如何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来讲,是否有足够精力兼顾升学考试与课程实施?因此,理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与现实的教育评价体制的矛盾需要解决。

二、成因分析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取向“远离农村”

农村教育落后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客观事实,教育的发展无法完全摆脱社会与经济的束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要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现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逻辑是学校有一定的规模,班级是标准班额,然而这对于大多数农村小规模学校而言比较难实现。这种“远离农村”取向的假设给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带来许多困难。教师与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取向恰恰忽视了这些要素。第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对课程标准的合理性产生质疑。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设计未考虑农村偏远地区学生的教育经验、生活经验、兴趣与需求,家长、教师、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的认知缺乏,加之兼职体育教师自身体育课程专业知识技能欠缺,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具体实施的合理性遭到质疑。第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表现出不明确性。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现实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的设计是针对全国学校、教师、学生的统领性文本,在具体实施建议中难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文化提出针对性建议,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无法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实施建议。第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转化落实的复杂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校组织、行政措施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观念与课程改革滞后的冲突,导致兼职体育教师无法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将新理念、新思想具体落实。第四,农村小规模学校对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操作性不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提示、评价等课程要素设计,与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需求、生活关联、教师能力、学生规模等教学要素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兼职教师缺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具体落实转化的专业能力,因此出现无法操作的结果。

(二)学校体育师资配备的局限

体育师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主体,是体育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落实,而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里体育专职教师的缺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问题。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国家对农村学校缺乏教师的问题先后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教师的缺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农村小规模学校中体育教师仍然相对缺乏。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编制主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农村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而201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显示义务教育小学师生比为1∶16.85,已经超出制度规定标准,农村小规模学校更为严重,例如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某村小学现有22名学生,6名教师,4个年级,师生比为1∶3.6,严重超编,班师比与学科岗位又严重缺编。这将导致表面超编与实质缺编的矛盾,并存于农村小规模学校。表面超编是师生比的配备视角,实质缺编是科目课程的师资配备视角。首先,这一矛盾的出现就是教师专业与任课科目错位,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所学专业与所任教科目错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师生比的配置不能满足各科的教学需求。其次,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不只是承担教学任务,教育行政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等样样俱全,无疑又给教师带来额外工作负担。最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特殊性,导致兼职教师要实现专业化的体育教学,只能是组织“自由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无从谈起。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內生力搁置

学校内生力在根本上是学校教育者为了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与发展而倾注心力并采取行动,学校获得了内在、自主发展的动力。[2]农村小规模学校受到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等劣势因素制约,学校教师缺乏内在、自主的专业发展动力,加之相关专业培训机会少、职业倦怠、驱动力等因素限制学校教师对课程校本化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学校、教师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倦怠心理,农村教育存在教师单向流入城市的现象严重,坚守的教师大多数因年龄、学历、家庭等因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固化思想导致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长期农村教育发展缓慢的生态环境不能引起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变革的呼应而转化成内生力发挥课程实施主体应有的作用。其次,学校、教师思维定势只依靠国家政策、公益支持行为,而不能思考有效利用政府、社会公益、企业、帮扶学校的支持行动而激发自身的内生力,外部支持无法对学校教师形成耦合作用。最后,教师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专业发展的培训交流机会少。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存在,体育课程教学的相关专业培训指标很难分配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关于农村教育的相关培训主要集中在宏观的学校管理、教育改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而有关教师课程理念、课程开发的专题培训较少。除此之外,“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失是当前最严重的问题”[3]。有研究指出: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农村教师的离职意愿强烈。[4]因此,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教师的倦怠心理、教师成就感较低、城区学校选调等,导致单向流动的恶性循环,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发展。

(四)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观导向,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艰难

课程标准目标、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课程目标与学业质量标准的最低要求,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是以课程目标与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目标达成度。但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因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落实与实施难以落实,很难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目标、内容、实施都缺少区分与具体措施,导致课程评价出现错位现象。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被忽视,体育课程的学习无法帮助学生改变命运,谋求出路,根深蒂固的功利化观念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文化科目的地位不对等。“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学生发展受到限制,教师在学生身上很难得到应有的教育回报,也得不到学生家长的尊重和认可,很难体验到自身职业生命的意义。”[5]以考试成绩为主的价值观念存在于教师、家长和学生脑海之中,从而在自我生存和发展创新之间存在鸿沟,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被忽视或者淡漠,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缺乏关注和重视学校体育对学生的育人价值和意义。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没有动力。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校本化课程设计。农村小规模学校蕴含丰富、独特的体育文化资源,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设计,应当充分研究农村学生的教育经验与兴趣需求,利用区域独特优势教育资源进行“在地化”的设计。其次,“课程统整不仅仅是将几门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还要求我们对学习的本质、知识的组织和使用、教育经验的意义、学校教育目的、课程管理、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的改变等进行整体的考虑。”[6]因此,选择课程统整,要把学校系统中各个分化的要素通过统整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学习,促使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使学生通过有意义的主题、问题学习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最后,农村小规模学校因缺乏课程校本化的能力,可以通过课程专家、研究人员开发典型、低成本、可复制的体育与健康统整课程案例,以此推广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化课程,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

(二)合理利用教师编制制度,转变视角逆向思维

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师资的配备受客观因素影响,一时难以实现按科目需求配齐各科教师,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教师。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倾斜,也无法满足学生所有科目专业教师任课的愿望。首先,各级政府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区域内学校分层、分类管理,完善师资补充机制,而学校内部分工明确,着实减少任课教师的课外负担,引进全科教师的同时,支持鼓励现有教师的跨学科任教能力提升。其次,从课程建设着手,创新复式教学,把教师工作量作为依据,通过“混龄、混班、混科目”的复式教学,突破专业科目课程教师缺乏现状,同时减少教师工作量,使教师课时量不变或者减少的同时,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再次,加强区域共享,配备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以乡镇中心学校、较大规模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为中心,辐射临近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带动兼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探索和交流,以及流动任课等措施,提升兼职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最后,加强与地方高等院校的联系,在课程专家、教研员等帮助下形成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机制,有助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能力提升。

(三)内外呼应共同摆脱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发展困境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自上而下的调控,教育资源的投入很大,如支持教师、大学生支教,互联网同步课堂,城乡学校帮扶计划等外部支持项目。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要摆脱当前的困境,最终要切实从自身的变革开始,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首先,学校、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校内生力。教师是学校内生力发展的关键,内生发展不是通过增加学校、教师的负担为代价,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依据学校所处的区域特征、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等,借助外部教育资源,精准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其次,通过学校支持参加体育相关专业培训,帮助教师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学校制定具体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形成政府、企业、公益团体与学校主动积极的呼应。最后,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利用乡村振兴计划、体育强国等政策资源,承担主体责任,把学校当作家园建设。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内涵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而课程建设是核心问题,通过争取社会、家长的广泛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把培养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作为重点。同时,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培养教师挖掘、整理、利用和创新民族区域体育教育资源的能力,促进学校内生力的发展,树立自救自强的发展理念。

(四)建立差异化教育评价制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因此,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差异化,积极鼓励认可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体系。首先,利用乡村振兴、体教融合、双减政策的发展契机,引进人才,充实场地器材,发展特色体育,挖掘具有体育潜力的学生。引导家长、学生转变观念,明白体育也可助力学生成才的道理。其次,重视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分层次、分类评价考核,形成内外評价结合的一整套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发展。主要要把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等行为和人格素养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激励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认同。最后,关注学校内部评价。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教师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个内容,纳入教师的工作评价与绩效,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也应该考虑个体差异,将评“差”与评“优”相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与体育成绩的优秀同样重要。通过积极差异化的评价转变教师、学生、家长对体育学习的态度观念,提高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成就与价值感,从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落实。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化实施,是农村教育发展面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欠缺的现实,更是对国家课程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落实的应然选择。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外部支持,发掘学校内生潜力,整合教育资源,探索适合自身校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3-144.

[2]魏宝宝,孟凡丽,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力缺失的表现、原因与激活:“W”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实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20(3):78.

[3]易洪湖.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新[J].教学与管理,2019(33):54.

[4]符太胜,王培芳,丘苑.中西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危机与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0(1):41-47.

[5]白亮,郭二梅.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基于社会认同动机理论视角[J].教师发展研究,2018,2(1):28.

[6]万伟.学校课程建设视野中的课程统整[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7):19.

猜你喜欢
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
农村小规模学校萎缩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策略研究
简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新疆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理论基础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