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视作品是生活中常见且受众面广的文化和教育载体。优秀的影视作品因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旋律,刻画生动鲜明的人物性格形象,讲述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因而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具有独特价值。在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可以将“短”“长”结合破解人才培养的困境,“准”“实”结合破解课程构建的困境,“难”“易”结合破解活动开展的困境,“纵”“横”结合破解家校共育的困境,用这种润物无声、寓教于乐的方式彰显教育本质并推动立德树人走向深入。
【关键词】立德树人 影视教育 破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9-13-03
陈慧 / 江苏句容市第三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句容 212446)
【基金项目】2022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教育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有效利用校外场馆(基地)资源推进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2022jy092)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学校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妙用教育素材,丰富教育形式,提升育人成效。影视作品是生活中常见且受众面广的文化和教育载体。优秀的影视作品因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旋律,刻画生动鲜明的人物性格形象,讲述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因而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具有独特价值。在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可以用优秀影视作品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以及文化、艺术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这种润物无声、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彰显教育本质并推动立德树人走向深入。
一、在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的独特优势
(一)实现教育目标性与方法性的统一
要想深化教育改革,需要立足立德树人目标,优选教学资源,妙用教育载体,优化教学方式。从教育的目标性出发,优秀影视作品弘扬的正确价值理念,彰显的高尚人物品格,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可以丰润“五育”融合内涵。从教育的方法性出发,一方面,开展影视教育有助于变革传统教育中说理、命令、辅导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另一方面,丰富的影视素材可以让教育的内容更加多元,方式更加灵动。此外,师生基于不同视角展开对同一作品的探析,或可以产生个性的思想火花,或可以构建一致的价值认同,有助于激发教育活力。
(二)实现教育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影视作品借助美术、摄影、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场景、刻画人物、反映生活、呈现主题,体现了影视用生活支撑艺术、用艺术表达生活的特质。例如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作品将普通人的生活变化与家乡的变迁、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通过时而滑稽、时而动人的表演,时而欢快、时而舒缓的音乐,时而远景渲染、时而近景特写的摄影手法,有效引发学生对媒体宣传、民众聚焦的合作医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考。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在影片中内化彰显,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升华。
(三)实现教育广泛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影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构建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优秀人才。影视作品主题全面,内容丰富,能广泛契合各学段、各学科和各类主题活动的需求。实践证明,中小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方法和内涵,反对理想化、空洞化的说教。脱离实际的、简单的说教不仅不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更难以将真善美的种子植入学生内心。通过观看影片,学生既可以开拓眼界,又可以伴随故事情节的深入,领悟作品蕴含的深刻思想内蕴,汲取丰富的文化艺术营养。
二、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实困境
2018年11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条件保障不完善、活动开展不经常、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影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综上可知,当前中小学影视教育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专业性不强,教育价值打折扣
影视教育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多由学科教师或班主任兼任,而非专业教师往往对影片价值的挖掘不够深入,很难从结构性、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等各方面对影视作品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刻解读,直接影响了影视教育价值。
(二)系统性不强,课程体系不健全
当前,影视教育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影视教育的实践多存在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中,如将三至五分钟的影视片段用于某节课课堂导入部分,或用视频片段解释一两个知识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育人实践很难彰显出影视教育的独特价值。
(三)组织性不强,活动开展显单调
调查显示,影视教育的实践普遍弱化。一些学校简单地将影视教育理解为让学生看电影,做得较好的学校也仅仅是将影视教育作为社团活动来开展,没有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深度挖掘影视的思想艺术价值,活动开展略显单调。
(四)载体性不强,家校合力欠彰显
家校合育作为助力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借助有效载体。当前的家校合育恰恰忽略了影视教育“人人可参与”的优势,没有将影视作品视为家校合育的优质媒介并有效融入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难以彰显出影视教育的作用。
三、破解中小学影视教育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短”“长”结合破解人才培养的困境
影视教育的有效落地,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基础。“国家应当建立短期救济和长期制度性的影视教育师资培训体制”[1],搭建影视教育专业人才双轨培养模式。
短期救济强调“立杆见效”。因此,在培养对象选拔上,需注重挖掘现有师资力量的潜质,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例如挖掘语文教师理解分析能力强的优势,挖掘地理教师知识丰富渊博的优势,挖掘思想政治教师时事感强的优势等。在培训方式选择上,可以采取线上线下并用的方式进行。线上培训以理论培訓为主,注重提升理论素养;线下培训则以案例分析为主,重点提升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合格性考试,助力教师获得影视教育兼职教师证书和学时证书,此举也可以提升教师参与影视教育的积极性。
长期培养注重培养高层次、专家型师资队伍,立足促进影视教育育人成效的实质性提升。一方面,教育部应积极在高等学校设置与影视教育相关的专业,为中小学影视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各中小学校可以参照配备心理健康教师的原则和要求,长期聘请一到两位专家或者文化艺术单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课程讲师,从而逐步提高影视教育的水平。
(二)“准”“实”结合破解课程构建的困境
1.准:立足课程目标,激活影视教育育人价值
在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的初衷是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完善学生人格,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不同的影视作品蕴含不同的价值理念,对观影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修养、审美情趣、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中国并不缺优秀的影视作品,如厚植爱国主义情感的《建党大业》《建军大业》,彰显人物品格魅力的《大国工匠》《焦裕禄》,以史为鉴、察往知来的《辛亥革命》《百团大战》,倡导科学生活方式的《可可西里》《大气层消失》等,这些作品主题鲜明,思想价值深厚,可以教育引导观影者,或厚植爱国情感,或提升人文素养,或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等,从而有效激活影视教育育人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学校还可以结合国庆节、劳动节,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或时间节点,选择相应的影视作品,开展主题影视教育,优化育人成效。
2.实:立足课程内容,丰富影视教育课程素材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深入推行课程改革,建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其中,国家课程需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统一开设,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则鼓励各地方和学校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各地方应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开发影视教育校本课程,在形成特色取得初步成效后,逐步向地方课程过渡,推动影视教育的普及。
教育部应担任影视教育课程素材提供者和把关者的角色。例如教育部可以牵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部等部门,拍摄一些价值理念正确,科学知识性强,时代特色鲜明的影视作品在中小学校推广。例如可以拍摄抗疫主题影视作品,通过讲述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行动,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讲述各地不计回报,积极支援兄弟省市的行动,体现大爱无疆的民族同胞情谊;通过讲述医生、军人、公务员、志愿者、外卖配送员等不同群体的抗疫事迹,展现不同岗位工作者独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社会价值等。
各中小学校要主动拓展影视教育的途径和渠道。例如初高中学校可以统一开展影视主题班会课,课上指定观看某一部优质影视作品。课前,影视教师统一进行课堂导入,结合一些社会现象抛出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影积极性。观影结束后,一方面,可以由影视教师统一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所包含的价值内涵,所弘扬的社会精神,所推崇的人物品格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各班自行开展影视评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科专职教师还可以将影视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如地理教师可以在环保专题课中,播放环保主题影视片段,用这种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他们构建环保理念,培养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难”“易”结合破解活动开展的困境
影视教育中的高难等级活动需耗费较多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对于技术要求也较高,因此,宜与省级以上层次的比赛相结合。例如近年来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推出了“微视频”创作比赛项目,这为一些资源充分、影视教育体系完善的中小学搭建了平台。该项活动的创作要求是:通过创意、编剧、导演、拍摄、剪辑、合成等手段,制作运用声画语言表现内容的动态影像短片,作品主题应积极向上,主要展现与家庭、校园生活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在微视频创作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编剧、导演、拍摄、演出等过程,可以充分感悟作品所蕴含的道理。如果将微视频进行更加深入的艺术创作,丰实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再基于电脑制作技术,则完全可以升格为微电影项目。
影视教育的中等难度活动对技术、资源的要求显著降低,强调影视教育的特色性,可与课程基地建设或学校社团建设相结合。目前,江蘇省实施了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如江苏省镇江市某高中是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地,该校成立了心理剧团,编撰了心理健康教育剧本,在当地文化馆专家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导自演了多部校园心理剧,颇受师生喜爱,成为开展影视教育的良好实践。该市另一所高中创建了基于乡土红色资源的课程教育基地,在地方党史部门、纪念馆的帮助下,该校排演了红色主题话剧,无论是参演者还是观赏者,他们都通过剧目表演,提升了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深化了爱国情怀。
影视教育的简单难度活动对技术、资源的要求最低,强调影视教育参与的广泛性,各中小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有机开展。例如每学期(年)组织观看几场优秀影视作品并开展观影征文活动,或者结合校园开放日活动,开设影视评析专项公开课等。这些活动实施门槛相对较低,适合各中小学校开展,对于普及影视教育帮助很大。
(四)“纵”“横”结合破解家校共育的困境
学校纵向发力,深度实践影视教育“看”“评”“写”和“演”“拍”“赛”两大类六小项动作。其中,“看”“评”“写”是普遍适合中小学校日常开展影视教育的动作。“看”指让学生看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丰富其校园文化生活;“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影视作品进行评析,提升其思辨能力;“写”是让学生撰写观影感受,增强其思想认识和鉴赏能力。“演”“拍”“赛”三项动作难度较大,对学生素养要求较高,因此适合有条件、有能力的初高中学校开展。“拍”和“演”是指学生基于自己创作的短剧本,自导自演属于自己的微视频、微电影,提升学生将核心价值理念熔铸于影视作品的能力;“赛”是指将拍摄的影视作品提交到高水平的平台上展示交流,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在赏析他人获奖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善,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家庭横向发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影视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江苏省镇江市某所高中将课文改编成剧本,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演。该市某所初中,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别出心裁地推出学生与家长同看一部好电影的活动,观影结束后,学生和家长以班级为单位,就观影感受和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学生和家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情感的沟通,实现了家校共育。
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春风化雨的浸润,又可以是寓教于乐的融合。影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育人的有效载体,在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有助于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涵。教师应科学有序地实践影视教育,充分彰显其育人特质,推动立德树人走深走实。
【参考文献】
[1]苟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