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策略研究

2017-03-17 08:05卢同庆范先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实践经验

卢同庆++范先佐

摘 要: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担负着为农村20%弱势儿童提供教育的重任,然而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其发展。结合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实践经验,运用资源依赖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提炼,农村小规模学校以拓展资源为核心的自主发展策略有三:一是重新审视组织的外部环境,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二是进行内生性发展,提高自身的资源创造力;三是通过联盟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获取资源的能力。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实践,政府应该在给予鼓励的同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策略;资源依赖理论;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6)06-0033-05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资源短缺困境

随着出生人数的降低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儿童不断减少,一些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不少农村学校变成了小规模学校。这些小规模学校承担了为农村20%弱势儿童提供教育的重任,在普及义务教育、实现就近入学、进行小班化教学探索、传承与发扬农村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然而在现实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因学生人数少,在以生均为标准的资源分配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再加上一些地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致使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长期处于存留的边缘而较少得到相关部门政策上的倾斜,使得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办学条件差。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的“百所村小”调查显示,12.8%的被调查小学建于1949-1976年,17.9%的小学建于1977-1990年,32.1%的小学建于1990-2000年,仅有37.2%的小学建于2000年以后。并且22%的小学教学楼不太安全,有6%的小学教学楼属于危房。此外,在被调查的学校中,48.8%的小学没有运动场,31.7%的小学没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43.9%的小学没有投影仪等设备 [1 ]。

第二,师资短缺。师资短缺首先表现为教師数量不足,有调查显示,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代课教师的比例为23%,远高于非小规模学校的3.4%。其次,整体学历层次偏低也是师资短缺的一个方面,有数据显示,农村小规模学校中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0.9%,远高于非小规模学校的8.2%。此外,师资短缺还表现在教师老龄化程度严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调查表明,农村小规模学校中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仅占7.5%,四分之三的教师在40岁以上,5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所占比例高达35.4% [2 ]。

第三,课程开设不齐。据有关学校的调研表明,乡村小学除语文和数学100%开设外,其余课程均没有开齐,其中品德、美术、音乐三门课程的开设率为70.8%,英语、科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的开设率分别只有60.4%、56.3%、52.1%、29.2%、29.2%、25% [3 ]。而且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此类课程,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大多由主课教师兼任,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近些年,为了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短缺问题,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支持力度,如出台了对不足100名学生的学校经费按100人计算拨付等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困境。但由于国家政策具有整体性与统一性,再加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一个过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资源短缺困境,往往很难通过统一的政策部署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改变了以往对政府资源“等、靠、要”的被动发展模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资源,如积极引进社区和教育公益组织资源、开展复式教学、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教师“联校走教”等,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结合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实践经验,本文运用资源依赖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以拓展资源为核心的自主发展策略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三大策略

1.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

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属于组织理论的重要理论流派,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关系研究中。资源依赖理论从组织外部开放系统的角度研究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选择与适应问题,其基本假设是:组织最为关心的事情是生存,组织要生存就必须获取资源,但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组织对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能够自给自足,即大量关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存在于组织的外部环境中 [4 ]。因此,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组织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员、资金、技术和物资投入等,就必须同环境中的其他组织进行互动,从外部环境中引进、吸收、转换各种资源。于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组织对其他组织的依赖关系 [5 ]。在此,资源依赖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启示就是,农村小规模学校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并且这个资源的支持不光来自于各级政府,还可以来自于组织环境中的其他组织,如社区和教育公益组织等。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具体来讲:

第一,社区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可以利用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这是因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在于社区之中,这种地缘关系使得农村小规模学校向社区寻求资源支持成为可能。此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区家庭子女切身的教育利益,社区也有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动机与意愿。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该积极寻求与社区合作,进行开放办学,将社区力量引入到学校建设中来。在这一点上,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小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13年5月,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介入下,培田村小学开始试点“公办民助”的办学模式。“公办”是指培田村小学的办学主体为政府。“民助”则指培田村小学在办学过程中接受民间组织对其的资助。其中小学所在的社区——培田村对办学进行的资源支持主要体现在:(1)资金支持。由村教育促进会出面,为该小学的教师提供岗位津贴。(2)人员支持。为小学的活动提供人员支持,如全村为了迎接村小学恢复完小,出动了200多个义务工帮助清理校园环境。(3)管理支持。培田村小学成立了校委会和校董会,其中校委会由常务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和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校董会由乡中心校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代表、村书记和村委成员、村元老等共同组成,主要负责解决学校的重大事务,并对校委会的运作进行监督 [1 ]。“公办民助”的办学方式加深了培田村小学与社区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学资源短缺的困境,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第二,教育公益组织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可供利用的又一重要社会资源。截至2009年,全国教育类社团1.3万个,教育类民间非盈利组织9.3万个,其中74%的教育公益组织主要针对农村儿童开展工作 [6 ]。教育公益组织的功能和主要工作领域可分为进行公众倡导和公共政策影响、开发和提供多元教育资源、提供教育专业发展与技术支持、成立支教助学类的志愿者组织、开办各类公益学校、成立社会化学习类组织等 [7 ]。以北京感恩基金会开展的“一校一梦想”公益助学活动为例,他们的项目特色是提供3万元之内的小额公益筹款来帮助农村学校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如“让山里的孩子洗个澡”、“给宿舍和教室装窗帘”、“孩子需要换一张床”等。自2015年6月以来,已经为云南、四川、河北等地46所村小实现了48个“梦想”,使7 300多名孩子受益。再如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教育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实现了84所村小及教学点班班有图书角,50所较大的村小建设阅览室,30所村小建有开放书吧,在学校开展绘本课、吟诵课、主题阅读课等课程教学 [8 ]。通过对教育公益组织阅读资源的获得,正安县农村小规模学校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生态,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借助教育公益组织资源进行自主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

2. 实行内生性发展

虽然资源依赖理论指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在资源依赖关系中是完全被动的,资源依赖理论的另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强调组织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可以调控的,即组织可以选择、参与、改变环境,通过降低组织对其他组织资源依赖关系的强度,提高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稳定性。资源依赖理论同时提出了众多组织调控与其他组织依赖关系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内部改革与外部改革两大类。其中内部改革是指组织可以通过进行组织成长,如通过内生性发展,加强组织内部资源创造力,实现组织所需资源最大程度上的自身供給,从而减低对其他组织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组织发展的稳定性 [9 ]。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同样可以依照资源依赖理论,对组织间的依赖关系进行调控,其中一个可以选择的策略就是突破“补短”式思维,进行内部改革,即通过内生性发展,提升学校自身的资源创造力,激活学校潜能,从而帮助学校走出发展困境。在此过程中,开展并创新复式教学模式和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性发展两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一,开展并创新复式教学模式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性发展的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复式教学是指同一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课时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生源少、教师少、生源不稳定的情况。传统的复式教学形式为“动静搭配”模式,即在一节课内,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分别在两个或多个年级中轮流交替进行,也就产生了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下,教室中呈现一静一动的形态。在这种模式基础之上,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开展复式教学的同时,对复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进。如甘肃省临洮县采取了“垂直互动”模式,即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打破年级与学科间的界限,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克服“动静搭配”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等缺点,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型、合作型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甘肃省渭源县和康乐县针对“动静搭配”模式中存在的年级割裂和声浪干扰等缺点,借鉴并推广了“同动同静”模式,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复式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以“静动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强调年级互动性”为特征 [10 ]。“垂直互动”模式和“同动同静”模式都是对传统“动静搭配”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这两种复式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在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短缺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性发展的典范。

第二,就地取材,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性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农村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体育器材、教学用具、多媒体设施不足等,但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时也要意识到农村存在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如何将这些地方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教学资源,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一点上,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石公田小学,是一所仅有28名学生的农村学校,他们按照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开设了“山水田园课程”,就地取材,将山、水、石头、植物、动物以及社区、环境等都变为教学资源,学习内容包括稻草的用途,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油菜花、豌豆花、清明饼的制作等 [8 ]。此外,吉林省抚松县兴参小学将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校本化整合,以“生活实践活动日”为载体,优化课程资源,比如老师每周一次带学生去储蓄所学习如何计算利息,带学生去河边测试河水的污染情况并写出调研报告,利用社区资源学习中药材种植 [1 ]。石公田小学和兴参小学将地方资源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两所小学走出了薄弱状态,这一做法值得其他农村小规模学校学习和借鉴。

3. 组建小规模学校联盟

资源依赖理论指出,组织要对与其他组织的依赖关系进行调控,除了采取内部改革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外部改革的方式进行。外部改革是指组织可以通过建立联盟和交叉董事会等方式,或借助法律和政治行动等途径对组织环境进行改变。其中联盟就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方式。联盟具体是指两个或多个组织为了共同的目标,通过合约协调、共享知识或资源 [11 ]。组织采取联盟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与其他同类组织的关系由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使得联盟中所有组织的资源可以直接为其所用,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从而达到降低组织对其他外部组织依赖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借助联盟的平台,组织可以扩大自己的规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拓宽与其他组织沟通的渠道 [12 ],提高组织在获取资源方面的竞争力,从而有助于提升组织在依赖关系中的地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因此,依照资源依赖理论,组建小规模学校联盟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自主发展可供选择的又一重要策略,并且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已经通过联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

第一,“联校走教”模式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一种形式,可以使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所谓“联校”就是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以一所完全小学为主体,按地理位置、生源范围将附近初小、教学点作为其分部,几个学校联合组织“教学联合体”,实现人事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教学统一协调,让区域内的孩子同享教育资源。“走教”就是在教师资源调配上,教师到各校上课,以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甘肃省泾川县党原乡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出了“一走三联四保障”的“联校走教”发展模式。具体而言,“一走”就是以开展走教活动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协作、管理一体的均衡发展目标;“三联”就是组建发展联合体,以中心校为依托,实施“联管、联教、联动”片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四保障”就是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组织保障、机制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形成联校走教工作运行管理机制。根据地域分布和学校办学水平,泾川县党原乡在辖区内组建了两个发展共同体。通过“联校走教”模式使泾川县党原乡两个发展共同体内的小规模学校补充了基本的语数双料教师,还在这些学校里基本开齐了音、体、美、英和信息等师资短缺课程,使农村小规模学校一样实现了规范办学 [13 ]。

第二,借助联盟的平台,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拓宽与环境沟通的渠道。四川省利州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结成的“微型学校发展联盟”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为了缓解资源短缺的发展困境,利州区范家小学、石龙小学等14所小规模学校组成了“微型学校发展联盟”,该“联盟”在成立之初就规定了要实施“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六大行动准则。自成立以来,“联盟”“抱团发展”的模式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的报道,这些报道极大地提高了“联盟”在全国的知名度,为“联盟”内的小规模学校与外界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联盟”积极的联系下,“联盟”得到了企业、学界、政府更多的资源支持,如广元市名仕达制衣厂、同鑫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分别捐赠校服68套、资金10 000元用于支持联盟发展;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专程到利州区对“联盟”发展进行调研指导;区政府对“联盟”的暑假乡村体育艺术兼职教师孵化计划提供资金及人力支持等 [14 ]。并且通过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建立的良好关系,“联盟”成功为利州区争取到成为“第一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主办地的机会。通过对年会的承办,“联盟”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教育公益组织、企业及媒体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争取更多更好的外部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政策建议

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好坏关系着农村地区20%的弱势儿童能否公平接受教育的问题,因此开展“底部攻坚”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改造和提升,建设“小而优”“小而美”的学校,有助于农村地区弱势儿童公平地享有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避免“阶层固化”现象的出现。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实践,政府应该在给予鼓励的同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第一,利用校长培训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校长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校长培训体系,并且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校长培训活动,以“校长国培计划”为例,分别开设了“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培训者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等培训项目。因此,校长培训是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校长进行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良好载体。通过让农村小规模学校校长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成功經验的案例分享,可以有效改变他们以往被动发展的思维模式,提高他们进行自主发展所需要的战略选择、信息搜集、沟通谈判、团队协作、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提供多种政策支持。首先,可以通过表彰先进等方式,如评选“最美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最美乡村校长”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对自主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宣传,对其校长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此激励其他农村小规模学校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克服职业倦怠现象。其次,要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科研立项等途径,鼓励并资助学界加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问题的研究,既可以使得学者们结合相关理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自主发展进行指导,又便于学者们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经验及问题进行总结,进而起到一定的政策咨询作用。

第三,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并丰富农村小规模学校所需的社会资源。对于社区资源,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社区的基层治理,规范村民委员会的职能,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训练村民的自我治理能力,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寻求与社区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利用的公益组织资源,政府应加强对其的扶持和监督力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其准入制度,调整税收制度,使公益组织享受到更合理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管,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保证公益组织得以健康发展。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组建联盟这一活动,基层教育机构应发挥其领导和组织职能,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成立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刘胡权.底部攻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振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44,144,122.

[2]王路芳,沈文琴.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全国20省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调研[J].教育导刊,2014(3):13-16.

[3]本刊编辑.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赞[J].中国农村教育,2015(12):34-35.

[4]杰弗里·菲佛,杰勒尔德·R.萨兰基克.组织的外部控制——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23.

[5]马迎贤.资源依赖理论的发展和贡献评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1):116-130.

[6]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

[7]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34.

[8]杨东平.建设小而优、小而美的农村小规模学校[J].人民教育,2016(2):36-38.

[9]曲宏歌.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探讨党执政能力的途径选择[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3):59-62.

[10]孙冬梅,曾 涛.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33-35.

[11]W.理查德·斯科特,杰拉尔德·F.戴维斯.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70.

[12]费显政.资源依赖学派之组织与环境关系理论评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451-455.

[13]冲碑忠.甘肃泾川“联校走教”破解农村师资短缺困局——“小智慧”盘活均衡“大棋盘”[N].中国教育报,2015-05-12(7).

[14]张海娟.利州区14所小微学校的“抱团发展”之路[EB/OL].中国教育人才网.(2015-06-24)[2016-4-28].http://www.jiaoshi.com.cn/display/article_1_213246.html.

猜你喜欢
农村小规模学校实践经验
百年党史视域下共青团工作的实践经验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观察与思考
农村小规模学校萎缩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简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家门口的图书馆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培养初中学生思品课堂学习兴趣的经验与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