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1-05-30 11:47史克祥费婷婷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未闻读准王戎

史克祥 费婷婷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字、词、句、段、篇等方面删繁就简,深入浅出,既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朗读基础上有真切的感受,又由浅入深地感知每一则文言文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中国文化,将最终的着力点放在对文化的传承和反思上,使学生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笔者以江苏省特级教师杨树亚《杨氏之子》的教学为例,说说文言文教学中一些好的做法。

一、讲述一个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文言文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营造先声夺人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文言文学习的情境中。在学习《杨氏之子》一文前,可先借助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的朗读,唤醒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在诵读指导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小古文及注释,调动其对文言文已有的知识经验练习讲故事,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描述,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王戎的精神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

接着,引入新课《杨氏之子》,学生便能快速地投入朗读,更加轻松地进入文本。为了让学生的诵读更有味道,老师可示范诵读,于密咏恬吟中,让学生用心涵泳、设想,学生将会很自然地用情感带动声音去朗读,融情融境,品味其中韵味,内化于心。通过具体学法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杨氏之子》时也将会事半功倍。

二、读准一个字,加强学生语感

引导学生内化文言文中的要素,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朗读基础之上,其中读准、读顺、读好是基础。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字词、观察插圖、想象补白等方法理解文言文,在言语实践中主动构建对文本的理解。《杨氏之子》“为设果”中的“为”字是一个多音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语境对这一字的读音进行理解。

【教学片段】

师:“为设果”中的“为”字读第二声还是第四声呢?这个填空你会填吗?(PPT出示:_____为_____设果)

生: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所以这个“为”字读第几声呢?

生:读第四声。

师:通过结合语境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字的读音,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的学习中去。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更多的是给予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以多种方法作为“钥匙”,解锁文言文,品悟文言文,积淀文言文的语感,丰富学生的人生感悟,为衔接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简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由此可见,学生不仅要学好文言文,还要具备迁移的能力。

三、理解一句话,注重文意理解

读好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读准字音这一层面上,只有于字、词、句、段、篇这种递进式的朗读中,层层揣摩,才能感悟文言文的精妙之处,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因此,读准停顿、读出节奏是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的“夫子家禽”,在不结合语境、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在朗读时通常会停顿为“夫子/家禽”,但在结合语境、细细推敲文意后,会发现这里合理的停顿应为“夫子家/禽”。“夫子家”是对“孔君平”的尊称,可见九岁的杨氏之子是个谦逊礼貌的孩子。教师在教学时,不必与学生逐字逐词理解句意,可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倾听在哪里停顿,借鉴老师的停顿,读好文言文,在朗读节奏中感知杨氏之子的人物形象。

除了老师范读外,还可以借助标点、根据句子的内在关系等读准停顿。在停顿中细加揣摩文言文内在的意蕴,才能用正确的情感于气断声连中读出节奏,读出表情,读出人物的品质。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节奏,学生通过这种有梯度的朗读,方能层层递进融入文本,感知情境,充分浸润其中。

四、明晰一段对话,激活思维潜能

品读文言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虽篇幅短小,但道理深刻,它们都是培养学生多维思维的生长点。

【教学片段】

师:杨氏之子聪明在哪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应声”这个词中,感受到他反应很快。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他马上联想到了孔君平的姓和孔雀,马上就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马上说,说明反应快,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聪明伶俐。他的聪明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从“未闻”一词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明。“未闻”指从来没有听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未闻”俩字,意思就变成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禽,这样的对话显得犀利无礼,而加上“未闻”,会显得杨氏之子不但反应快、妙语连珠,还不缺对孔君平的礼貌尊敬。

师:由此可见杨氏之子的聪慧。还有谁来补充?

生:他还会听。

师:他是怎么会听的?你从哪儿看出他是会听的?

生:在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的时候,换了别人,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果子吗?这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他却从中听出了孔君平是拿他的姓跟他开玩笑的。

师:他听出了话里有话。能听出话中话的人是会听的。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你们看他聪明不聪明?

在这一思维深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找关键句、抓关键词品析人物性格,挖掘体会人物品质,清楚地认识到文言文作品自身独特且深厚的价值,由此提升语文素养。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抓住思维的敏锐点,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提炼一个写法,拓宽语言蕴味

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我们在学习完节选自某一篇或者某一本书的篇目后,可追溯回归到文章的“母体”中,充分挖掘古文中蕴含的文化意蕴,以此引导学生由课内知识走向更为深远、广阔的知识领域中,拓展阅读视野,从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认知能力等。

“我们知道,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小时候的王戎善于观察、机智聪明,那么长大后的王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寻本溯源的方式,拓展延伸出《世说新语》中《王戎卖李》的故事,通过老师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大后的王戎的吝啬世俗,感受其前后的变化,以激发学生对古文的探索欲望。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大的窗口感知古人的智慧,从而内化对古文的认知,传承并发扬古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及情感表达方式。

出自同一处著作的文章,与之比较,相同点都是记录独特的言行举止从而刻画人物的形象,不同点则是人物品质的侧重点不一样。王戎善观察、推理判断,杨氏之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这些文章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品质,都蕴含着丰富的处事之道,包含独特、深刻的道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节选的篇章就像是一把打开历史文化的钥匙,需要我们在诵读中细细品味,体会其人文教育的价值,不断重塑、完善自我,在不断探索中,感受古文魅力。

不难看出,杨树亚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一课指向教学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朗诵能力,真正地让学生学语文,让语文真实发生,让每个学生在文言文这一国粹中兴致盎然地读、赏、用语言。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字到词,从句到篇,层层深入,让文言文教学更简练、更鲜活、更高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

猜你喜欢
未闻读准王戎
神童王戎
神童王戎
吝啬的王戎
优化字母教学,夯实英语基石
黄文军
王戎识李
中考学生文言文复习初探
动漫梗《未闻花名》——你因何而落泪?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四读”教学法初探
浅谈“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