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門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很多风景,适宜遥望,比如玉门关。
若你一心想去目睹它的实景,最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岁月漫长,那些曾经美好的事物总是不可遏制地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我从敦煌去玉门关的时候,是一个清晨,又逢天阴。一路上,隔着车窗都能听到外面的风声。游人很少,目之所及,皆是青灰色的沙砾和暗灰色的天空。所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便是那刻窗外的景象。
说是玉门关,现在能看到的,其实就是一座用黄土夯筑的小城堡,因其呈方形,俗称
“小方盘城”。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残高不足10米。为了保护残存的遗迹,游客与城墙可能有接触的地方都用玻璃保护起来。但我的思绪却隔着透明的玻璃,飘向远方。
遥想汉武帝时,作为通往西域的两个重要关卡,也就是敦煌城外相隔百里的阳关和玉门关,那里每日驼铃悠悠,人喊马嘶,来往的商队、使者和行人络绎不绝。如今,繁华不在,阳关和玉门关却留在永恒的诗句里。
我喜欢玉门关,还因为玉门关和西域的玉石有关。商人们把西域的美玉从这里带入关内,所以玉门关也称玉关、玉塞。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喜欢石头的人来说,多么希望能在玉门关旧址附近找到一两块心仪的美石啊!
虽然未能如愿,但我的耳畔却有金戈铁马之声。当诗中的情景真实地呈现到面前,我才真正体会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之情。王昌龄出身贫寒,一生命运多舛,但他却用如此坚定的誓言,写出戍边将士的决心。
这让我想起虎门销烟的大英雄——林则徐,当他被投降派诬陷,遭到流放,和家人告别之时写下了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把个人的委屈化作坚定不移的爱国力量,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旷达。所谓“文以载道”,只有你的内心深藏着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你的文字才会有雷霆万钧的磅礴之势。
返程时坐在车上,我一路回望,内心浩荡无疆。
(郭学萍,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