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

  • 元好问咏史诗的得与失
    实角度出发,其咏史诗不仅表达了乱世中对正统的维护,更着力兼顾咏史诗的诗歌性。虽然元好问的咏史诗在议论的深度方面并未能尽善尽美,但是总体而言有得有失,其咏史诗歌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关键词】元好问;咏史诗;正统思想;空间重构;作意好奇【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7-004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7.

    今古文创 2023年47期2023-12-26

  • 论左思的自我形象与文本疏离现象
    人格;疏离;《咏史诗》【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7-0035-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7.011两晋时期玄学兴起,正统儒学思想衰微,文士们的思想更加趋于复杂,尤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文士们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理想人格与自我现实形象有所差距。徐公持先生在《魏晋文学史》说道:“左思诗文塑造的自我形象,与他本人

    今古文创 2023年17期2023-05-30

  • 咏史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史教学中,通过咏史诗词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育人功用。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挖掘诗歌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又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璀璨文化,既钦佩敬仰先贤哲人的远见智慧,也能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咏史诗词短小精炼,意象丰富,是对自然、社会以及历史的感悟,这其中反映的是作者对社会的沉思与反观,蕴含了不少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从咏史诗词的细细品味中就能窥探出蕴藏于其中的时代背景特色以及社会现实。可以说,咏史诗词本身就是一段

    新课程 2022年27期2022-11-25

  • 中国传统叙事
    ,而文人所作的咏史诗却能因其私人性与灵活性而获得广阔的历史阐释空间,有的还将一些传统见解翻转过来,也就是“翻案”。如果将史书中的正统观念视作历史阐释的正面,那么咏史诗中的“翻案”现象则可称为历史阐释的背面。 翻案写法与咏史诗的写作传统并非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咏史诗出于班固之手,其《咏史》一诗铺叙缇萦救父之始末,开创了咏史诗的“纪事传统”。西晋的左思和东晋的陶渊明创作出一系列独具个人色彩的咏史之作,借古人情状浇今人块垒,开创了咏史诗的“抒情传统”。到中晚唐,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28期2022-07-25

  • 咏史诗对史传文学的借鉴与“反叛”
    蕾 内容摘要:咏史诗与史传文学可谓是同源异流,都以历史真实事件为基础。而作者想得知前代历史,只有通过间接查找前朝史书记载的方法,故而咏史诗必然受到史传文学的影响。其在语言、叙事方面力求对史书的如实反映,与史传记载有互文性。同时,变体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采用铺陈想象、对历史的延伸和假设、重组史实等方法,也形成了区别于史传文学的独到特色。 关键词:《史记·荆轲列传》 咏史诗 史传文学 荆轲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谈到“诗”与“史”的关系,其中有一点概括而言就

    文学教育 2022年6期2022-06-30

  • 湖湘文化对胡曾诗歌创作的影响
    蕴。胡曾喜欢将咏史诗与湖湘文化紧密相连,湖湘文化的历史文化意象与隐逸传统都融入他的咏史诗创作中,其表现出来的湖湘文化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胡曾 咏史诗 湖湘文化 意象 隐逸《全唐诗》第647卷为胡曾卷,他是第一位以七绝一体作大型组诗达到一百五十首的诗人,并且以《咏史诗》名集。然而由于对胡曾的各类记录不尽详细,大约自乾符六年(879)后他的事迹皆不详,导致目前对胡曾其人的研究只能从文献记录中寻找片言只语。胡曾作为晚唐湖湘作家,对湖湘文化的传播以及

    文学教育 2022年11期2022-05-30

  • 浅析陶渊明对左思咏史诗的继承与发展
    现。左思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1],清人何焯言“太冲多自摅胸臆”,认为左思的咏史诗超越了前人就史论史、为咏史而咏史。东晋陶渊明诗的咏史诗作虽然不多,但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写的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1]钟嵘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协左思风力”,认为他与左思同得建安文学之精髓,思想感情鲜明爽朗,语言质朴刚健,风格遒劲。在咏史诗的发展中二人均占有重要地位。纵观左思与陶渊明的咏史诗,既有秉承的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7

  • 知人论世与咏史诗教学
    桦 内容摘要:咏史诗是古代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类型,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十分常见的一类诗歌。咏史诗常以历史题材为依托,借助吟咏历史古事来抒发情感,情感多表现为怀才不遇、讽刺朝政、家国之思等。所咏古事只是抒发今时今人之怀抱的载体,所以在学习咏史诗时,“知人论世”这种读诗方法对学生理解诗歌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典型咏史诗《贾生》为例,探讨“知人论世”的教学策略应该如何在咏史诗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它应有的效用。 关键词:咏史诗 知人论世 贾生部编本初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2022-02-28

  • 三体并峙:咏史诗的内涵界定与题材分类新论
    论文三体并峙:咏史诗的内涵界定与题材分类新论王 帅(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 100005)本文分析了咏史诗中“咏”的不同方式和“史”的不同含义,在此基础上对咏史诗的内涵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咏史诗是指诗人通过诗歌对于真实历史、历史信息载体、文学史历史形象三个层次的内容所进行的记录、评论和颂赞。根据咏史诗创作的实际,咏史诗又可以分为:传体咏史、论体咏史、赞体咏史三种具体的类型。咏史诗;历史;历史信息载体;文学史历史形象;诗歌题材汉魏六朝诗歌中有一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1-29

  • 论柳宗元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同与异
    作了特点突出的咏史诗,陶渊明身处晋宋之交的矛盾心理、柳宗元仕宦中唐的坎坷经历都使二人诗作既具有相似之处,也体现出各自的独特性。陶、柳二人关注相似的历史人物,却各具态度、立场;二人均观照自身、以古写今,却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内涵;二人皆不改初衷,却拥有彼此不同的坚守,陶渊明坚定“固穷”操守,柳宗元重在政治抱负。实际上,陶渊明、柳宗元詠史诗特征的形成和不同时代的社会现实、个体人生际遇、诗人接受的思想等因素均有关联。关键词:陶渊明;柳宗元;咏史诗;同与异中图分类号

    西部学刊 2021年24期2021-01-10

  • 咏史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试论
    教师的重视。而咏史诗是古诗词中一种独特的类型,作者往往通过对一定历史现象的回顾来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度思考。学生阅读咏史诗一方面能够拓展自己的文学和历史常识,开阔自己的认知视野,另一方面能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体会,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其次能够对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进行感悟,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同时还能够借鉴作品中的习作手法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咏史诗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咏史诗;高中;有效运用中图分类号:G718.2          

    读写算 2020年33期2020-12-14

  • 王维的咏史诗
    摘要】 王维的咏史诗,可分为咏史抒情诗和历史诗,前者重抒情,后者重叙述。他的咏史抒情诗又可分早晚两期,早期借古讽今,含义深刻,以此来寄托自己对现实政治的感慨和批评。晚期借古伤今,情感平和,以此来抒发自己对古人旧事的思索。王维的咏史诗所存数量不多,但是其所反映的盛唐时期的社会习俗、社会背景、社会时事等内容却极为丰富,对于王维本身的诗歌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王维;咏史诗;历史诗;抒情诗【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0年16期2020-09-10

  • 杜牧与李商隐的咏史诗探微
    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创作高峰上两颗光彩夺目、不可忽略的明珠,是晚唐众多咏史诗人中最杰出的两位代表,两人也因此并称为“小李杜”。在咏史诗的创作方面,二者既有共鸣之处,同时又各有千秋。晚唐咏史诗的发展是应时之势,是反映时代变迁的作品,作为晚唐咏史诗创作的引领者,杜牧和李商隐由种种因素导致的创作核心的不同,使得两人的创作目的、创作思想也有所不同。关键词:杜牧;李商隐;咏史诗;创作一、晚唐咏史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一)社会背景咏史诗起于东汉,至晚唐时,盛世衰颓,国家积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1期2020-06-08

  • 杜牧与李商隐的咏史诗探微
    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创作高峰上两颗光彩夺目、不可忽略的明珠,是晚唐众多咏史诗人中最杰出的两位代表,两人也因此并称为“小李杜”。在咏史诗的创作方面,二者既有共鸣之处,同时又各有千秋。晚唐咏史诗的发展是应时之势,是反映时代变迁的作品,作为晚唐咏史诗创作的引领者,杜牧和李商隐由种种因素导致的创作核心的不同,使得两人的创作目的、创作思想也有所不同。关键词:杜牧;李商隐;咏史诗;创作一、晚唐咏史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一)社会背景咏史诗起于东汉,至晚唐时,盛世衰颓,国家积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5期2020-05-13

  • 论中古咏史诗中士“遇”与“不遇”之主题抒写
    摘  要:中古咏史诗研究对象涵盖极广,内容深刻,题材富赡,其中对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士“遇”与“不遇”主题的抒写在这一时期占有相当比重,诗人通过对建功立业者、怀才不遇者的歌咏,体现了中古咏史诗在诗歌题材方面的开拓。关键词:中古;咏史诗;士遇;主题本文以中古时期的咏史诗作为研究对象,所谓“中古”,采用王瑶先生的说法,所讨论断代时限“起于汉末,讫于梁陈,大略相当于旧日所谓八代的范围”。[1]中古咏史诗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歌咏,其中对士“遇”与“不遇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1期2019-12-05

  • 魏源咏史诗中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
    成一家”,他的咏史诗创作饱含诗人时世动荡的忧患意识和对腐朽政治的批判精神。读其咏史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魏源。关键词: 魏源    咏史诗    忧患意识    批判精神作为生活在“清政既渐陵夷衰微矣,举国方沉酣太平”[1]这样一个时世里的著名思想家、改革家,魏源的创作中闪烁着忧患意识,含蕴着批判精神。本文从魏源的五十余首咏史诗入手,通过对其咏史诗内涵的解读,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讨论其咏史诗中包蕴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以从文学创作角度解读这个有灵魂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2019-11-07

  • 论元好问中州咏史诗
    最后覆亡。他的咏史诗以古鉴今、借古讽今,通过前朝政权、女真政权的衰落败亡,揭示了封建政权由盛到衰的必然规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洞察力,充满了强烈的史鉴意识、批判意识。艺术上,元好问咏史诗熔客观呈现与主观褒贬为一炉,宏观扫描与微观聚焦相结合。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表现手法使元好问的咏史诗在金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关键词:咏史诗 文学地理 历史记忆 史鉴意识中州地区“居天下之中”,历来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几千年的逐鹿问鼎、兴废征战、朝代兴替,以中州为舞台反复

    名作欣赏 2019年6期2019-09-10

  • 论高中语文咏史诗教学中凸显的五个意识
    邓梅坚摘 要:咏史诗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而且独具特色、意蕴深远、内涵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若抓住了其凸显的历史意识、个人意识、比照意识、忧患意识、思辨意识这五个意识,便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赏析咏史诗的水平。关键词:高中语文;咏史诗;课堂教学;意识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3期2019-07-15

  • 元代咏史诗研究综述*
    )元代诗坛从事咏史诗创作的大有人在,且自其创作、编纂之初就受到了文人士子的关注。如陆文圭《跋蒋民瞻咏史诗》、王一山《题余尹甫咏史诗序》以及张枢《徐见心咏史诗序》等篇目,就分别对蒋民瞻、余尹甫、徐钧等人的咏史诗别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做了评述。明清编纂元代诗歌总集或选集时也对元代典型的咏史诗人和作品做了部分论述。如顾嗣立《元诗选》评宋无《啽呓集》道:“杂咏古人轶事,于《文山》《曡山》《陆君实》《韩氏》诸作,尤有余悲焉。邓中父所谓:‘议论讽刺,揬赜阐幽,又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2-19

  • 试论李商隐与杜牧咏史诗的异同
    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执着的艺术追求与高超的艺术技巧,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成为晚唐咏史诗的两座高峰。不过两人同中有异:在创作目的、创新意识及善用对比手法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题材与内容方面各有侧重,咏史诗中蕴含的情感也有区别,表现手法各有所长,艺术风格也各有特点。【关键词】李商隐;杜牧;咏史诗;异同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221-02当唐王朝的盛世局面渐落帷幕,历史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2018-12-10

  • 宋代咏史诗中曹操形象研究
    形象。关键词:咏史诗;曹操;形象;老瞒;奸雄引言曹操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独特的人。他的事迹,在历代史书、评论、小说、话本以及诗文中被无数次提及和演绎。在咏史诗中,曹操也受到广泛关注,历代诗人们都试图从各个角度去解读和重塑曹操。近年来,对于咏史诗的研究逐年深入,但对咏史诗中历史人物个案特别是咏曹操诗的研究明显缺乏,而其中专门研究宋代咏史诗中曹操形象的论述则几近空白。因此,研究宋代咏史诗中的曹操形象,对于进一步丰富咏史诗研究和曹操形象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唐人心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9期2018-11-21

  • 试论杜牧咏史诗及其特征
    ■/咏史诗在文学史中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自东汉班固创作的《咏史》伊始,中国的咏史诗逐渐繁盛,尤其是到了晚唐时期,咏史诗创作步入到了鼎盛发展阶段,也成就了一批享誉中外与古今的诗人,如杜牧、李商隐等。杜牧在文学领域中有着较高的修养,对现实社会也有深刻的考察与体会,在历史方面也十分精通,且怀有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在诗歌领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其咏史诗,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咏史诗,不管是从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具有独特之处。本文主要针对其咏史诗及其特

    长江丛刊 2018年26期2018-11-14

  • 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
    雪摘要:李商隐咏史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并显示出鲜明的个人风格。本文正以此为探究对象,由具体文本切入,探讨李商隐咏史诗中的特点。本文首先对咏史诗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从中揭露李商隐咏史诗在这一诗歌类型发展史上的地位,其后分三个方面概述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特点,期望为李商隐诗歌研究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借鉴。关键词:李商隐;咏史诗;艺术特点历代的诗歌研究者对李商隐的诗歌成就褒贬不一:褒之至极者,将李商隐推举为晚唐最优秀的诗人;贬之至极者,则认为李商隐不过是“浪子”

    赢未来 2018年4期2018-09-27

  • 长沙窑瓷上的咏史诗
    迹为吟咏对象的咏史诗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东汉,班固的《咏史》即是以咏史诗名义出现的最早的诗歌,但只限于直陈史事,缺乏兴象。建安时期,有曹植、王粲等开始通过咏怀古人古事来抒情言志,兴象兴寄具备。如果说西晋时,左思创作的《咏史》八首比较好地将“咏史”与“咏怀”结合起来,那么,到了南北朝时,陶潜、谢灵运等人的咏史诗则已经摆脱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束缚,自咏情志,历史只不过是作为诗人咏怀的载体,咏史诗创作渐趋成熟。咏史诗发展到唐代已臻至成熟而且出现了创作的高潮。以“安史之乱

    东方收藏 2018年3期2018-05-14

  • 品诗文以活思维 孕珠玑而育素养
    宋小琴摘 要:咏史诗是丰富、宝贵的历史资源。课堂吟诵,诗韵浮动。在开篇时诵读,调节气氛;在課中诵读,再掀波澜;在结课时诵读,留有余味。文史相通,活化思维,在平等对话中延伸了思维的广度;在条分缕析中拓展了思维的深度。诗文证史,可以培育核心素养,诸如时空观念、实证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关键词:咏史诗;历史课堂;核心素养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它针对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情怀。咏史诗是社会历史的缩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9期2018-05-14

  • 试论胡曾的咏史诗及其特征
    一位成就突出的咏史诗人,其咏史诗创作与社会背景和其经历性格有密切关系。在这类诗中,他抨击古代荒政君主,体现出诗人的儒家情怀;借历史才志之士的悲剧抒发自己的不遇之慨;对古代的不幸女子,诗人深表同情之心。胡曾的咏史诗有独特的史论特征、浓郁的民间艺术特征、沉郁悲凉的风格特征以及通俗浅显的语言特征。他的咏史诗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和影响。【关键词】胡曾;咏史诗;特征;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晚唐时期,大唐日暮途穷。但时局的动荡、民生的凋敝却催生出一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9期2018-05-14

  • 浅论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成就。尤其他的咏史诗,不仅善于学习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更能突破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关键词】李商隐;咏史诗;艺术特色李商隐一生共创作了诗歌六百余首,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咏史诗约占十分之一。这些咏史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一、措辞委婉(一)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力避辛辣的讽刺如《南朝》中“徐妃半面妆”的细节描写。南朝的历代君王都只知道夸耀自己有地险天险、金陵王气,终日沉迷声色、有恃无恐。诗人巧妙地借

    丝路视野 2018年17期2018-05-14

  • 讽谕之致与隐逸之宗
    可谓是这一阶段咏史诗的突出代表。两者的咏史诗皆是借古讽今以鸣不平的,却在艺术风格上有各自的特点,且对后世的诗歌有着不同意义上的影响。本文将从语言风格、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加以探微。关键词:咏史诗;左思;陶渊明;魏晋文学一、语言风格的高旷与冲淡钟嵘在《诗品》中对左思的评价是:“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认为左思行文用词精到贴切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而对陶渊明的评价则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认为陶诗冲淡平和、朴素自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界对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2018-03-31

  • 融通与新变 ——陶渊明咏史诗新论
    通过对比陶渊明咏史诗与前人咏史诗,我们就会发现,除了钟嵘概述性地论断陶诗源出、风格之外,在具体写作模式和风格上,陶诗似乎还另有其“源”,却未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选择陶渊明咏史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技巧在融合前人的基础上的新变,论述他如何以“变”的创作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同题材咏史诗之再创作现象咏史诗是古代诗歌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在这类诗中,诗人往往以历史为客体抒发自己的主观情志,现存最早的咏史诗当数东汉班固的《咏史》,班氏之后,不断有诗人创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4期2018-03-04

  • 诗与史的互文:咏史诗事境的生成
    周剑之咏史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当前学界对咏史诗的研究已相当可观,尤其对咏史诗“搅碎古今巨细,入其兴会”①的抒情特质有着深刻而充分的揭示②。不过,当一个领域的研究日渐成熟,也容易造成研究的模式化。这时候,视角的转换与方法的突破就成为推进研究的必经之路。本文拟从叙事视角出发思考事境分析的可能性,为探寻咏史诗研究之新方法作初步尝试。一、叙事视野中的咏史诗与事境分析的可行性咏史诗与叙事密不可分。既为咏史,必然涉及对历史的书写。古人认为咏史诗是“览史书,咏其

    文艺研究 2018年12期2018-03-03

  • 李商隐《马嵬》(其二)的叙述策略
    “以古鉴今”的咏史诗。为了使该诗获得强烈的讽谕鉴戒效果,诗人别具匠心地运用了模拟声吻、镜头并置、添加虚字、逆挽错综等叙述策略,成功地干预了叙述中的情感倾向,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寓含是非判断和抑扬褒贬,体现了四兩拨千斤的创作智慧。关键词:李商隐;《马嵬》(其二);咏史诗;叙述策略咏史诗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它是诗人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对史实和历史人物给予诗化处理的艺术形式。优秀的咏史诗讲究“史”与“诗”、“古”与“今”的有机融合。高明的诗人往往会在叙述的基础上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6期2017-06-27

  • 论《文选》中咏史诗的创作动机
    董芳芳摘要:咏史诗作为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正真确立于《昭明文选》。《文选》收录了9位诗人的21首咏史之作。这些诗歌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内容,透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选择的吟咏对象,分析诗歌的创作动机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词:文选;咏史诗;创作动机一、有动于中,但抒感慨这类诗歌的作者不是所咏之事的参与者,他们置身于事件之外,在阅读史书时,为其中的人物或者事件所触动,情不自禁地要表达出来,形诸文字,辅以音韵、节奏,即为咏史诗作。如:卢子谅的《览古》是这类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1期2017-03-15

  • 浅析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八首标志咏史诗达到成熟。左思咏史诗借历史抒发个人情感,将咏史与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是对咏史诗的创新。本文拟以左思《咏史》八首为基础,分析《咏史》诗的咏怀特质及其对咏史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发展与创新。【关键词】:左思 ;咏史诗;咏怀一、借咏史以咏怀左思以八首《咏史》诗抒怀,诗的内容主要是抒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八首《咏史》诗非一时所作,各首写作时间难也以确考。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中谈到:“据诗中词意推测,大体上作于早期的有第一首。第三首与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2016-05-30

  • 论王国维的咏史诗
    键词:王国维 咏史诗 质疑诗中咏史,历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形式,滥觞于《诗经》中吟咏周朝先祖开国的历史,始于班固“咏史”诗之名目,至左思以史抒发己之情怀,咏史诗或多或少地牵动着现实,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桥梁。朱自清也说,后世的比体诗可以有四大类,咏史、游仙、艳情、咏物。(《诗言志辨》[1])孙立先生作辨别,“只有含有寄托的咏史诗才是真正的比[2]体诗”,并说,“史体向诗体过渡的趋向”,是诗学观念逐步成熟的路向。不论是《咏史二十首》还是《咏史五首》,均是“有

    文学教育 2016年9期2016-05-14

  • 由周瑜的诗性塑造看唐诗中三国武将的形象书写
    :唐诗;周瑜;咏史诗唐代诗歌中有着大量的咏史怀古诗,而汉末三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风起云涌的特殊时期,不仅政局时势纷繁复杂,而且也涌现出众多的英雄武将。这些将领不仅在当时叱咤疆场,更成为后人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这在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杰出代表作《三国演义》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而唐代的许多诗人亦将这些历史人物作为重要的审美观照对象,从而出现了一系列吟咏三国将领的唐诗,其中既有诗人凭吊、赞颂蜀国名将张飞的《张飞庙》(殷尧藩)、《无题》(李商隐),亦有对魏国后期重要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5

  • 中古咏史诗的艺术表现
    言文学研究中古咏史诗的艺术表现王长华1,刘 静1,2(1.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2.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中古时期的咏史诗艺术表现情理结合,创作成就远超前代。中古诗人借史咏怀,寄托理想,殷鉴兴废。咏史诗熔述史、达识、抒情为一炉,与诗人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具有现实意义。在文学自觉的大背景下,“诗缘情而绮靡”的创作主张,促使咏史诗在艺术表现上力求丰富。中古咏史诗在这一点上正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各有侧重,深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08

  • 一样息夫人,两种诗境界——从王士禛《渔洋诗话》说起
    《渔洋诗话》 咏史诗 息夫人《渔洋诗话》三卷作于王士禛晚年归田后,书中收录他平生与兄弟朋友论诗及谈谐之语,凡二百二十余条。其中卷下第五十一条载:益都孙文定(廷铨)公咏《息夫人》云:“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谐语令人颐解。杜牧之:“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则正言以大义责之。王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①孙廷铨(1613—1674),字伯度,号沚亭,益都颜神(今山东淄博博山)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

    名作欣赏 2016年4期2016-01-28

  • 秦始皇在古代咏史诗中的几类形象
    键词:秦始皇 咏史诗 形象“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物,有时褒贬之论不啻云泥。古代文人的咏史怀古诗中就有许多不同的“秦始皇”,归纳起来看看,也颇有趣味。一.焚书坑儒的暴君《史记》曾说过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不过到后来变成了“焚书坑儒”,且此类形象在许多咏史诗中出现。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此诗特别具有冷峻的嘲讽韵昧:“你秦始皇不是不要人读书吗?结果起来造反的刘邦与项羽都

    文学教育 2015年9期2015-09-09

  • 古代文献对左思咏史诗的接受
    3000)左思咏史诗接受史从西晋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在明以前无论是西晋、南北朝、隋唐或者两宋时期,有关左思咏史诗接受史的相关文献记载非常丰富,这些文献全面展示了从南北朝到两宋这段历史时期的接受情况。如《诗品》中钟嵘着重说明了左思诗歌创作的源流,就是“其源出于公干(刘桢),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称咏史诗是“质木无文”,对左思有“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评价,把左思和三曹、刘桢相提并论。三曹和刘桢是建安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8-15

  • 清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以咏史怀古诗为探讨中心
    马相如的专题性咏史诗,其中清代诗人咏司马相如的咏史诗数量繁盛,吟咏角度多样化,可谓是蔚为大观,而这些咏史诗为我们了解清人对司马相如的认识、评价以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提供了大量资料。关键词:史记;咏史诗;司马相如形象;清诗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6-0142-3中图分类号:I206.2作者简介:张建利,硕士,讲师,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研究方向:明清文学与文化。自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的史事以来,历代诗人中有不少在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6期2015-03-17

  • 咏史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历程研究
    ◎宋仙宇咏史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历程研究◎宋仙宇作为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学艺术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咏史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咏史诗正式发展成熟,并且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规律和特点。正因如此,本文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史诗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分析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期能够引起学界和社会的思考,为咏史诗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思路和借鉴。咏史诗 魏晋南北朝 发展历程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参花(下) 2014年7期2014-12-12

  • 唐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
    吟咏司马相如的咏史诗。文章以唐代诗人咏司马相如诗为切入点,试图勾勒出有唐一代诗人对司马相如事迹的接受与认识。关键词:唐代诗人 咏史诗 《史记》 司马相如自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的史事以来,历代文人对其生平事迹有感而发,创作了大量的咏司马相如的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左思《咏史诗八首其一》、《咏史诗八首其三》,鲍照《蜀四贤咏·司马相如》以及祖孙登《赋得司马相如》。有唐一代,许多著名诗人对司马相如事迹进行吟咏,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咏司马相如诗,诸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9期2014-09-26

  • 陶渊明咏史诗中的人生定位
    要:陶渊明的咏史诗具有鲜明特色,他在歌咏历史人物时表露出自己的人生定位,其中修齐治平的仁士、抚剑独游的侠士、安贫守志的寒士和超越世俗的逸士是他咏史诗中常见的形象,也是他自己的人格写照。最奇特的是他歌咏的历史人物身上显耀出的佛光,体现了与传统不同的隐居方式,成为田园中出入世间的居士。关键词:陶渊明 咏史诗 人生定位咏史诗通常是诗人用歌咏古人的方式抒发自己的现实感受,因此我们可以在作品中看到诗人自身的形象。陶渊明是我国咏史诗中很杰出的一位诗人,细味其诗,我们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2014-04-09

  • 咏史写心
    。而对于刘禹锡咏史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前人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刘禹锡咏史诗创作背后的蒙古、畏君、崇德的文化心理。关键词:刘禹锡;咏史诗;传统文化心理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02-02“文化心理是人的心理的价值的一面”,[1]包括人格尊严和理想人格等内容。由文化表层现象积淀成的文化心理,“不只是一种理论学说,而已成为某种实践的现实存在”。[2]根据李泽厚先生的解释,文化心理就是常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2013-11-26

  • 刘禹锡咏史诗生成因素探析
    老”风格的当属咏史诗。胡正亨曾在《唐音癸签》中引刘后村语曰:“梦得诗雄浑老苍,尤多感慨之句。”刘禹锡创作的咏史怀古诗有50多首,数量上远远超越了前代咏史诗人。同时他的咏史诗在内容上实现了由自我关照向社会关照的转移,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除了较集中地对社会盛衰的原因进行揭示外,还有一些作品抒写了对社会盛衰、家国变迁的感慨,表现出深邃的宇宙意识、绵远阔大的时空意识”[1]。刘禹锡的咏史诗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其自有因。本文着重探讨影响刘禹锡咏史诗生成的各种因素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6期2013-02-17

  • 《文选》咏史诗的分类
    3 类,其中“咏史诗”被作为一个重要类别列入其中。《文选》之前,可以在《诗经》 《离骚》中找到咏史诗的身影:《诗经·大雅》中的周族史诗均为追述先王的事迹,《离骚》中屈原多通过吟咏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的情志。它们虽然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但却是咏史诗的源头。那么什么是“咏史诗”?陈文华曾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凡是以一个或几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对之进行歌咏、评论,藉以抒泻感情,发表见解的诗歌,皆可称作咏史诗。”[1]这个定义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咏史诗的特点和内涵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6期2012-08-15

  • 《焦氏易林》咏史诗探析
    )《焦氏易林》咏史诗探析刘银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受《易》学象思维和占筮需要的影响,《焦氏易林》中有大量咏史诗,为我们考察汉代咏史诗提供了新的契机。《焦氏易林》;咏史诗;焦赣西汉中后期著名易学家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采用《诗经》四言诗(少数三言者)的形式自撰新的卦辞,推演《周易》卦变之理,衍《周易》六十四卦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成为《诗》《易》结合的艺术奇葩。它既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刘因咏史诗的时代精神
    刘东岳刘因咏史诗的时代精神刘东岳咏史诗滥觞于《诗经》、《楚辞》。但是,真正名实相符的咏史诗却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时已专列“咏史”一门,诗多以“咏史”为题。除左思《咏史》外,这些诗大致仍是剪裁史料,演绎成篇,鲜有寄托。唐代咏史诗空前繁荣。《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载: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题材不再仅限于史籍,开拓了“怀古”“览古”“咏怀古迹”等咏史诗的新领域。唐代咏史诗取材广、立意高、寄意深。唐代咏史诗的繁荣与其以诗赋

    山花 2011年4期2011-08-15

  • 《宋前咏史诗史》评介
    剑 锋《宋前咏史诗史》评介李 剑 锋韦春喜博士“十年磨一剑”,在他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的《宋前咏史诗史》出版面世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这实在是令人欣喜的学术盛事!刘勰写完《文心雕龙》后,曾在《序志》里深有感触地说:“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本书在前贤时哲对咏史诗的研究基础上,钩沉曲意密源,弥纶群言,推陈出新,自成体系,堪称第一部论述深刻、具有通论性质的中国咏史诗史。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重要的题材类型,一些重要诗人诗作虽然受到

    东方论坛 2011年3期2011-04-03

  • 浅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多典、难懂。咏史诗作为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既有特定的内容,又有特定的表现方式。在晚唐,政治衰败,党争加剧,有理想有才华的士人追慕盛世,怎么能不感慨系之。社会原因与文学因素的结合,为伤今悼古之作的蔚为大观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而在众多的咏史诗人中,李商隐在咏史诗的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1.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且直指时事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人,他的咏史诗是政治诗的特殊表现形式。诗人因事兴感,以历史上盛衰兴亡的往事作为吟咏的题材,选取封建帝王们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2011-03-20

  • 《文选》咏史诗试论
    6 )《文选》咏史诗试论黎丽莎(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咏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选》第一次自觉地按题材类型列咏史为诗歌的重要一体,从而肯定了咏史在诗歌中的地位。按照诗人对历史人事的把握和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可将《文选》所选咏史诗分为三种类型:以客观叙述历史人事为主;围绕历史人事抒怀叹议;借历史人事抒怀言志。咏史诗与咏怀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选》; 咏史诗; 左思; 咏怀诗咏史诗,顾名思义即吟咏历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8-15

  • 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文学史价值
    情势催生了晚唐咏史诗的空前繁盛。据有关资料显示,唐以前,咏史诗数量为50余首,盛唐30人创作了147首,中唐68人创作了229首。晚唐共有95人创作了1014首咏史诗,占到唐代咏史诗的70%,创作体式上成功采用七绝、七律、五言、七言歌行等,显示出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晚唐末,胡曾、汪遵、周昙、孙元晏等人专集咏史,大大普及了咏史诗的创作。咏史成就最高的当推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人,还有许多作家如许浑、皮日休、陆龟蒙、吴融、司空图、罗隐、韦庄等,不同流派的诗人形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6期2010-04-12

  • 亦庄亦谐咏史诗
    谢吉庆摘 要:咏史诗作为一种诗歌门类,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来抒发个人情感和个人报负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以唐代最为繁盛,本文撷取大家耳熟能详的几首咏史诗,简略的概括分析其特点。关键词:咏史诗 诗史相融“诗言志,歌咏言”,文史互通,诗史相融。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相当比例的咏史诗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诗经》《离骚》中就有这种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自

    大家 2009年10期2009-12-18

  • 历史剧创作:抒写历史的情怀
    然出现较晚,但咏史诗的历史很长,形成了抒写历史情怀的传统。古代文人的历史剧和民间的历史故事剧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当代优秀的历史剧都是剧作家对历史的浓郁情感的表现。观众所以喜欢历史剧也是因为它在感情上与他们相通。因此我们在历史剧的创作中要着重抒写历史的情怀,在评论中也要重视它的诗性。关键词:历史剧创作;戏曲艺术;历史情怀;咏史诗;古代史剧创作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我国的历史剧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自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以来,舞台上

    艺术百家 2009年3期2009-06-23

  • 三苏与苏门诗人咏史诗的文化品位
    轼 苏门诗人 咏史诗 奇趣 典雅 融通摘 要:在咏史诗的发展过程中,三苏及苏门诗人占有重要地位。“奇”、“雅”、“通”成为他们咏史诗创作相互关联又互为补充的三个特征。这极大地丰富了咏史诗创作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苏与苏门诗人活跃于诗坛的时期,正是北宋文学文化发展臻于极盛的时期。咏史诗的创作在他们手里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风貌,无论是诗材的觅取方向,还是主题凝练的思路,以及艺术结撰的手法,均有异于前人,表现出一种自觉的创新与自立意识,体现出一种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3期2009-04-21

  • 略论徐寅的咏史诗
    着重讨论了徐寅咏史诗的内容,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性。咏史诗是徐寅诗歌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代表作品,对我们研究徐寅起着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咏史诗;歌咏;批判;现实性怀古咏史是我国诗歌的传统题材,在晚唐五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咏史诗更加繁盛。诗人们漂泊乱世,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照历史兴衰,使这时的咏史诗融汇着对现实的讽喻和对个人身世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冲击力量。此时的徐寅写了一系列咏史诗,这些诗不落窠臼,别有寄托。这部分诗歌也是徐寅诗集中最具有现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