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 致橡树》“三美”赏析
    首抒情诗——《致橡树》。诗歌如爱情宣言一般直抵人心,给人以阅读的快感和深刻的启迪,成为舒婷诗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接下来,笔者就赏析一下《致橡树》的美。一、美的意象诗人往往需要借助各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凸显作品的主题。《致橡树》中的意象不是复杂抽象的,而是具体可感的,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诗中较突出、具代表性的两个意象当属“橡树”与“木棉”。“橡树”代表男性,具有高大伟岸、刚强果敢的特点。“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呈现出一种阳刚之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9期2022-11-30

  • 气愤中写下的名诗
    《橡树》改成《致橡树》。不久,《致橡树》刊登在某刊物上。看见《致橡树》一诗,《诗刊》编辑部主任邵燕祥爱不释手,快速在1979年第4期《诗刊》上正式转载,立即在全国产生很大反响,此后该诗还被收入大学语文教科书中。《致橡树》让舒婷成名,成为专业作家。(责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4期2022-05-30

  •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舒婷《致橡树》的解构
    析女性主义;《致橡树》;解构对舒婷《致橡树》这首诗的解读大多都从“橡树”和“木棉”两个意象着手,通过将“橡树”比喻为男性,“木棉”比喻为女性的做法来隐喻男性与女性的平等,但是进一步去思考,用高大的“橡树”去比喻男性,这本身是否就是从潜意识的层面否认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因此,这给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构式分析诗歌意象提供了可能。通过解构传统的观点,建立起消解性别二元对立的理解,来从新的角度阐释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一、潜意识的选择:对“橡树”的解构女性主义批

    民族文汇 2022年10期2022-04-17

  • 浅析诗歌《致橡树》的经典性
    舒婷所作诗歌《致橡树》的艺术手法、文学价值、思想内容、社会意义等内容论证了《致橡树》之所以被认为是经典诗歌的原因。关键词:舒婷;爱情;女权;经典《致橡树》是中国当代诗人舒婷在1977年创作的诗歌,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爱情或者喜欢的人是一件大胆的事,而在1975年,作者的一位福建的男性朋友在与她散步时谈论起女性的各种不足,向她表达了男性眼中的完美女性形象。这让作者认为他这是大男子主义,是对女性的不公正看法,所以她写了这首《橡树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2021-09-10

  • 你的声音很好听
    朗诵的题目是《致橡树》。朗诵时,我非常投入,但由于紧张,我竟把高潮部分的句子全忘记了。突然的忘词换来的是哄堂大笑,我只得从口袋里把稿子拿出来照着读完。比赛结束后,如我所料,我没有通过初赛。正当我郁闷地走在回教室的路上时,一个同学突然拦住我,对我说:“你的声音很好听,以后一定要放松呀,一时的失误谁都会有,千万不要因为这件事感到难过!”我的心情顿时“雨过天晴”,对她说了聲“谢谢”。遗憾的是,我从此再没见到过她。几年过去,我甚至已经忘记了她的模样,但我一直感激她

    中学生天地(A版) 2021年1期2021-04-25

  •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差异
    怨》和舒婷的《致橡树》均以女性视角来对描绘爱情中的情绪,但其在语言风格、艺术形式、审美哲学、主旨追求等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意在借此来探究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关键词:古典诗歌:现代诗歌;闺怨;致橡树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4-0001-021.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诗人在社会实践、创作来源、生活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具有诗人个人特色和审美观念的语言艺术个性。中国近代的诗人们在古典诗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10-23

  • 普通文体学视角下浅析《致橡树》及其英译本
    【摘要】《致橡树》是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因其语言优美动人、主题多样、内涵丰富而成为现代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英译本也广为传颂。近年来,文体学已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首先以普通文体学的视角简單分析《致橡树》的原文,意在探究《致橡树》从哪些方面对读者的理解产生了影响,如词汇、修辞、句子等方面。其次,以Johanna Yueh的英文译本为例,运用普通文体学和英语语言学的理论知识,用英译本与原文进行对比,从词汇和修辞的角度详细分析其英译本是否能够产生同

    校园英语·下旬 2020年6期2020-08-31

  • 两首经典爱情诗《当你老了》与《致橡树》的对比研究
    当你老了》与《致橡树》作对比研究,主要从叙述视角、意象、写作手法、爱情观、社会影响等角度来进行比较分析,并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分享两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启示。关键词:当你老了;致橡树;爱情;对比研究;差异古往今来,爱情让人几多欢喜几多忧愁。和很多人一样,我们曾经羡慕《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西的浪漫爱情,也羡慕钱钟书与杨绛相濡以沫的长情,我们希望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能够陪自己走完漫长的一生,矢志不渝,不离不弃。但是,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人“宁愿坐在宝

    文存阅刊 2020年7期2020-07-24

  • “橡树”与“急流”
    30068)《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两首诗歌的写作相距130年,但都对中国当代读者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拟通过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意象、主题对比分析,探寻二者爱情观及其表达上的差异。一、创作背景对比《致橡树》是我国著名诗人舒婷(1952—)的成名作,该诗写于1977年,全诗从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平等相爱的爱情理想。197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动乱后的人民,尤其是知识青年更渴望解放自我,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其中的一员,舒婷也有了全新的思考。她从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2020-07-13

  • 探讨舒婷《致橡树》诗歌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品,也是朦胧派诗歌的佳作。此诗作主要讲述的爱情题材,其诗歌思想内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致橡树》诗歌中蕴含的女性意识既是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尊重和传承,又引导着现代女性意识朝着独立自主方向前进。舒婷从女性视角出发,将独立自主的女性人格融入诗歌中,给予了现代女性情感支持和力量。因此,本文主要从诗歌内容出发,对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其对诗歌文学创作提供可参考性思路。关键词:致橡树;诗歌创作;女性;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2期2020-07-10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派女诗人舒婷《致橡树》比肩而立的“两棵树的爱情”,拷问着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关键词:《致橡树》,拷问,当下,爱情观《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呐喊出一代青年女性的心声。一九七七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百废待兴,人们渴望挣脱“左倾”思想的枷锁,作为朦胧派代表的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代表了一代青年女性对自由平等爱情的期盼与渴望,作品的发表,在20世纪80年代,不啻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这首诗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并且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作用。爱情

    读天下 2020年3期2020-04-14

  •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心理疗救
    诗歌的创作以《致橡树》为代表,不仅用对话的方式和女性特有的温婉善意完成了自我疗救,更与广大读者产生同构心理,为读者走出思想困境、缓解情绪提供心理疗救的作用。舒婷诗歌的心理疗救与其所处的时代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关键词:舒婷 《致橡树》 心理疗救 语境艺术创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展现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与人类的情感表达、心理情绪等息息相关。而艺术治疗是医学、心理学与艺术学的结合,从心理治疗出发,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价值与作用。“艺术治疗师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差异性探源
    《闺怨》 《致橡树》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流传千年的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看那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依旧熠熠生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范仲淹哪个诗人的名字不是家喻户晓?自“五四”时期前后中国现代新诗诞生后,中国诗歌又翻起了新的篇章,徐志摩、北岛、顾城、海子这些浪漫的诗人给国人留下了与古典诗歌不同韵味的新诗。但是却出现了一部分人认为仅走百年历程的现代新诗不能与流传千古的古典诗歌相提并论,80后某作家甚至在网上发表文章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2019-11-26

  • 从舒婷的爱情诗看舒婷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致橡树》;《双桅船》[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1一.抒情氛围浓郁而清新—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浓郁和清新两种风格,在舒婷的抒情诗中,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致橡树》中,舒婷抒写了这样的意境:以一株木棉的姿态,和爱人——橡树的形象并肩而立,共担寒潮风雨,分享雾霭虹霓,以此歌颂了伟大的爱情,同甘共苦、相互平等尊重的爱情。树的飒爽英姿,诗情画意,诗意情境,与充满着自然界的泥土、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2019-11-01

  • 从《致橡树》到《神女峰》
    无论从早期的《致橡树》,还是到中期的《神女峰》,她的作品在女性立场和女性价值方面一脉相承。《致橡树》长期以来受到女性读者的青睐,在婚礼上作为女性来宾和为新娘朗诵的故事,又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但是《神女峰》没有这样幸运,在女性读者心中,似乎没有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其实,《神女峰》恰恰与《致橡树》是姐妹篇,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诗人有意在其中隐含着互相说明的寓意。关于这一点,舒婷在《都是木棉惹的祸》中有过坦诚的告白:1977年3月,我陪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话

    语文建设 2019年5期2019-10-08

  • 解读《致橡树》中的女性意识
    王泽正摘要:《致橡树》是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品之一,一经发表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使得更多人认识到这位女诗人。在《致橡树》这个作品中,诗人用不同的比喻将女性自尊自立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是她自己的爱情观,既独立又相互支持,既给予自己足够的尊重,又对美好的爱情保留着向往和渴望。本文就舒婷作品《致橡树》中的女性意识展开了一系列的解读。关键词:舒婷;《致橡树》;女性意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不再单调,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重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2019-09-08

  • 舒婷《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
    舒婷经典诗歌《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作品。《致橡树》可以说是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在很多读者心中,《致橡树》就代表了舒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舒婷《致橡树》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关键词】舒婷;《致橡树》;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几乎是男性雄霸世界,女性作家寥若晨星。当五四运动后新诗出现,国内诗坛

    课外语文·下 2019年5期2019-07-09

  • 从《致橡树》到《神女峰》
    无论从早期的《致橡树》,还是到中期的《神女峰》,她的作品在女性立场和女性价值方面一脉相承。《致橡树》长期以来受到女性读者的青睐,在婚礼上作为女性来宾和为新娘朗诵的故事,又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但是《神女峰》没有这样幸运,在女性读者心中,似乎没有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其实,《神女峰》恰恰与《致橡树》是姐妹篇,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诗人有意在其中隐含着互相说明的寓意。关于这一点,舒婷在《都是木棉惹的祸》中有过坦诚的告白:1977年3月,我陪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话

    语文建设·上 2019年5期2019-05-30

  • 木棉:《致橡树》的重点意象
    内容摘要:《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这首诗歌运用大量的意象表达作者理想的爱情观。笔者认为理解本首诗歌的突破口是“木棉”,因此拟设计三个教学环节——浅析“意象群”,为“木棉”的形象做铺垫、重点分析“木棉”,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在“木棉”象征意义的启示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这三个教学环节是层层递进,但重心仍放在“木棉”象征意义上,本文也将从两个方面来解析“木棉”的形象,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含义。关键词:《致橡树》 教学重点 木棉现代女诗人舒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2019-04-28

  • 认知诗学领域下解析舒婷《致橡树
    来解读和分析《致橡树》这部作品,帮助提高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诗篇的鉴赏性能力。关键词:认知诗学 图形-背景 概念隐喻 致橡树一.认知诗学的特点认知诗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近十几年来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的一种交叉学科和全新的理论。认知诗学是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中,它既不能简单地被认为归属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不能顾名思义地被定义为一种诗歌欣赏理论。它将文学与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联系起来。较早的认知诗学这一术语可以追溯到以色列Reuve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3-30

  • 致橡树》(舒婷)课文的主旨情感分析
    的意象。对于《致橡树》这首诗而言,以木棉树与橡树为主线,木棉树高大笔直,是花树当中最高的一个树种,常被看作是英雄树。从这里可看出,诗人在选择诗歌材料上是细致的;两种树木木棉树代表女性,表现一种自立精神与象征对平等权利的向往,橡木更多体现了男性阳刚之气。诗人将具体的事物艺术化,通过木棉树内心世界的想法表述,将作者及广大民众的理想追求及对现实生活的向往要求展露无疑,也表达对独立亲切爱情观的向往。诗歌当中的这两种树木已经成为我国爱情诗的特征的新象征。这套形象的建

    长江丛刊 2018年1期2018-11-15

  • 浅析舒婷《致橡树》的爱情观
    花娥摘 要 《致橡树》是舒婷关于爱情的代表诗作,诗歌采用象征手法,表达树立女性平等观念、独立精神的重要性。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女性应主宰爱情,切不可因为追求爱情失去了自我,只有独立、自重,才能够赢得真正的爱情。关键词 舒婷 爱情观 独立意识 女性独立舒婷善于选取爱情题材进行诗歌写作,她是最早被评为“朦胧诗人”的女性诗人。她的爱情诗歌彰显了女性诗人的多情、温顺、柔美的品格与独立精神,充分表达了个人内心情感,使得人性与情感得以回归。此类诗歌在真诚的爱情中融入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2018-10-31

  • 浅析朦胧诗《致橡树
    代表人物,其《致橡树》也是代表性作品之一。在该作品中舒婷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突破原有爱情诗的观念限制,向世人展示了作者本人的爱情观,这也是朦胧诗倡导“诗的自觉”回归文学本身的重要体现。因此笔者试图从艺术手法、表达情感和历史价值三个方面来简略评析这部作品。关键词:朦胧诗;舒婷1977年,中国刚刚经历一场文化的浩劫,改革开放还未正式形成雏形,在这青黄不接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迷茫、彷徨从而不知所措的境地。此时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一部分知识青年诸如北岛、舒

    魅力中国 2018年3期2018-07-24

  • 浅析《致橡树》中的爱情观
    女作家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本诗用多个意象,表达了新时代女性对于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深刻思考并探索了两性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山诗作。爱情是这首诗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女性对自我身份的现代性诉求,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男女人格上相互平等,感情上互为依存,以及责任上的同甘共苦。关键词:《致橡树》;意象;爱情观作者简介:杨旭(1993.5-),女,汉,黑龙江省绥化市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2期2018-06-23

  • 木棉的完美爱情法则
    【摘要】《致橡树》写于1977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舒婷以书信的形式,通过塑造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告白,进而表现一种平等、自由、独立的爱情观念。诗中木棉的爱情口号无疑代表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在舒婷看来,这也是最完美的爱情法则。同时,这首诗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独立与对封建观念的批判意识。【关键词】《致橡树》;爱情观;木棉形象;女性独立【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革”十年,无数人理想破灭,人格崩溃,苟且度日,“爱情”更是为众多知识分子避之不

    课外语文·上 2018年9期2018-05-14

  • 向更好努力
    的一首爱情诗《致橡树》!致橡树作者: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0期2017-11-02

  • 舒婷《致橡树》的女性主义解读
    潮。其成名作《致橡树》一诗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情牵几代人,是爱情诗的典型代表,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的发端之作。因而,舒婷的名字几近等同于《致橡树》。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再次解析《致橡树》中的洋溢的自由而独立的人格价值和早醒的女性自尊意识,并从中探讨出一点愚见。关键词:《致橡树》 舒婷 独立人格 女性意识 觉醒 自尊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掀起了一股“朦胧诗”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2017-07-08

  • 从《致橡树》引申看中国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流变
    要:从舒婷的《致橡树》引申,体察中国女性写作高扬的女性意识:经历“婚姻围城”和“事业围城”与男性二元对立消解而逐步趋向孤独地回归“自我城堡”,逃入女性隐秘世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们在授课时可以大胆跳出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关键词:致橡树 女性写作 男性规范 女性主体意识全国中职学校《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材中有一首诗——《致橡树》。诗人舒婷从女性特有的角度以木棉树对橡树的倾诉形式,鲜明地提出了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平等。在现实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很容易

    职业·中旬 2017年5期2017-06-09

  • 从概念隐喻的词汇衔接视角分析《致橡树
    名女诗人舒婷《致橡树》中衔接方式的探讨,不仅能够更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和作者所赋予的思想感情 ,而且可以检验词汇衔接在诗歌研究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关键词:概念隐喻 词汇衔接 致橡树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逐渐兴起并迅猛发展的一门语言学新兴学科,同时,也是语言与认知关系聚焦研究之后所孕育出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从人类思维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结构与衍化特征,以及话语生成与理解的全过程。认为不管是语言的习得还是语言的具体应用都可以通过认知这一活动来实现并进行阐释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4期2017-06-08

  • 致橡树》与埃及现代诗歌《古代骑士之梦》比较欣赏
    本文将舒婷的《致橡树》与埃及现代诗人萨拉哈·阿卜杜·赛布尔的《古代骑士之梦》进行对比,从两诗作者的相关背景、诗歌内容与情感诉求、表达方式、意象的组合选取与创造等方面分析欣赏。关键词:爱情 平等 《致橡树》 《古代骑士之梦》古今中外没有文学不曾描绘爱情,没有诗歌不曾表达诗人们对爱的情感诉求,情诗主题大多相同,但有的奔放热烈,有的含蓄内敛,有的纠缠复杂,有的简单通俗,中国诗人舒婷所创作的一首《致橡树》脍炙人口,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作者通过木棉对橡树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4-13

  • 致橡树
    作者:舒婷致橡树作者: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9期2017-03-24

  • 舒婷诗歌《致橡树》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阳哲慧摘要:《致橡树》是著名女性诗人舒婷的代表诗作,这首诗歌在三个层次上讲解了女性的意识,首先是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然后是女性的自我审视意识,最后是女性的自我超越,这些女性意识是时代发展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诗人舒婷通过对自我的心灵的抒写,对于自我独立人格的醒悟,在很大程度上将传统的腐朽的男权文化颠覆了,并且唤醒了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关键词:舒婷;《致橡树》;女性意识;独立人格对于舒婷的《致橡树》这篇诗歌,很多人认为它是诗人自身对于爱情的解读,将诗人的爱情观作

    山东青年 2016年11期2017-03-02

  • 中职语文现代诗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词】现代诗歌;致橡树;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2-0094-0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而现代诗歌最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更加需要现代诗歌的滋养。现代诗歌以其内容之深广、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使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在认知上有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现代诗歌教学方式使得师生都渐渐远离诗歌,陷入了教与学的泥潭。信息技术就像是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期2017-02-28

  • 舒婷《致橡树》的女性主义解读
    汪楚琪舒婷《致橡树》的女性主义解读汪楚琪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其成名作《致橡树》一诗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情牵几代人,是爱情诗的典型代表,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的发端之作。因而,舒婷的名字几近等同于《致橡树》。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再次解析《致橡树》中的洋溢的自由而独立的人格价值和早醒的女性自尊意识,并从中探讨出一点愚见。《致橡树》 舒

    文学教育 2017年19期2017-02-08

  • 诗歌《致橡树》教学设计
     要: 诗歌《致橡树》体现了女诗人舒婷独立自主又互相依存的女性爱情观。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体验、欣赏、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美、韵律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关键词: 《致橡树》    教学设计    品读鉴赏    独立爱情观《圣经》上说,亚当被上帝创造出来后,一个人在伊甸园中非常孤独,上帝就取出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出了人类女性之母夏娃,这就产生了人类的爱情。这个故事到底是谁编造出来的呢?是男人

    文教资料 2016年20期2016-11-07

  • 有些事,这辈子都刻骨铭心
    的缘分,还有《致橡树》等诗歌的写作历程。先说说《今天》这本杂志。我曾参加过北大的诗歌节,当时,我与北大的孩子们谈到过这本杂志。他们的反应令我感到诧异,也很难过。他们都来自于中国最好的中文系,居然问我:你们当时办《今天》是不是为了盈利?我确实没办法跟他们解释。因为在创办初期,《今天》杂志真是既艰难又窘迫,是几位同仁凑钱,提着浆糊桶,把油印的诗歌贴在西单的一面墙上。《今天》的创办人是北岛,在《今天》创办三十周年的时候,我到香港参加纪念活动。北岛现在在香港中文大

    书屋 2016年4期2016-07-18

  • 从诗歌《致橡树》解读舒婷的爱情观
    诗人,其一首《致橡树》在当时的文坛上颇具影响力,人们纷纷对其进行解读。这是一首被称为女性的爱情宣言的诗篇,代表了作者对女性的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她本人的爱情观。本文将从分析整个诗篇入手,着重分析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的独立精神以及平等思想,肯定了女性的主题地位以及价值,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爱情观。【关键词】舒婷;《致橡树》;爱情观19世纪70年代末,诗坛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潮流,即朦胧诗。其中舒婷就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她的诗歌中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了朦胧诗

    文理导航 2016年1期2016-07-04

  •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
    叶璟蓉《致橡树》是朦胧派诗人舒婷的代表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红遍了大江南北,在广大青年中广为流传。文学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沉寂之后,随着八十年代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得到人们的欣赏,诗歌是作为文学王冠中的明珠重新被人们认识。《致橡树》入选到苏教版的高中语文中,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已经逐渐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了,逐渐成为时代的模糊印记,仅仅成为一个范本让学生进行朗读。因此,重新对《致橡树》进行文本细读,可以重新发现《致橡树》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其中所展现出来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5期2016-07-01

  • 平行研究视角下的《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之比较
    意是急流》和《致橡树》是两首广为流传的爱情诗。诗中传达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婚恋观。本文借助平行研究理论,来分析《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激流》这两部作品中凸显出来的,共同的理想婚恋观,即婚姻爱情中的男女和谐,缔造了幸福婚姻,爱情。关键词:《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平行研究;婚恋观;男女和谐作者简介:王小梅(1989-),女,重庆巫溪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2016-06-30

  • 论《致橡树》中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中蕴含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这种弘扬人格独立的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现实情况、个体意识差异等层面探讨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女性意识 独立精神 个体差异舒婷的诗歌《致橡树》既表达了一种向往平等独立、心灵相通、同甘共苦的爱情观,又蕴含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有学者认为“诗中表达了向男权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了诗人对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从舒婷的诗作分析和对诗人本人的创作访谈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舒婷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希望女

    考试周刊 2016年37期2016-05-30

  • 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的爱情主题研究
    生辉。舒婷的《致橡树》与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均是以爱情为题材,抒发如痴如醉的爱恋,以独特的意象勾勒令人惊赞的意境,耐人寻味。本文重点分析两者的表现形式、语言方式、意境构建上的相同之处,在创作背景、情感观念、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差异。【关键词】:舒婷;裴多菲;爱情诗一、相同之处(一)从表现形式上看,二者均为自由诗自由诗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类,其段数、每段的行数和每行的字数都没有固定规格,在句式音节上,比押韵诗歌自由得多,基本没有束缚和格律特征,虽然有节奏,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2016-05-30

  • 舒婷:朦胧诗人不朦胧的柔情
    触在云里。”《致橡树》一诗让舒婷名满天下。对舒婷的认识,大部分读者也都来自于这首诗。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写于1977年,随着这首诗的发表和流传,舒婷顿时名声大噪。舒婷说,从创作的初衷上看,《致橡树》并不是一首爱情诗。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青年人以能拥有一本油印的《舒婷诗选》为自豪。那是1977年3月的一个晚上,那天晚上,舒婷陪老诗人蔡其矫在鼓浪屿散步时,期间有关女性的外表与才气、独立性等话题让两人发生争议。当天晚上,舒婷一口气创作了诗歌《橡树》,第二天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4期2016-04-25

  • 意义 意象 意境:现代诗教学实践探索——以舒婷《致橡树》为例
    效果。如舒婷《致橡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笔者将语言运用列入教学目标之一,从意义、意象、意境的角度,探究如何基于语言运用进行现代诗教学实践。一、意义、意象、意境“意义”含义较丰富,此处取思想和道理。晋葛洪《神仙传·蓟子训》:“性好清澹,常闲居读《易》,小小作文,皆有意义。”唐韩愈《答侯继书》:“仆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然其所志,惟在其意义所归。”诗

    中学语文 2015年10期2015-08-15

  • 从三美论角度评析《致橡树》不同译本
    杨东英摘要:《致橡树》是舒婷早年的代表作,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全文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优美的语言当中。《致橡树》被翻译出不同的英译本,本文选取其中两个译本从三美论角度对两个译本进行评析。关键词:致橡树;诗歌翻译;三美论一、三美论及《致橡树》简介许渊冲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翻译家和理论家,他提出了诗体译诗的“三美”论标准,主张译诗在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传递和保存原诗的神韵。译者要严格按照原文进行翻译,做到忠实于原文,如果说翻译时带着镣铐跳

    大观 2015年9期2015-07-04

  • 对舒婷《致橡树》的解读
    ,其著名诗歌《致橡树》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律动,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爱情观的向往之情。本文就来解读舒婷的这部著名的诗歌作品《致橡树》。关键词:舒婷;致橡树;解读;诗人舒婷,中国当代诗人中朦胧诗的代表性诗人,厦门市文联主席。舒婷的《致橡树》是她的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歌颂了平等自由的爱情观,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了爱情的热烈、真挚与坚贞。这首诗在青年人中广为流传。一、《致橡树》中平等的爱情观对舒婷《致橡树》的解读有很多种,首先一种不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9期2015-05-30

  • 致橡树》中爱情隐喻语篇认知机制解读
    1977年的《致橡树》借助于“LOVE IS LIFE”(爱情是生命体)的概念隐喻衍生的子隐喻“LOVE IS PLANT”(爱情是植物),以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用橡树、木棉这两个分别象征男性阳刚之美和女性柔韧之美的独特、隽美意象,简明而又生动地诠释了现代爱情的全新精神境界。它似一首爱情宣言,朴实、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爱情理想——独立平等、比肩而立。橡树和木棉这一崭新的隐喻意象否定了传统守旧的“夫贵妻荣”、“夫唱妇随”式的以女性依附、倚靠男性为基础的两性关系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20

  • 论《致橡树》的教育意义
    上,诗题改为《致橡树》。接着,诗篇又张贴在北京西单民主墙上,受到了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喜爱。此诗公开发表是在《诗刊》(1979年4月号总第119期)杂志上。从此,这首《致橡树》开当代爱情诗先河,蜚声诗坛。昔日经典今日重温,这首诗已走进了文学讲堂,成为新一代人学习现代汉语诗歌的典范之作。一、《致橡树》对中学生的情感启迪诗篇《致橡树》历来受到各个版本语文教材的青睐。多数教师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录舒婷的《致橡树》很有教育意义。就此,我拜访了几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

    文教资料 2012年14期2012-08-15

  • 从互文性视角探究《致橡树》的文化涵蕴
    文性视角探究《致橡树》的文化涵蕴郭韧希(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文章以互文性的理论视角,对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作《致橡树》的文本价值进行了新的思考,揭示了三个方面的文化含蕴。第一,在传统语境中形成的坚卓意象,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型继承,又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创变。第二,文本中的对话与冲突,体现了作者在现代启蒙中进行的文化突围。第三,纵观作者的其他文本,清晰地看到她创作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走向宏大叙事的主流意识定位。互文性;意象;两棵树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后行动策略——以《致橡树》的教学为例
    的双赢。如在《致橡树》的课后对话中,学生就对教师的课堂结论进行了个性拓展。教师说: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暗示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只想依附丈夫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进行了坚决的否定。学生对此发表个性化观点:依据我们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这两句表现出了诗人对中国传统女性价值观的颠覆。舒婷全面否定了“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生活内容,否定了“夫唱妇随”的传统女性生活准则,否定了“夫荣妻贵”的传统女性生活理想。教师对学生这种熟练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7期2011-02-19

  • 致橡树》的审美意蕴
    光[摘要]:《致橡树》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排比句式、强烈的否定语气直言不讳地否定和批判了“己所不欲”地一味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然后酣畅淋漓的抒写对爱情的向往:相互默契,彼此真诚、相知相依而又心有灵犀。橡树和木棉是一组以整体象征手法构建的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这样做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从而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6期2009-08-01

  • 致橡树》女性意识的觉醒
    张麒麟《致橡树》是一篇爱情宣言,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这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一、自我觉醒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来,妇女长期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方面,都处于与男子不平等的地位,深受几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压迫和摧残。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妇女获得了

    文学教育 2009年5期2009-06-10

  • 诗歌是有韵律的史书
    吗?当然,是《致橡树》。近来重读《致橡树》,感觉历久弥新。诗人舒婷以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全新的思想内涵,给阅读者的心海带来了浪潮般的冲击,创造了爱情诗中的经典。在作品问世后的三十多年里,对于《致橡树》的艺术性,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作家和评论家对它进行解剖,透析,重构,反思,谈得非常非常多,析得非常非常透,凭我的浅薄道行,实在是很难在此方面贡献什么新的意见。不过,在重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到,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制比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10期2009-06-07

  • 致橡树》的美感
    赵春红摘要:《致橡树》热情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否定了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关键词:音乐美;画面美;爱情美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的诗人们,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致橡树》一诗,诗人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2期2009-04-14

  • 走近舒婷
    的两首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既看到她追求人格独立、爱情平等的激情,又可以看到她对于祖国的深沉爱恋。我们可以把她想象成一位象牙塔中充满幻想、追求完美的理想的现代女性。想象终归是想象,虽然想象本身没有错误,但想象总会有一定的理想性、片面性,就像人们把李白号为“谪仙”,其实李白的身上大部分特质也还是充满了“人间气”的。对于舒婷,可谓是久向往之。舒婷作为文革结束后文学复兴时的朦胧诗派的领军人物,她的《致橡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200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