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女性意识的觉醒

2009-06-10 12:07张麒麟
文学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致橡树舒婷木棉

张麒麟

《致橡树》是一篇爱情宣言,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这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一、自我觉醒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来,妇女长期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方面,都处于与男子不平等的地位,深受几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压迫和摧残。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妇女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解放。

舒婷紧跟时代步伐,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提出女性的自立自强,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曲现代新爱情观的赞歌。诗中她坚定地提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站”而不是缠绕或靠在一起……使《致橡树》整体散发着迷人的理性气质,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是当代女性对情感的深刻感悟和诠释。舒婷真挚、坦诚地抒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当代女性自尊自强的精神诉求。

同时,《致橡树》也没有忘记“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木棉”则体现着具有崭新人格的女性形象,舒婷虽然摒弃了以往对女性阴柔妩媚的描述及定位,但是她赋予女性丰盈、独立的生命气息,不仅歌颂了女性独立、自重、自尊、自强的人格理想,也歌颂了男性的阳刚之美,从而深刻的影响了上世纪一代人的爱情观。

二、自我审视

今天的女性很难想象,古代妇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所遭受的非人待遇。政治上无权,经济上依附,社会上无地位,婚姻上不自主,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身份,被剥夺了接受文化教育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旧社会的女性是可悲的。但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恨就在默默承受,放弃权利的争取与呐喊。

舒婷的情感、思想及诗歌艺术的成熟,就是在这种种人生的体验、感悟和寻找中得以实现的。1972年。当她返城后因不被社会接纳、不受人们理解而产生了一种搁浅的感觉,既体验到内心世界“沉沦的痛苦”,又经历了“觉醒的欢欣”,由此滋长了对传统观念的怀疑、挑战心理与自我审视。于是她对当代女性生活进行严肃的寻觅、探索、解剖,有所取舍,从细腻的,甚至是特有的感触中捕捉诗意,大胆的向陈腐的爱情观念发出挑战,从《致橡树》、《双桅船》到《神女峰》再到《惠安女子》,舒婷的诗中都“突出了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的精神,展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折射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尤其是《致橡树》从女性角度表现的爱情观,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我想这就是女权主义者温和的觉醒书。更是女性意识自我审视的结果。

三、自我超越

《致橡树》这首诗,体现了女性主义写作的特色,女性的权利、价值、要求和愿望,在经受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忽视、轻视,甚至是有意识的压制之后,借助艺术的形式徐徐绽放。舒婷更是打破了时代的樊篱。做到自我超越,实现女性意识。

《橡致树》以整体象征的手法塑造了诗的生动意象,在舒婷的笔下,出现了许多作为爱情伴侣的象征。诸如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甚至日光、春雨等,但都被诗人一一否定,最终选择了木棉作为“橡树”爱情的伴侣。她要求木棉与橡树并肩站立,以相互独立的姿态深情相望。比喻爱情的独立人格和情感平等。此诗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舒婷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她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从意义上讲,这是对旧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冲破,更是一种超越。一时间,《致橡树》一石激起千层浪,读者众说纷纭,对舒婷诗的内容、形式褒贬不一。但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已经根深蒂固了,舒婷圆满的完成了历史性的飞跃。

伟大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开创了爱情诗中崭新的品格象征,这个象征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爱情观念及审美情趣,它更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开端。

猜你喜欢
致橡树舒婷木棉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舒婷《致橡树》的解构
容时哥哥
南疆木棉红似火
最暖的春风
南国丝木棉
致橡树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
平行研究视角下的《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之比较
一路顺风
诗,我喜欢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