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
- 语文“创课”需要反思意识
——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
思意识。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笔者谈一谈反思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游褒禅山记》“知识本位”教学——低效教学多年来,语文教学理念不断变化:从“语文知识”到“语文能力”,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但是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却没有跟上理念的脚步,“知识本位”的教学实际并没有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而发生根本改变。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教师极易将此课当“知识”来教,其教学效果是怎样的呢?我市高一期末考试作文的答题情况很能说明问题。笔者在本市期末统考中,以弗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期2023-10-10
- 走读记
古不朽也!厚重褒禅山丙申盛夏,高温酷热。借前往含山交流考察之机,游览了集自然之美、生态之优和历史人文厚重于一体的江淮名胜褒禅山风景区。褒禅山,旧称花山、华山。唐贞观年间,玄奘的弟子、唐代三大高僧之一的慧褒和尚云游至此。这里的清灵、幽静和神秘,牢牢吸引了慧褒和尚的目光。于是,他结庐其下,建庙立寺,用心讲法,传授衣钵。慧褒和尚圆寂后,其弟子将其葬于庐内。为纪念他,后人将华山改名为褒禅山。唐宋以来,褒禅山寺庙成群,香火鼎盛,成为众人向往的佛教圣地。但是,真正让褒
青春 2022年8期2022-10-21
- 探褒禅山华阳洞
杨采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代慧褒和尚曾在此居住,死后也安葬在这里,因此,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宋代文豪王安石曾慕名而来,并写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我和家人也趁着假期踏着古人的足迹到这里游玩。我们坐车来到褒禅山景区门口,这里四面环山,一座座山连绵不断,从山脚向四周望去,满眼都是綠。不远处,有一座寺庙,在黄砖砌成的围墙、黑瓦铺成的屋顶上,太阳从树叶间漏下斑斑点点的光影,映照在一排排砖瓦之间,露出祥和而又安静的气息。距离寺庙东边五里是华阳洞。一股清泉从洞口
新作文·初中版 2022年1期2022-05-30
- 我们需要学习的18个文言虚词(二)
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一)连词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3.让步关系: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
求学·理科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游褒禅山记》赏读
服力。他的《游褒禅山记》颇受人们的欢迎。具体来说,这篇文章有以下特点:一、因事见理,论点鲜明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告诉读者褒禅山也叫华山。为何后来又改名褒禅山呢?原因是“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随后,作者将笔锋一转,由“追溯褒禅山的命名”写到“眼前所见的慧空禅院”,留下悬念,循序展开,随后将写作的重点放在褒禅山中的名胜华山洞上。作为褒禅山里的名胜,华山洞分为前洞和后洞。在作者看来,前洞的美景虽然吸引了众多的游览者,却并不“足以游”,这是为什么呢?文章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期2022-03-07
- 李商隐被署名:网络时代呼唤火眼金睛!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对褒禅山的名称做过一番考证,并指出后世“谬其传”,告诫我们“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送母回乡》这首诗本是当代诗人寓真所作,却被长期署名为李商隐。更让人惊诧的是,各大网站、书刊不加辨识地进行引用和传播,这体现了一些群体批判性思维的薄弱,对事物缺乏质疑和探究精神。角度二:信息时代更须炼就“火眼金睛”在网络时代,遇到不懂的知识便找“度娘”,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常态。不可否认,网络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网络
十几岁 2021年24期2021-11-18
- 高中语文教学任务设计策略探索
标。文章以《游褒禅山记》一文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阅读和补充阅读两个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并得出相关结论,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最终落实教学目标。在整堂高中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任务的设计一直是核心和重中之重,也是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任务设计的成败,将直接决定一堂语文课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堂高中语文课,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教学,必然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任务的设计,对于教学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2021-03-07
- 语丝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的时间了,你浪费不起。——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仍会坚持凌晨4点起床,不过不再是打球了,现在是工作,还有练习写作,我非常努力地在做。当你怀着热情全力去做某件事时,那就会成功。——科比·布莱恩特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一棵树看见我女儿很好,就把叶子从树上弄下来。树
初中生写作 2020年9期2020-10-21
-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笔者就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探讨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了解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犹如灯塔一样,能将文言文教学导入正确的轨道,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在了解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活动作准备。例如,《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这篇游记记录了作者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7期2020-09-10
-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文言文教学设计策略
。笔者拟就《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核心素养观照下如何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一、创设真实情境,优化文言文学习的进入路径。优化进入文言文学习的路径,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当下新课改的一个趋势,也是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什么是真实情境?现有的文献给出很多解释,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情境要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接受的场域,感觉有意思,有较强的代入感。“有意思”的前提,还要具有挑战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5期2020-06-08
- 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实现人生理想
——读《游褒禅山记》,感悟王安石五步成功法
志 曾倩云《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一生唯一一篇记游文章,另一篇题目虽为游记,但其实是他视察工作的记录。《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王安石借一次并不尽兴的游山,表达了作者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实现人生理想的主张,阐述了他游山后感悟的“五步成功法”,这是王安石以其智慧留给后人的重要教诲。这篇游记与其它游记截然不同。全文六百余字,具体写游记本身仅仅38 字,记游的文字极其减省,可谓惜墨如金。其余文字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叙事及考据,一部分为心得悟处。这种安排确实体现了作者独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期2020-02-23
- 含山博物馆藏北宋银果盒赏析
性高。关键词:褒禅山;银果盒;佛教;舍利瘗埋1967年春含山县褒禅山寺宝塔地宫出土了一些唐宋寺院文物,其中有一套珍贵的银果盒,相关的文物出土情况和介绍也已公诸于众[1]。2004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中指出,全国出土的北宋后段“铭记年代或年代确切的金银器有五件”[2],而含山博物馆所藏北宋大小银果盒独占两件,由此可知其稀见与珍贵。前人详于介绍,未深入考证和赏析,本文试从功能、器型、纹饰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以求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2020-02-14
- 别样的游记,同样的哲思
修教材中的《游褒禅山记》和选修教材中的《石钟山记》选编在一起,对宋代游记特征进行探讨。确定议题:别样的游记,同样的哲思。确定选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梳理文意;概括选文各自表达的哲理。第二課时预习准备:了解古代游记的一般特征。结合文本分析并展示选文是如何表达作者哲思的,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学习目标:结合文本分析并展示选文是如何表达作者哲思的;分析比较两篇选文的异同,探讨宋代游记富有哲思的特点。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9期2019-10-21
- 别样的游记,同样的哲思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修教材中的《游褒禅山记》和选修教材中的《石钟山记》选编在一起,对宋代游记特征进行探讨。确定议题:别样的游记,同样的哲思。确定选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梳理文意;概括选文各自表达的哲理。第二课时预习准备:了解古代游记的一般特征。结合文本分析并展示选文是如何表达作者哲思的,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学习目标:结合文本分析并展示选文是如何表达作者哲思的;分析比较两篇选文的异同,探讨宋代游记富有哲思的特点。
语文天地 2019年25期2019-09-21
- 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有生命力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和两篇现代散文《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从文章的语言、写作结构、写作方法、思想内容和学生自己获得的用于写作的心得等五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进而让学生对教材中相关课文涉及的知识在自己的写作有何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不过,在此过程中,就“用于写作的心得”这一点,大多数学生都是挪用笔者上课教授的相关说法,有的学生就《赤壁赋》回答——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成文;有学生就《游褒禅山记》回答——叙议结合,因事说理;还有学生就《我有一个梦
速读·中旬 2019年10期2019-09-10
- 关于《游褒禅山记》之哲理思考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通过记游来进行说理。人生要立志高远、全力以赴、不畏艰 险、勇于攀登、建功立业,“务在有补于世”。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志”是前提,“力”是基础,“物”不可或缺。要成功,须做到“志”“力”“物”三者的统一。尽管是王安石出游的心得,但它却道出了一个深刻而带有普遍性的哲理:凡事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关键词】志;力;物【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游褒禅山记》大家耳熟能详,属于中国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2019-04-10
- 还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为例,探讨课堂模型中还原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一、还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兴趣,在赫尔巴特看来,是一种对事物持有较高注意力的积极自主的心理状态。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把兴趣投放到教育领域进行论述,并表明这种自主性心理活动可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8]。在《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的一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理解和课文注释用简笔画画出褒禅山的整体布局。在教学实况中,学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3期2019-04-10
- 参(外二首)
着铜钱大的月在褒禅山听褒慧禅师和王荆公说话时间里,洞中一口碑文仆地,可能又千年或只一瞬间抑郁症门窗紧闭没有任何事物有理由出现包括这只鸟它躺着的模样,使我想起被时间提前摘走的花此时我在磨亮的刃尖,颤抖行走切割它体内的——怨愤,不安,发霉的谷粒羽毛依然干净死去如同睡着无数的鸟从我的头顶飞过归去辞一只特拉克纳马,细数头顶的雨每一滴,都来自十八世纪威廉姆国王身体里钟声老去骑手紧握缰绳,演绎一次又一次,对舞台的渴望这是一位好演员人马合一的剧本天衣无缝黄昏拨动发条,马
诗歌月刊 2019年2期2019-04-03
- 《游褒禅山记》探究阅读
学习《游褒禅山记》的议论说理艺术古代游记往往以写山川自然美景、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取胜,然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却一反常态,不以写景状物记游为主,而是借一次不成功的游山探洞经历,生发议论,阐明治学之道及人生哲理。正因为王安石游山探洞未能穷究山洞奇险之景,才有了这位思想家对这次游览的深刻思索,也才有了这篇与众不同的游记。一、“别行一路”的游记《游褒禅山记》前半部分主要是记游,作者移步写景,“轻描淡写”,没有精描细绘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宜人感受,而是及其简略地介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45期2019-01-06
- 《游褒禅山记》的育人价值
育人目的。《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杂记。该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作者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它独具现实主义的时代特征。长期以来受到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文言知识相对比较集中,更重要的是文章有着非常深厚的育人价值。 我们都知道,追求卓越是现代中学生的共同理想,然而,很多人并不能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遇到困难常常手足无措。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2018-11-25
- 谈山水游记的艺术魅力
庐于此,这便是褒禅山景之美的明证了。褒禅山的景色之美可分为外在的山林和洞内奇观两部分。山林之中,古树林立树色苍翠,绿树翠竹光照下翠绿欲滴。山峰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形成环抱之状。褒禅山幽胜,烟雨山林别有一番滋味。山中高入云天的起云峰,每当山雨欲来,则云雾涌現,雨后山色空蒙,为人惊叹。山中古寺若隐若现,尽添神秘,颇似人们向往的世外隐居胜地。褒禅山的山洞景色尤令人沉醉。有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最为有名的山洞的当属王安石在游记中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7期2018-08-23
- 走进文言世界 品味文本精彩
,笔者拟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世界,从中品析出文本精彩。《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以记游为载体,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至高境界的学人治学的道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文中第三段“而世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6期2018-07-24
- 正是踏青好时节,课本带你一起游山玩水
蕴含其中。《游褒禅山记》(节选)[北宋]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师对对碰:这篇文章名为游记而意不在记游,乃是借游山水胜境的体会阐发治学的见解,全文夹叙夹议,不时从自然造物之奇中引发出深邃睿智的学术思想,字里行间充溢着勤学慎
意林绘阅读 2018年5期2018-06-14
- 正是踏青好时节,课本带你一起游山玩水
蕴含其中。《游褒禅山记》(节选)[北宋]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师对对碰:这篇文章名为游记而意不在记游,乃是借游山水胜境的体会阐发治学的见解,全文夹叙夹议,不时从自然造物之奇中引发出深邃睿智的学术思想,字里行间充溢着勤学慎
意林绘阅读 2018年5期2018-05-30
- 细品虚词,寻觅妙义
——《游褒禅山记》备课札记
修课本中,《游褒禅山记》是虚词使用较为频繁的篇目之一,《教师教学用书》中也给出了“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教学建议。因此,本文将以《游褒禅山记》为例,在弄清虚词含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虚词在文章中显示出的重要价值。一、“盖”、“所谓”、“为”与“学人之文”王安石是政治家,所作常常以精悍胜人。在《游褒禅山山记》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虚词,这似乎与“精悍”一词不相称。而这其中却别有洞天。连词“而”在说理段落的大量使用让说理变得更自由自然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2018-04-07
- 谈山水游记的艺术魅力
——以《游褒禅山记》为例
庐于此,这便是褒禅山景之美的明证了。褒禅山的景色之美可分为外在的山林和洞内奇观两部分。山林之中,古树林立树色苍翠,绿树翠竹光照下翠绿欲滴。山峰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形成环抱之状。褒禅山幽胜,烟雨山林别有一番滋味。山中高入云天的起云峰,每当山雨欲来,则云雾涌现,雨后山色空蒙,为人惊叹。山中古寺若隐若现,尽添神秘,颇似人们向往的世外隐居胜地。褒禅山的山洞景色尤令人沉醉。有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最为有名的山洞的当属王安石在游记中记
中学语文 2018年21期2018-02-09
- 走进文言世界 品味文本精彩
,笔者拟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世界,从中品析出文本精彩。《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以记游为载体,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达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至高境界的学人治学的道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文中第三段“而
中学语文 2018年18期2018-02-09
- 以读促写理念下的《游褒禅山记》教学浅见
这个支架与《游褒禅山记》这篇标志性的议论文范文结合起来,又不局限于学习本文内容与谋篇布局的技巧,而主要突破:由教材的学习进行拓展,让学生经阅读、思考、点评中发现自己片段议论文写作问题并进行修改,从而牢固掌握四层次例证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读懂文本内容,再梳理写作特色——“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再以“在生活中,人们常说“凡事当尽力而为,方能无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12期2018-01-28
- 《游褒禅山记》赏析
。孰:谁。解析褒禅山,在今天的安徽含山北。本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节选的大意是: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懒于前进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
铁军 2018年1期2018-01-20
- 独辟蹊径游褒禅由表及里品半山
燕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如果我们按照课本安排的顺序来讲解本单元的散文,在感受过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品悟过苏轼《赤壁赋》的风月与智慧后,再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这篇文章初读起来既没有王羲之的深奥哲理,也没有苏轼的美妙文辞,所以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就不能深入。而很多教师在讲授本文的时候,也会有草草收兵的遗憾。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解读?怎样避免出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8期2018-01-03
- 褒禅山旅游发展对策
提要] 通过对褒禅山景区进行科学定位,达到开拓褒禅山旅游市场的需要,采用4P营销理论对景区进行全方位分析、诊断和策划,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析。关键词:褒禅山;旅游资源;营销本文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褒禅山旅游营销策划”成果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7年8月24日特色旅游风景区具有特定的景观区域、特殊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优势,有一定独特的人文传统和自然资源基础,经过定位和开发能够尽快形成适度旅游规模,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2期2017-10-31
-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反弹琵琶”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说理性游记散文。作者并没有过多的描写褒禅山的景物,也没有怎么写游览的地方,只是写了褒禅山的来历,然后写了游褒禅山的后洞的情况。随后笔锋一转,进行了说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就是这篇游记的基本结构层次,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原来作者把重点放在了说理上,也就是说游褒禅山是一个“引子”而已,说理部分才是文章的重点。那么我们试着把《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写成一篇纯游记类文章,结构安排如下:褒禅山的概况及其来历,然后写爬山途中的景物描写,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12期2017-08-13
- 谈《游褒禅山记》中两个被忽略的问题
经典作品的《游褒禅山记》一直都是高中语文的必修篇目,教参对本文思想内容的解读无非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但本文有两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往往被忽略。从文体上看,本文是一篇古代游记。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但本文却不是这样的,文章主体部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2期2017-03-29
- 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王安石散文的虚词运用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用了很多虚词,诸如“之”、“其”、“而”和“以”等,众多的虚词,对于文字的梳理有序和语言的表达流畅,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来谈谈王安石散文中的虚词运用。关健词:《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散文 虚词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用了很多虚词,诸如“之”、“其”、“而”和“以”等,众多的虚词,对于文字的梳理有序和语言的表达流畅,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第一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期2017-03-14
-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的活用
以明也。(《游褒禅山记》)明:照明。(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谬:弄错。(3)惑而不从师。(《师说》)惑:有疑惑。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为不及物动词后,后面有牢记则为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1)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使(江南岸)返绿”的意思。再如:①大王必欲急臣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臣着急。②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孔雀东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39期2017-03-06
- 趣学古文,乐享课堂
们的导游,这次褒禅山之旅由我为大家服务……”这也是古文教学的课堂,教授的正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笔者认为,《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借鉴的名篇,它的历史考据观、旅行过程场景描写、心理刻画、路线描述、哲理追寻、经验总结等结构线索和内容布局都很完善。枯燥的说理在王安石的精心编排下,耐人寻味,水到渠成,于是才有了开头那幕导游解说,地理科代表是这次的导游。只见她拿出精心准备的地形图,一一向我们展现庐冢、仆碑、前洞等景观,并配有温馨提示“小心哦,火把举高点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0期2016-12-13
- “书”材妙用·尽志无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 善于反省。一次半途而废的不爽旅行,留给很多人的往往是遗憾,是懊恼,是不了了之。而王安石却因此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由此懂得了许多人生要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源于作者勤于反思,乐于反思,善于反思。人生的境界往往在反思中得以提升,人类的历史也正因为人类的不断反思才大步前进。2. 综合素质。志存高远者实繁,达高远视者盖寡。有志者事未必成,皆因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是如此费“力”。在平时逐步积累,关键时刻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1期2016-12-01
- 《游褒禅山记》教学中成长教育的渗透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篇即事生议的记游文,王安石将深刻哲理寓于其中,情辞可观,事理可思,经得起推敲且耐得住咀嚼,为青少年启迪心智、涵养才性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所无的陶冶功能,这恰恰是语文教学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所在。文中深思慎取、严谨求学的态度;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事业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辩证统一的观点依然灼灼其华,虽已千年,仍然闪烁着深刻的思想火花。[关键词]游褒禅山记成长教育课程育人[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5期2016-06-13
-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的命运谶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文辞朴实,浅出深入,以一次偶然的日常的非名山游览,阐发道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要到达“险远”,一览“非常之观”,“志”、“力”和“物”,三大条件,缺一不可。这番道理,在王安石“务为有补于世”的写作纲领下,不蹈空凌虚,及物而切身——王安石此时已有变法之“志”,虽然清楚此事之“险远”,但这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值得追求。事实上,《游褒禅山记》不仅仅是王安石的自勉书,更是王安石的命运谶言。《游褒禅山记》写于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7期2016-05-14
- 对《游褒禅山记》一处译文的质疑
邱文华对《游褒禅山记》一处译文的质疑●江西省南康中学 邱文华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近年来人教版必修2的“教师教学用书”一直把《游褒禅山记》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句话视为因果关系的复句,笔者认为其理解值得商榷。先看相关段落的原文和译文——原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人教版必修2《游褒禅山记》)译文:“地方平坦而且路程近,到达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10期2016-04-14
- 立足课堂,教无定法——关于《游褒禅山记》同题异构的几点思考
同题公开课《游褒禅山记》。三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各有特色,三个目标,三种课堂,引起了我对教无定法与即时调控的几点思考。教无定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量变到质变;由实践到理论。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师的个人因素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个人阅历、个人素质和教学经验决定了教学课堂的不同呈现;而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也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
学苑教育 2015年6期2015-08-15
- 《游褒禅山记》延展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必修二课文《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从文中挖掘可用的写作素材,并布置几道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外查找、阅读与本文作者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培养多角度解读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人文滋养。[关键词]立足教材延展性阅读以读促写游褒禅山记[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00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3期2015-04-10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最早接触《游褒禅山记》还是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就对文章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这句话感触就很深,觉得它说出了一种人生道理,特别激励人,现在过了十几年,再来回味这篇文章,觉得它愈发的深刻,文中的哪些惊世骇俗的话语,竟然透露着临川先生的铮铮硬骨。《游褒禅山记》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游记,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文成于1054年,时年作者34岁,是在辞官回家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所作的。它看是一篇游记,但通篇由事见理,夹叙夹议,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8期2015-03-02
- 街边的训诫 [外一首]
莲、山头浪?”褒禅山寺的老殿快塌了,而小和尚唇上毫毛尚浅“今天我买的青菜重一斤二。洗了洗,还剩下八两”我们谈时局的危机、佛门的不幸和俗世的婚姻。总觉得有令人窒息的东西在头顶悬着“其实,那失去的四两,也可以炒着吃”哦。我们无辜的绝望的语言耽于游戏……“卖菜人两手空空下山去”。似乎双方都有余力再造一个世界当然,炒菜的铲子也可重建大殿。我们浑身都是缺口。浑身都是伏虎的伤痕选自陈先发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xianfa
诗潮 2014年10期2014-11-17
- 课文注释商兑
,第18页《游褒禅山记》的注释(2)中,“既其出”被解释为“已经出来。‘其,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本人对这个解释有不同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教。“其”作为语气词,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其中大部分是有实在意义的语气词,比如当作语气副词用,可翻译为“可”“一定”“还是”“希望”等,《唐雎不辱使命》中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可译为:“我打算用五百里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可得答应我。”这里的“其”可以译为“一定”或“可”,带有比较强烈的命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6期2014-07-07
- 《游褒禅山记》照应艺术摭谈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人教版新课标第一册)就是其中久传不衰的精品。在这篇千余字的游记式的论说文中,作者以高超的文章建构手法——契合无间的照应艺术,为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自然,结构严谨,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种类有三:一是首尾照应。《再别康桥》首尾呼应回环的写法是为了
语文知识 2014年7期2014-03-11
- 文小“心”大
品评王安石《游褒禅山》的文章,就是言其如何借褒禅山一洞之景,而述世上成功之举并非易事,必须具备主客观所有条件才能完成的道理。然而,这还不是王安石心中真正想一吐为快的“文心”之语,最后引伸的“然力所至焉而不至,于人为讥,而在己为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才是王安石在此文的立意之笔,借褒禅之洞,浇变法失败之塊垒。诗无“眼”,文缺“心”,此乃为文之大病,古人深得此三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拙辞或厚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
小品文选刊 2014年1期2014-01-16
- 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父),一起去游褒禅山的石洞,洞特别深,洞内黑暗且寒冷,问这洞究竟有多深,据说以前到这石洞旅游的人,都没有走到尽头,被称为“后洞”深处的情境,终不被世人所知。王安石这次与四位同伴共游褒禅山石洞,是举着火把走向洞的深处的,愈往里走愈艰险,所见也愈奇妙。同行者有一人被吓住了,不想再继续深入下去,就说“再不出去,火把要熄灭了”。一人嚷着要出去,其他四个人便犹豫地跟着退了出来,终没有游到尽头。事后,王安石愈想愈后悔,他叹惜地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
小品文选刊 2014年1期2014-01-16
- 文言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从《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谈文言文生活化教学趋向
。下面结合《游褒禅山记》的教学实例,谈谈高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与思考。一、精心设计情境,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提示设计相关的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交融的境地,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创设生活情境。好的导语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中沉睡的记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期待,创设生活的情景,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文本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的时候,教
中学语文 2012年30期2012-08-15
-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注音补释
袁 冬1.《游褒禅山记》很多学生都把首段“华山”中的“华”字读成四声或二声,甚至一些老师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也犯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没有联系地理知识和上下文思考它的读音。①华(huà)山,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然而褒禅山在安徽含山城东北,故二者不能画等号,文中的“华”山不应读四声;②根据文中“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文中的“华”山不应读二声(音谬);③根据文中“距洞百余步,
中学语文 2011年33期2011-08-15
- 《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之比较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苏轼的《石钟山记》历来是古代文言散文的必选篇目。两文的作者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而且两文在教材中也常常被编排在同一个教学单元。作为北宋游记散文的代表,两文都是通过记游以说理的上乘之作。将这两篇“记”进行“同中求异”、“辨异求同”的比较研读,我们发现,两文在写作时代、谋篇布局、主题阐发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旨趣和特色,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各树一帜,各领风骚。一、写作年代大体相同,凸显了同中有异的文学主张《游褒禅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2011-03-20
- “其文漫灭”该怎么讲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课文对“其文漫灭”是这样解释的:碑文模糊、磨灭。文,指碑文。且作了补充:下文“独其为文”的“文”指碑上残存的文字。不难看出,课文对两个“文”的理解实际上是一致的,即“文字”。粗略看来,注释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我们仔细斟酌,就发现也有不妥当的地方。我们知道,遥远的时空距离,和古今社会生活的差异,赋予了古代文字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语义,这样我们在理解一个古文言词的时候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9年9期2009-10-29
- 刍议《游褒禅山记》的主旨
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写了《游褒禅山记》。文章记述了游山过程中的两件小事,并借此生发议论,阐明了深刻的道理。对此文的主旨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治学说1.“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2.“此游所至殊浅,偏留取无穷至深之思,真乃赠遗不尽。当持此为劝学篇。”——(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七十一。3.“荆公《游褒禅山记》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余谓‘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8期2009-10-28
- 《游褒禅山记》的多元处理
饶海花《游褒禅山记》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经典篇章,王安石以如椽大笔,先叙后议,缘事明理,给人以很深的教益。作为传统篇目,不同的教者已经有过众多富有特色与成效的处理方法。如何在确保完成“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在对教材的处理上体现自己的个性风格,形成吸引学生的磁场,是值得每个有教学追求的老师认真思考的。你可以着眼于文言文的“言”的因素,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方面夯实。可以特别关注一下出现了20次之多的“其”字。本文的“其”有指示代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5期2009-06-16
- 跨过褒禅山 阅尽世间景
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是北宋改革家、文学家。他痛心北宋”积弱积贫”的局面,便有矫时匡世之志,曾上书万言,倡导变法,希望富国强兵;王安石又是一位文学家,他重视文章的社会意义,强调文章要“有补于世”,他的文章逻辑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风骨遒劲。《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写的一篇因事说理的文章,全文以记游的形式寄托人生哲理,表达人生感悟。王安石这次游览褒禅山,在自己“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的情况下,本可以寻幽访胜,阅尽人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4期2009-05-22
- 游山探洞
一篇游记叫《游褒禅山记》,读来脍炙人口,极富哲理。这一天王安石和几位诗友重游褒禅山,他们在一丛林中发现了一个幽深的山洞。王安石游兴正盛,主张进去看看。陪他一起游山的诗友,面露难色,有的怕洞里毒蛇伤人,有的怕洞里有野兽咬人,推来推去,都不想冒险进洞。王安石无奈道:“那好,你们且在洞外等我,我一人进去看看。”说罢,便手持火炬进了山洞。开始时,山洞比较平坦,但越往里越坎坷、越曲折,一线天似的阳光照射下来,景色更加秀美。看着面前的景色,他不由感慨地自语道:“真可谓
故事林 2007年4期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