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探究阅读

2019-01-06 02:10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禅院游者整篇文章

学习《游褒禅山记》的议论说理艺术

古代游记往往以写山川自然美景、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取胜,然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却一反常态,不以写景状物记游为主,而是借一次不成功的游山探洞经历,生发议论,阐明治学之道及人生哲理。正因为王安石游山探洞未能穷究山洞奇险之景,才有了这位思想家对这次游览的深刻思索,也才有了这篇与众不同的游记。

一、“别行一路”的游记

《游褒禅山记》前半部分主要是记游,作者移步写景,“轻描淡写”,没有精描细绘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宜人感受,而是及其简略地介绍了山名的由来,叙写了三处景致:一座禅院、一个山洞、一块仆碑。

第一段写褒禅山的别名,然后叙述褒禅山名字的由来。继而笔锋一转,写慧空禅院。但对慧空禅院的规模、样式、特点、周围的环境,只字未提。接下来,写慧空禅院向东五里就是所谓的华山洞。距离华山洞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块倒在路旁的石碑。但对石碑的形状、大小,全无介绍,只是写了一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作者用笔洗练,惜墨如金,字不得减,句不得删。

第二段记叙游前洞和后洞的情形。前洞下面平旷,“有泉侧出”,仅此而已,对前洞的描写一笔带过。“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是作者对游洞实景实情的描写,写出游后洞的真切感受。接着作者又用入洞越深、游者越少的事实来强化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可以说作者这次游褒禅山,最终未能穷究山洞奇险之景,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可谓败兴而归。并由此而产生“悔”,悔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窈然”,进入之后让人感觉“甚寒”。在这里,文章从客观的记叙向主观的议论逐渐过渡,记游洞只是本文的一个载体,实际是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二、“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说理艺术

《游褒禅山记》既因理而叙事,又因事而明理。每一处叙事都在为说理提供依据,后文每一论点都折射着前文的游览过程。可以说,前文所叙,则后文必有所发;后文所议论,则前文必有依据。整篇文章,篇无剩句,句无剩字。至于那些似乎改写但与主旨表达无关的风光景物,则一概舍去,以免喧宾夺主。

第二段前后洞之游与第三段志、力、物的思考相对应,构成整篇文章构思上的一条主线。“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第二段“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第二段“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照应前文“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针对第二段中“怠而欲出者”生发的议论;“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是针对第二段中“余之力尚足以入”提出的观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是针对“怠而欲出者”的“不出,火且尽”,深入思考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

第一段关于“仆碑”的叙述与第四段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思考相照应,构成整篇文章的一条副线。第一段叙述碑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但记载褒禅山真实名字的书籍已经不复存在,于是生发出第四段“古书之不存”的悲叹。“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类似的情况有很多,这也就是学者必须“深思慎取”的原因。

纵观全文,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说理,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记叙一气呵成,议论水到渠成,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

王安石散文中呈现的创新思维

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为了变法革新,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不顾守旧派的围攻和迫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战斗精神,同守旧派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需要创新的意识。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创新意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散文创作。王安石的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王安石在写作章法上无视陈规旧法,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体现了他过人的才思和特有的行文风貌。

一、以章法而言,王安石的议论文多是开篇立论,但亦有先辩证旧说再提出论点者,有从驳论入笔先出论点者,或从分析各家评论中提出论点者。他的议论文章法灵活多变,艺术上不断翻新出奇。

二、以文章体制而言,王安石的记叙文、墓志铭等往往是变体之作,尤其重议论色彩。王安石的记叙文往往熔叙事和议论于一炉,即便是游记、碑志一类文章,本是以叙述、写景、记事、祭哀为主的文字,亦议论风生,每多见地,给人以启迪。甚至有的记叙文通篇以议论行文,这在历代之记叙文中堪称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和一般游记专叙山川之胜和见闻之奇不同,着重结合记游进行议论,借题发挥,表述了治学上的一些深刻道理,体现了宋人“尚理”的时风。文章不循文体成法,而能独辟蹊径,实属游记文中別开生面之作。

王安石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反对一味讲究“章句声痛,苟尚文辞”的不良倾向,为古文运动的深入发展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他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倡“以运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的文学主张,以其丰富卓越的散文创作成就及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散文领域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同步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碑文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往往有得     得:心得  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盖音谬也     谬:错误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

B.于是余有叹(叹息、哀叹)焉  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  何可胜(尽)道也哉

D.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  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十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禅院游者整篇文章
菩萨蛮·游鸡公山
林泉幽致
Low-carbon life
思维大碰撞
晋祠
完美
虚虚实实总是情
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