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材妙用·尽志无悔

2016-12-01 19:27钟瑛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褒禅山外物有志

钟瑛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 善于反省。一次半途而废的不爽旅行,留给很多人的往往是遗憾,是懊恼,是不了了之。而王安石却因此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由此懂得了许多人生要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源于作者勤于反思,乐于反思,善于反思。人生的境界往往在反思中得以提升,人类的历史也正因为人类的不断反思才大步前进。

2. 综合素质。志存高远者实繁,达高远视者盖寡。有志者事未必成,皆因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是如此费“力”。在平时逐步积累,关键时刻迸发而出,这就是“力”,用现在观点看就是素质。要提高个人素质,多积累、善发挥是关键。

3. 勇于创新。古代游记主要用于记游写景(有的纯粹写景,有的略作议论),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不落窠臼,于一篇游记中竟花了大半篇幅抒写心得,阐释义理,这种在文章体例上的创新与其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精神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 行成于思,毁于随。 “不得极夫游之乐”,症结就在于一个“随”字。所以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有利于人们认识事物,辨别是非,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遇事是“思”是“随”完全由自己决定,因而事之成败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就像一座山峰,有些人从出生就直达云霄,而有些人也许奋斗了一辈子都无法到达山腰。但是千万不要因为外物的原因便开始懈怠,并叹息命运的不公。因为能做决定的,永远都只有你一个人!就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记述的那样,有一个“怠而欲出者”提议出去,其他人便随之而出,等真出来了,却又后悔了,就开始责怪他。也许那个提议出洞的人是松懈了,懒惰了,胆小了,但错却不全在他。如果同行者本身便已有了懈怠之心,再由他人指出这一点,于是便欣然接受,放弃前行。这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但更多的却是本身之错!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有些人能出淤泥而不染,而有些人却随波便逐流。这其中的缘由,我想不说大家也都应该清楚吧!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志与力都是来自于本身,都还好控制。但外物却难以管理,变幻莫测。也许所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事物不同,连最初想要的,努力想去实现的东西都会改变。所以,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片段从“坚持自己的目标(志)”方面立意,可谓独辟蹊径,颇有新意;运用材料时既联系了课文分析,又联系了现实生活,并拓展开来,使作文既具有文化厚重感,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褒禅山外物有志
办有根有魂之学,育有志有气之人
——杭州市小营小学简介
语文“创课”需要反思意识
——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
有志无书五言联
张明
村民最听党的话
“物在吾心,心化外物”——赵开坤谈艺及他人的追忆与评述
外物轻重
锂离子电芯和电池组被外物刺破后的影响研究
深思慎取意 细说与君听——《游褒禅山记》主题一元论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