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

  • 晋祠藏《华严石经》发微
    曹维明石经是我国文字石刻中的一项重要类别,是指古代刻在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我国古代镌刻的儒家经典石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广政石经》《嘉祐石经》《南宋石经》《乾隆石经》等,零星刻经多为《孝经》。佛教刻经在北魏开凿石窟风气影响下出现,其形式主要有壁面刻、摩崖刻、碑版刻、幢柱刻等。现存佛教石经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北京云居寺《房山石经》。在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奉圣寺南北碑廊内,静静地矗立着百余通刻石,这就是始刻于武周时期的《大方广佛

    文史月刊 2023年3期2023-05-30

  • 可怕的循环拍卖会(下)
    一站肯定要到开成石经那里!”等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到那里,神秘人的提示音刚好响起。神秘人:“四匹马被你们保住了,但开成石经我可是势在必得!看题吧!”馅儿飞速算出答案发了过去。神秘人:“现在的小孩儿这么厉害了吗?我我我……”咔嚓,神秘人的话明显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一个陌生的声音响起:“你已经被逮捕了。”景云钟的钟声再次响起,这一次,芝麻和馅儿终于摆脱了奇怪的循环。“我们还成功阻止了一场可怕的拍卖会!”馅儿忍不住给了芝麻一个大大的拥抱,“等我们长大了,要努力把已经

    奇妙博物馆 2022年10期2022-11-02

  • 清代金坛蒋氏家族书法教育探析
    后世,始称《乾隆石经》,意义非凡。此外,蒋衡还将其平生所临古人法帖汇为《拙存堂临古帖》。蒋衡将其家族书法教育推向了顶峰,也由此开启了蒋氏家族的书法教育模式。蒋骥,字赤霄,号勉斋,蒋衡季子,蒋和之父。蒋骥自幼随其父蒋衡学书,《清史稿》记载:“骥尤精分隶,著《汉隶讹体集》《古帖字体》《续书法论》各一卷,兼工画。”[1]蒋骥曾在其父所著《书法论》的基础上著《续书法论》,并将旧制“九宫结字法”进行改良,成《九宫新式》。蒋骥既善书,又以写真闻于远近,其《传神秘要》后

    大学书法 2022年5期2022-10-21

  • 书写传承蔡邕(一)
    书写了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就成了学子们的教科书。那时还没有印刷术,所有书籍都是手工抄写,难免会出现错误。蔡邕有感于经典古籍距圣人著写的时间久远,字的错误多,耽误了学子们的学习。于是向皇帝奏请正定儒家经典,包括《易》《诗》《书》《礼》《春秋》《论语》《公羊传》。皇帝批准后,由蔡邕主持并书写,将官方审核确定的儒家典籍用隶书写成,从熹平四年开始,历时9年,刻成46块石碑,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史称《熹平石经》。由于石经

    奥秘 2022年8期2022-09-02

  •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
    史上共有7次刻立石经——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祐石经》、清《乾隆石经》,只有唐《开成石经》和清《乾隆石经》被保留下来,《开成石经》就陈列在碑林一室。“开成”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石经完成于开成二年(837年)而得名。玻璃框内的《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和《尔雅》,清康熙三年(1664年)又补刻《孟子》,与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5期2022-08-16

  • 故宫藏黄易本宋拓《熹平石经》鉴藏研究
    及相关研究《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至光和六年(183),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石经内容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并《公羊》《论语》二传,共46块石碑。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石经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7-01

  •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
    史上共有7次刻立石经——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祐石经》、清《乾隆石经》,只有唐《开成石经》和清《乾隆石经》被保留下来,《开成石经》就陈列在碑林一室。“开成”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石经完成于开成二年(837年)而得名。玻璃框内的《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和《尔雅》,清康熙三年(1664年)又补刻《孟子》,与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石景山 燕都第一仙山
    祁建北京房山的石经山以云居寺的石经闻名于世。历史上,北京还曾有另一座石经山,那就是今天的石景山。当年的京西石经山,据说古时山上藏有石经,后来渐渐改名为石景山,成为北京一个行政区的名字。首钢集团迁到河北曹妃甸后,这里有一部分成为工业遗址公园,另一部分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地。石景山有名,但许多市民只闻其名,不见其形,或已见其形而不确知其名。由于高大的炼钢炉的遮挡,如果不走到石景山脚下,很难发现这座山的存在。石景山位于今首钢园内的小西门南侧,北邻北

    百科知识 2022年10期2022-05-29

  • 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
    兵马司北京房山的石经山以云居寺的石经而闻名于世,历史上北京还曾有另一座石经山,这就是今天的石景山。当年的京西石经山,据说古时山上藏有石经,后来渐渐改名为石景山,成为北京的一个行政区的名字。首钢集团迁到河北曹妃甸后,这里一部分成为工业遗址公园,另一部分则是2022年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地。石景山在高大的炼钢炉的遮挡下,不走到山脚下很难发现它的存在。石景山不是仙境,胜似仙境,为“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是具有古朴、幽静、雅致特色的山林。戏台、山门、主殿、石窟、经台、

    中关村 2022年3期2022-03-31

  • 熹平石经 遗韵千载
    头上镌刻了《熹平石经》。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它们在法律、政治和文化方面有着各自的意义,并流传至今。《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刻在石头上的儒家教科书范本,东汉时立于国家最高学府洛阳太学讲堂,供太学生学习、摹写。这件《熹平石经》残石,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东汉太学遗址。残高15厘米,厚4厘米,斑驳的石面上仅存17个汉字,使用八分隶书在青石表面书写镌刻。接下来,让我们跨越时间的阻隔,去了解它的故事。东汉末年,豪强争斗、连年瘟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对于当时的社会现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0期2021-12-09

  • 石经书法文脉探究 ——以南宋太学石经为例
    州,234000石经主要是将儒家经典和佛道典籍刊刻于石碑之上,历代太学石经的刊刻包含各具特色的文本学和语言文字学信息,但同时又有着正定和统一的经典内容、规范和统一的字体、庄重和严谨的书法[1]。历代石经映射着几千年书家经典的流传与演变,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研究儒家太学石经一般是从文字、文化的发展与石刻的发展等角度阐述,单从书法价值的角度研究非常少。究其原因,刊刻所用的字体要求庄重典雅,而这种正体文字的艺术表现就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但值得注意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8期2021-10-14

  • “非遗”保护视角下的嘉那嘛呢石刻文化研究
    村称为“嘉那嘛呢石经城”。关于嘉那嘛呢石刻文化遗产的形成,可划分为创建和发展两个重要阶段。1.创建嘉那嘛呢石经城由结古寺第一世嘉那活佛道丹·松曲帕旺丹周尼夏(rgay nag rtogs ldan byang chub apags dbang bstan agro nyi shar,以下简称道丹)于藏历第十二绕迥木羊年,即公元1715 年奠基创建①,并冠以创始人嘉那活佛的“嘉那”二字②。在选择创建石经墙(堆)的位置时,有不成文的规定,尤其要看其地形是否具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9-16

  • 严可均生平交游与《唐石经校文》关系考
    150080)唐石经(又称“开成石经”)作为目前保存最早且最为完善的石刻儒家经典文献,在儒家经典文献的传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唐代雕版印刷术兴起以后,历代学者对唐石经的关注较少,一直到清代学者多注重金石之学,对唐石经的研究才日益增多。其中,以严可均所著《唐石经校文》为唐石经考订中的集大成者,后世学者在校定儒家经典时也多以《唐石经校文》为参考。《唐石经校文》之所以能够成为考订唐石经中最全面、水平最高的一部著作,其成书过程与严可均的交游经历密切相关。严可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7-12

  • 阐发《论语》及其当代价值 盘活博物馆资源
    》典籍文献、儒家石经拓本(拓片)、考古发掘出土《论语》木简、唐写本《论语》长卷和外文《论语》译著等珍贵文物。《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典籍,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孔子与儒家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阐发弘扬这些优秀典籍,是历史赋予文博人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發展,如何有效盘活博物馆资源、解读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是广大文物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孔子博物馆举办《论语》主题展,并召开“《论语》及其当代价值

    藏书报 2021年41期2021-05-30

  • 西安碑林:金石不朽,典籍永存
    北宋三次迁置唐代石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第一次迁置发生在烽烟四起的唐代末期。壮士暮年,日落西山,先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军攻克长安,接着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占领京师,大唐长安的宫殿建筑损坏严重。唐昭宗为了远离危险的境遇,打算去太原获得李克用的庇护,谁知半途中被华州节度使韩建所劫持,被迫驻跸华州。李克用得知此事后,决定出兵攻打韩建,韩建无奈之下只好放了唐昭宗让其回归长安。当时,中原地区最有势力的军阀是朱温,他在平定黄巢的过程中逐渐壮大,并与宰相崔胤相勾连,内外互

    传记文学 2021年5期2021-05-21

  • 关于王石经印学风格的初步研究
    261061)王石经(1833—1918),字君都,别号西泉,潍县城里人(今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清末篆刻家。他与晚清金石学大家陈介祺交往甚厚,曾帮助陈氏整理编著《十钟山房印举》,对万印楼的筹建发展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他常年致力于古器物精拓和篆刻,是当时享誉海内的篆刻大家。1870 年,王石经将自刻印章118 方编辑成为《甄古斋印谱》,受到了潘祖荫、王懿荣、吴大澄等金石名家的交相赞誉。后又编著《集古印隽》《西泉印存》《古印偶存》等,影响巨大,奠定了他在晚清

    潍坊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4-21

  • 徐森玉作而不述的学者境界
    敦煌经卷、简牍、石经及大量墓志,为中国学术开辟了新天地。在这方面学术研究成绩卓著者当推王国维和罗振玉了。在这些发现和研究背后,则是徐森玉等实干学人。1922年冬,汉代熹平石经残石在洛阳出土,徐森玉、马叔平(衡)闻讯即西下洛阳,对石经残石进行调查,有的做成拓本,又将拓本分寄给王国维和罗振玉。罗振玉寄徐森玉信说:说:“弟旅辽匆匆四年,无可告慰,前年撰《汉石经集录》,苦见闻之隘,蒙惠尊藏本,欣幸无已。闻贵馆尚有藏石,已托松村兄代拓,不知此外尚有新出者否,祈代为觅

    世纪 2021年2期2021-04-06

  • 熹平石经乐律残石的相关探讨
    ◎李荣有一、熹平石经及其后世遗绪自汉武帝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后,儒家经典被立为官学法定教科书,朝廷设“五经博士”来专门讲授。由于书简文献易腐,东汉时期又有大量典籍遗失,连皇家藏书馆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也因种种原因被人为涂改。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蔡邕等人向汉灵帝提出校正“六经”刊刻于石的奏请。奏请获准后,从熹平四年(175)至光和六年(183),在蔡邕的主持下,“六经”今文儒学经典被刊刻于石,立于京畿洛阳的太学门外。经文刻于高一丈、宽四尺的长

    音乐研究 2021年6期2021-02-12

  •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题练习
    徐殿东唐石经被称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 ),是其文本历经累朝校勘而后成,其他各种抄本却因之失传。( ),乃谓后唐长兴刊本与孟蜀石经,以及宋景德以后刊本,无不以唐石经为蓝本。且开成石经文字严格依照唐代标准字样 ,唐代字样书《干禄字书》、《五经文字》都是参取《说文》、《字林》六书笔意而定;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写本时代的俗写别体:故唐石经可称为楷书写本时代的范本。刻本兴起后,讹体简笔、别字俗字 ,, 今人认不清某些字形的正俗,而唐石经却给我们一个一千多年前的标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8期2020-10-27

  • 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
    李思远唐石经作为中国儒家经典石刻文献,选用了当时最好的经书版本,刻成后作为科举考试的范本立于太学门前,以供世人学子研读。其后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等原因,直到清代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才被学者重视并利用起来。清代学者们不仅对唐石经本身进行了精确的校勘与考证,还将其与传世的经书文献进行对校研究。现从版本优势和经书范本两方面对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进行探讨。一、唐石经的刊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刊刻石经的传统,其中儒家石经的刊刻开始于东汉的熹平石经,一直到清代共刊刻儒家经

    鸭绿江 2020年21期2020-10-14

  • 浅谈王石经的篆刻艺术
    261061)王石经(1833~1918),潍县城里(今潍城区)人,字君都、郡都,号西泉,别号甄古斋主,是清末民初名扬齐鲁声及天下的篆刻家。他一生爱好金石文字,善书篆隶,他的篆书高古博深,多取法古籀、石鼓文字及秦李斯篆,于金石意味中兼有端庄儒雅的气质;隶书博采汉碑佳作,风格规整,笔画沉厚朴实,强调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以古朴浑厚见长。当然,王石经最为世人称道的还是他的篆刻艺术,他的篆刻主要取法秦汉印,也从秦权、诏版、量、瓦等处有所借鉴,从集字到镌刻,笔笔见

    潍坊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7-03

  • 太原新见武周“晋祠华严石经”残碑
    国)。其中一通为石经顶部,明确写有:“大方廣佛花嚴經入法界品第卅九之十四卷七十三……”[1]姚远.晋源《华严石经》残石考据.文物世界,2019,(1).与经文对照,此三通《华严经》残碑分别为八十卷本《华严经》的卷五、卷十五和卷七十三。据此推断,此三通残碑与“晋祠华严石经”同出一脉,皆属唐译本八十卷《华严经》,略称为《八十华严》。“晋祠华严石经”又称“风峪石经”或“风洞石经”,原存于风峪口的风洞遗址内,因而得名。依据“晋祠华严石经”顶部题记及武周造字,石经

    史志学刊 2020年6期2020-04-23

  • 独一无二的“飞白书”
    的石碑——《熹平石经》,它就是由飞白书的独创者蔡邕参与编写的。《熹平石经》只用隶书一种字体镌刻,所以又被称为“一字石经”。《熹平石经》残石《熹平石经》拓本(局部)那为什么要在最高学府的门口立这么多石碑呢?原来,在古代印刷术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古人的书基本上是一个字一个字抄写出来的,抄来抄去难免有很多谬误。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家经典石刻本,《熹平石经》给人们校对版本、规范文字提供了准确的范本,保证了儒家经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工匠们从山上开采出大石块,打磨平整

    奇妙博物馆 2020年2期2020-04-15

  • 状元挑战赛
    1.以下三个著名石经中哪个石经的年代是最早的?A.《熹平石经》B.《三体石经》C.《开成石经》2.“十三经”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经典?A.儒家 B.法家 C.道家3.以下哪种动物不是六畜之一?A.雞 B.鹅 C.羊4.以下哪一个词语的寓意与鹿相关?A.高官厚禄B.寿比南山C.福如东海5.以下关于鼎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鼎原本是烹煮肉食的器具B.最早的鼎是用陶土烧制的C.在鼎的象形字中,鼎有四个足6.黄鹤楼在我国哪座城市?A.湖北省武汉市B.四川省成都市

    奇妙博物馆 2020年4期2020-01-07

  • 唐代人的“课本”
    三经,因为最早的石经完成于唐代开成年间,因此这些石经被称为“开成石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13部古书。儒家学说如何变重要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4000余件文物中,开成石经就占有100余件,为什么古人会不遗余力地开刻数量如此之多的石碑呢?这还得从这些石碑上的内容——十三经说起。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极其活跃,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但过度活跃的思想并不利于王朝的统治,所以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统治者们就十分重视统一主流学说。西汉时,汉武帝开始“独

    奇妙博物馆 2020年4期2020-01-07

  • 从两本宋拓汉石经的聚散看万中立与端方的交谊
    离不开两本宋拓汉石经的流传……颇可称异的交谊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年)正月二十七日,湖北汉阳人万中立突遭恶疾,竟然不治而亡,卒年四十有七。据湖北省博物馆馆员刘信芳:「万中立生于咸丰十一年,原名立,字欣陶,号梅岩(厓),湖北汉阳人。尝官江苏道员,好藏彝器、碑帖,时有甲东南之誉。」(杨先梅辑、刘信芳校注《杨守敬题跋书信遗稿》之《散氏盘拓本跋》注释四,巴蜀书社,一九九六年,第四页)可见,万氏当时以收藏而富盛名,而百年以往,知汉阳万氏者,已经屈指可数了。《清代官员

    紫禁城 2019年10期2019-10-24

  • 寂寞的“南宋石经
    题,是关于“南宋石经”的。可编辑部在讨论该选题时,觉得它过于“小众”,最终未获通过。而后,我们杂志社考虑做一个“良渚文化”的专题,而我的那位朋友正好是那方面的专家,我提议由他来为我们撰稿,便去他的单位,跟他商议选题策划方案。这次见面,我们聊完“良渚文化”,提及了“南宋石经”。虽然那个选题已被搁置,但朋友还是热情地带领我们前往他单位旁的孔庙,去观赏那部石经。于一间名为“石经阁”的建筑里,我见到了阵列其中的“南宋石经”,它们一块块竖立在那里,被玻璃鏡框严密罩护

    杭州 2019年42期2019-09-08

  • 中国古代碑石类博物馆起源及沿革研究
    公共教育——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可以说是一部官方的石质教科书。内容为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熹平石经制作于东汉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历时九年完成,立于河南洛阳的太学门前。太学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就是太学所在地。这里的石经可不是放在室内,而是立于太学门外,起到了最大程度的公共教育的功能。是由蔡邕牵头,经学家一同完成的。《后汉书 蔡邕传》还记载,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2019-01-27

  • Isolation and callus formation of Gracilariopsis bailiniae(Gracilariales, Rhodophyta) protoplasts*
    Jingyi (石经仪),CHEN Zepan (陈泽攀), ZHANG Yi (张毅)Marine Biology Institution,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Biotechn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063,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irst successful isolat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8年6期2018-12-22

  • 《开成石经》移动与否关系西安碑林申遗成败
    列于碑林的《开成石经》搬迁到北扩后新建的陈列馆中。方案确定后,反对之声一直不断。2018年1月,《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简报》亦称石经将被移徙,多名相关文物专家联名希望让石经留在原地,主要原因之一是移动会对石经造成损伤。笔者也一直关注此事,对于碑林扩建和众多读者的看法是一致的。更为重要的是,此前西安碑林看似已被封死了的申遗之路,或许会因为这次搬迁之争而“起死回生”。自2017年2月以来,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的《开成石经》遷与不迁争论不断,反对之声、抗议之声不绝

    新西部 2018年10期2018-12-12

  • 书法观典
    作品概况】《熹平石经》为蔡邕等书。因始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故称《熹平石经》,历时9年,共刻《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7部经典于46块石碑之上,因是官定经本,故称《汉石经》,字体均为隶书,又称《一体石经》。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观典赏析】《熹平石经》是刻于石碑上第一部官定儒家经本。以碑刻经可理解为印刷术发明前的一种图书编辑出版活动,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开创了我国

    江苏教育 2018年69期2018-11-02

  • 西安碑林?千面“石书”传承文明
    台孝经》和《开成石经》起,西安碑林就像磁场一般,不断吸引着更多碑石向它聚拢,成了“石头”的世界。时间长河中的“石质图书馆”创建于1944年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艺术博物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西安碑林

    生活文摘 2018年3期2018-09-29

  • 新寨嘉那,世界最大的嘛呢堆
    往世界最大的嘛呢石经堆转经的藏族同胞,是彩绘长廊下浮雕着经文和八宝吉祥图案的两人高的金色转经筒。五彩的经幡一条条在空中如幕飞展,起伏平缓的绿色青山环抱四周。红、黄、蓝、绿、黑、白巨大藏文六字真言石刻叠伫在房顶之上,由小块彩色嘛呢石以藏式砌石工艺层层垒砌的墙体内,可以看到里面高高堆起的嘛呢堆。转经嘛呢墙。用文字堆砌的石山。顺时针随着朝圣的人流转动。朝圣的人群中,有红衣僧人,有虔诚藏民,他们有的手中转动着嘛呢筒,有的捻着珠串口中喃喃有声,有的磕着等身长头,匍匐

    旅游 2018年9期2018-09-20

  • 史上最早的“微信体” ——“001号”讲解《开成石经
    65万字的《开成石经》,字字珠玑,信息量巨大,几乎每个字后面都有故事,都可链接碑林博物馆经典碑刻及《开成石经》拓片三伏天,又赶上暑假,在这个旅游的旺季,碑林博物馆001号讲解员杨烨没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时间,要想找他讲解,得提前一周预定、排队等候。刚讲了5分钟,杨烨身上的白衬衫就已湿透,每次讲解《开成石经》,他都会使出浑身力气。能文、会武,名字被写进旅游攻略,从22岁讲到41岁,杨烨“把讲解员干成了事业,干出了境界”,成了享誉业内的学者型、研究型讲解员。在杨烨

    当代陕西 2018年15期2018-09-01

  • 见证者讲述云居寺佛舍利之谜
    ,在房山区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内出土的这两颗佛舍利,根据当年一同出土的石函铭文记载,是隋炀帝赐予云居寺来保存,可是在铭文当中提到安置佛舍利三颗,佛舍利在经历了1400多年之后为什么现存的却只有两颗呢?丢失的一颗佛舍利究竟去往何方?云居寺有宝藏说到云居寺的石经,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云居寺石经山山腰分两层,凿有九个藏经洞,雷音洞为第五洞。九个藏经洞中,存放从隋朝到明朝的刻经石板41%6块,在第六洞的门楣上方有“宝藏”两字,这个是明代的大书法家董其昌所写。据史

    北广人物 2018年26期2018-07-27

  • 从《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探王国维史学思想
    篇》文字释读、魏石经考释、匈奴相邦印、井渠考、毛公鼎考释、史公年表考证、殷周制度研究和殷王世系考证等。这些问题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给予了详细阐述,并在《三十自序》《古史新证》等专著中总结了其研究方法。文章选取其中几个问题,通过《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与王国维著作的互读,来分析王国维在进行史学研究时,其学术思想及方法的形成过程。对王国维学术思想及方法形成过程的分析(一)魏石经考释《隶释》所载,“本据苏望民摩刻之本,字覇有颠倒错乱,前人皆谓是《左传》残字,国

    东方收藏 2018年10期2018-05-14

  • 石上经典(一)
    文化财富。《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历经汉唐,垂训千载。《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于碑石上的官定儒家经书,又名《汉石经》。熹平石经初刻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于光和六年(183年)完成。石经由46块碑组成,共200911字,原立于洛阳太学讲堂的东西两侧,遗址在河南偃师县佃户乡。《熹平石经》共包括《鲁诗》《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经文从右向左直行书写,书体秀美,为汉隶精品。《熹平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赵之谦印事
    过一方朱文印“汉石经室”,结体凝练,刀法娴熟。沈树镛请他刻这方印的时候,汉《石经》的拓本还没有买到,是预题以俟汉《石经》之来的室名。赵之谦在此印的边跋上记曰:“小莱阁及《石经》残字,闻尚在人间,韵初求而得之,铭其室以俟。癸亥秋,悲庵刻。”不久,汉《石经》竟为沈树镛花二百金买到,价可谓昂矣,不过拓本确佳。此本后面之跋,覃共写七页。赵之谦致魏锡曾书说:“然可厌特甚,此公学浅,胆大可恶。”当沈树镛买到了拓本之后,赵之谦为了祝贺他的如愿,又在那则边跋后面加刻了两行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大野记,石
    刻纹中。巴格玛尼石经墙,野生之魅长沙贡马乡。苍穹是上嘴唇,土地是下嘴唇,含着神秘的白昼。霜气浓重,荒野像无边无际的玄黄色丝绸,雄阔古朴。一匹马从我们身边驰过,马头上浮起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墙——3公里长的巴格玛尼石经墙,石头和八宝白塔构成了旷野深处的长城。石经墙的起点是经堂,遥对着冰雪净水汇成的雅砻江。守经堂的是67岁的班西喇嘛,他是本地人,在此守了17年,经堂是他四处化缘修建的。班西喇嘛的僧裙外裹了件很特别的棕色皮套,没有袖子,或许是每天都要磕大头,才这样穿

    四川文学 2017年6期2017-06-07

  • 晋祠藏风峪《大方广佛花严石经
    峪《大方广佛花严石经》□姚远 连颖俊《大方广佛花严经》是释迦摩尼成佛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期,如来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诸位菩萨第一次宣讲的内证法门,被誉为佛教一切教法的根本法论。风峪《花严石经》是武周时期则天女皇在晋阳完成的大型石刻群,现珍藏于晋祠博物馆奉圣寺碑廊。晋祠风峪花严石经武则天武周新字晋祠藏风峪《大方广佛花严石经》,略称《花严石经》或《风峪石经》,是首尾完整的八十卷《大方广佛花严经》方柱型石刻群,镌刻于武周称帝晚期

    文物季刊 2017年2期2017-03-24

  • 汉魏石经杂考
    【河洛文化】汉魏石经杂考王东洋(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汉魏石经包括东汉熹平石经、《典论》石经和正始石经,三者均开刻于当时的京城洛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汉魏石经由朝廷下诏刊刻,立于太学,供天下儒生观瞻临摹。在纸质书写材料尚未普及的汉魏时期,汉魏石经起到了统一经学、保存文化、宣扬教化的作用。汉魏;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典论》石经东汉熹平石经与曹魏正始石经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两大儒家经籍石经,一般被称为汉魏石经。汉魏石经具有重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2-23

  • 石版文章 ——杭州孔庙(杭州碑林博物馆)
    )孔子像南宋太学石经(局部)杭州孔庙,在西湖东南侧吴山脚下,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也是宋、元、明、清四朝孔庙所在地。说起杭州孔庙,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珍藏着一部弥足珍贵的南宋太学石经。我国古代的石经,这种刻在石头上的“教科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特色,被人们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而今留世的石经仅有西安碑林的唐开成石经、北京首都博物馆的清代十三经以及杭州碑林的南宋太学石经数处而已。如同南宋太学石经的流传史,杭州孔庙也是历经兴废。历经数代八百余年的历史,孔庙

    杭州 2016年3期2016-05-17

  • “鸿都石经”误说形成的原因
    071)“鸿都石经”误说形成的原因高斌(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鸿都石经”说形成可溯源于唐代《尚书故实》一书,历经宋代一些非经学著述的推衍,成为对汉代熹平石经的一种称呼。后人将形成的原因仅仅归结为时人分辨不清汉代太学与鸿都门学的位置与性质,而未能指出深层次原因。其形成的原因应体现为科举取士当中明经科较为保守的考察方式,加之汉代鸿都门学之后,文学艺术的社会地位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士人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士人对经学与文学艺术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9

  • 从日寇手中抢救《华严经》石刻
    地下是贮藏《华严石经》的洞室,二者上下重叠,有机配套的古老建筑……”唐朝皇帝大多崇信佛教,而晋阳又是唐王朝的龙兴之地,所以各帝刻意经营晋阳的佛教建筑。女皇武则天视晋阳如同商汤之亳、西周之岐,故而诏置晋阳为“北都”,龙驾凤辇亦不时巡幸晋阳。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请于阗国(古西域国名)高僧实叉难陀至东都洛阳,翻译印度佛典《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又由诗人宋之问经办,书法家吕仙乔等人书丹,于晋阳刻成《华严石经》100余通。这批石刻,稍逊于唐太宗李世民亲书《

    文史月刊 2015年12期2015-09-10

  • 青海高原上的德敦寺与石刻大藏经
    单位———和日寺石经墙,是迄今发现的全国最大的雕刻石群。海拔3300的青藏高原上,拥有世界石书艺术之最称号的石刻大藏经,坐落于德敦寺后山坡,距县府所在地75公里,北面由宁果公路可通过,距离约有10公里之远。关于此石刻大藏经文字记载不多,因为很多文章来自于许多人的口述记录,因此,对寺院、石经墙、地名、人名的文字标法和称呼也很不一致。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之东和日乡境内,有一座宁静而沉默的寺院因为一个宏伟壮观的石经墙而闻名于世,那就是德敦寺,全称德敦寺大

    群文天地 2014年4期2015-02-03

  • 图说(四十四)
    汉代隶书碑刻熹平石经蔡邕画像《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刻石,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由大学者蔡邕亲自书写儒家经典共7部,刻于64块石碑上,计二十余万字,其字为标准的八分体隶书,共用时九年方完成,碑立于洛阳太学门外,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蔡邕汉献帝时任左中郎将,故后人称他“蔡中郎”,他精于篆隶,尤以隶书著称,其书结构严整,变化自如。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南朝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称其书“骨气

    视野 2015年5期2015-01-06

  • 房山 您身边的世界地质公园
    刻大藏经——房山石经、我国仅有的22000多卷明版纸经、我国唯一一部77000多块汉文木刻大藏经——木版经。“四宝”:五尊铜佛、唐辽古塔、佛舍利、云居古钟。云居寺 佛教圣地 石经长城云居寺因经而寺,寺以经贵,是佛法云集之所。云居寺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它珍藏着世间绝无仅有的石刻大藏经和千年古塔。寺院坐西向东,经过辽代和清朝两次大规模修葺,仿佛面向东方伸开双臂的一个巨人,一手托着一座宝塔。五层院落、六进主殿藏金身,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

    旅游 2014年2期2014-02-14

  • 阮刻、朱注《论语》异文考*
    论语义疏》、唐唐石经等经文均取自何晏本,邢昺本亦如此,在朱注本前一直处于尊崇地位。而朱注本为元、明、清科举之钦定范本,至清末科举废除之前,亦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可见,二者时间流传之长、空间影响之广,非其它今本《论语》所可比及。然而,二者经文并非完全一致,体现在文本结构的分章与文本属性的异文的出入,具体勘比如下。一、分章不同体现的文本结构特征篇章比较的实质在于揭示文本结构形式的异同,其首先体现在篇章数异同上二者篇数相同,均为二十篇,主要区别在于章数。朱注本4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7-31

  • 《十驾斋养新录》石经校勘例证*
    《十驾斋养新录》石经校勘例证*唐 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5)钱大昕认为“经史当得善本”,故十分重视校勘。在其读书札记《十驾斋养新录》中,他以石经与传世文献互证。其中校勘例证有三十一例,包括以石经为准的二十三例,对石经记载怀疑并加以论证的八例,充分体现了他对“二重证据法”的灵活运用,也展示了钱氏严谨的治学态度。石经;校勘例证;治学态度一钱大昕于《十驾斋养新录》卷第四有言:“经史当得善本。”然因传抄覆刻,古籍多有舛误,故他十分重视校勘。尤其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8期2011-11-07

  • 《唐开成石经》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
    000)《唐开成石经》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吴丽君(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承德 067000)《唐开成石经》是唐代正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刊刻完成对唐代经籍用字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使经籍用字混乱状况得以控制,对社会用字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其选字观念与“字样”书相比,更加趋于合理;对社会用字中的合理成分进行了确认;同时使楷书在汉字中的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唐;开成石经;汉字;发展史《唐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朝廷下令刊刻的、用于规范经籍用字字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4-11

  • 论罗振玉对汉石经的整理与研究
    9)论罗振玉对汉石经的整理与研究赵立伟(聊城大学 文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罗振玉对汉石经的研究是和拓本的搜集、整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罗氏在编著《汉石经残字集录》的同时对汉石经作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石经残石之最初确认与拓本著录,石经经数碑数及行字考订,石经与今本文字比较,汉石经文献学价值的发掘。罗振玉;汉石经;整理;研究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贞松,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祖籍浙江上虞越东乡罗家村,出生于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4-11

  • 汉熹平石经历代著录考述
    252059)汉石经,又名熹平石经、一字石经、鸿都石经,汉熹平四年(175年) 始立,光和六年(183年) 刊成。经石立于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碑高一丈有余,宽四尺左右,刻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7部经书,共有经石46枚,29万字。作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刊立的石经,其在学术史、书法史、汉字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经学研究特别是经书用字以及校勘更具特殊意义。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本文拟对石经在历代著录的情况作一详细考察,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7期2010-03-23

  • 东土的“小西天”
    981年在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出土的佛祖肉身舍利,原珍藏在国家金库后又保存在首都博物馆,曾于2009年6月23日重回云居寺,并开始为期10天的公众观瞻。“舍利”原是古印度梵文,其本意是指尸体或灵骨。它们被看作是佛教徒修行正果的象征。而佛舍利则是特指释迦牟尼火化后遗存的固体物质。云居寺雷音洞出土的佛祖肉舍利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而且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两粒佛祖肉身舍利。房山云居寺更因其收藏有15000余块石经版而闻名遐迩。被人们

    北京档案 2009年11期2009-12-16

  • 藏族石刻艺术奇观
    长廊。浩繁的和日石经石经是刻制在石头上的经文。石经在全国多处可见,然而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和日寺的“和日石经墙”则堪称全国石经之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日石经墙位于泽库县城以西70多公里和日寺背面的小山梁上。这里,大小石经墙有四处,所刻的佛经主要为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三部,还有《当增经》、《普化经》和《噶藏经》等。几部洋洋巨著,其总字数约2亿,用石料达3万余块。经文要刻制在约2厘米厚的石板上,而这种质地较软、板面平整的石板料

    群文天地 2009年6期2009-09-10

  • 云居寺
    小姐先领我们参观石经库房。在这间库房里,像图书馆书库一样,摆放着一排排陈列架,但架上陈列的不是图书,而是石刻佛经,每块长、宽各70厘米,厚7厘米以上,两面有字,每面刻字800余,字迹端庄秀丽,刻工纯熟流畅,书法风格荟萃了隋唐以来11代书家之大成。这种石经被称为小版,多刻于辽、金两代,原来窖存于云居寺南塔旁的地穴之中,1957年开掘,1959年建石经库房后移藏于此,总共有10082块。走出石经库房,登上20级台阶,我们来到云居寺石经陈列馆。在这里,可以看到被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6年11期199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