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远
唐石经作为中国儒家经典石刻文献,选用了当时最好的经书版本,刻成后作为科举考试的范本立于太学门前,以供世人学子研读。其后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等原因,直到清代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才被学者重视并利用起来。清代学者们不仅对唐石经本身进行了精确的校勘与考证,还将其与传世的经书文献进行对校研究。现从版本优势和经书范本两方面对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进行探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刊刻石经的传统,其中儒家石经的刊刻开始于东汉的熹平石经,一直到清代共刊刻儒家经典文献七次。经历多次的朝代更替与战乱,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唐石经和清石经,其中又以唐石经刊刻的时间为最早,其善本价值更为突出重要。中国古代的书籍多是以抄写的方式流传,儒家经典在历代的传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讹误等问题。唐石经作为中国儒家经典版本的第三次刊刻,包含《周易》《诗经》等十二种科举考试必考的经典文献,它在校订经书典籍方面尤为精审,同时也有助于框定儒家经典的版本。因此,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在经学史上的意义上:一是唐石经作为经书范本,成为士人学子研读经典和参与科举考试的范本,不仅有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而且有助于儒家经典的流传;二是唐石经作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时间最早的儒家石刻文献,其选定的儒家善本不仅有助于后人校勘整理儒家经典,同时也是后人进一步研究唐代儒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版本优势上。唐石经作为官方指定刊刻的儒家石刻文献,选定的经书版本都是最优的本子。如下图《周易》选用的是王弼注本,其他如《尚书》选用的是孔氏传本,《尔雅》选用的是郭璞注本等等。其中唐石经首次将《尔雅》列为儒家经典进行刻石,对于保存《尔雅》这部中国第一部词典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唐石经不仅校勘了传世经书文献中的误读之处,还进一步规范了经书中的文字。唐石经的文字在体现唐人书法风范的同时,也确定并统一了相关文字的写法,推进了后世文字进一步规范化的进程。因此,唐石经在经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善本价值,为后世学者进一步研究唐代的儒学与经典要籍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图为《景刊唐开成石经·周易》
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还体现在它作为科举考试的范本优势上。唐石经刊刻后,作为经书范本立于太学门前,不仅是当时士人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而且有助于儒家经典文献的发展与传承。唐朝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主要有“明经”“进士”等科目,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由于前人刊刻的石经都已被毁坏,此时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便显得尤为重要。又因为唐石经每行只刊刻10 个字,继而转行另刻文字,十分便于拓印和装订成册。并且唐石经刊刻选用的字体为当时的通行文字,卷名用隶书,经文内容采用楷书书写。因此唐石经作为经书善本,在当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它在经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正因为唐石经本身在经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善本价值,所以后人对唐石经的校勘才会有着同样重要的学术意义。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和朝代更替,相比于前朝的石经文献,唐石经依旧是目前保存最早且最为完备的经书版本。又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和其文辞繁琐庞杂的原因,唐石经在宋、元、明三代皆不被重视,一直到清代学者们才开始对唐石经重视起来。清代学者们不仅利用唐石经校订传世经书文献,对唐石经本身的讹误也进行了一定的考证,对于进一步研究儒家经书历史文献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1]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37.
[2]景刊唐开成石经[M].北京:中华书局,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