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探王国维史学思想

2018-05-14 11:01史雪飞
东方收藏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王国维史学

史雪飞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对后世史学研究开创了新的风气。关于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学界多从二重证据法的运用及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介绍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一书共收录现存罗振玉和王国维往来书信974封,其中罗振玉697封,王国维273封,还有两家家属代笔的4封。收录的书信始于1909年,终于1926年,时间跨度近20年。《书信》中较多记录了两人的治学交流以及王国维治史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书信中所涉及的问题有《史籀篇》文字释读、魏石经考释、匈奴相邦印、井渠考、毛公鼎考释、史公年表考证、殷周制度研究和殷王世系考证等。这些问题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给予了详细阐述,并在《三十自序》《古史新证》等专著中总结了其研究方法。文章选取其中几个问题,通过《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与王国维著作的互读,来分析王国维在进行史学研究时,其学术思想及方法的形成过程。

对王国维学术思想及方法形成过程的分析

(一)魏石经考释

《隶释》所载,“本据苏望民摩刻之本,字覇有颠倒错乱,前人皆谓是《左传》残字,国朝臧玉琳始从其中分出《尚书》,孙渊如复作考二卷,此君粗浅,必不佳。今惜此书尚未到。拟作《魏石经考》一篇,并附以图……”可见王国维最初对魏石经进行考证,只是因为前人关于魏石经的著录不太详细。然而在考证过程中,他又发现文献对于魏石经经数的记载与传世拓本的经书、卷数不同,因而又提到自己的疑惑“……魏石经之立,本意在补汉石经……且古书记魏石经仅有《春秋》《尚书》,此却有《左传》,不得其解,尚待细考耳……”接着他就开始对石经的面积及石经的排版进行深入研究,“……近考得三字石经每行六十字,以此行款排比《隶释》所存残字,得《尚书·大诰》残石一段……又据《西征记》(《御览·碑门》所引),三字石经高八尺,今以丁氏残石量之,大率八字得建初尺一尺有奇,则六十字正得八尺许。其阔则《洛阳记》谓广四尺(此事指汉石魏石不明)则每碑三十行亦颇近之……”最后他又提出考证石经经数和碑数的方法,“……考之古书,魏石经唯有《尚书》《春秋》及《左传》三种,欲以二十五碑之数与碑之行数字数,可得碑字总数,再与三经字数相比,便可知其果有几经……”即用石经可容纳的字数与各经书字数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考证魏石经所刻的实际经书篇目。

(二)毛公鼎考释

王国维在1916年4月23日、25日致罗振玉的信中提到:“……今日作《毛公鼎考释》,拟专就诸家所略及未确字考之……知此‘楚赋即‘胥赋,‘楚‘胥皆疋声,得相通假也……”可见,王国维在治史学方面,开始注重使用音韵来对铭文等资料进行考释。这种利用音韵去推导文字的类推法,在《观堂集林》有详细阐述。

他认为,古器物上的文字有些不能释读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年代久远,导致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期间的文字变化;古器物上銘文的意思我们不能很通顺地理解,是因为古代的文字多假借字,从周到汉字音也屡次变化,对于假借的字我们不能每个都找到它的原字。他进而又谈到进行释读古器物铭文的人,要想做到没有一字不认识、没有一句话不明白的境界,这是不可能的,并且这样就会出现穿凿附会的说法。依据文献记载探求文意,考证古音以通假借之字,最后参证彝器以验证文字的变化。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中较多记录了王国维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通过《书信》与王国维著作的对读,我们清楚地了解到王国维不仅重视学习西方的研究方法,而且重视国内地下出土的新材料。对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他主张文献要与实物互相论证,即“二重证据法”;分析社会问题要根据史事、文物和制度来了解所研究的那个时代的具体状况;对于铭文释读要多学科相结合如音韵学、训诂学等;对于解决不了的新问题,要采取由此及彼、由甲推乙的方法,并且要保持阙疑的学术态度。

(作者工作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王国维史学
郭会卿教授基于“浊毒”学说治疗痛风经验
新、旧史学的更替
王国维:不能接受他们的欢迎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徐福松教授论治勃起功能障碍学术思想总结
《验方新编精要》学术特色研究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王国维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