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
- 新鲜猪心房室传导轴的显微解剖
前期,作者为人心房室传导轴的显微解剖建立了一套方法[5],但由于对象为福尔马林液固定后的心脏标本,因此在操作触感和方法上与新鲜标本仍有差异。为了更贴近精细化的临床手术操作,同时也为更深入地了解猪心房室传导轴的解剖结构,以期为心传导系统的显微手术提供参考,本研究将依托体视显微镜对新鲜猪心的房室传导轴进行显微解剖探查。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1.1.1 材料 猪心30 例(成年健康,冷冻保存),生理盐水若干,组织切片试剂。1.1.2 主要仪器 体视显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年3期2023-06-07
- 心电图干扰现象的产生机制与临床鉴别
的正确阅图。1 房室交界区干扰与干扰性房室脱节干扰可以发生在传导系统的不同层面,最常见于房室交界区。房室交界区是心脏传导系统的交通枢纽,激动在房室交界区可以前传心室也可以逆传心房[4],当干扰性脱节发生在房室交界区,即房室同时存在两个节律点,各自发出的激动在房室交界区相遇,由于各自的生理性不应期干扰了彼此在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造成房室在一定时间内各自独立的现象,称为干扰性房室脱节[5]。2 房室交界区干扰与干扰性房室脱节的机制2.1 生理性不应期的存在 生理
医学信息 2022年19期2022-12-18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起始部,呈等频性房室分离(图5)并持续1 min,遇窦性P波较QRS波群提前70 ms,QRS波群落入P波下降支,心动过速终止。该现象提示提前出现的窦性P波隐匿性激动房室结快径路,形成新的不应期;前一次激动经慢径路前传,从快径路逆传时,刚好遇到快径路新的不应期使逆传受阻,继而终止心动过速。SF-AVNRT伴房室分离现象,需与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鉴别。心动过速终止后PR间期140 ms,QRS波群形态正常。图4 动态心电图:两种心动过速交替发生图5 动态心电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6期2022-12-09
- 左心房起源的James束致短PR间期1例
刺激,可见1∶1房室传导,S1R1间期出现56、96 ms长短交替(图1)。图1 食管心电图示频率90次/min的S1S1定数刺激(10次)设置频率为110次/min的S1S1定数10次刺激,房室间仍为1∶1传导,S1R1间期固定为56 ms。当频率为170次/min时,可见1∶1房室间传导与2∶1房室间传导交替出现1∶1房室间传导时,S1R1间期固定为56 ms;2∶1房室间传导时,第1、3、5、7、9个S1刺激后的S1R1间期均不等(56~124 ms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5期2022-10-25
- A 型预激综合征经旁道下传激动掩盖原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时出现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图4),停止放电后,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恢复,给予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回撤大头至His位置,测量HV 间期正常,为43 ms。术后密切观察随访2个月,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仍未恢复,且患者有黑矇、乏力症状,遂给予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治疗。图3 Carto及X 线影像下消融靶点图讨论国内外文献有关预激综合征(WPW)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报道较少。WPW 房室旁道具有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引发或合并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原因考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4期2022-09-02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电图检查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见图5,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泵入维持心室率60~70次/min,症状逐渐缓解。经家属同意复查冠脉造影右冠近段局限性狭窄50%,伴斑块破裂征象,左室后支近段原支架通畅,前向血流TIMI-3级,排除急性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经过治疗5 d停用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波动在50~75次/min,行心电图提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见图6。治疗第8 d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I度房室传导阻滞,见图7。患者未出现头晕、黒朦、心悸等症状,病情好转出院。
黑龙江医药 2022年4期2022-03-25
-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房室传导文氏阻滞点未能测出的原因浅析
310014评估房室传导功能是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重要部分,房室交界区顺传有效不应期、房室传导文氏阻滞点与2 ∶ 1阻滞点的测定是反应房室传导功能的必要指标[1-2]。房室交界区顺传有效不应期即为S1S2负扫描刺激法时,P2波后不再出现R2波时的最长的P1P2间期。文氏阻滞点即为出现房室文氏传导时的最低刺激频率。2 ∶ 1阻滞点即为出现2 ∶ 1房室传导时最低刺激频率。房室交界区的顺传有效不应期正常范围为220~450 ms,文氏阻滞点正常值≥130 次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03-22
-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S3后出现1∶2房室传导)综上,S3心房激动顺传时,分别经左侧旁路与房室结慢径路同步不等速引起2次心室激动,形成1∶2房室传导现象。讨论1∶2房室传导是指一次心房激动同步不等速分别沿两条应激性和传导性不同的传导径路顺传至心室,并引起两次心室激动的电生理现象,也称为双重心室反应[1]。目前国内报道的1∶2房室传导现象以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较为多见,其次是房室单旁路引起。本例患者系房室旁道与正道同步不等速传导引起的1∶2房室传导,并非房室双旁道引起。房室旁路形成1
心电与循环 2021年4期2021-08-03
-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性期前收缩、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要求进一步检查于2020 年9 月22 日就诊。体检:呼吸13 次/min,血压135/7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0 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初步诊断:窦性心律,心率64 次/min,偶发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未顺传,房性心动过速1阵,频发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14 322 次,部分呈间位性,间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
心电与循环 2021年2期2021-04-09
- 快慢径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考虑患者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现象,R-R间期交替变换为心动过速时分别经慢径路、快径路交替前传。遂于CS行S1S2程序性期前刺激,能诱发心动过速,但未检测到双径路现象。成功在左侧游离壁距CS口5 cm处消融房室旁路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示室房分离。于CS行S1S2刺激,在S1S2 500/310 ms时可见明显房室跳跃现象(图3A),给予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S1S2刺激,在S1S2 450/250 ms时可见明显房室跳跃现象(图3B)。反复心房和心室刺激
上海医学 2021年2期2021-03-09
- 三种不同左房室瓣修复策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左房室瓣关闭不全的远期疗效对比研究
1-2],由于左房室瓣、室间隔和左心室腔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加上收缩期左房室瓣前叶前向运动(SAM征),患者更容易发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为了纠正SAM征和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在进行Morrow手术的同时常对左房室瓣进行干预。左房室瓣置换存在抗凝相关并发症以及生物瓣远期毁损等问题,因此左房室瓣修复显得更有优势[4-5]。HOCM患者常用的左房室瓣修复技术包括“Edge-to-Edge”左房室瓣成形术和“Sliding”左房室瓣成形术联合左房室瓣成形环植入术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10期2020-10-29
-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性早搏,1次落于房室结不应期未下传;间歇性一度I型房室阻滞;心率变异性异常。2 讨论心电图主要特征:窦性频率无明显变化时,PR间期呈“渐短-短暂恒定-渐长”周期性变化,无QRS波脱漏。仅见图1中P’波落于T波升支未下传使PR间期变化规律被打断,形成似不典型文氏现象。单看图1首先需考虑二度I型房室阻滞,但图1前后邻近片段图始终无QRS波脱漏,可排除此诊断。PR间期间期变化考虑以下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为房室结双径路或房室旁路。PR间期出现长短交替改变,常因房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期2020-05-13
- 特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贺鹏康 周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一般情况下AVNRT是由于房室结区双径路(快径、慢径)不应期匹配,形成折返,导致心动过速发生与维持。常见的类型为慢-快型,即激动经房室结慢径前传,通过快径逆传(图1),此种AVNRT一般被称为典型AVNRT。对于正常人的尸检发现,21位患者中,左、右侧后延伸均存在的占65%,只有右侧后延伸的占3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9-10
- 不典型房室文氏现象伴房室结双径路传导3例
跳跃式延长,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3)快径路呈长PR间期型高度阻滞呈4∶1传导;(4)慢径路呈4∶3文氏现象伴窦性反复搏动。图1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慢径路4∶3文氏现象伴窦性反复搏动例2患者男性,43岁,冠心病、PCI术后。查体:血压115/75mmHg,心率86次/min。动态心电图昼夜可见PR间期均呈短、长两组,以长PR间期为主。图2上、下两行系MV5连续记录,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0.76s,PR间期由0.38s→连续4个出现0.40s→0.
心电与循环 2019年4期2019-08-08
- 预激综合征旁道消融术后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ll进一步证实了房室旁道的存在[1]。预激综合征人群发病率约1‰~3‰[2],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成功率超过 90%,手术创伤性小、安全性高且能达到根治目的。本文报道预激综合征消融术后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农民,64岁,因“阵发性心悸15余年,再发2个月”入院。患者15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悸,心率最快达270次/min,伴一过性头晕黑曚,于当地医院行室上速射频消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7期2019-08-01
- 心房颤动伴II°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及心电散点图的形态特征研究
时会伴随着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因此临床中会发生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II°房室传导阻滞病理特征处于I°房室传导阻滞和III°房室传导阻滞间,这就提升了诊断的难度[1]。因此临床中需要更加可靠、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诊断方式。本次就心房颤动伴II°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进行研究,分析心电散点图的形态特征,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为4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2019-07-23
- 双结病伴房室结双径路1例
过缓;(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426ms)。24h动态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多以心动过缓为主(心率:32~104 次 /min,平均 56 次 /min);(2)频发二度Ⅱ型~高度窦房传导阻滞;(3)偶见房性期前收缩1次;(4)一度至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较长)为主;(5)PR间期呈短(0.22s)、长(0.38~0.71s)两组,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6)偶见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加速的室性逸搏共8次;(7)≥2
心电与循环 2019年2期2019-04-10
- 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
生相互干扰现象,房室脱节也叫做房室分离。临床针对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诊断与治疗高度重视,并加强了对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诊断分析,提高对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检测与诊断水平,及时准确的判定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患者的病情是后期提高治疗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我院抽取的一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 建议以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获得的实验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8月接收并进行诊断的一例不完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期2019-01-21
- 二度房室阻滞伴房室干扰形成假性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芝 徐瑛1 概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传导系统某部位的不应期出现病理性异常延长,冲动自心房向心室传导的过程中,传导速度延缓,或者部分甚至全部冲动不能下传心室的现象。房室阻滞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阻滞,在心电图上很常见[1]。房室阻滞可以是一过性、间歇性或持久性的。前两者除器质性心脏病变,也可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其他一些心内/外因素引起,而后者一般都是器质性病变或损伤的结果。真正的房室阻滞是房室传导系统的病理性改变所致传导能力减弱的结果。如果是功能性房室传导障碍,房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12-29
- 心电图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3例
郑新权 张国强房室结在部分人群中存在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截然不同的传导通路,表现为房室结出现纵向的功能性分离,即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是一种常见的电生理现象,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占10%~30%,并且多在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发现[1]。本文例举在常规及动态心电图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3例,分析其发生机制。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男性,44岁,阵发性胸闷心悸2年。常规心电图(图 1)示:窦性心律(68次/min),多数PP间期(除P4P5间期与P9P10间
心电与循环 2018年5期2018-10-11
- 心房颤动伴Ⅱ°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及心电散点图的形态特征
往往并随着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临床常常出现误诊或漏诊病理性的房室传导阻滞。Ⅱ°房室传导阻滞的病理特征在Ⅰ°房室传导阻滞和Ⅲ°房室传导阻滞之间,所以临床想要诊断心房颤动伴Ⅱ°房室传导阻滞更为困难[2]。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归纳和总结了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并建立了相关心电图诊断标准,但是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够理想,还是会出现漏诊和误诊,所以临床需要一种更为可靠,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的诊断方法[3]。动态心电图是一
系统医学 2018年9期2018-07-21
-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波无关),示完全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房室阻滞;室性逸搏心律或交界区逸搏心律伴左束支阻滞。动态心电图(图2):24 h内自觉症状无变化情况下记录到房室阻滞表现不同的A、B、C、D、E、F 6种心电图。 A(16∶30)同常规心电图:窦性PP间期0.78~0.80 s;LBBB型逸搏间期1.50 s,完全房室分离,提示三度房室阻滞。B(20∶49)PP间期0.90~0.92 s;LBBB型逸搏间期1.65 s;R3提早出现,QRS变窄,其前有相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2
- 《思考心电图之158》答案
:(1)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长PR间期房性心动过速。通过食管导联(EB)可以测得RP-E间期90ms,并且RP-E间期<RP-V1间期,呈现偏心性特征,因此基本可以排除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另外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逆行传导至心房的激动顺序由下往上,因此逆行P波(P-波)在下壁导联理应倒置,而本图P-波在下壁导联呈现明显直立的特点,同样可以排除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多数PR间
心电与循环 2018年4期2018-02-09
- 一度房室阻滞伴其他心律失常时心电图易漏误诊的原因分析
谈剑诚 胡伟一度房室阻滞伴其他心律失常时心电图易漏误诊的原因分析谈剑诚 胡伟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出现一度房室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并不少见,伴窦速易形成P波和T波融合;伴明显窦缓易出现房室交界性逸搏和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伴房早未下传更多见;伴窦性反复搏动时与房室交界性早搏难鉴别;伴有二度AVB或房室结双径路易出现房室交界性逸搏或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伴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此时需与三度AVB鉴别。本文就一度AVB伴其他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10-20
- 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世磊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屈宝泽 刘仁光 王世磊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虽不常见,但发作时常有连续数十个P波不能顺传,并伴心室停搏(逸搏不能及时出现),常引起晕厥甚至猝死。从临床意义角度较持续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更应引起重视。这次教学查房结合1例患者平时心电图QRS波群正常、活动心率加快时出现2:1→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黑矇)的临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电生理资料,对临床关注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王医师(研究生)患者女性,59岁,以“心悸、气
心电与循环 2016年2期2016-12-21
-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许原1 房室交界区前向传导的测定方法1.1 S1S1刺激测定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1.1.1 分级递增法 以高于自身心率10~20 次/min的频率起搏心房,连续给予10~15个S1S1刺激,观察起搏时房室交界区能否1:1下传,如果房室交界区能将心房冲动1:1下传心室,则提高刺激频率5~10 次/min后重复上述S1S1刺激,直到房室结传导出现文氏下传现象(文氏点)和2:1下传(2:1点)为止(图1)。1.1.2 连续递增法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5年3期2015-09-01
-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应用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传导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技术与应用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传导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黄 玥 孙小平 李忠杰房室结双径路折返引起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旁道参与折返形成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1]。房室结双径路和隐性房室旁道并存时,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折返环路,可诱发多种类型的心动过速,较难鉴别。现结合部分病例进行简单介绍。1 电生理特点1.1 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房室结区出现纵向的功能性分离,可在房室
心电与循环 2015年5期2015-06-26
- 《思考心电图之137》答案
P波,因此考虑为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缩伴室房逆传,R11后逆行P波较R4后倒置略浅,考虑为交接性期前收缩与窦性P波的融合波群。R5后可见倒置P波形态与R4、R11后倒置P波一致,因此考虑为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缩伴顺传阻滞,其形成原因为一次较长的前周期导致房室结前向不应期延长,从而引起期前收缩顺传阻滞。下图R3、R9与上图一致,为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缩,不同的是其后未见倒置P波,表明逆传受阻,使得窦性P波可规则出现并重叠在T波上升支未顺传。R4后P-R间期明显延长至30
心电与循环 2015年1期2015-06-01
-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临床应用(9)
——房室结双径路的少见电生理表现
应用(9) ——房室结双径路的少见电生理表现李则林李忠杰房室结双径路及多径路传导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电生理现象,常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通过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了解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判断其伴发的心律失常特征[1]。1 形成机制大部分情况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为快径路不应期长,传导速度快;慢径路不应期短,传导速度慢。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分级递增或程控期前刺激,可以使激动在不应期较长的快径路内发生阻滞
心电与循环 2015年4期2015-05-24
- P-R间期过度延长伴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度延长伴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孙艳丽 杨林森 郑新权患者男性,41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短5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后查动态心电图(图1)A、B、C、D为一段连续记录的动态心电图,P波形态一致,P波频率由快变慢过程中,P-R间期是逐渐延长的,并伴有QRS-T波群的脱落。P-R间期在0.56~0.64s,>0.35s。A、B、C 3段P-R间期的进行性延长,直至QRS-T波群脱落结束文氏周期,以及QRS-T波群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缩短,符合二度Ⅰ型房室
心电与循环 2015年4期2015-05-24
- 房室交界区对房性期前刺激的反应方式
脏电生理与心电图房室交界区对房性期前刺激的反应方式叶沈锋 李忠杰心脏各部位对房性期前刺激会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方式是心脏各部位电生理特征的表现,其实质是不应期的体现,是心脏电生理的基础。通过观察这些反应可研究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特征,理解复杂电生理现象并分析其形成机制等,进而运用于临床[1]。房室交界区包括房室结及希氏束,并且两者的电生理特征大相径庭,使得房室交界区比心脏其它部位对房性期前刺激的反应方式更为复杂。由于常规心电图以及食管导联均不能记录
心电与循环 2015年3期2015-05-16
- 心室起搏心律伴不完全性干扰性窦−室房室脱节1例
全性干扰性窦−室房室脱节1例但 晴1,郑小琴1,李腾京1,张琰飞1,周军荣1*(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853)干扰性窦−室房室脱节;感知心房心室起搏心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9岁,因“尿检异常伴血肌酐升高4年余”入院。2013年12月4日住院临床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4期伴肾性贫血;(2)心律失常,阵发房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器植入;(4)高血压Ⅲ级,极高危;(5)慢性支气管炎。入院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3期2015-04-21
-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对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电生理的影响
朱俊国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对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电生理的影响朱俊国目的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冠状静脉窦(CS)电生理的改变进行探讨。方法72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在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 测量其CS电生理值;手术后再测量一次其值, 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测冠状静脉窦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ERP)的值以及其有效不应期的离散度, 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2015-03-10
-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二度Ⅰ型及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017100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二度Ⅰ型及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袁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功能科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100心电图房室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到心室。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的部位[1]。阻滞可以是部分性的(第一度或第二度),也可能为完全性的(第三度)[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传导速度减慢,激动通过房室传导延迟,但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到心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电激动自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2014-06-09
- R-P间期/P-R间期呈反比关系的再认识
-R间期正常此时房室结有效不应期(ERP)大致为P波波峰至T波波峰(图1中CA段),相对不应期为AB段,虽然原则上房室结不应期应从C点算起,但可能因R波更明显及P波、R波相距较近,且间距亦固定,所以多数学者都习惯采用R波为房室结不应期的起始点,而以R波作为房室结不应期的起始点其实质就是因P-R间期较短,将P波、R波近似地看作一点,于是R-P间期就成为衡量房室结不应期的决定性指标。如图1的AB段为相对不应期,此阶段发生的心房激动,如房性期前收缩、不完全性干扰
心电与循环 2014年3期2014-06-07
-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不一1例
田 吴 祥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不一1例杨玲伶 李晓霞 何方田 吴 祥患者女性,82岁,临床诊断:心动过速原因待查。上、中、下3行系动态心电图不同时间同步记录(图1):上行显示窦性P-P间期0.91~1.02s,频率59~66次/min;有两种P-R间期和QRS形态:(1)P-R间期0.12s,其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5s,起始部顿挫为“δ”波,符合B型预激波形特征,如R1~R3搏动;(2)P-R间期0.24~0.27s,其QRS
心电与循环 2014年3期2014-06-07
- 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分析
R间期不固定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分析许金兰 郭美琴 储诚华 王晓华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改变。方法 对44例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典型二度房室阻滞莫氏I型现象揭示房室结双径路的发生率最高,以心动过缓及夜间为主,室性早搏次之。结论 慢径路传导所致的过度延长PR间期影响心脏的电和机械活动匹配或房室同步,长时间将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动态心电图报告需加以强调。PR间期不固定;慢径路传导;过度延长PR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6-05
- 房室分离在分析心电图中的临床价值
——附1例报告
张兆国 李立华房室分离在分析心电图中的临床价值 ——附1例报告张兆国 李立华房室分离;心电图;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房室阻滞病例:患者男,66岁,主因慢性腹泻2年,加重1周住院,入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入院时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律和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交替,存在房室分离现象(图1),考虑电解质紊乱造成的心电图改变,急查血钾2.9 mmol/L,经补钾和补镁治疗3 d后,心电图恢复正常。图1 房室分离心电图房室分离指在某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心脏有两个起搏点发放冲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5-25
-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传导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刘 星 刘小青房室结双径路参与传导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吴 浩 张蔚璘 谢 玮 刘 星 刘小青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折返环路包括房室结-希浦系统、房室旁道、旁道同侧的心房与心室肌,折返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顺传至心室,从房室旁道逆传至心房,心房与心室的期前刺激或自发的期前收缩均可诱发,当合并存在房室结双径路时,可表现出不同的电生理特征和心电图表现。本文介绍4例房室结双径路参与传导的顺向型AVRT,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
心电与循环 2014年2期2014-05-16
- 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功能的电生理研究
华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功能的电生理研究欧阳微娜 李乔华目的 通过食管心房调搏术测定房室传导系统的电生理参数来判断房室传导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心动过缓测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和心动过速查因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入选者均于术前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并对74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房室传导功能降低的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试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其中69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4-04
- 《思考心电图之134》答案
,明确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1S1刺激后R-R间期380ms,频率158次/min,对比刺激前,发现下壁导联QRS波群的假性“s”波及V1伪“r”波消失,QRS波群之后可见明显P-波,在Ⅰ、aVL倒置,在V1直立,P-波倒置深度Ⅱ>aVF>Ⅲ,食管导联R-P-E间期90ms,V1R-P-间期110ms,明确为左(后)侧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一次S1刺激后QRS波群假性“s”波及伪“r”波立即消失,食管导联同样未见明确P-波,
心电与循环 2014年4期2014-03-03
-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临床应用(4)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基础
: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1、R1,S2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2、R2。余分别以此类推。(5)S-P间期: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电脉冲经食管至心房开始激动时的时距。(6)S-R间期:从S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在S波有效起搏心房,但其后P波不清楚时代表房室传导时间。(7)P1-R1(
心电与循环 2014年4期2014-03-03
-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六)
——房室阻滞
,李中健1 概述房室阻滞是指由于房室交界区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致使激动发生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部分或全部),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电解质紊乱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患者。根据阻滞程度不同,可分为Ⅲ度:一度为房室间传导时间延长,但心房激动全部能传到心室;二度为部分激动不能传至心室;三度则全部激动均不能传至心室,故又称为完全性房室阻滞。引起本病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最常见,如风湿性、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感染;(2)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常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6期2014-02-08
- 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合并右房室瓣反流患者中球囊扩张术的应用价值
次成功应用经皮左房室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患者,此后在我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单纯左房室瓣狭窄的疗效已经明确,但对于合并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疗效如何?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1-3]。本院自从1986年开展PBMV以来,已完成PBMV术4 000余例。本研究选择左房室瓣狭窄合并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患者220例,以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0期2014-02-08
- 预激综合征并急性心肌梗死能同时发生正路和旁路阻滞吗?
0 s),提示并房室或束支阻滞[1]。入院后即行急诊PCI术:左前降支近段90%狭窄,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III级;左旋支中远端 (左优势型)99%狭窄,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I级。术后心电图 (图2):V1-V5导联ST段回降到等电位线,T波变为倒置 (前壁心肌得到有效再灌注);但Ⅱ、Ⅲ、aVF导联出现新的ST段抬高0.1~0.2 mV,示下壁急性心肌损伤。同时出现PR间期延长 (0.11 s→0.14 s),δ波、QRS变窄 (0.19 s→0.16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9-14
- 房室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心电图1 例
正常的传导系统是房室结- 希氏束- 浦肯野系统;除此之外,还可能同时存在多条电生理特性不同的传导途径,如房室旁路、房室结双径路。而同一患者同时存在房室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的情况比较少见,下面1 例比较全面地表现了这种房室多径传导的心电图特征。患者男,60 岁,因“反复心悸7 年”来医院门诊。动态心电图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 ~图3)。图1 可见窦性心律,P-R 间期0. 09 s,QRS 波宽大畸形并且起始部钝挫,可明确诊断预激综合征,提示存在房室旁路。图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6期2013-07-29
- 功能性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调查显示功能性右房室瓣关闭不全 (TR)是右房室瓣病变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占到全部瓣膜疾病中的23% ~53%[1],且约有62%单纯性左房室瓣关闭不全的人群中会合并存在功能性右房室瓣关闭不全[2],由于该病常对患者右心功能造成损伤,因此会对患者生活质量等产生极大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本研究对功能性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早期干预措施,现观察与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在本院选取50例功能性右房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2012-11-10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分析(附1例)
性逸搏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显著ST段压低;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查心肌标志物:GOT、CK-MB、cTnI未见明显阳性表现。入院后予护心、溶栓(尿激酶)、改善循环、升心律血压等处理。复查心肌标志物示:GOT86u/L、CK-MB104 u/L、cTnI5.05ng/ml。复查心电图(图2)示:ST段在Ⅱ、Ⅲ、aVF呈弓背向上型略抬高,Ⅱ、Ⅲ、aVF 呈 QS 型,TⅡ、Ⅲ、aVF倒置,ST段在Ⅰ、aVL呈水平型略压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急性下壁心肌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8期2012-09-15
- 干扰性房室分离解读
界性或室性激动在房室交界区发生绝对干扰所形成的分离,称为干扰性房室分离(interference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房室交界区是干扰最易发生的部位,也是分离的好发部位。伴有心房或心室夺获者,称为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无夺获心搏者,称为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1 心电图特征1.1 窦性心律与交界性心律并存窦性心律与交界性心律并存形成房室分离的双重节律,其类型有窦性心动过缓与过缓的交界性心律并存、窦性心动过缓与交界性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3期2012-07-25
- 迷走性房室阻滞动态心电图分析
1000)迷走性房室阻滞动态心电图分析潘懿坤,李永华,朱志坚(大理学院大理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目的:探讨迷走性房室阻滞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通过对48例迷走性房室阻滞患者的年龄及发生时间的观察,研究年龄与房室阻滞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迷走性房室阻滞多见于40岁以下,多发生于夜间睡眠(心率减慢)时。结论:迷走性房室阻滞属于功能性,无需特殊治疗,更不必安装永久性人工起搏器。迷走性房室阻滞;发生年龄;发生时间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阵发性房室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6期2012-05-08
- 阵发性房室交界处心动过速后加速性室性逸搏逆传致房室交界处搏动节律重整1例
1199)阵发性房室交界处心动过速后加速性室性逸搏逆传致房室交界处搏动节律重整1例谈剑诚,程有伟,查晴,张天贶,张大东(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上海 201199)心电图;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处心动过速;室性逸搏;节律重整[1]谈剑诚,高永雯.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伴慢径路文氏现象及快径路蝉联现象[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 1580.R541.7B1008-0740(2012)02-0138-02患者,男,51岁。因胸闷1周,加重1天入院就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1-04
- 肺部感染诱发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图初步诊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右旋心。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抗结核,消炎治疗,营养心肌,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并复查心电图,作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min,PR 间期0.13 s,QRS波群时限0.14 s,Ⅱ,Ⅲ,aVF 呈 rS 型,V1呈 qRS 型,V2-3呈RS型,V4-6呈rS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右旋心,室内阻滞。动态心电图未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见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形态同室性逸搏心律。考虑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年2期2011-08-15
- 心房颤动伴长 R-R间期的临床意义分析
性心律时是否存在房室传导阻滞。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作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6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其R-R间期>2.0 s指标中,夜间睡眠组分别为:46例(100%),7例(15.2%);白天活动组分别为:14例(100%),5例(35.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睡眠组7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白天活动组5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有2例出现Ⅰ度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1期2011-02-10
- 急性心肌梗死致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的临床探讨
梗死致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的临床探讨池莲花 黄露 刘志兰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致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方法对207例AMI患者在入院48h内记录常规12导联或18导联心电图。结果207例AMI中早期出现房室阻滞的有23例,其中三度房室阻滞有11例,出现阻滞的心肌梗死部位多数为下壁、正后壁、右室。结论急性下壁、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比其他部位心肌梗死更容易引起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三度房室阻滞当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可致心肌电生理特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年1期2011-01-04
- 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旁道2∶1阻滞1例
0)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旁道2∶1阻滞1例马琼芬(大理学院大理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预激综合征;房室旁道2∶1阻滞;心悸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藏族,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再发5 d前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呈间歇性发作,未进行过系统诊治。此次因症状再发来我院以“心悸原因待查”就诊。体检:BP 120/70mmHg(1mmHg=0.133 3 kPa),R18次/min,HR=80 bpm,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
大理大学学报 2010年12期2010-09-22
- 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因素的分析
李学文最常见造成房室结传导阻滞的因素中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使房室结传导功能受到影响。1 先天性房室结阻滞根据是否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分为两类:孤立性先天性房室结阻滞和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先天性房室结阻滞。孤立性先天性房室结阻滞,多数作者认为有明确的家族倾向。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先天性房室结阻滞有两种原因:一是胚胎时期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如房室结缺如。是心脏结构异常导致房室结移位,传导路径延长。2 继发性房室结阻滞2.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3期2010-02-17
- 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5例分析
0237)阵发性房室阻滞是指在1∶1房室传导(或偶有2∶1房室阻滞)时,突然发生心房冲动反复受阻,引起暂时性的房室传导完全阻滞。阵发性房室阻滞(paroxysmal atroventricular black,PAVB)是一种呈突发而持续的房室阻滞,而其房室传导正常,这种阻滞与心率的加速或减慢变化是相对应的[1]。1 临床资料5例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7~9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平时有胸闷、心悸及黑朦等症状,因晕厥发作来
中外医疗 2010年1期2010-02-10
- 阵发性房室阻滞致心源性晕厥1例分析
,呈3∶2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Ⅱ导联记录:示窦性P波。开始3个QRS波宽大畸形,ST段太高,考虑为短串室速。继之连续9个P波未下传,终末前出现一个QRS波呈宽大R型(箭头指)为室性逸搏。连续9个P波未下传,第1个P-P间期突然延长(P1~P2间期),而后P-P间期逐渐缩短,但均未下传,呈现阵发性房室阻滞。Ⅲ导联示未见窦性P波,QRS波宽大畸形,R-R不一致,尖端上下扭转,呈尖端扭转型室速,继之呈一条直线心室静止。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1房室阻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8期2010-02-09
- 探讨心电图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结传至心房肌,经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总时间。正常成人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12~0.20 s,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最短为0.08 s,最长为0.18 s。P-R间期随窦性心率的增加而缩短,反之相应延长,这一特性在儿童中表现更明显。P-R间期主要反映了激动在心房内和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情况[1],其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探讨如下。1 P-R间期延长主要以P-R段延长为主1.1 Ⅰ度房室阻滞 正常成年人≥0.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4期20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