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喜烈
(解放军总医院心脏无创检测中心,北京100853)
连续3次或3次以上窦性或房性激动与交界性或室性激动在房室交界区发生绝对干扰所形成的分离,称为干扰性房室分离(interference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房室交界区是干扰最易发生的部位,也是分离的好发部位。伴有心房或心室夺获者,称为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无夺获心搏者,称为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窦性心律与交界性心律并存形成房室分离的双重节律,其类型有窦性心动过缓与过缓的交界性心律并存、窦性心动过缓与交界性心律并存、窦性心律与加速的交界性心律并存、窦性心动过速与交界性心动过速并存。
(1)不完全性干扰性窦-交房室分离
①窦性P波与交界性QRS波群暂时脱离关系。P波位于QRS之前,PR间期小于基本窦性PR间期,P波位于QRS之中,P波位于QRS之后至T波顶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图1)。
②P波出现于交界性心搏的T波降支以后,便可夺获心室。意外的情况发生于交界性心搏的ST段内的窦性P波,下传夺获心室并伴有干扰性PR间期延长。
不完全性干扰性窦-交分离常见于窦性心率减慢低于交界区起搏点自律性以后,便出现干扰性房室分离,窦性心率加快以后,又可夺获心室。
图1 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干扰性房室分离
图1中,窦性P波规律出现,心房率57次/min,RR匀齐,心室率60次/min,P与R无关系,干扰性房室分离。
(2)完全性干扰性窦-交房室分离
①窦性节律与交界性节律并存。
②每个窦性P波均落入交界性心搏的绝对不应期内,相当于交界性QRS至T波顶点的一段时间。
③无心室夺获:完全性干扰性窦-交分离常见于心脏手术以后的1周内,多数是窦性心动过速与交界性心动过速并存。心肌水肿、炎症消退以后,恢复窦性心律。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少见,只要作较长时间的记录,总有室上性激动夺获心室的机会,交界区的激动也有机会夺获心房。
窦性心动过缓与室性心律并存、窦性心律与加速的室性心律并存、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并存、窦性心律与心室起搏心律并存等都可形成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图2、图3)。由图可见,窦性P波与室性QRS波群无关系;存在窦室夺获心搏。
(1)不完全性干扰性窦-室房室分离
图2 窦性心律,加速的室性心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图2中的患者,男,40岁。窦性心律,QRS时限0.08 s,QT 间期0.36 s。自第3 个 QRS 波群起为加速性室性心律,心律77次/min,后两个室性搏动伴室房传导,倒数第3个QRS波之后的P-波为窦性激动与室性激动共同引起心房除极产生房性融合波。
图3 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和室性融合波
窦性P波规律出现,与室性心动过速的激动在心室内发生干扰,产生室性融合波,连续在交界区干扰时,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2)完全性干扰性窦-室房室分离
未见有窦室夺获。窦性节律、房性节律、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与室性节律或心室起搏心律并存,不仅容易出现房室分离,也容易形成室性融合波及干扰性室内分离(图4)。
图4中患者,女,64岁。窦性P波顺序发生,心房率75次/min,RR间期匀齐,心室率78次/min,P与R无关系。应该夺获的P波仍不能下传心室,为干扰与阻滞并存的房室分离。
①房性节律与交界性节律并存,出现干扰性房室分离;②房性节律与室性节律并存,出现干扰性房室分离;③交界性心律与室性节律并存,出现干扰性房室分离;④窦性节律或异位节律与室性并行心律或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并存,出现干扰性房室分离,经常出现室性融合波。
干扰性房室分离的产生机制由下列多种因素综合而成:①窦房结自律性降低,一旦低于交界区起搏点的自律性强度时,交界区起搏点便发放激动与窦性激动在房室交界区连续发生绝对干扰,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②低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赶上或超过窦性或房性节律的频率时,即可在交界区与一系列室上性激动发生绝对干扰,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③交界区存在生理性房室传导中断。由于生理性单向阻滞区的存在,交界区发放的快速激动与一系列房性快速激动在交界区内发生绝对干扰,形成双重快速心律之间的干扰性房室分离。通常干扰性房室分离持续时间短暂,只要P波落入房室传导系统的生理性相对不应期及反应期内,就可下传夺获心室。
图4 窦性心律,加速的室性心律,干扰性房室分离
干扰性房室分离,是交界区以下部位起搏点的节律对窦性或房性节律的连续干扰,与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不同,干扰性房室分离不是房室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