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对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电生理的影响

2015-03-10 08:06朱俊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心律房室冠状

朱俊国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对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电生理的影响

朱俊国

目的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冠状静脉窦(CS)电生理的改变进行探讨。方法72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在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 测量其CS电生理值;手术后再测量一次其值, 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测冠状静脉窦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ERP)的值以及其有效不应期的离散度, 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用程序刺激S1S1500、400、350、300、280 ms分别起搏CS近端(CSp)及CS远端(CSd), 分别测量CSd~CSp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CSp~CSd的A波传导时间, 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的CSp、CS中端(CSm)、CSd 的ERP 均较术前延长, CS的ERP离散度较术前减小, 但CS的A波传导时间改变不明显, 这可能是由于房室结慢径消融术使迷走神经发生了改变。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冠状静脉瓣;电生理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 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形式。其主要患病人群呈年轻化, 大多为青壮年[1]。患者发病时会表现出心情烦躁、容易紧张、浑身乏力, 严重时可能出现心绞痛、晕厥甚至引发短暂休克等临床现象。在临床治疗上, 多选用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且成功率高达99.5%, 是当今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最佳方法[2]。患者经过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 其快径电生理变化是护理人员观察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将冠状静脉窦的电生理变化情况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经过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的观察指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本院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72例患者, 年龄13~77岁;患者中男43例, 女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排除其他类型心脏疾病及心脏病史, 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测无异常。

1.2 方法 将选取的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在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 测量其CS电生理值;手术后再测量一次其值, 比较分析其手术前、后测量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2例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与术前CSp、CSm、CSd的ERP比较均有所延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72例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和术前分别应用程序刺激S1S1500、400、350、300、280 ms起搏CSp及CSd, 其ΔT(P→D)及ΔT(D→P) 均无明显变化,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72例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CS各部位ERP的变化(±s, ms)

表1 72例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CS各部位ERP的变化(±s, m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部位 术前 术后 t P CSp 215.67±23.78 221.62±17.64a -5.106 <0.0001 CSm 223.78±16.77 228.93±20.04a -4.096 <0.001 CSd 218.63±39.37 246.37±20.32a -2.293 0.026

表2 72例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CS的A波传导时间的变化(±s, ms)

表2 72例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CS的A波传导时间的变化(±s, ms)

注:术后与术前比较, P>0.05;ΔT(P→D)表示CSp~CSd的A波传导时间, ΔT(D→P)表示CSd~CSp的A波传导时间

刺激周长(ms) △T(P→D)△T(D→P)术前 术后 t P 术前 术后 t P 500 41.86±8.16 43.14±7.69 -0.312 0.789 44.51±8.41 45.78±9.46 0.258 0.128 400 42.56±8.32 41.89±8.14 -0.127 0.881 41.25±9.26 44.93±8.92 1.231 0.189 350 41.89±8.12 42.12±8.26 -1.621 0.287 43.85±8.56 44.59±8.87 0.863 0.782 300 42.43±7.89 41.26±7.96 -0.432 0.763 44.26±9.12 45.10±7.98 0.568 0.245 280 42.85±7.84 42.14±8.01 -1.121 0.281 43.41±7.42 45.12±8.43 0.751 0.314

3 讨论

3.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表现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表现为心悸、烦躁、紧张、乏力、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晕厥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其中由于其心室率过快,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排血量和脑循环血量, 从而引起患者脑部或心脏部位短暂性缺血, 进而引起晕厥。心脏收缩频率太快或其舒张期太短都会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当其发作时, 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及每搏量明显减少。如若患者其他心脏功能正常, 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维持心排血量及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但如果患者还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则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引发射血分数显著降低, 从而对血流动力造成显著影响[3]。

3.2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 近年来, 后位法已成为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它是指在Koch三角后下方基底部分别放置30°右前倾与45°左前倾的消融管, 并将导管顶端放置在三尖瓣环与窦口之间。在整个房室结慢径消融实施的过程中要采取温控模式, 严格控制温度, 在55℃时,以30 W左右的功率进行放电, 观察心率变化, 10 s内若没有出现结性心律, 则要微调消融管寻找靶点, 直至找到出现结性心律的靶点, 并进行2 min左右的巩固放电。房室结慢径相融常常以结性心律的出现作为有效标志[4]。找到出现结性心律的靶点后, 对其放电出现连续性结性心律, 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在间歇性心房起搏下放电安全可靠。若在消融时出现其他意外情况, 则要立即停止放电, 可改用“能量滴定法”进行消融。在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 会对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有些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没有A2H2型跳跃的现象出现, 从而造成心跳过速不能被触发, 进而会影响医护人员观察房室结慢径相融成功终点标志。当此类情况发生时, 一般可以选取静脉推注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 对其进行重复刺激[5]。

3.3 术后的生理变化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经过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 其相关的生理情况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房室结慢径相融术对局部心肌造成了损伤, 从而延长了慢径区域心房肌ERP;CSp距离慢径区域近, 故此在经过手术后CSp的ERP也相应延长。远离慢径区域的CSm和 CSd的ERP值延长不能用局部心肌损伤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造成的CS多部位ERP的改变并不是完全由于局部心肌损伤所引起的。在本次研究中, 患者在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比术前的CS各部位的ERP延长、离散度减小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房室结慢径消融术会造成患者出现去迷走神经效应[6]。但是局部心肌造成的损伤无法合理的解释远离慢径区域的CSm和CSd的ERP延长的原因, 所以局部心肌损伤不能完全合理的解释房室结慢径消融术造成的CS多部位ERP的改变, 本实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后CS各部位的ERP延长、离散度减小可能与房室结慢径消融术的去迷走神经效应有关。

综上所述,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其CSp、CSm、CSd的ERP比术前均延长, CS的ERP离散度比术前均减小, 而CS的A波传导时间和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 可能与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导致的去迷走神经效应有关。

[1]李鼎, 李学斌, 苑翠珍, 等.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室房阻滞现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 22(5):391.

[2]王雪, 王祖禄, 梁延春, 等.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0, 24(1):34-38.

[3]韩冰, 曾秋堂, 张毅刚, 等. 慢径消融时出现交界区心律伴室房逆传阻滞意义的再探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 22(6):518-520.

[4]齐书英, 何振山, 崔俊玉, 等. 702 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 7(1):266-267.

[5]李洁, 高树军, 齐书英, 等.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 2012:12.

[6]姚辉, 王祖禄, 梁延春, 等. 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S1): 93.

Influence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slow pathway ablation on coronary sinus electrophysiology in AVNRT patients

ZHU Jun-guo.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Jiangsu Tai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 Taizhou 2253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hange of coronary sinus (CS) electrophysiology in atrial ventrie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atrioventricular node slow pathway ablation.MethodsThere were 72 diagnosed AVNRT patients by intra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Their CS electrophysiology was detected before atrioventricular node slow pathway ablation, and the detection was made after operation as well. Outcome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value and dispersion of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before and after atrioventricular node slow pathway ablation (P<0.05). Program stimulation was applied for S1S1500, 400, 350, 300, 280 ms in pace-making for CS proximalend (CSp) and CS distal-end (CSd). The difference of A wave conduction time in CSp~CSd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atrioventricular node slow pathway ablation (P>0.05).ConclusionAVNRT patients have prolonged ERP of CSp, CS middle-end (CSm), and CSd after atrioventricular node slow pathway ablation, 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fter operation, CS has reduced dispersion of ERP and unchanged A wave conduction time in CS. That may be caused by changes of vagus induced by atrioventricular node slow pathway ablation.

Atrioventricular node slow pathway ablation; Coronary vein valve; Electrophysiology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01

2015-07-20]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心律房室冠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冠状切面在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