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明
如果主导心律为窦性心律,附加心律为异位心律,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司空见惯;但如果反过来,异位心律为主导心律,而窦性心律为附加心律,则无疑是特殊病例。相对于普通(常规)病例,特殊病例更少见,迷惑性较大,需要灵活分析,也要求分析者具备较强的分析技巧,甚至挑战常规思维。
特殊病例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技巧的绝佳教材。特殊病例的心电散点图形态特殊,反映特定的心脏电生理机制。本文以具体病例为例,试图联合运用3种散点图,结合散点图的数学模型,总结此类病例的分析技巧。
患者女,61岁,心悸、气短数天。查24 h动态心电图,其心电散点图如图1所示。
如图1(扫描文题右侧OSID码,看彩图)所示,时间散点图几乎全程分层,或2层,或3层。逆向技术显示,2层时段为频发房性早搏二联律,其中顶层为SN层,底层为NS层;3层时段中底层为NS层之延续,顶层为SN层之延续,中间层基本在NS层及SN层中间,类似频发室性早搏代偿完全的时间散点图。逆向技术显示,顶层SN层中N搏相关之P波圆钝,系窦性P波;S搏相关之P波低平,为房性异位P′波(图2)。在此时段,P′-QRS-T波群占主导地位,而窦性P-QRS-T呈散在、延迟出现,且P′P+PP′=2P′P′(1)P′表示房性P波, P表示窦性P波,则PP′代表房性联律间期,P′P代表代偿间期,P′P′代表房律周期。。由此可见,3层等间距的时间散点图并不只见于代偿完全的频发室性早搏[1],此时中间层为房性异位心律占主导地位的SS层,而散在出现的窦性心搏类似代偿完全的“镜像早搏”(窦性心搏延迟出现,实为“窦性逸搏”)。图1显示中间层向后延续为上、下起伏的单层,提示房性异位心律完全占据主导地位;而3层时段是房性异位心律伴传出阻滞时,窦性心搏以逸搏的形式出现,填补主导心律(房性异位心律)传出阻滞所形成的长周期。
全心搏92 472个,正常心搏仅有30 776个(约33.3%),本例房性心律(66.7%)占主导地位。如图3所示,全心搏Lorenz散点图在等速线以上全是粉色的房性点集,等速线以下全是蓝色的窦性点集。隐藏房性点集,单独显示正常心搏的Lorenz散点图,发现分布在等速线上的窦律点集(NNN)只占少数(图3A、图3C);其右下方是大片密集的二联律点集(SNS),SNS右上方可见稀疏的早搏后点集(SNN),提示窦律背景下有少量的房性早搏;窦律背景下的早搏前点集(NNS)自然重叠在二联律点集(SNS)的右下部。粉色的房律点集(SSS)分布在等速线,覆盖了全部的窦律点集(NNN),提示房性心律的自律性与变异性类似于窦性心律;分布于短长周期区的粉色点集,代表房性心律与窦性心搏的反复交替,总体上看呈不规则形,实际上包含3种成分——早搏点集(NSN)、连发前点集(NSS)和连发后点集(SSN)。如图4所示,房性心律合并二度Ⅱ型传出阻滞伴窦性逸搏的Lorenz散点图图型,显示了它们的位置及走向(NSN、NSS、SSN点集的走向随NN、SS周期的长短组合及变异性而变化);3种成分重叠成一片,从分时段散点图中可以看到它们分开的情形,见图4A。
A: 全程时间散点图及所选时段的1 h时间散点图;B: 1 h时间散点图放大图(04:12—05:12)
A:房早二联律;B:房早三联律;C:房性并行心律,房性心搏之间有倍数关系;D:房性并行心律间歇性传出阻滞,窦性逸搏;E:房性并行心律,窦性逸搏;F:窦性心律,房性早搏
从颜色上看,左上象限一色粉,右下象限一色蓝,坐标原点及x轴正侧粉压蓝;分别显示可见,粉蓝重叠时,粉多蓝少;从形态上看,酷似频发室性早搏合并二、三联律的差值散点图[2]经左右翻转+水平翻转(等同于顺钟向旋转180°)后得到(图4)。从形式上看,延迟出现的窦性心搏填补了一次房性心律“主动”脱落所形成的长周期(2倍的SS周期),类似窦性心律中室性早搏干扰一次窦性心搏而代偿完全,所以延迟出现的“窦性逸搏”相当于代偿完全的“镜像早搏”。这不仅形成了与室性早搏呈中心对称的差值散点图(图4D),而且形成了与室性早搏呈中心对称的Lorenz散点图(图4C)。结合数学模型与实际记录的散点图可知:SNSS点集分布于第Ⅱ象限,主轴斜率-0.5;SSNS点集分布于第Ⅳ象限,主轴斜率-2;NSSN点集分布于第Ⅰ象限角平分线;SNSN、NSNS分别分布在第Ⅱ、第Ⅳ象限角平分线;NNSS点集与NNNS点集重叠在x轴正侧;SSSN点集分布于y轴正侧;房律点集(SSSS)与窦律点集(NNNN)集中在原点及其周围。
A: 全心搏Lorenz散点图;B: 全心搏差值散点图;C: 正常心搏Lorenz散点图;D: 正常心搏差值散点图
A:分时段Lorenz散点图(22:37—23:40);B:分时段差值散点图(22:37—23:40);C: A图顺钟向旋转180°,酷似频发室性早搏合并二联律的Lorenz散点图;D: B图顺钟向旋转180°,酷似频发室性早搏合并二、三联律的差值散点图;E:房性心律合并二度Ⅱ型传出阻滞伴窦性逸搏的Lorenz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模型[3]:窦律周期(NN)略长于房律周期(SS),NSN、NSS、SSS、SSN为正方形的4个顶点,保证了SN-SS=SS-NS,即SN+NS=2SS(2)N表示正常心搏,S表示房性心搏,NS代表联律点间,SN代表代偿间期,SS代表房律周期。差值散点图各特征点集可由相关的Lorenz散点平移后得到[4],如SSS→SSN→SSSN、SSN→SNS→SSNS等
基础心律房性并行心律+窦性心律(平均心率65次/min,最慢心率49次/min,最快心率89次/min;心搏总数为92 472个,其中窦性心搏30 776个,占33.3%,房性心搏占66.7%)。心率变异性降低(SDNN为95,SDANN为91,SDNN Index为50,rMSSD为25,三角指数为25.6)。大量房性早搏二联律,部分时段为房性并行心律合并二度2型传出阻滞伴窦性逸搏,可见大量窦性逸搏夺获二、三联律。
本例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最大困惑是主导心律诊断为“窦性心律”还是“房性心律”。相应地,延迟出现的心搏应该要诊断为“窦性逸搏”还是“房性逸搏”?长周期出现的原因是窦房阻滞还是房性心律伴传出阻滞(二度Ⅱ型)?如果主导心律诊断为房性心律,那么究竟是房性“自主心律”还是房性“并行心律”?
这确实是一个挑战常规思维的特殊病例。常规病例总是以窦性心律为主导心律、异位心律为附加心律,窦性心搏占绝对优势。如果窦性心搏只占1/3,房性心搏占2/3,临床医生通常会把多数的房性心搏误认为窦性心搏,而把少数的窦性心搏反认作房性心搏。
本例从时间散点图上的双层二联律时段入手,得到“窦性心搏的P波圆钝略高,而房性早搏的P′波低而平坦”的结论;SN、NS层向后延续的过程中突然正中间多出一层,前后对照可知,长周期后延迟出现的心搏确实是窦性心搏(P波圆钝略高),表现为向后延续的SN层,而多数P波低平的QRS波群为房性心搏,连续出现就形成了NS层与SN层中间的SS层,NS+SN=2SS,提示“窦性逸搏”的出现并没有打乱房性心律的节律,表明房性主导心律是房性并行心律(有保护性传入阻滞,节律不受外来节律的干扰),而不是房性自主心律(自主心律没有保护性的传入阻滞,其节律随时重整)。
本例的基础心律为房性并行心律伴传出阻滞、窦性逸搏,附加心律为窦性心律。本例的特殊性表现总结如下:① 房性并行心律以主导心律的形式出现,究其原因是房性并行心律的自律性增高,达到或略超窦性心律的自律性。Lorenz散点图的特征是窦律点集(NNN)与房律点集(SSS)重叠在等速线。② 房性并行心律不仅有保护性的传入阻滞,而且还有间歇性的传出阻滞。当长周期出现时,窦性心律从“超速抑制”中解脱出来,随时发出激动填补漏搏,形成了“代偿完全”的窦性逸搏,所以差值散点图相当于频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差值散点图横、纵坐标正负反转(水平翻转+垂直翻转)。Lorenz散点图也有类似的变化,但特征性没有差值散点图强。③ 本例窦性心律的频率在50~89次/min(心动周期在670~1200 ms,图2C),窦房结功能应该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房性并律心律,Lorenz散点图应呈正常的棒球拍状。通常房性并行心律的Lorenz散点图呈倒“Y”字形[5-6],主要是由于常见房性并行心律的自律性远小于窦性心律;房性并行心律不会连续出现,多以单发早搏的形式散在出现,窦性心律占绝对优势。房性并行心律是附加心律,一般不会超过半数。
总之,如果没有心电散点图提供的宏观视野,要判断主、附心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时间散点图到Lorenz散点图,再到差值散点图,我们不仅看清了长短周期的变化规律,而且看清了主、附节律相互竞争、相互干扰的结果,即房性并行心律在多数时段占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房性并行心律的电生理特性:房性并行心律的自律性多数情况小于窦性心律的自律性,也可达到或超过窦性心律的自律性(如本例);房性并行心律有保护性的传入阻滞,其节奏点不受外来激动的干扰;房性并行心律有间歇性的传出阻滞,自律性低的房性并行心律有间歇性的传出阻滞,自律性高的房性并行心律也不例外。本例中虽然房性并行心律的自律性高于窦性心律而成为主导心律,但仍然存在二度Ⅱ型传出阻滞。而窦房结总能不失时机地发出激动填补主导心律的漏搏,从而形成特征性极强的“颠倒乾坤”的差值散点图。
综上所述,3种心电散点图联合运用,在特殊复杂心律失常的快速分析中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