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
- RR间期与持续性心房颤动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颤动病人不同单次心搏测量获得的LVEF和SV水平存在较大变异性[2]。以往对于心房颤动病人通过计算多个心动周期测量指标平均值能够提高心功能评估准确性,但操作较为繁琐,无法在临床大规模普及[3]。有研究显示心房颤动病人如连续2个RR间期比值接近1,则紧接单次心搏测量指标可准确反映心功能水平[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42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RR间期与持续性心房颤动左室收缩功能间相关性。1 资料与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22期2023-11-25
- 基于乌因斯坦模式的心肺复苏注册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梅 黄素芳 江敏心搏骤停致死、致残率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最有效的紧急救治措施。尽管近年来心肺复苏已逐渐普及,但抢救存活率仍偏低,欧美国家院内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为7%~26%[1-2],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为5%~20%[3],而亚洲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仅为3%~6%[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强调,提高院内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是急诊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指标,是救治能力的重
中国护理管理 2023年5期2023-06-16
- 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早期评估心搏骤停病人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
吴晓弟, 黄响玲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大动脉搏动消失, 导致生命终止。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 约有45%~70%存活的病人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 表现为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1-3],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寻找准确的评估手段对判断存活的病人神经功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视神经鞘是硬脑膜的延续, 当颅内压升高时, 压力经由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传递到视神经周围, 导致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安徽医药 2023年3期2023-03-14
-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搏骤停患者中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搏骤停,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心搏骤停者生存率最低[1-2]。心搏骤停可造成多脏器严重缺血缺氧损伤,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心搏骤停救治的重要技术。对于CPR救治后不能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可以提供强大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支持,ECMO联合CPR是心搏骤停患者CPR救治的重要延伸策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11期2023-01-04
- VVI起搏模式的散点图
38 min,总心搏81 286 次,起搏心搏81 160 次,室性搏动126次,平均心率60次/分,最快心率72次/分,最慢心率59次/分。24 h t-RR 散点图及Lorenz-RR 散点图分别见图1z,图2z。选择典型的分时t-RR 散点图及相应的Lorenz-RR 散点图分别为图1a、b和图2a、b;其对应的典型片段心电图见图3a、b。所有起搏心搏叠加见图2c。图1 例1的24 h及选择性时段的t-RR 散点图图2 例1的24 h及选择性时段的L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5期2022-12-06
- 急性心肌炎病人发生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分析
常、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2-3]。因此,加强对急性心肌炎病人早期症状的识别并积极干预,对降低病人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身体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心搏骤停发生后4 min内为最佳抢救时机,在这一时间段内,如果给病人实施有效心肺复苏,或识别心律失常,尽早除颤,极有可能挽回病人生命。国外有研究指出,急性心肌炎病人发生心搏骤停可能与心包积液、收缩压下降、C反应蛋白(CRP)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7期2022-09-29
- 2020 AHA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七)
——成人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主要推荐意见总结
ES(1)当识别心搏骤停事件时,旁观者应同步及时激活急救反应系统并启动心肺复苏(CPR)。(2)高质量CPR包括在尽量缩短按压中断时间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按压深度和频率。(3)对于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突发心搏骤停,尽早除颤联合高质量CPR是患者生存的关键。(4)给予肾上腺素联合高质量CPR可促进生存,特别是对于不可除颤心律患者。(5)意识到所有的心搏骤停事件不具有同质性对患者的良好结局很关键,很多情况下需特殊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如电解质紊乱、妊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1年3期2021-12-04
- 10秒钟之内的决断(上)
——心搏骤停的漏诊
冯庚迅速确诊心搏骤停是及时展开复苏的前提。能够迅速对心搏骤停患者做出诊断的急救者必须具备两点:诊断意识和诊断技术,两者缺一不可。历届国际基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规定,对心搏骤停的确诊时间必须在10 s之内[1],我们能够做到吗?对心搏骤停的诊断似乎并不困难,记住心搏骤停的典型发病特征,然后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号入座”即可,看上去非常容易。但有时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并非如此。大量事实证明,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年5期2021-11-30
- 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复苏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除颤联合心肺复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6.05%(3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显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2021-11-05
- 机械按压对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0031)中国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整体病死率仍很高,在北京存活出院率为1.3%[1-2]。高质量的CPR能够提高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是高质量CPR的核心,人工按压质量和理想CPR的要求差距很大。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也有50%以上达不到美国心脏协会(Ame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1年8期2021-09-13
-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心搏类型识别研究
作用。特征提取是心搏分类的关键环节。目前已有学者对心搏分类进行了研究,使用包括形态特征[2-3]、小波特征[4]、高阶统计特征[5]、Hermite函数[6]、QRS振幅矢量[7]、QRS复合波面积[8]和间期特征[3]在内的各种特征进行心搏分类。常用的用于心搏分类的算法有:线性分类器[9]、决策树[8]、支持向量机[2,10]、随机森林[11]和KNN[12]等。Ayar等[8]基于遗传算法提取特征,并使用C4.5算法进行分类。Zhu等[2]将支持向量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1年4期2021-09-02
- 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对不同年龄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预测价值研究
,严重者可能发生心搏骤停甚至导致死亡,不仅对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也给医护人员带来繁重的压力。大多数患者在病情恶化前数小时会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的警告[1-4],因此,医护人员借助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早期识别出高危患者,提前做好充足的抢救准备,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早期改良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由呼吸、心率、收缩压和体温4项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构成的一项简单且易于医护人员掌握,并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16期2021-08-19
- 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提要:目的:探究心搏骤停患者接受自动体外除颤仪与心肺复苏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肺复苏干预,实验组给予自动体外除颤仪与心肺复苏联合治疗,分析2组心搏骤停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心搏骤停患者,其复苏成功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40.00%,P0.05);实验组急救消耗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心搏骤停是心脏障碍的一种,其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4期2021-08-13
- 围术期非心脏手术呼吸心搏骤停相关麻醉因素回顾性分析
00)围术期呼吸心搏骤停是一种少见但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不良事件, 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严重威胁患者预后[1]。 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发生率从5.7/10 000[2]到17.61/10 000[3]不等。 2015年,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围术期24 h内呼吸心搏骤停发生率作为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围术期麻醉相关呼吸心搏骤停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对提高麻醉质量、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1年3期2021-05-13
- 自动式胸外心脏按压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529200)心搏骤停是人类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指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心搏骤停,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1]。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心搏骤停后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病死率接近100%;在得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后,病死率可下降20%~30%[2]。但心肺复苏效果受到急救设备、急救操作手法等因素的影响,徒手进行心肺复苏不仅操作难度大,同时对急救人员的体力有极大要求。自动式胸外心脏按压仪也被称为心肺复苏
医疗装备 2021年4期2021-04-15
- 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300100)心搏骤停是指患者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打击引起的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心功能突然丧失,导致循环中断,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又称为突发性心搏骤停或意外性心搏骤停。在发生心搏骤停的几分钟内,患者可能猝死。心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心脏障碍,发病率较高,而心脏除颤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心搏骤停患者的有效方式[1]。心脏除颤即为采用特定药物或医疗器械终止心脏颤动,除颤依方法不同可以分为3类:(1)电除颤,通过除颤器放电除颤;(2)
医疗装备 2020年18期2020-11-14
- 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对急诊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214000)心搏骤停为急诊常见的严重心脏功能障碍,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脉搏停止、昏迷、瞳孔散大等,若未及时进行抢救,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心肺复苏为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主要方法,但复苏成功率较低,因此,需寻找有效的方法联合进行抢救[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体外除颤仪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中,且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急诊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
医疗装备 2020年18期2020-11-14
- 基于集成学习的束支传导阻滞识别方法
据单元长度分为单心搏模式和多心搏模式.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在给出分类结果后都应聚合为整例心电图的诊断结论.希氏束分为左右束支,按阻滞类型可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束支传导阻滞会导致心室肌激动延迟和异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时限延长和形态异常.本文重点研究基于静息12导联心电图的束支传导阻滞的自动化诊断,自动诊断结果最后交由医生进行诊断核实,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具体研究适用于多导联心电图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ulti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4-08
- 心搏骤停复苏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363000)心搏骤停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病死率极高,复苏后综合征或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失败、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1]。随着紧急医疗服务系统及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概率明显增加。但有研究指出,恢复自主循环后仅有2%~12%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可恢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心搏骤停复苏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
医疗装备 2019年24期2020-01-17
- 基于单心搏活动特征与BiLSTM-Attention模型的心律失常检测
-CNN)来分类心搏形态。Rajpurkar等[5]采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通过便携式心电贴检测心律失常。Übeyli等[6]将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用于心电图心搏分类。但他们都没有综合考虑到心博的局部性与整体性特征的结合。LSTM模型是由Hochreiter等[7]提出的一种对RNN的改进模型,它通过构建专门的记忆单元来存储历史信息。LSTM模型是用来处理序列数据的,往往忽略未来的上下文信息,而双向LSTM模型(Bidirectional LSTM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9年10期2019-10-18
- 心搏骤停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福州35001)心搏骤停可以引起的全身多脏器损伤,其机制众多,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其中一项研究热点。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反应在IRI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造成心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为IRI。缺血再灌注后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引起严重的氧化应激反应[1]。这些氧化剂可能影响除颤成功、组织存活及CPR后脑神经康复。因此,通过了解心搏骤停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可以反映机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23期2019-10-08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心电图心博识别
率过快或过慢或者心搏不规则都可称为心律失常,通常分为有生命威胁和没有生命威胁两种[2]。部分心律失常事件偶尔发生,虽然可能无直接生命威胁,但为了避免产生可能的恶化也需要及时防范治疗,通过动态心电图长时间记录心电信号才能捕捉到这些偶尔发生的事件。为了捕捉这些事件,心搏的识别非常重要。心电图心搏识别属于医学领域的模式识别,心搏自动识别可以提高心电图分析效率,也是当前快速增长的心电数据分析的必然趋势。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来识别心电图心搏类型通常包含心电信号的预处理(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年8期2019-08-31
- 尽早电除颤对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61%[1]。心搏骤停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临床也称之为突发性心搏骤停或意外性心搏骤停。心搏骤停需立即抢救,抢救不及时可能引发患者脑组织损伤,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死亡。电除颤指采用一定量的脉冲电流在极短时间内对患者采用电击方式进行除颤[2]。近年来,尽管针对心肺复苏(cardiac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无论是院外心搏骤停还是院内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率和患者存活率仍较低[3]。美国和欧洲的院内心搏骤停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9年7期2019-07-25
- 2018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建议的国际共识关于心搏骤停期间或之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更新解读
断更新,旨在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然而,目前心肺复苏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研究表明院外心搏骤停的生存率为6.7%~8.4%[2],临床医生在心肺复苏的诸多方面仍存在较多挑战和困惑。成年人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引起的心搏骤停发生率较高,来自7个亚洲国家的数据显示,成年人院外心搏骤停(OHCA)VF/pVT发生率为4.1%~19.8%[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27.9%[4],欧洲国家为4.4%~50.0%(平均为2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20期2019-07-12
- 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体会
要开展心肺复苏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心肺复苏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心肺复苏和心肺复苏仪心肺复苏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和24h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复苏时间分别为(5.68±2.27)min和(14.47±3.03)min,对照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复苏时间分别为(8.21±2.54)min和(19.76±3.81)mi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1期2019-07-09
- 大鼠心搏骤停复苏后早期存活率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00)窒息是导致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常见的原因,大鼠窒息法心肺复苏模型常常在基础实验中被用来反映及研究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1],由于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复苏成功率较高,可以形成明显的心脑缺血性损害,为国内外研究机构广泛采用[2-3]。有研究表明,在心肺复苏期间及恢复自主循环(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常合并生化指标的异常,如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血糖异常等,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
重庆医学 2019年9期2019-05-30
- 单源交界性激动的多样化表现三例
)。提示上述3型心搏,是同源性交界性早搏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交界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R1、7、10)及前传阻滞(P-9)。图1 例1图,说明见正文例2女,35岁。临床诊断:妊娠;心律失常。图2为动态心电图片段。基本节律为窦性,似可见4种心律失常:①交界性早搏(图2A之R2、6、13,图2B之R7、9);②“室性早搏”(图A之R9);③交界性逸搏(R10);④二度房室传导阻滞(AVB;P11之QRS脱漏)。但前3种异位激动的联律间期不等,异位激动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1期2019-03-02
- 心搏骤停的促发因素你了解吗?
646000)心搏骤停的具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音消失、脉搏和血压测不到、呼吸断续呈叹气样。心脏停搏后10秒钟内,意识丧失,一短阵抽搐后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心脏停搏后30秒钟,患者会发生昏迷。心脏停搏后30~60秒钟后出现瞳孔散大的情况。近年来,我们在网络上或者纸质媒体上常能发现一些人死于心脏骤停。心搏骤停又称心脏骤停,心跳骤停等。心脏出现问题,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丧失,导致人为的非创伤性死亡,病发突然,死亡率极高。经数据研究显示,正常男性的发病
人人健康 2019年15期2019-01-12
- 心搏骤停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搏骤停是临床发病危险的重症之一[1]。有研究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每年死于心搏骤停人数大约为54.4万,心搏骤停已成为临床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2]。大多数突发性心搏骤停是由于心室颤动引起,而控制心室颤动的首选是立即采取电除颤。心搏复苏成功与否和适当的除颤方式、除颤时间密切相关,同时与入急诊抢救室时间密不可分[3- 4],但与心搏骤停后病人什么时间进入急诊室进行抢救是否有关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日间与夜间进入急诊室抢救、除颤方式与除颤的时间对心搏骤停后病人抢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1期2018-07-27
- 老年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
325035)心搏骤停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死亡率比较高〔1,2〕,部分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心脏功能恢复〔3〕,但存活率不高,心搏骤停对脑和心肺的损伤已明确〔4〕,但心搏骤停对肾脏的损伤研究不多。本研究观察老年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后肾脏功能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温州医科大学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身体健康老年者50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心源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7期2018-04-17
- 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生成匹配模板的心搏分类方法
n),若采用逐个心搏检测的方式,工作量巨大、易产生误判[2]。为了提高分析效率和分类方法的普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生成可变宽心电模板,并匹配心搏的方法。选取心搏的QRS波群(即正常心电图中幅度最大的波群)特征值为聚类特征向量,使用经过波形反混淆(DEMIX)纠错的K均值聚类生成可变宽心搏模板,建立心搏模板库,使用心搏模板库对心电信号进行匹配分类。最终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心搏分类算法的准确性和分类效率,为动态心电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了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8年4期2018-04-09
- 心肺复苏新指南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病人中的应用
11458)呼吸心搏骤停是临床急诊科常见危急症状,心肺复苏是抢救的关键。积极更新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对临床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有重要的意义。随着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实施,对2010版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性修改[1]。本研究对比2015版和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在临床应用的效果,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56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16例
医药前沿 2018年2期2018-01-11
- 心肺复苏的适应证和非适应证
,是一项专门针对心搏骤停患者的医疗行动,是人类利用自身的解剖学结构特征进行自救的创举。心肺复苏首先是为患者重新建立被动的有氧血液循环,保障其重要脏器的供血,然后促使并期待患者恢复自主血液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心搏骤停患者都适合心肺复苏治疗。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心肺复苏的滥用情况非常广泛。大量不适合心肺复苏的患者接受了心肺复苏,但患者不能从心肺复苏中获得任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7年5期2018-01-09
- 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
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胡凤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11)目的:分析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6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93例/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心肺复苏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萨勃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2017-11-30
- 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0)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姚成洲,孙 明,吴 超,张 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目的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心搏骤停,采用心肺复苏机急救会有怎样的应用效果,以此来为心搏骤停院前急救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外心搏骤停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应用心肺呼吸机来进行相应的院前抢救,对照组42例则采用人工按压心肺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2017-11-29
- 心血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唐 宇目的分析心血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更好地改善心搏骤停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心血管急救生存链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循环恢复者119例(A组)、死亡者8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心搏骤停发生地点、心搏骤停发现者、心搏骤停至发现时间、发现心搏骤停至实施心肺复苏时间、首次实施心肺复苏人员、心肺复苏至专业救治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9期2017-11-01
- 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对心搏骤停大鼠心肌细胞PERK-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
素联合肾上腺素对心搏骤停大鼠心肌细胞PERK-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刘月英 胡光瑞 于亚男1(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目的 探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对心搏骤停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Nrf2通路的作用。方法 构建大鼠心搏骤停模型后,随机分为心搏骤停组(CA组)、肾上腺素治疗组(Epi组)、血管加压素治疗组(Vp组)和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组(Epi+Vp组)。3个心搏骤停复苏成功1 h后留取尾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留取大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4期2017-08-08
- PICU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000)PICU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周 觉,陈之力(温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目的 探讨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搏骤停患儿90例,对其:①系统相关因素;②心搏骤停出现前的相关因素;③CPR期间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中有28例(31.11%)心肺复苏失败患儿。入住儿科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5期2017-06-19
- 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影响因素分析
著··急诊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影响因素分析赵梦龙1,郭 凯2,马永刚2,康艳飞2,文 敏2,周荣斌1,2*目的 了解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的情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危险因素,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发生于院前及急诊科的非创伤性心搏骤停患者232例,根据初始心律分为可电击心律32例(13.8%),不可电击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11期2017-04-10
-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对围心搏骤停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
310012)围心搏骤停期是指患者意识消失和心搏骤停前的短暂阶段[1]。在围心搏骤停期中,患者往往还存有呼吸与心跳,重要的脏器血氧供应还尚能维持,84%患者有可识别的病情变化[2]。围心搏骤停期患者可出现在临床各个科室,无论是重症监护室或是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还是其他专科的护理人员,如果能对患者即将发生的情况进行预见,积极果断地采取急救措施,能避免心搏骤停的发生。2013年8月,笔者对本院各个科室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围心搏骤停期的知
护理与康复 2015年2期2015-07-23
- 既往疾病史对心肺复苏急救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210009)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中断,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1],如果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 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2,3],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极其重要,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2015-04-23
- 频传驾车猝死 心肺复苏可保命
名男子驾车时出现心搏骤停的症状,险些酿成严重车祸,且又未能在数分钟内获得抢救,最终不治身亡。这样的案例不鲜有。事实上,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缺少运动,或重或轻的心血管疾病几乎成了一种常态,心脏骤停是其中一种发病状态。专家提醒心脏健康状况不佳的人独自出门、驾车都应小心,若有不适则尽量避免出门。而若真的出现心搏骤停的征兆,则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可保一命。以下是关于心脏骤停以及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供各位参考。心脏骤停的原因内科专家医生金物华解释:心搏骤停(C
人民交通 2015年2期2015-03-12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黄慧敏,唐 雯,梁玉坚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搏骤停发生前及心肺复苏时的多种因素对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发生心搏骤停患儿94例,收集相关的人员、时间等系统因素以及心搏骤停发生前和心肺复苏时的干预措施,以心肺复苏成功,即恢复自主循环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94例心搏骤停患儿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12期2015-02-21
- 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
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鞠端玲目的 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方.156例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每组52例。第一组予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第二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 第三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 对比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结果 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2015-02-01
- 心搏骤停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郭治国,马青变心搏骤停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郭治国,马青变心搏骤停后急性肾损伤(AKI)是心搏骤停患者经有效生命支持获得自主循环恢复后常面临的重要并发症。由于其高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目前,心搏骤停后肾保护措施仍然有限,复苏后休克状态可能成为临床重要的干预靶点,给予精确的液体管理有望明显减少AKI的发生或进一步恶化。新型肾损伤标志物有助于更早发现心搏骤停后AKI患者,为尽早识别和实施干预提供线索,从而改善预后。本文重点就心搏骤停后发生AK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32期2015-01-25
- 祝贺《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继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按】据报道,全球心搏骤停的发生率为(20~140)/10万,而存活率仅为2%~10%,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是心搏骤停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PCAS是心搏骤停并经心肺复苏使人体系统自助循环恢复后,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所导致的一系列连续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脑损害、心肌损害、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原有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期就心搏骤停后急性肾损伤、消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心搏骤停后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干预措施、新型肾损伤标志物以及心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32期2015-01-25
- 护生心搏骤停急救胜任力现状分析与对策1)
特征即是均可引起心搏骤停的突发[1]。心肺复苏是对心搏骤停病人实施的促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呼吸功能的急救措施[2]。护理人员的心肺复苏水平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存率,是突发心搏骤停中急救胜任力的重要指标。在校护生是护士队伍的后备军及新生力量,护生的心肺复苏水平及突发心搏骤停急救胜任力可客观地反映护理队伍突发心搏骤停的急救胜任力水平。因此,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护生的心肺复苏水平及心搏骤停急救胜任力现状进行分析,对提高护生突发事件急救胜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1 对象与
护理研究 2014年19期2014-05-30
- 硫化氢在心搏骤停后的脑保护作用
殷勤 李春盛心搏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很高。随着院前急救水平和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心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出院存活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主要原因在于心搏骤停后机体经历了完全的缺血,导致全身多个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自主循环恢复后机体又发生了严重的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脏器功能损害,这一病理生理过程被命名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1]。大脑是体内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脏器,相当一部分心搏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会遗留永久性的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2-10
- 对心搏骤停院前救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的分析
求,统一登记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基本情况及其CPR资料,分析CPR效果及影响CPR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院前CPR过程中可能被忽略的几个关键问题,从而引起院前急救人员的关注和思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无锡市急救中心2010年1月—2012年6月接诊的2 946例心搏骤停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Ustien模式进行登记,剔除急救人员施救前因家属放弃抢救的患者692例、皮肤出现紫色斑块或躯体僵硬者200例、创伤致心肝肾等重要实质脏器分离或毁形的患者211例、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5期2014-02-08
- 涉水安全与紧急救援
——水中生命支持
agp.net]心搏骤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历届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均将心搏骤停的病因归纳为两种,即心源性心搏骤停和缺氧性心搏骤停。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淹溺死亡的根本原因来自于缺氧。淹溺发生后,如果严重的缺氧持续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淹溺者将依次发生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搏停止,死亡。因此,对淹溺者实施CPR时,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供氧和尽快建立循环,这与心源性心搏骤停的复苏是不同的。2010年指南对徒手CPR的顺序做了改变,即将既往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3期2014-01-29
- 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复苏后心肌酶cTnI、CK、CK-MB及心功能的影响
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心搏骤停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为止其机制尚未不明确,可能缺血/再灌流损伤引起的心肌顿抑是主要的原因,是心搏骤停复苏后全身炎症综合征的一个表现[1]。心搏骤停发生后,全身各器官处于一个严重的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使缺血的冠脉重新建立血运循环,继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肌酶cTnI、CK、CK-MB升高,且影响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增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死亡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期2013-09-15
- 院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乳酸水平变化的意义
行病学资料表明,心搏骤停仍是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第一位死因[2]。近年研究表明乳酸水平及乳酸的动态变化与严重感染、重度烧伤、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预后密切相关[3-6],且常用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检测来表示。有研究对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院外发生的心搏骤停患者中进行了初步研究[7-8]。而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检测在住院发生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患者中的意
重庆医学 2013年15期2013-03-04
- 术中心搏骤停的护理配合及预防对策
许 峰术中心搏骤停的护理配合及预防对策许 峰目的探讨学习术中心搏骤停的护理配合要点及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对15例手术术中心搏骤停患者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配合的经验以及预防对策。结果在积极抢救下15例术中心搏骤停患者均恢复了正常心跳,手术圆满完成。结论增强紧急救治的知识,掌握良好的技能,术前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心搏骤停;护理;预防术中心搏骤停是最严重、最危急的征象,如果抢救措施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将会导致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2013-01-30
-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张劲松张劲松教授心搏呼吸骤停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给老年人CPR的成功增加了难度。目前中国正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老年病人将会越来越多,如何提高老年人的CPR的成功率,是每个医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1 老年人心搏呼吸骤停的流行病学1.1 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老年人心搏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项研究表
实用老年医学 2012年3期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