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
- 李杜诗坛交际圈
籍》唐 ·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顾语地上友,
新民周刊 2023年28期2023-08-04
- 朝鲜文人徐居正李杜观探析
料多达295条,李杜并举的材料有23条。虽然徐居正作品中李杜并举的材料数量不算多,但很有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李杜优劣之争始于中唐的元稹,之后或扬杜抑李、或扬李抑杜、或李杜并尊。关于李杜优劣的问题也引起了高丽和朝鲜时期文人的关注,韩国学者全英兰认为:“韩国文人之论李杜者,亦多不见有特别看法,大抵皆先引中国学者之言论,而后稍或略提一己之意见而已。愚以为韩国文人或因仰慕李杜太过,故少作直接比较,惟时假杜诗以论时事,而学诗亦多以杜甫为宗而已。”(2)全英兰《韩国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从存世书迹和书诗看李杜书法审美趣尚
摘 要:李杜书迹虽然大多已佚,但从各自存世的书诗来看,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书法造诣,也表现出各自的书法审美趣尚。总体来说,李白崇清真、尚潇洒,杜甫尚瘦硬、崇古、重法。李杜书学审美趣尚的差异在于四个方面:李白重天然、重个性,杜甫尚功力、尚法;李白喜新,杜甫慕古;李白崇清真,杜甫贵瘦硬;李白飘逸张扬,杜甫沉实含蓄。导致李杜各自审美趣尚的根本原因,乃是基于各自思想性格和人生经历,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人格之写照。关键词:李杜;书法;审美趣尚;书诗;清真;瘦硬作为唐代诗
美与时代·下 2021年5期2021-07-19
- 《六年级上册五、六单元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4.杜牧 “小李杜” “大李杜” 樊川文集 千里莺啼绿映红 七、我想对司机说:“是啊,不拓宽道路,人们的生活会有诸多不便。但如果没有树的话,我们的城市就不美了。其实树不一定非要砍掉,把树移栽,让树为净化城市空气、美化环境作贡献岂不更好?” 八、(一)1.jiá shuò hè lǚ 2.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容不下猜疑和做作。 3.缠绵 狂热 冷漠 清爽 热情 真诚 4.骏马 将军 流星 5.“这”指秋天的清爽、热情与真诚。 6.略。 (二)1.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1年36期2021-01-06
- 张学良资助毛岸英兄弟赴苏始末
到张学良的老部下李杜的电话,告知张学良已到上海。张学良此次是来南京开会的,会后他轻车简从来到上海,主要是看望老朋友李杜。李杜当时一直要求去苏联,招集流落在远东一带的旧部,回东北继续抗日。张学良来访的目的,一是设法帮助他尽快出国,二是请他把董健吾托付的三个孩子带往苏联。李杜痛快地答应了张学良的请求。张学良又说:“三个孩子的出国费用由我负责。”随即他将一张10万法郎的支票给了董健吾,要他尽快把孩子送到李杜家中,迅速作好出国的准备。上海地下党研究后,决定派在上海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9期2020-10-20
- 抗战时期李杜将军的抗日活动研究
郭媛摘 要 李杜,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自九一八事变后,组建吉林自卫军与日军做斗争。上书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33年7月,李杜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上海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活动中。1937年,寓居重庆的李杜以报刊为阵地,多次宣传有关东北抗日联军作战的消息,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李杜将军在抗战时期抗日活动的研究,对于丰富抗战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李杜 吉林自卫军 国联调查团 东北抗日联军Abstract Li Du w
兰台世界 2020年3期2020-03-18
- 国学大考堂
韩宗英/文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李杜”指的是( )A.李白、杜甫 B.李商隐、杜牧2.“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美人?( )A.王昭君 B.貂蝉3.“纸上谈兵”说的是哪位将领的故事?( )A.赵括 B.赵奢4.“吃醋”一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房玄龄 B.魏徵5.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指什么?( )A.眼睛 B.江河6.“悬梁刺股”中的“股”是什么意思?( )A.屁股 B.大腿7.“中国戏曲之母”是什么?( )A.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19年9期2019-11-26
- 召唤与竞胜:试论杜甫对“李杜”合称的促成
张朝富李杜并称,是文学史上的一道重要景观。历来言说李杜并称,多由外在认定的角度进行探讨,如陈尚君《李杜齐名之形成》等;也有从内部因素来挖掘的,主要从杜甫的角度来论述,如刘明华、吴增辉《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兼论李杜友谊》,张德明、黄全彦《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及李杜并列地位的确立》。本文关注李杜并称中来自杜甫的推动要素,补充前述论文之略有未申者。关于李杜关系,秦州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杜甫逃难至此,作了《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是李杜相见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2期2019-07-26
- 风流与日常
——重斟李杜之争及其垂范意义
闻见近录》即称“李杜,自昔齐名者也”,以致公认李杜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这里的诗歌史,首先指向盛唐,即元人贝琼所称“诗盛于唐,尚矣;盛唐之诗,称李太白、杜少陵而止”,其次涵盖全唐,即唐人黄滔所称“大唐前有李杜,后有元白,信若沧溟无际,华岳干天”,最后面向全部诗歌史,即宋人严羽所称:“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由盛唐、全唐乃至全部诗歌史,李杜皆为齐名并尊。李杜之所以能够华岳干天,沧溟无际,称首于盛唐、有唐乃至中国诗歌史,达到冠绝万世、后代难以超越的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4期2019-02-12
- 李杜:日本足球当是我们的榜样
节目的随队摄像,李杜也在俄罗斯一边忙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忙里偷闲地感受着世界杯的氛围。“本届世界杯,感觉到俄罗斯准备得相当充分,无论是安保、交通、志愿者,以及后勤保障等等,做得都相当不错。”李杜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世界杯各个主办城市的安保措施非常严格,“比起以往自己参加的任何大赛,俄罗斯世界杯的安保等级要更加严格——每次安检都要打开设备包,摄像机、照相机、手机以及其他所有的电子设备都要开箱、开包、开机进行检查。”不过,有一点却颠覆了李杜之前的主观印象,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27期2018-11-07
- 民国文学史著作中的“李杜优劣论”
——以曾毅《中国文学史》中“李杜优劣论”为中心
罗 晨“李杜优劣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公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韩愈此诗嘲讽妄论李杜优劣之人,可见早在唐代便开始了对李杜创作优劣的比较,而在韩愈之前影响最大的当属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论述。元、白二人崇杜抑李之论正式开启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公案,由于他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论影响甚广。谢思炜先生更指出韩愈《调张籍》中讽刺的“群儿”,所指正是元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2期2018-07-18
- 论明代朱谏的李杜观
0。论明代朱谏的李杜观徐小洁自元稹“李杜优劣论”以来,关于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研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独特而丰富的李杜研究景观。明代朱谏的《李诗选注辨疑》,亦多处论及李杜,呈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李杜观。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对此予以阐述:一是“李杜优劣论”,朱谏倾向于李杜并尊,各有攸长;二是李杜乐府论,朱谏高度评价李白乐府诗的艺术成就,并对“杜子无乐府”的现象加以讨论,见解独到。朱谏 《李诗选注辨疑》 李杜观 杜甫 李白朱谏(1462—1541),字君佐,号荡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3期2017-11-13
-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李杜诗歌
从另一个角度探求李杜诗歌所展现出的相同的人格品质。期望这种探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关健词:语文学科 李杜作品 相同点李白杜甫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常客,他们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们的诗歌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笔者粗略统计,高中课本出现的李杜诗文就达14篇之多。平日教学中,我们将李杜分属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阵营。诚然二人的作品艺术风格区别很大,严羽《沧浪诗话》曾说:“李杜二工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5期2017-09-13
- 功绩赫赫 铁骨铮铮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李杜将军
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李杜将军文/倪良端李杜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是谁?许多人并不清楚,他是由周恩来举荐、经国民党当局同意的东北爱国名将——李杜。从军为官清1880年出生在辽宁省义县西关半农半商家庭的李杜,6岁入私塾,他学习刻苦,名列前茅。19岁时家道中落,学徒厨师。庚子之变后俄国出兵中国东北,李杜的家乡遭溃败清兵劫掠。清兵殴打其父母,李杜上前阻止被枪击伤。强烈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李杜,为遭战乱的乡亲深感不平。伤愈后,李杜投在驻义县清兵耿营麾下任司书。
中华魂 2017年7期2017-07-12
- 知识帖!66个必备中国文学常识
中八仙都是谁?大李杜和小李杜,你能分清吗?……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异彩纷呈,66个必备文学常识↓↓你了解多少?戳图补课,转发收藏!你可能感兴趣:孩子交朋友,全家人都该懂的26句话!清华大学出的《新三字经》,字字哲理,火爆全国!董卿:中国人可以不读全诗,但至少要背会这些千古名句!为什么要鼓励孩子参加六一表演?(转给家长)高考必背古詩文,看看自己得多少分?endprint
学生·家长·社会(中学时光版) 2017年2期2017-07-06
- 以诗为证
楚风《李杜在湖北》,这个题目有意思,我希望发表。李杜是谁?李白杜甫呵。他们在湖北待过,李白十年以上,在这里写过好多诗,不少以地名为题,比如荆州、襄阳、黄鹤楼,都是千古绝唱。杜甫大概三年,比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生平第一首快诗”。我算是搞文学的,也就知道这么些。我们是湖北人,虽然故乡不一定在这里,但现在在这里,这里将是我们孩子的故乡,落地生根嘛,我们理应对乡土知道得更多。要了解,才有爱惜,有爱惜 ,才会好好建设,愿意有所奉献。所以即使不爱诗
长江文艺 2017年6期2017-06-08
-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李杜诗歌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李杜诗歌夏伟李白杜甫作品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传统教学的重点在于讲解他们各自不同的诗歌风格,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探求李杜诗歌所展现出的相同的人格品质。期望这种探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 李杜作品 相同点李白杜甫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常客,他们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们的诗歌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笔者粗略统计,高中课本出现的李杜诗文就达14篇之多。平日教学中,我们将李杜分属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阵营。诚然二人的作品艺术风格区别很
文学教育 2017年14期2017-02-11
- 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
——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
道才 张 超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 ——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莫道才 张 超李白和杜甫的优劣之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大论争,历来学界都对此有所讨论。关于李杜的优劣之争可分为扬李抑杜、扬杜抑李、李杜并重三种观点。近代以来学界逐渐由强调李优或者杜优,转向李杜并重的共识,但学界并不满足这种共识,试图通过进一步梳理李杜之争的历史来思考李杜论争背后的文学史意义。本文通过对自1980年以来李杜之争的文章进行评述,来展现现代以来李白、杜甫诗歌研究的一个侧面。李白 杜甫 李杜优劣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3期2016-11-26
- 明代李杜比较述评
0081)明代李杜比较述评张 寒*(中央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明代李杜比较既有延续唐宋以来的李杜优劣论的观点,也有受复古思潮与辨体观念的影响,在评论的内容上侧重于对二公诗歌体裁与艺术特色的比较,认为李杜各有所长,不可以优劣而论的观点,并且对二公诗歌的瑕瑜之处不加回护。明人在评论的形式上由感性形象的比较逐渐过渡到抽象概念的辨析。此外,明人还在探寻诗歌流变的过程中,对李杜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重作审视。明诗话;李杜;优劣论;殊别论;
中国韵文学刊 2016年4期2016-11-26
- 墙角数枝梅
位的吱吱嘎嘎声,李杜后面的桌椅顺次前移,新邻居们或喜或悲;李杜呢,一人推着桌椅的情形略显悲催,桌椅更似窦娥在哀鸣:吱——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被贬,我们桌椅遭殃啊!此情此景中,怎能少了同学友情!古丽、静姝乐颠颠地站起身来学雷锋,一左一右抬起吱嘎作响的桌子,脸上却带着送瘟神的愉悦。“去,一边去!假惺惺的。”坐在第一排的雷子拍开古丽和静姝,回头冲也在第一排就座的肉孜喊:“来,咱们来!”于是,三人、一对桌椅向后行的背影就带上了一抹悲壮。青老师心中很合时
少年文艺 2016年11期2016-09-10
- 那个渡你的人
到逸兰时,用“小李杜”代称,“李杜”是诗人的笔名。两年后,逸兰终于和诗人出双入对。当然是她发起的攻击。她旁听了诗人的所有课,总坐在第一排;她每周都拿着新诗去求教,诗人赞她“有灵气”、“用心”。久而久之,诗人爱上了她。许多年后,逸兰笑称,诗人影响了她一生。说这话时,逸兰正端坐在茶室的一角,宽袍大袖,皓腕凝雪,澄黄的茶汤被她抛成一条好看的弧线。其实,逸兰很多地方像诗人的复制品。和诗人在一起后,逸兰陆续发表诗作,在当地的诗歌圈成了名人。她毕业之后,先当会计,彼时
感悟 2016年9期2016-05-14
- 诵读“李杜”时的遐思
余音袅袅。诵读“李杜”时,我感受到这些少年对古典诗词的那份挚爱。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他们的心灵里荡漾着骄傲。他们激昂的声浪让我对“李杜”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李杜”既是唐代的,又是现代的;“李杜”既是中国的,又是全人类的;“李杜”既是静悄悄的,又是活泼的;“李杜”既是经典的,又是发展的、灵动的;“李杜”既是诗性的、人性的,又是语文的、文化的。“李杜”,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诵读“李杜”时,我想告慰“李杜”的在天之灵:你们也许早已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你们的脸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年3期2015-09-10
- 逆战
”站在门口久候的李杜,一见雷子就开心地露出了缠在铁丝网中的两颗大板牙。细看铁丝网上还挂有早餐的组织——黄的、绿的、黑的。“漱口去!一个男孩子光把牙齿矫正漂亮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每天你一张嘴老师就知道你吃了什么,你能不能把你铁丝网整干净了再出门?”雷子一见李杜标志性恶战后的鼹鼠牙,立马停止唱歌,脸一抹扮成老班青老师的样子——老师的语重心长加老妈的恨铁不成钢,连腔调都神似。久经磨砺的李杜丝毫不以为忤,继续龇着鼹鼠牙:“嘿嘿,快!快!快!”小眼睛迅速扫描了一下
少年文艺(1953) 2015年1期2015-02-26
- 《欢乐英雄》的追问
——陈希我小说研究之四
集《我疼》之中。李杜大学毕业后,一心扑在写诗上,写了二三十年还是没有一点名气,弄得穷愁落魄,妻子王妃对他这种行为极其不满甚至厌恶,生活的无聊与乏味使王妃开始在外寻欢作乐并直接将这欢乐在李杜面前表现出来,李杜气不过便也去寻花问柳,可是却被公安抓了个正着,李杜因之身败名裂。王妃更加看不起李杜了,认为李杜已经没脸活在世上了。其时,王妃结识的相好“坦克”抛弃了她而另寻新欢,这让王妃痛不欲生。李杜与王妃都觉得活着不如死了好,便准备一起上吊自杀,一切就绪时,李杜母亲恰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2-11
- 张学良资助毛岸英兄弟留学
到张学良的老部下李杜的电话,告知张学良已到上海。董健吾听后喜出望外。张学良此次是来南京开会的,会后他轻车简从来到上海,主要是看望老朋友李杜。李杜当时住在上海宝鸡路(现淮海西路宝庆路)9弄3号,他虽身处繁华的大上海,却一直怀念着白山黑水间的苦难父老。他曾多次派人潜往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他自己也一直要求去苏联,召集流落在远东一带的旧部,回东北继续抗日。张学良来访的目的,一是设法帮助他尽快出国,二是请他把3个孩子带往苏联。李杜痛快地答应了。董健吾接到李杜的电话后
人民周刊 2014年5期2014-09-10
- 论诗
[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者简介赵翼(1727-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历史学家、诗人。乾隆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知府等职。晚年辞官归家,专心于讲学和著述。他论诗主张创新,反对模拟。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赏析全诗通俗易懂,几乎近于现代的白话。中心思想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4年15期2014-06-04
- 李杜诗歌数词的虚指意义探析
示虚指。深入探讨李杜诗歌中数词的虚指意义,对于李杜诗歌的阅读欣赏、外语翻译和对外汉语教学都多有裨益。一、数词表示“多”李杜诗歌中“十”及以下整数除“一、二”外都可表示“多”,最常见的是“三、九”和“五、十”,偶尔可见“四、六、七、八”的用例。受到老子“三生万物”观念的影响,“数词‘三’自古就表示生发、吉祥之义”[2]194,常用于表示“多”。 李杜诗歌也是如此,“三”用于量词、名词前表示“多”,用于动词前表示“多次”。例如: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李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8期2013-08-15
- 乡村的悲剧
层的走廊里,我和李杜面对面站着;他是中文系二年级甲班的班长,比我高大约半个头,在暗淡的光线里,他用一双小而深的眼睛盯着我。那是我们第一次谈诗,他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至今依然如此。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为很好的朋友。我熟悉李杜的诗。他的诗和人,在我眼里是一种有趣的现象。正因为如此,谈及他的诗时,无论如何不可能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似乎应该谈得多一些。而且我也认为,有许多诗评热衷于分析具体的诗作,从中找出所谓精彩的词句,而后将诗人归结到某一流派,这是毫无意义的。这样
山西文学 2013年5期2013-07-26
- 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 评徐希平教授的《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论稿》
61007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长期以来,李杜研究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无论是杜诗学之千家注杜、众说纷纭,还是诗仙太白之天马行空、神迹难觅,历代学者有关李杜之研究可谓孜孜以求,深探细掘,成果汗牛充栋,十分丰硕。这对于了解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李杜其人其诗,博大精深,其影响早已突破了时空,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有关认识也会不断深化,研究领域也会不断拓展。徐希平教授长期执教于西南民族大学,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2期2012-12-18
- 试评葛景春先生的《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兼论二十世纪的李杜比较研究
杰葛景春先生的《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 (以下简称《李杜之变》)2009年8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全书34.5万字,这是李杜比较研究方面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评述这部著作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二十世纪李杜比较研究的历史。李杜的比较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从中唐时期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把李杜进行比较,并表示出抑李扬杜的态度以来,论者或抑李扬杜,或抑杜扬李,或李杜并重,虽倾向不同,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3期2011-11-19
- 李杜将军与哈尔滨保卫战
150001)李杜将军与哈尔滨保卫战刘 宏(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东北的战争。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沈阳、长春、吉林、齐齐哈尔、锦州相继陷落,东北大好河山几乎完全沦入敌手。哈尔滨成了一座孤城,成为日军侵占的最后目标。在此民族、国家危亡之际,依兰镇守使兼二十四旅旅长李杜等东北军爱国将领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卫哈尔滨的重任,与进犯之敌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浴血战斗。
黑龙江史志 2011年9期2011-08-15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评《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
寸心知 ——评《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吴中胜,赵雪如(赣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葛景春先生《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一书不是对李杜进行简单的优劣品评,而是深入到唐代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论述从李白到杜甫的诗歌流变的现象与原因。他从李杜所处的时代的变化、文化诗潮的转型以及李杜自身原因三个方面对李杜之变进行研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剖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大唐盛世浪漫诗风向以杜甫为代表的衰变之世写实诗风的转变。葛景春;李白;杜甫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8-15
- “颉颃”不宜拆开用
诗人词客,诗难颃李杜,词难颉柳苏。”按,“颉颃”一词出自《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鸟飞而上谓之颉,鸟飞而下谓之颃。颉、颃连用就是上下翻飞之义,又可引申为不分上下,相互抗衡。例如:“史弼颉颃严吏,终全平原之党。”(《后汉书·史弼传》)“藩夏连辉,颉颃名辈。”(《晋书·文苑传》)王文元本想说明清诗人词人,都无法与李杜和柳苏相抗衡,但却把“颉颃”二字分开使用。这样,字面意思就变成:这些人诗写得比李白、杜甫好,而词却赶不上柳永和苏轼。因为“颉颃
文史杂志 2009年2期2009-04-01
- 平朴的说理与独创的见解
】论 诗赵 翼 李杜①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②数百年。 【注释】①李杜: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②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此处指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的人。【作者】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评论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赵翼存诗4800多首,其中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他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意译】李白和杜甫的诗篇万古流传
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版 2008年6期2008-08-25
- 铁骨铮铮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李杜
是东北军爱国将领李杜将军。他是周恩来提议而担任东北抗联总司令的,当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今天,在抗战全面爆发7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很有必要把李杜将军的英雄壮举、传奇人生、感人事迹整理出来,照耀于世,流传千古。爱憎分明 为官清正李杜原名荫培,字植初,又名玄存、黎苏,1880年8月4日出生在辽宁省义县西关一个半农半商的家庭。6岁入私塾读书,学习刻苦、聪明过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9岁时,家道中落,去义县清河门当烧锅学徒。1900年庚子之变,
文史春秋 2007年4期2007-04-23
- 我国历史上有七对“李杜”
商隐、杜牧也称“李杜”。据《西溪丛语》载,东汉末年,有一名士叫范滂,他的母亲为鼓励他向专权乱政的宦官、贼臣作斗争时说:“汝得以李杜齐名,死亦何恨?”范母所说的“李杜”,指的是汉代同宦官专政作殊死斗争的名臣李膺、杜密,他们后来均罹“党钢”之祸。在汉代还有同权奸梁冀进行斗争的名士李固、杜乔,也称“李杜”。他们遇难后,朝臣杨匡曾上书皇帝,书中有“乞李杜二公骸骨归葬”的话。其后,宦官“十常侍”祸国殃民,白马令李云上书汉桓帝,历诉这伙阉人的罪状,昏庸的汉桓帝反将李云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4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