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
摘 要 李杜,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自九一八事变后,组建吉林自卫军与日军做斗争。上书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33年7月,李杜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上海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活动中。1937年,寓居重庆的李杜以报刊为阵地,多次宣传有关东北抗日联军作战的消息,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李杜将军在抗战时期抗日活动的研究,对于丰富抗战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李杜 吉林自卫军 国联调查团 东北抗日联军
Abstract Li Du was a patriotic general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Since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Li Du formed Jilin self-defense army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ors. He wrote to the League of Nations investigation group to expose the atrocities of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In July 1933, Li Du immediately devoted himself to the anti-Japanese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progressives in Shanghai. In 1937, Li Du, who lived in Chongqing, took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s his battlefield and repeatedly propagated the news about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Coalition Army, making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China's Anti-Japanese War. A thorough study on General Li Du's anti-Japanese activitie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riching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Anti-Japanese War.
Keyword Li Du; Jilin self-defense army; investigation group of League of Nations; Northeast Anti-Japanese Coalition Army
九一八事变后,李杜带领吉林自卫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上书国联调查团努力揭露九一八真相的活动,以及他后期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支持活动,这些均值得在抗战史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史学界缺乏对李杜生平抗日活动的系统梳理与研究。对李杜抗日活动的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加明确李杜为抗日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强烈的爱国精神,从而进一步完善抗战史的研究。
一、李杜与吉林自卫军武装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以熙洽为首的吉林省军政要员们成立伪吉林省公署,并公然发表与南京政府脱离关系的通电。这一电文发到依兰地区,李杜即宣告独立,并通电所辖各县,“痛斥熙洽的汉奸行径,呼吁各县军民团结起来,一致对敌,做好一切应变准备”[1]16。他下令封锁所辖各县的永衡官钱银号、边业银行等机构的款项,拒向伪省纳税。他召集全旅少校以上的军官会议,进行思想动员,认为“现在国难临头,大敌当前,军人不能苟且偷生,除了奔赴疆场,为国杀敌,报效国家之外,再无别路可走”[2]34。同时,他还派人联络邢占清、冯占海、王德林、苏炳文等抗日将领,将各抗日力量联合起来,“以此军事上之大联合成功,始有进攻哈尔滨之大举。吉林自卫军之基础,亦遂由是而定矣”[3]295。
1932年1月,在日军授意下,伪吉林剿匪军总司令于琛澂率伪军五个旅进犯哈尔滨。在危急之时,李杜當即率部于1月26日晨抵哈,与冯占海等抗日将领共商抗日大计。日军为威慑义勇军,于1月26日午后派飞机在哈尔滨“掷于琛澂劝降传单甚多”[4]。为表明义勇军抗日决心,李杜通过报纸向中外人士声明:“纯为国家保全一尺土地,即算尽我军人一分天职。牺牲一切,皆所不惜。”[5]27日,于琛澂伪军向抗日军防地发起进攻,哈尔滨保卫战正式开始。在战斗中,李杜身先士卒,与丁超、邢占清两旅配合作战,领导所部向伪军连续发起反击,并迂回包抄了进犯南岗的伪军,使敌军节节败退。哈尔滨市民为义勇军抗日精神感染,纷纷采取行动支持义勇军抗日,“道外各商家,为李冯赶制大饼运前方”[6]。第一次哈尔滨保卫战取得胜利后,31日各抗日将领在哈开会,决定成立吉林自卫军,公推李杜为自卫军总司令。会后,由李杜发表了吉林自卫军宣言,声明自卫军的抗日决心,“凡有侵犯疆土扰乱治安者,定挫击之,敌气同仇,义无反顾”[7]。2月2日,日军指使于琛澂伪军进犯哈尔滨失败后,便决定直接出兵攻取。2月3日,哈尔滨外围保卫战开始。2月4日,敌人发起总攻。整个哈尔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弹如雨下”[2]42。自卫军广大官兵英勇奋战,但第一道防线很快被敌军攻破。于是李杜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重新调整兵力部署,组织了第二道防线。据时任22旅旅长赵毅回忆,在指挥作战过程中,李杜“曾把嗓子喊哑,说不出话”[8]103-104。自卫军官兵在他的鼓动下,竭力抵抗,但因“伤亡盈千,兵力过疲”[9],缺乏后援,李杜只好率部撤出哈尔滨。在撤退途中,李杜于2月8日发出通电,代表全体将士表达坚定的抗日决心:“为国牺牲,士皆用命,成败利钝,亦所不计。”[9]
哈尔滨沦陷后,日军更进一步加快筹建伪满洲国的步伐,撤入吉东一带的自卫军有一个短暂的休整和扩充的时间。为加强抗战力量,李杜带头将个人银行存款和面粉公司捐献出来。受其感染,许多民众纷纷捐款捐粮,当地青年报名入伍抗日人数增多。此外,“早在1932年1月15日李杜的倡导下,依兰农、商两会联合成立了依兰金融救济会,并已发行了地方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10]18为进一步完善地解决众多抗日将士的军需来源问题,退回依兰的李杜又重新开始发行依兰金融救济券。同时,李杜在依兰建立起修械所与被服厂。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操纵下,伪满洲国宣布成立。日人这一行为,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强烈反对。李杜等人亦发表宣言反对伪满洲国的成立,“杜等对伪组织,已早宣誓中外,必扑灭之”,并向国人宣誓“‘宁杀敌而死,不苟且全生,民族之生存与光荣,必自奋斗与牺牲中求”[11]446,表明义勇军坚定的抗日决心。同时东北各地义军还派出多股军队袭扰日军,以示其对伪满洲国的反对之意,李杜部亦如此。据当时的报道称:“吉林自卫军李总司令,派军进驻珠河、一面坡敌军后,哈埠异常恐慌。”[12]164月3日,反正后的马占山主持召开了拜泉会议。会议决定,“吉黑军三路攻日军,先夺回中东全路哈齐段,由马率部规复,哈以东由丁李等吉军负责”。这一合作计划将九一八以来东北爱国军民的抗战推向高潮。到4月中旬,当黑龙江省救国军进攻松浦逐渐得手的时候,自卫军总司令李杜在依兰主持召开了大型军事会议,决定吉林自卫军也兵分三路沿哈绥线西进攻打哈尔滨。各路大军于4月下旬由东向西节节前进,至5月中旬,大军已逼近哈埠外围。李杜对此期间的战斗多次通过报刊报道的方式告知国人。前方的胜利消息,使总司令李杜十分兴奋,他在发给北平张学良等人的电报中说:“倭寇伎俩已穷,我军士气极振,并请马主席占山一齐动作,倭寇虽狡,不难一一击破也。”[13]349不料,日军乘依兰大本营空虚,密派第十师团主力利用松花江水运进入依兰一带,预备进攻依兰,而“反满洲国军共有将士四千,由李杜统率”[14],实力对比悬殊。5月17日,日军占领依兰。至此,吉林抗日自卫军失掉了后方基地,吉黑两省抗日军队联合反攻哈尔滨计划失败。伪吉省长官熙洽见抗日军遭受如此挫折,又多次派出说客妄图威逼利诱李杜投降。对此,李杜的态度是“决不为叛逆事”[15],并于7月初向北平抗日救国会致电,进一步表明自己绝不降日的严正立场:“凡有生之日,皆报国之年,一息尚存,决不稍萌退念。”“只有杀敌李杜,以光我中华民族,决无降敌李杜,以污我中华战史。”[16]3221932年12月下旬,日军第十师团向下江地区的抗日军队发动总攻。从依兰退到梨树镇的李杜率部节节抵御,极力阻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乃决计撤入苏境。临行前,李杜将余部委托陈东山副司令统辖。1月8日,李杜在虎林召见留在该地的保卫团第九大队队长高玉山等人,“嘱咐他们坚持抗日,并把自卫军的一部分枪支、弹药留给他们”[17]5。他还对留下的将士们说:“我经由苏联,回到关内,一定要派兵或发枪械接济你们,那时我李杜一定讨前锋打回来,与你们相见。”[18]8李杜于9日撤入苏联境内。
二、上书国联调查团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理事会于1932年1月间应中国政府请求,成立国联调查团,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引发的“满洲问题”。1932年4月间,调查团到达中国东北地区。为使调查团难以了解真相,日本对调查团要会见的任何人的言行以及要去的地方的安排都严密控制。对于未安排之人的到访均拘留甚至杀害,对陪行的中国代表“行动坐卧均在日探监视之中”[19]395,企图达到禁止调查团人员与一般民众自由接触的目的,进而断绝国联调查团获取东北地区真实情况的任何可能性。然而在如此危险的情景下,依旧挡不住中国人民抗日复土的热情,东北各阶层人士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投书、致电调查团等方式,向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期盼国联能够了解东北实情并主持正义。
当时作为吉林自卫军总司令的李杜将军亦通过致电调查团的方式向国联控诉日本的罪行。李杜的致电文由六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吉林自卫军之组成、日军破坏东铁与我军防卫之情形、义军蜂起与自卫军协力抗日、暴力下之伪组织、东北民众之痛苦、自卫军之决心。其中前三部分主要阐述了自卫军抗日的武装活动过程。第四、五部分指出,伪政权的实质为“愿籍溥仪以遮掩世界人之耳目,为其完全吞并东三省之准备行为”[20]36,同时揭露了日伪对当地居民的残暴血腥统治,比如“四月二日在吉林九龙口锯杀之商农会长盖文化等十三人,即均被诬为匪者也”[20]36。最后一部分,李杜谈到自卫军坚决抗日的决心,日本“如不遵国联决议,即予退还,我必强力取回之,不拘年限,不得不止”[20]36-37。在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正式面众前,李杜将军还通过武力活动控诉日本的罪行。听到调查团要来哈尔滨的消息,对国联抱有希望的李杜等人便“和黑省的马占山等部队联合进攻哈埠”[21]38,希冀借此行动能使调查团获知东北实情。通过当时的报刊报道可知李杜等人的设想的实现:“已回北平之国联调查团中人表示,谓:‘初至满洲,以为满洲国有基础,及到哈尔滨听见炮声,与义勇军活跃情形,方知满洲国非常危险。”[19]395
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南京发表。报告书虽有某些公正客观的叙述,但对于九一八事变的解决,却主张中日两国均应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应由西方各国共管。这些充分显示了西方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在报告书发表多日后,远在边疆抗日的李杜将军才得以获悉全文,遂即通电各方表示反对,并提出四点不合法之处。首先,李杜将军认为,报告书中提到“召集一顾问会议,讨论并提出一种特殊制度之设立,以治理东三省……可由中日两国政府之代表”[22]218等主张,“是直不认满洲为中国所独有,而为中日所共有矣,此为第一不合者”[23]143。其次,报告书提到“以外国教练官之协助,组织特别宪警,为东三省境内之唯一武装实力……其他一切武装实力,即应退出东三省境内。所谓其他一切武装实力,包括中国方面或日本方面之一切特别警队或铁路守备队”[22]222。对此,李杜将军认为日本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国际公约,为维护公法与世界和平,故日本应该退兵。而“中国以自己之领土,国有之军队,又将何所撤退,以失其捍国权,此为第二不合者”[23]144。报告书提到,以后东三省的军政大权均为中国与日本平衡持有,李杜将军认为此种行为“是与共管无异”[23]144,违背了报告书前文部分提到的中国东北属于中国这一原则,此为第三不合者。日人占领东北后,一些人充当日本人的走狗,多次帮助残杀我国军民,而今报告书却提议“对于所有曾经参加东省最近政治运动人员准予特赦”[22]219。对于这样的建议,李杜将军认为“而今则赦免不究,俾卖国求荣者无所惩儆”[23]144。这样是不合理的,此为第四不合者。在这封电文的最后,李杜提出“事变以后之一切损失,尤使日方如数赔偿……否则我东北民众,农则抛耒耜,商者弃贸迁,荷戈披甲,拼尽三千万生灵,以与日寇周旋,非达到完全收复国土不止”[23]144,以此表达了中国人赤诚的爱国之情和收复故土的愿望。
李杜将军的这份电文是“东北抗日将领对于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发表意见第一声”[23]143,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他之后,苏炳文、唐聚五等义勇军将领纷纷致电调查团,要求国联主持正义。尽管日本后来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但是李杜将军的电文客观上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真实情况,揭露了日本人的丑恶嘴脸,对于国联调查团调查东北实情提供了真实的情况与有力的帮助,使各国人民能够不为日人所骗。
三、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宣传活动
1933年7月8日,李杜由苏联假道欧洲归国,当时众多社会著名人士与组织机构均表示了对他的欢迎。东北义勇军后援会于7月11日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设宴欢迎马苏李等”[24]。7月12日晚,上海市长吴铁城“在海格路私邸欢宴李杜将军并邀沪上各界领袖作陪”[25]。此外,普通民众也表达了对李杜将军来沪的欢迎:“八日将军已来沪上,沪上的满目繁华,足慰将军年来铁衣冰雪之苦……这是我欢迎将军的一种意思。”[26]社会各界对李杜将军来沪之所以如此欢迎,可以说是李杜将军入关前领导吉林自卫军在东北的抗日活动对国人产生了极大的感触所致。归国后的李杜将军,一方面在上海和重庆两地积极参与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活动,另一方面他多次遣派代表秘密潜入东北,联络和指挥在下江一带坚持作战的东北义勇军各部。同时,他派人在香港、重庆等地架设电台,与东北抗日联军保持联系,将所获得的关于东北抗联的作战情况公开地发表在报刊上,这一举动使得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斗争的情形得以传到国内外。
李杜将军谈到,当时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敌人数次有计划的‘大围剿及在各乡镇施行并村制,作‘大检举屠杀,各部皆感到分立作战缺乏联合效能,觉到统一力量之急要”[27]4。同时他认为,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大会“在抗战史上、在政治上是有极大的意义,是值得纪念的一日”[28]。李杜将军还谈到,东北抗日联军比之前的东北义勇军有三个明显的作战优势。首先最明显的一个优势是,东北抗日联军有一种新的先进力量加入其中:“这一批生力军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意志坚强,头脑清楚。他们在队伍里起了领导作用,教育作用。”[21]39显然,李杜将军这里所指的新的力量即共产党人的加入。其次是与以前义勇军那种松散状态相比,东北抗联的成立使东北各部义军有了统一的作战指挥与计划,不再像之前的反日武装,由于“在作战上自然不会起相互的配合的作用,常常遭遇到敌人各个击破的现象”[29]。最后,军民联系更为密切。李杜将军认为:“在敌寇掌握优势条件下的东北,没有民众力量的支持,军队是无法生存的。”[30]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东北民众“已完全与义军结为一片……替军队送给养,刺探敌情,担架,放哨疗养负伤战士,妇女则将毛巾上刺成‘民族战士字样送给士兵”[27]4,这些情况都是常有之事。李杜将军也曾多次在报刊提及东北抗日联军的战绩。他谈到,1935年冬天到1936年间“义勇军曾与日本抗战500次以上”[31]1。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曾经收复过二十余县”[28]。1940年东北抗联的主要战绩,据李杜将军谈,关于战斗方面,仅敌方公布“今年上半年六个月中发生战斗三千二百余次,平均全东北每天要发生大小战斗二十次之多”[27]4。对于破坏敌人方面,“今年上半年计掘毁路轨连接达三百公里,割落电线五万公尺,致东北各铁路除南满线外,在夜间皆不能正常行军……烧毁长春飞机厂,炸毁沈阳兵工厂、哈尔滨电灯厂”[27]4。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东北抗联坚强不屈的战斗热情。对于联军艰苦奋战在第一线的效果,李杜也多次在报刊上提及相关内容。他谈到,东北抗联的作战“对于世界视听的转变及民众心理的影响,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7]3,敌人采取愈加高压的方式统治东北人民,“民众的反抗力量愈大,所有热血青年和知识分子,都纷纷来争加义军”[28],使得抗联的队伍发展得越来越大。同时,在当时日本欲强占东北以后又西进热河窥视华北乃至侵略我全国的危急形势下,联军的坚持作战也“延宕敌人大规模侵我之步骤”[27]3。此外,军需得不到有效供给一直是制约东北抗联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杜将军多次在报刊上谈到,由于关内外交通阻隔,东北境内又被日人所控,故“军火和给养的补充方面感到相当苦难”[21]39。所必须的军需物品,尤以军火供应不足所造成的结果最为让人痛心。据李杜所谈,东北抗联常以极快的速度占领某处城镇,然而“少数的日军却能借着猛烈的炮火的掩护,握守着城内一个重要的据点,死守待援……时间上稍有阻滞,敌寇的援军便开到,我们因兵力的关系逼得退回来”[21]39。可想而知,这种情况是时常发生的,因而李杜多次公开发文呼吁,“今天全国同胞应该以最大热诚和力量去援助在敌人铁蹄下苦斗的东北义军”[27]14。
李杜将军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宣传是全方位的。这些新闻报道不仅向国内外各界人士报告了东北抗联的成立概况、作战优势、战果及影响,同时李杜将军还提到了东北抗日联军物资极度缺乏的困境,呼吁各界人士能够想办法施以援手。这些宣传活动让民众能够及时地了解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日的具体情况,也能够使社会各界人士有针对性地援助东北义军。
参考文献
[1]王希亮.李杜將军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于慧芝,等.东北抗日义勇军史料汇编吉林分册[M].中共辽宁省委,1988.
[3]中央档案馆,等.“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李杜占哈尔滨据公安局等各机关[N].新闻报,1932-1-27.
[5]李杜捷行入哈于琛澂被击退老沙沟拒日军[N].时报,1932-1-31.
[6]丁超李杜击退于琛澂战地距哈市三十里日飞机被击落一架[N].时报,1932-1-29.
[7]三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评(自二十一年一月二九日起至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止)[J].国闻周报,1932(7).
[8]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9]李杜报告力战无援退守宾州巴彦[N].时报,1932-2-11.
[10]郑海章.东北革命根据地钞票[M].沈阳:辽沈书社,1991.
[11]李杜丁超率部宣言[J].救国通讯,1932(26).
[12]一周大事汇述:辽吉义军纷起讨逆[J].中央周报,1932(196).
[13]陈觉.国难痛史第1册[M].北京:东北问题研究会,1932.
[14]关外铁马金戈录勇将李杜在依兰附近奋勇作战日军疲于奔命[N].时报,1932-5-15.
[15]依兰镇守使李杜之谈话[N].新闻报,1931-10-22.
[16]李杜致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函[J].救国通讯,1932(19).
[17]元仁山.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8]李杜,周保忠.东北的黑暗与光明.[M].历史资料供应社,1946.
[19]一周要闻(六月九日至十五日):我国出关代表目击之惨状[J].生活,1932(7).
[20]丁超李杜致国联调查团电[J].中央周报,1932(204).
[21]余惠霖.李杜将军谈“九一八”[J].反侵略,1938(1).
[22]中日问题研究社.国联调查团报告书[M].中日问题研究社,1932.
[23]中外对调查团报告书意见:中国对报告书意见:丁超李杜对报告书通电[J].海外月刊,1932(3).
[24]义军后援会定期欢迎抗日将领[N].新闻报,1933-7-9.
[25]吴市长今晚欢宴李杜[N].夜报,1933-7-12.
[26]天倪.欢迎李杜将军[N].晶报,1933-7-11.
[27]李杜.东北义勇军之过去与现在[J].国讯,1940(248).
[28]李杜.近年来的东北抗日义军[N].新华日报,1938-9-18.
[29]十年回首白山黑水间李杜将军纵论东北[N].新华日报,1941-9-18.
[30]李杜将军谈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力量日益发展壮大敌后斗争全靠民众支持[N].新华日报,1940-9-15.
[31]华事外报:李杜将军含泪谈抗日“生于满洲死于满洲”[J].外论通信稿,1936(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