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晋先
李白、杜甫诗歌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数词。依据《全唐诗》统计,李白诗歌共1 004首,其中654首、1 720处使用了数词;杜甫诗歌共1 457首,其中819首、1 818 处使用了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1],李白、杜甫诗歌中不少数词却不是实指具体数目,除众所周知的“万、千、百”虚指“多”以外,“十”及以下整数也常用于表示虚指。深入探讨李杜诗歌中数词的虚指意义,对于李杜诗歌的阅读欣赏、外语翻译和对外汉语教学都多有裨益。
李杜诗歌中“十”及以下整数除“一、二”外都可表示“多”,最常见的是“三、九”和“五、十”,偶尔可见“四、六、七、八”的用例。
受到老子“三生万物”观念的影响,“数词‘三’自古就表示生发、吉祥之义”[2]194,常用于表示“多”。 李杜诗歌也是如此,“三”用于量词、名词前表示“多”,用于动词前表示“多次”。例如: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李白《赠柳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请余赋诗》)
“‘九’是基数中的最高数”,所以常用来“表示最多、最高的意义”[2]200,李杜诗歌也一样,“九”用于量词、名词前表示“很多”,用于动词前表示“很多次”。例如: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在汉民族的审美心理中,“‘十’是完美圆满的象征”[2]201,故常表示“很多”,而“五”是“十”的一半,也常表示“多”。李杜诗歌也是如此,数词“五、十”都常用来表示“多”和“很多”,例如: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李白《古风》)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杜甫《奉赠射洪李四丈(明甫)》)
李杜诗歌中“四、六、七、八”也偶尔用来表示“多”。例如: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三步六号叫,志屈悲哀频。(杜甫《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李白《南奔书怀》)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杜甫《丽人行》)
李杜诗歌中有时数词连用也表示“多”。例如: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李白《观放白鹰二首》其二)
禽兽已毙十七八,杀声落日回苍穹。(杜甫《冬狩行》)
一饭四五起,凭轩心力穷。(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李杜诗歌中的数词有时也表示“少”,较为常见的是“一、三、十”。
李杜诗歌中数词“一”表示“少”往往含有夸张意味,使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例如:
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李白《妾薄命》)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李杜诗歌中数词“三”表示“少”常常要与其他数词对举。例如:
一月一见君,三杯便回桡。(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访崔四侍御》)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一日两遣仆,三日一共筵。(杜甫《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
李杜诗歌中数词“十”表示“少”的用例极少。“十”表示“少”时也须与其他数词对举,例如: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
我行入东川,十步一回首。(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李杜诗歌中“五”以下数词连用也可表示“少”。例如: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李杜诗歌中“十”及以下整数除“二”外都可表示“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一、四”,其次是“三、八、九”,用例最少的是“五、六、七、十”。
李杜诗歌中数词“一”可表示“全、满”的意思,常与处所名词搭配,泛指“处处”,例如: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杜甫《寓目》)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杜甫《树间》)
李杜诗歌中数词“一”可表示“整、整个”的意思,常与时间名词搭配,泛指“时时”,例如: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李白《送韩侍御之广德》)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杜甫《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得云字)》)
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李杜诗歌中数词“四”表示“全”的用例最多。
杜甫诗歌中数词“四”可表示“所有、全部”的意思,与名词搭配,泛指“时时”。例如: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杜甫《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四序婴我怀,群盗久相踵。(杜甫《晚登瀼上堂》)
李杜诗歌中数词“四”可表示“四周”的意思,常与名词搭配,泛指“人人”。例如: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李白《古风》)
千金散义士,四坐无凡宾。(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杜诗歌中数词“四”可表示“四周、四方”的意思,常与名词搭配,泛指“处处”,例如: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李白《雨后望月》)
萧条四海内,人少豺虎多。(杜甫《别唐十五诫》)
李杜诗歌中数词“四”可表示“向四处”的意思,常与动词搭配,泛指“到处”。例如: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李白《扶风豪士歌》)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三)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杜甫《遣兴三首》其一)
李杜诗歌中数词“三、八、九”表示“全”时多与名词搭配,泛指“处处”。
李杜诗歌中数词“三”常与处所名词“吴、秦、巴、蜀”等搭配,泛指所有的吴地、秦地、巴地、蜀地,都因一地而三分,合三则为全部。例如: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李白《猛虎行》)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九)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杜甫《禹庙》)
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杜甫《春日江村五首》其二)
李杜诗歌中数词“八”可表示“八方”的意思,常与名词“裔、荒、埏、垠、极”等搭配,指各方边远之地,泛指全中国各处。例如:
八荒驰惊飙,万物尽凋落。(李白《古风》)
交乱四国,播于八埏。(李白《雪谗诗赠友人》)
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杜甫《寄薛三郎中(据)》)
九重思谏诤,八极念怀柔。(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李杜诗歌中数词“九”常与名词“州、宇、土、区”等搭配,泛指全中国各地,因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合九则为全部。例如: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李白《古风》)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二首》其二)
李杜诗歌中数词“五、六、七、十”表示“全”的用例则较少,仅限于“五侯(泛指所有权贵)、六合(泛指全天下)、七泽(泛指楚地的所有湖泊)、七贵(泛指所有权贵)、十洲(泛指神仙居住的所有地方)、十方(泛指各方)”等组合中。例如: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李白《君马黄》)
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李白《邺中赠王大》)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是日霜风冻七泽,乌蛮落照衔赤壁。(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杜甫《玉台观》)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杜甫《太平寺泉眼》)
李杜诗歌中数词“一”连用也可表示“全”。例如: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一)
相看多使者,一一问函关。(杜甫《入宅三首》其二)
[1]胡附.数词和量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1.
[2]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