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惠
技术教育课程,是培养技术教育专业学生技术素养和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既有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论内容,也有方案设计、制作、技术试验和产品评价等实践环节。该课程教学应立足实践、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在教学上不能简单套用常规模式,应采用能突出技术实践活动特点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借鉴其他侧重实践技能的教学领域的相关成果,近年来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正是开展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兰祖利1986年提出了优化教学理论,按照其观点教学实践大体可分为教授--接受式和建构——探究式两种。前者是由教师作为阐述者将现有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加以传授,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后一模式则强调在具体实践场所中探索和掌握知识技能,学习者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则主要起指导作用。
项目教学正是符合后一模式的比较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法相比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这种教学方法将能力培养和提高作为首要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项目,培养学生方案编制、问题解决与自我评价等能力。其次该教学法是以任务和活动为驱动、以学生自主和协作完成学习活动项目过程为基本形式的一种 “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在其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灌输者,而是要预先了解学生特点,有效指导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准确评价学生的成果。
目前开设技术教育课程的师范院校较少,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学生往往不能通过学习提高对技术本质的理解,更无法真正培养技术方案设计、技术过程分析、技术产品制作等实际操作能力,技术素养也未能得到有效提高,导致教学往往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法。国内已有高校教师在技术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尝试应用项目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完成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实现预期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项目与对应知识的关联程度、项目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契合程度、学生完成项目时的教师指导和监控程度以及项目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效果等关键要素。但目前很多教师在实施技术教育课程项目教学时,在上述关键环节采取的策略存在问题,导致项目教学最终效果不如人意,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师对教学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存在一定盲目性。技术教育课程中虽有较多的实践活动内容,但并非每个实践活动都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对项目活动的设计和任务的划分也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不足,在分组和活动任务分配时缺乏针对性。学生存在个人经历、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的差异,如教师不能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预先分析,据此进行学生分组和任务分配,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所需完成的项目任务感觉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使其失去兴趣。
教师在构建学习情境时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时缺乏必要的支撑。很多技术教育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对学习情境的构建不够细致,在包括问题背景分析、学习资源、策略、工具方面提供的支持严重不足。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项目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导致学习项目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较差。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制约,如果在项目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及时引导和监督,学生会出现项目方案制定不完善、内部沟通不畅、交流冲突增多等现象,最终影响学习项目的完成质量。
教师为了完成学习项目而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部分教师对项目教学的作用理解很片面,会简单地为了完成项目教学,在学生遇到困难而产生进度延迟时过多介入学生项目活动,有时甚至代替学生去完成,这会使项目教学失去其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本来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明确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采取的指导策略,在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技术实践课程教学时充分做好各个关键环节的分析和准备工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的机会并引导和帮助他们完成学习项目。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活动或任务,培养其自主、协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执行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将知识与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个人对所学知识的意义重新建构。为了解决前面所说的问题,在实施技术教育课程项目教学时,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与学生良好互动,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项目和活动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职责与相互关系可从下面的基本流程图中看出:
图1 技术教育课程项目教学基本流程图
从图1可以看出,在整个技术教育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进行指导与监控,其关键环节有:项目的提出、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情境的构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答疑以、学习过程监控和协调及结束后的点评与总结。
由于学生对于项目教学的理解程度不足,进行自主与小组协作学习时的效率不高。在关键环节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实施指导和监控才能保证学习项目按照预定目标进行。根据上图中对项目教学中教师的关键活动的梳理与分析,技术教育课程项目教学中的教师指导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学习项目的选择与设计策略。学习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特征的分析。技术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在这些内容中如何选择出最适合进行项目教学的内容并将其设计成符合教学实际的项目是需要一定策略的。
学习小组的分组与活动任务分配策略。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项目,教师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及其特长,在每个小组中应该体现差异性,应尽量在小组中包含不同类型的学生,使其在小组协作中分别发挥特长,这样才能保障学习项目的执行效果。
<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学习情境的构建策略。为保证项目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构建项目教学情境上投入更多精力,为学生实施项目提供包括项目背景知识、辅助资源、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等在内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备的学习情境。
学生项目方案编写的指导策略。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方案是学生完成学习项目的首先前提。但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对项目学习方式理解程度上存在差异,在方案编写时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如何保证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上编写出高质量的项目实施方案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学习项目实施的监控策略。与常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学习通常包含较多环节和步骤,实施时间也较长。教师在学习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往往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因此制定有效的全程监控策略是必要的。
学习小组交流的引导与冲突控制策略。很多学生已适应了教师带领下的学习方式,一般都缺少小组协作和交流的经验。因此,教师不应完全听凭学生自行进行小组协作和交流,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在内部交流出现问题甚至冲突时给予及时的协调。
阶段分析与过程评价策略。一个完整学习项目是由多个阶段和步骤组成的,阶段间的切换是保证整个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学习项目的顺利实施,教师应要求和指导学生对学习项目活动进行阶段分析和评估,适当时可对过程结果给予评价以引导学生完成后继项目步骤。
最终学习效果评价策略与传统的以理论为主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不同,主要针对实践教学的项目教学,其教学评价方式应更多采取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上则应多元化,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形式应更多使用。
为了对前面所说的技术教育课程项目教学的教师指导策略进行实践验证,笔者在自己讲授的教育技术专业 《技术设计与创新技法》课程中进行了实践。为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笔者采用了基于标准参照的、过程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方式。首先是采取了过程性评价量表,对学生在学习项目实施以及小组协作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为全面评估本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笔者还针对项目教学涉及的相关内容编写了问卷,通过问卷星系统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这次的技术设计与创新课程项目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针对本次的项目教学的总体满意程度上,有超过80%的被调查学生都比较满意.问卷中还对项目教学对学生具体能力提高的帮助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较高比例的学生在项目教学能改善的能力方面选择了资料搜集、逻辑思维、有效分工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些正是多数职业活动中最需要的能力。这表明项目教学对学生的一些关键能力的培养是有非常大促进作用的,这也是项目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
从上述对总体满意度和对学生能力提方面作用的调查结果来看,在采用了有效的指导策略后,本次的《技术设计与创新》课程项目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技术教育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构建知识、在有意义的实践中掌握技能。在完成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分析信息,独立编制计划、设计并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自我构建技术知识体系,也能培养他们严谨工作和团结协作等多方面能力。
技术教育类课程的项目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个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在项目方案制定、小组划分、任务分配、小组交流引导和冲突协调解决以及阶段评价和最终成果评价等项目学习关键过程中采取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习项目及其相关活动和任务,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内化和重构。这样才能使技术教育课程学习达到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目标。
[1]尹维伟.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02).
[2]林仕康.高中通用技术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王小亮.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项目引导教学模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